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我對閱讀的認識 教師隨筆

                  我對閱讀的認識

我對閱讀的認識 教師隨筆

    記得在小學階段學語文,老師強調最多的就是朗讀,所以基本每篇課文都能達到背誦,到現在還能記起一些幾十年前所學的課文,這也許是閱讀的力量吧。大聲不帶情感流利朗讀便是最初對閱讀的認識,雖然粗放但是多年之後回味仍然意義非凡,認知能力的初級決定當初每個人都會經歷那樣的學語文的重要方式。

到了中學閱讀的形式有所變化,課文有精讀、略讀之分,老師上課也對閱讀有了更多的要求:有時要求朗讀但注重加入情感;有時要求精讀揣摩文意;有時要求速讀捕捉資訊;有時要求分角色朗讀模擬人物口吻;有時要求默讀體會文字意境等等。有分寸的閱讀逐漸成爲我們學語文的習慣。

今天我們成爲了語文老師,又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施教,這就需要對閱讀有更新的解讀。閱讀便是對話,是讀者與文字、作者、自己的一次對話。讀懂作者,讀出自己是閱讀之後應該出現的產物。只要閱讀的力量存在了,就能感受文學作品的真善美,那麼閱讀就會自覺成爲一種愛好。在如今學業堪重的情況下,如何把閱讀升級爲學生學語文的一種手段,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想方設法創造樂於接受的閱讀空間與方式。課堂上,我們可以在繼承傳統中突破閱讀形式,文章會在字裏行間流露作者情感,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讓學生把握閱讀脈搏,這即是初懂作者,後由學生示讀,他人在審讀中校正偏差,達成一般共識後的'讀法已經雛見自己,最後由老師導讀或播放朗誦家的聲情並茂的範讀(有點背景音樂更好),這樣學生一定會在閱讀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只要我們讓閱讀的魅力煥發,不需要讀百遍,其意就會自現,閱讀就會變成一種自覺,閱讀增加積澱,語文的素養也會提升。課外,我們可以提倡學生適當關注電視中新聞類及訪談類節目,這種閱讀能刺激視聽功能,對普通話的學習及語言的表達也有幫助。總之,對閱讀的應用和開發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它可以代替語文老師的許多“有聲”教學。 

王豔麗

標籤:隨筆 閱讀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