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怎麼教育孩子

教育,是每個作爲父母應盡的責任,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好壞,可以說決定着孩子未來人生的方向。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怎麼教育孩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怎麼教育孩子

怎麼教育孩子1

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太聽話反而不好

經常聽到媽媽們嘮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可專家們告誡父母,“太聽話的孩子問題更大,因爲他們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創造力。”

經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好處的。

我們中國的老傳統是喜歡老實的孩子。父母總希望孩子規規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過死,限制過多,把孩子的創造性給扼殺了。其實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造力發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麼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註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怎麼教育孩子2

每天看新聞,總會瞧見很多不幸的事情發生在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們身上。最近就有一件事情轟動南方媒體圈,一個涉世未深的大二女生在實習時遭受一名記者的侵害。

這樣的悲劇已經不止重演一次,父母們在滿滿的憤怒之外,更應該思考,對孩子的自我安全保護問題上,該怎麼教育。

給女兒最好的保護是極限教育。

一位17歲的女孩曾經在夏天的凌晨半夜纔回家。過了幾天,她的父親約她外出喝酒,還對她說:“儘量喝,爸爸會負起責任帶你回家的,放心喝吧!”

那天他們一共跑了5家店吃吃喝喝,但到了最後一家時已經毫無印象,她醉倒在了吧檯上。

事後,父親叫了計程車帶她回家。

隔天,女孩醒來,發現父親一早就出門了,但給她留了一封信。

信裏這樣寫道:昨晚你記得喝了多少酒而醉倒了嗎?一共是兩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這就是你的極限。世界上有很多壞人,我沒辦法永遠在身邊保護你,所以才讓你知道你的極限,學會自己保護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這位父親沒有用強硬的方式教育女兒,而是用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給女兒好好上了一課。

的確,對於女孩子的自我安全保護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一種極限教育。父母拼盡所有富養女兒,保護她十年、二十年,但孩子不可能始終待在自己的視野裏,而且終歸要長大。長大以後,社會不會給女孩子太多試錯的機會,一旦有都會是致命的,所以女孩子需要有一個底線,瞭解自己所能承受的極限,保護自己先從瞭解自己的極限開始。

給兒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

有一個14歲的男孩,放學後看到書亭裏有一本喜歡了很久的書,可是自己沒有那麼多錢,於是就大着膽子把書藏進了懷裏,誰知被剛轉身的老闆發現了,老闆把他扭送進了派出所,幾名警察輪流審問他,還打電話通知了孩子的父親。

很快,孩子的父親就趕到了。男孩低着頭,默默等待父親的責罵。

“我想,這一定是個誤會。” 父親淡淡地開口了,“因爲我非常瞭解我的兒子,他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歡這本書,只是因爲沒有帶足錢,才這樣的。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這事就算結束了。”

然後,父親就掏出了錢包。男孩驚呆了,他看着父親,父親也看着他,眼裏沒有責備,有的只是愛憐。

出了派出所,父親停下了腳步,他捧起孩子那張滿含羞愧與感動的臉說:“兒子,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聽着,忘記它!不要讓它在你心裏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只要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你依然是一個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說完,他鄭重地將這本書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父親慈愛地將他摟進了懷裏。

給男孩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男孩子的成長難免會犯錯,犯錯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教育,受到社會過多負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誤入歧途,陷入陰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陽光教育,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爲,父母更需要的是有邏輯的正面管教,在指出錯誤的同時,也要指出孩子的某些可取之處。讓孩子學會賞識自己,做品行更優秀的自己,這是教會男孩自我保護的一種昇華。

怎麼教育孩子3

個人要想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離不開思想的自由,而思想的自由,又離不開生活的自由。一個處處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他的思想也要受到壓抑和束縛。我們如果研究那些成功的偉人,發現他們往往有不修邊幅的習慣。我認爲不修邊幅,思想曠達,行動自由,是種無所畏懼的灑脫。而另外一些人,總是在乎人家怎樣看自己,評價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敢,生活有板有眼,框架鮮明,謹小慎微,動一步都怕犯了天條,這樣如何指望他的思想能自由。

我們現在的很多家庭,生活條件好了,搞了電氣化、現代化,鋪了地毯。孩子的衣服,又是那樣整潔乾淨,和幾十年前的長輩比較起來,他們似乎很幸福。但這僅僅是事物的一個方面,在這錦衣玉食的背後,他們似乎缺少了點什麼,那就是自由,而這是萬萬不可缺少的。做父母的往往命令多如牛毛:不許玩水,不許爬樹,不許摔跤,不許上房,不許養小動物,不許把鞋子弄髒。

我認爲這些孩子有可能成爲一個祕書,成爲一個職員,但要成爲一個有所建樹的人,真是困難極了。因爲他們已經習慣了不自由,習慣了循規蹈矩,習慣了只許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

我多麼想向家長們大聲疾呼,可憐可憐孩子們吧!給他們點自由,在你們那漂亮的住宅中,給孩子一個小小的角落吧!讓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愛好,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興趣,去安排這個空間,髒一點,亂一點又有什麼,這會使他們得到很多東西。

我有個親戚,是個老太太。某天我在她家做客,正巧她的孫子也來了,整個一頓飯,淨聽她對孩子下命令:“把鼻涕擦去”“搞得像花蝴蝶似的”“鞋跟提上”“袖子卷卷,看你那袖子,都在裏面,拉出來”……彷彿只能允許孫子用鼻子出氣。

和很多孩子比起來,女兒真算個自由天使,幾乎沒有什麼禁區。她小的時候,很愛做的一個遊戲是攻擊假想敵。她和她的小哥哥,將我的被子垛,當作他們的假想敵,他們一次次地向其衝鋒轟炸,他們還像頭小牛一樣去頂撞,直到將我的被子撞落。於是,他們勝利了。

還有一個喜歡做的遊戲是製作魔藥。他們有時向我要些洗衣粉,有時正值我洗衣服,就抓些洗衣粉,然後再磨一些細磚末,或抓些細沙土,或粉筆末,再將彩筆水倒一些。有時也用醋和小蘇打。他們的製作工廠規模很大,院子裏、屋子裏、窗臺上、炕上,到處是瓶瓶罐罐、紙屑筆頭。有時也用泥做各種各樣的玩具,用沙土拍出個饅頭、小房子等等東西,口袋裏全是石子。

女兒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好冒險。一段時間我常在某個火車站進出,那裏有很多的臺階,成人都小心翼翼的,可女兒總愛自己蹦下去。她還最愛騎馬,騎駱駝,有一次居然去拉駱駝的尾巴。這樣做很危險,是個例外,我建議她以後不要再做了。

女兒還有一個愛好,就是上房,她自己總覺得房上有意思。再有就是將摺好的飛機從房上往下拋,飛機從房上能飛得更遠,幼兒園的阿姨們都阻止她,不過,有她媽媽撐腰,她仍然獲得了這個自由。

到野外趟河抓小魚、小蝦,撿鵝卵石、小貝殼,或到草地上摔跤,這更是她願意做的了。她非常向往在草地上翻跟頭或打滾,如果能有人同她摔跤,她會高興得跳起來。有一次我帶她到幾個專家面前搞智力測驗,中間休息期間,她見房間裏鋪着地毯,就提出要翻跟頭,當然得到同意了,於是她就頭往下一紮,大翻特翻起來。

女兒還有一些愛好,比如故意把鞋反穿啊,用紙做臉譜啊,把人家的鞋子藏起來啊,把自己的腳埋在沙子裏啊等等。她小時候的一些事非常有趣,所以,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她和小哥哥,每人有一個膠皮的玩具馬,一隻粉的,一隻黃的。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玩具馬竟然變成了一隻黑的,一隻白的啦。就在我捉摸不透的時候,女兒他們哈哈大笑起來,原來他們用墨汁將粉的塗成了黑的,用牙膏將黃的塗成了白的。

女兒所獲得的充分自由,對她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她形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敢想也敢做。在她心中,沒有高不可攀的問題,沒有高不可及的人物。這種性格,直接作用於她的獨立思考習慣、想象能力、創新意識,我還希望她將來自己獨立闖天下。

我們中國做父母的,有個癖好,就是代替子女生活,穿件什麼衣服做個什麼髮型,也要按照他們的意志,搞得孩子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自己的追求,沒有自己的願望,也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這樣的人如果不是一個叛逆者,就是一塊廢料。我最感謝我父母的,就是他們給了我最多的自由。雖然他們也許沒有其他父母那樣關懷備至,但我感到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我能用自己的雙腳走路,坑坑窪窪坡坡坎坎,有時跌得鼻青臉腫,鮮血淋漓,但站起來之後,就不再是從前的那個我了。

怎麼教育孩子4

今年的蘇州結束了,學生們可以放鬆一個暑假,暑假過後就要迎來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父母們也應轉變教育方式,別把成績當做衡量孩子的唯一,進入初中後,學生的心理髮生變化,成績已經不是孩子發展的唯一指標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尤爲重要,父母應好好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讓他人帶孩子

很多中國父母以爲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着,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交流,如擁抱、關注的眼光、對他說話等。交流會讓孩子變得比較聰明、有安全感。

2、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有的父母常常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的孩子又得了什麼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只能帶給孩子不滿和痛苦。

3、不尊重孩子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當成擁有完整權利的個體,導致很多不良後果。父母進入子女的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孩子的允許,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檢視子女的日記……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不被尊重的人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4、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逼孩子往自己以爲正確的路上走。在這種壓力下,孩子變得不快樂。

5、把學習成績當唯一指標

很多家長認爲孩子越用功越好,以學習成績代表一切。其實,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纔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6、以爲早起好,否則是懶惰

很多孩子6點就起牀,每天睡不足8小時,而家長還在堅持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其實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

7、認爲孩子不該做家務,該把時間拿來學習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表明,在家常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更能面對挫折。剝奪孩子做家務的機會,就剝奪了他學習分擔責任、面對問題的機會。

8、缺乏幽默和輕鬆

父母因爲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鬆。親子之間在這種缺乏輕鬆和幽默的氣氛中,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發衝突。

9、對子女提出不合理要求

親子之間,愛並不是爲所欲爲的藉口,父母的要求應該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10、認爲養孩子是艱苦義務

中國父母習慣把養育孩子當成艱苦的義務,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父母,正確的態度是應該把養育孩子當作一種享受。

怎麼教育孩子5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爲出發點的。

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已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

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裏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剷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

在瑞士,父母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無能之輩,從小就着力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鍊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爲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其中也有相當多的人還要到英國學習英語,辦法同樣是邊當傭人邊學習語言。掌握了三門語言後,就去辦事處、銀行或商店就職。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爲是沒有出息或可恥的。

在原西德,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從不包辦代替。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要問爲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以後,許多學生都要在課餘時間,在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怎麼教育孩子6

1、孩子可以學習感興趣的學科

在德國有一本有關兒童教育的書,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誕詼諧的故事,來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養,很多好習慣也是因爲從小家庭教育的結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飲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訓練。

比如規則意識:盛入自己盤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須先吃完飯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愛心:很多家庭會在家中養小動物、如小狗、小貓,讓孩子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懂得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

比如堅強:孩子摔倒後,只要不是很嚴重,父母不會馬上去幫忙,而是讓他們學會自己站起來。

2、摔倒自己站起來孩子摔倒要自己站起來

比如尊重: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德國父母很多不會在未經過孩子同意時去翻閱孩子的東西。

比如禮貌:德國父母在尋求孩子幫忙時會說bitte(請),之後會說danke(謝謝)。

比如理財:德國父母會非常嚴格的控制零用錢數量,會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以獲得零用錢,避免不勞而獲。

3、控制孩子零用錢數量控制孩子零用錢數量

比如承擔後果:有一個德國母親對自己總是起晚的兒子說“很遺憾,我不能開車送你去學校。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選擇是放棄早餐,還是遲到。”

比如承擔責任:有嚴厲的德國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髒衣服放進洗衣袋,他還得繼續穿髒衣服。

4、把髒衣服放進洗衣袋教育孩子把髒衣服放進洗衣袋

比如誠信:德國家長[微博]首先會以身作則,並經常會告訴孩子,要遵守約定,不能輕易誓言,答應過的事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到。

比如自信:德國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自信培養,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家長都會給與更多的鼓勵和讚賞,因爲他們知道孩子從小的自信來源是父母。他們也絕不以成績的好壞去否認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比如合作:在德國無論是家裏還是學校,都會有意的去爲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因爲在德國有這麼一句話叫做“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

家庭教育的三大原則

1、誇具體不誇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裏,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習慣於對着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着讚賞的語氣家長隨口的誇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2、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因爲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着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3、誇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誇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讚美。他們會怎麼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家庭教育的有關禁忌

1、居高臨下

這可能是傳統遺留下的問題,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總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專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評有時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們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2、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當他在整理被褥、畫畫或者投擲皮球時沒有做好,父母不應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3、頻頻誇獎

別以爲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而且,聽慣了父母誇大其辭的讚揚後,在步入社會後他們很可能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過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個樣。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爲反感的。

5、關心過頭

“今天誰來了電話?”、“日記上記了些什麼?”……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要知道過度關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因爲,孩子會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擾,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在壓縮,從而喪失特長髮展的機會,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標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