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同學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同學觀察實物開始逐步籠統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透過同學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丈量、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同學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同學動手操作,摺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同學空間觀念的發展,同學熟練掌握這局部內容就爲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和同學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透過讓同學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籠統思維能力,發展同學獨立學習能力和發明意識。並對同學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同學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難點:

同學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同學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同學畫角的方法,使同學透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學法

角對於二年級同學來說比較籠統,同學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因此爲了協助同學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同學感知的基礎上加以籠統概括,充沛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沛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透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資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同學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伐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同學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心理學研究標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整堂課中,我除充沛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透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啓迪同學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同學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依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籠統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一〉激趣匯入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同學回顧複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

教師指着三角形說,早晨上學的時候,粗心的“小馬虎”卻把一條邊忘在了家裏,(媒體應用)〈計算機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大家看這還是一個三角形嗎?——不是。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的——角。

教師指着角問:關於角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教師歸納同學的回答。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解決。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心理學研究標明,兒童在上課前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匯入這個環節我儘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影像激趣,整體感知。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角。

(媒體應用)〈屏幕依次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鐘面和摺扇實物圖〉。

同學討論找角。

(媒體應用)在同學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後,屏幕上出現閃動角。

(2)舉例

其實在你身邊就有很多角,仔細觀察,你發現周圍哪些物體的外表上也有角?

(3)啓發同學用紙片折角。

(媒體應用):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教學折角的方法,讓同學理解對摺的含義。

同學討論折角,(媒體應用)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說折角的過程並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後同桌兩人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嗎?用這種方法可以折出多少個角?

(4)做活動角

引導同學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活動角(兩人爲一組)。讓同學邊操作邊考慮邊討論: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媒體應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

組織同學討論角的大小與紙條張開大小的關係,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的關係。

同學分組討論並彙報討論結果。

(媒體應用)多媒體演示製作過程、討論過程和結論。

讓同學透過觀察、對比找出最終結論: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沒有關係。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要解決數學籠統性和同學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靠具體的操作與觀察。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沛利用和發明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資料,同學透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和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同學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實質特徵。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爲學習的主人。

2、透過感知並利用媒體,建立概念。

讓同學用剛纔所折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從而揭示了角的實質屬性。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四個實物圖的角。

四個圖的角閃動,淡化實物外形,留下閃爍着的角。

讓同學嘗試歸納出角的組成。

教師訂正,講解角的各局部名稱。

同學練習,指出角的各局部名稱。

在同學對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後,馬上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讓同學自身歸納角,使同學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於同學系統地掌握知識。

3、指導同學正確的畫角。

我們剛纔看到了許多實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讓同學討論: 並嘗試畫角。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講畫法。

同學交流角的畫法,討論後老師歸納:畫角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畫頂點,再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

(媒體應用)計算機出示畫角的全過程,同學在本子上練習畫角。

(媒體應用)展示作品,說畫法並指出角的各局部名稱。

4、歸納角的實質特徵。

用同學所畫的角,引導同學討論、歸納,這些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5、練習:(屏幕出示練習)

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根據資訊反饋的理論,在同學接觸新知時透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和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時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三〉歸納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些什麼?

〈四〉鞏固練習

1、 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角:

2、比較角的大小。書58頁

同學先觀察得出初步結論。

(媒體應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個角。

同學自身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結果。

(媒體應用)兩個角慢慢重疊。

引導同學找出比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媒體顯示)

4、(發展思維)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