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藉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2、培養操作、觀察、發現、總結、概括等能力。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教學難點:

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教學用具:

實物展示臺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二)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認識線段

(1)建立線段的數學模型,認識端點

(3)畫線段

師: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1條線段,師巡視指畫法不同的學生畫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畫的線段,反饋出線的問題。如:畫彎,沒點兩個端點,畫的方向等。

追問:你認爲誰畫的對?爲什麼?不加兩個端點行嗎?兩個端點的作用是什麼?你認爲畫線段時要注意哪幾點?

強調線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調整。

(4)讀線段

師:誰能幫老師給黑板上的這條線段起個名字?怎麼讀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兩個端點命名,給線段命名,生讀,師板書:讀作:線段AB(或BA)指出有兩種讀法。

強調:讀線段時可以從任意一個端點讀起。

(5)找線段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條線段,請你找出1條線段,用手指出它的兩個端點,與同桌說一說。

同位互動,指2個生彙報。

2、認識射線。

(1)建立射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手電筒的燈泡發射出一束光線,問:你看到了什麼?

(2)畫、讀射線

師:射線有什麼特點?怎麼畫?怎麼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後和同桌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師:剛纔你在畫射線時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樣解決?讀射線呢?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要先畫一個端點,然後沿着任意一個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指出:由於射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爲了方便讀,要把射線的端點用大寫字母“A”表示,再在射線上任取一個點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射線AB,不能讀射線BA,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

(3)尋找射線

師:想一想,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發出的射線?

引導學生說出:激光、探照燈、紅外線、太陽、燈泡等。

師:別忘了恩澤地球上萬物生靈的太陽發出的光線也是射線。

3、認識直線

(1)建立直線的數學模型

(2)畫、讀直線

師:直線又有什麼特點?怎麼畫?怎麼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個四人小組到黑板上板演。

師:誰有不同的想法?追問:點A、點B是直線的端點嗎?爲什麼?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由於直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爲了方便讀,要在直線上任意取兩個點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直線AB(或BA),讀直線時從哪一端讀起都可以,有兩種讀法。

(4)找直線

師:實際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線,比如當一條筆直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纔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條直線。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高壓線、鐵路、高速公路等。

(三) 實踐活動,歸納特徵

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繫: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請你認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說其餘同學補充。

指出:看來三種線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課件演示:·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在直線上截取1條線段;·一條線段去掉1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線段、射線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四) 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3位好朋友,下面讓我們和它們一起來玩玩闖關遊戲,好嗎?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說對了?

1、小明說:我畫的線段長4釐米。(對)

2、小紅說:我畫的射線長1米。(錯)

3、小麗說:我畫的直線長2分米。(錯)

第三關:試一試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先任意畫一點,然後過一點畫直線,師帶領學生完成。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

學生操作體會。

追問:能不能再畫呢?

總結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四關:你發現了什麼?

從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許多條道路,哪條路最短?(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五)檢測。

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

(3)線段CD長5cm。( )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2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發生過程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針對本節課題學習內容的現實性,我是這樣設計的。

1. 國慶xx週年情境引入,透過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分類思想”是貫穿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思想。我透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是透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瞭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 藉助數線,直觀感受“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首先,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爲“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建立直觀表象。然後豐富拓展,歸納1萬多的近似數在什麼情況下是1萬,在什麼情況下是2萬。理解“四舍”和“五入”規定的合理性,瞭解“四捨五入”法的道理。

3. 合作學習,探究“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分爲兩個層次。一是同桌合作學習:在本環節中,直接選擇一個大一點的六位數,既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加深了數學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難點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合作學習的能力。二是集體學習:探究把233482“四捨五入”到不同數位的近似數,歸納推理得出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

4. 練習鞏固,個性化講解促進個別化指導。從數的分類和求近似數兩個方面進行練習鞏固,並透過個別指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逐步清晰所學知識,最終形成技能,促進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後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藉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捨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捨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於“四捨五入”法具體是什麼,它的道理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運用“四捨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透過閱讀與分析,瞭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 藉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 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xx週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師:這麼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着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 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 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xx,169,56,66都是以個爲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爲單位的。或者學生將xx、169、56分爲一類,66、20萬、2萬分爲一類。

師:爲什麼將xx、169、56分爲一類,66、20萬、2萬分爲一類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可能會說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xx、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 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裏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 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瞭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範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xx週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透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透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瞭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藉助數線,直觀感受“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裏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爲“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於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於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後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於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xx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於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爲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爲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於1萬和約等於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麼發現,能得到什麼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瞭解情況。

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爲分界線,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萬,1xx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藉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 舍;5、6、7、8、9 入,介紹“四捨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爲“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捨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彙報。

教師巡視,瞭解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 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於20萬;直接用四捨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於5,所以直接把十萬後面的尾數“33482”捨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 教師小結:四捨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 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 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 鞏固練習

1. 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透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並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 華山是我國的五嶽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捨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透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捨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 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捨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透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所學的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 舍 18000≈20000

四捨五入法

5、6、7、8、9 入 233482≈200000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3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認識容量和升。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認識體積之後學習的,但在學生的生活中已被廣泛運用,學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認識容量單位“升”,瞭解“一升”的實際意義,體會“容量”的含義,透過操作讓學生體會採用統一的容量單位的必要性。能力目標:增強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情感目標:在操作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認識“升”這個容量單位的大小,加深對“升”的認識。

主要教學方法

講授法,操作法

教學組織形式

4人小組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容量:

1.出示兩個茶杯: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茶杯,誰來說出哪個杯子裏盛水多?

3.說明:哪一個杯子盛的水多,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小一些。(板書:容量)

4.出示兩個水壺:

5.你知道哪一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嗎?(如果學生是透過觀察得到的結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樣來證實)

6.你說舉舉例子來比較容量的大小嗎?(如家中的熱水壺跟水瓶比較)

7.請同學們觀察在這個水壺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說出這個水壺的容量是多少嗎?你是怎麼想的?

9.我們可以把這壺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組活動,將一壺水分別倒入各自準備的水杯中。

11.誰來說一說,這壺水有幾杯?

12.同學們說的都不太一樣,大家覺得這樣說科學嗎?如果別人這樣告訴你,你能知道這壺水的容量嗎?

13.因此,人們就給容量定出了統一的單位。

二、認識升:

1.請同學們拿出從家中帶來的各種容器。

2.請同學們分別在小組裏交流一下你帶來的容器上標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麼單位?

3.指名兩小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書:升或L)如果有毫升則向學生說明下面再來學習。(板書完整課題)

4.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單位之一,那麼,你認爲1升有多少呢?小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學的認識升這個單位,我們先來認識這個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標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現在,老師將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中裝滿水,再將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發現什麼?

7.板書: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實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圖

2.圖上的3個容器,哪個容量最小,最個容量最大?你有什麼好辦法比較嗎?

3.指名生上臺操作。

想想做做2

1.請每個小組將準備的杯子拿出來,先估計一下,哪個容量最大,哪個容量最小?

2.接下來,請每個小組像剛纔一樣實驗一下,你估計對嗎?

3.指各兩小組回答:你們是怎樣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讀題。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計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嗎?說說你的理由。

認識毫升(1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能正確的認識容量的含義和升這個容量單位,同時,透過生活實際,一部分學生

已知道毫升這個單位,但對毫升具體含義以及升和毫升之間的關係不是很瞭解。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正確認識毫升,並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主要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踐法

教學組織形式

2人小組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毫升:

1.前面二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根據同學們的瞭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單位之外,還用什麼做單位?

2.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

(板書課題:毫升)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麼不同?

5.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6.師拿出裝有1毫升水的量杯。這個量杯裏的水大約是1毫升,誰來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裏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透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麼認識?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裏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並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麼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

(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透過實驗,請小組裏的同學討論,1升等於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後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讀題後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在小組裏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爲什麼?

想想做做4

1.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2.指名:爲什麼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課前完成,課上彙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後交流感想。

教學反思

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除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應用所學知識主動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

能力目標

學習用類比、遷移的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目標

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自評、互評、師評中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試商方法的探索過程,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熟練進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知新。

1.

(1)697是由()個百()個十()個一組成,697是由()個十()個一組成。

(2)524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612呢?

小結:同一個數,用不同的計數單位來表示,就有不同的看法。

2.問題情境一。

同學們,最近市二小正在開展“經言、名言”誦讀活動,何老師也參加了這項活動,還去書店買了一本《名言集》有612頁,老師想9天看完,請大家幫忙算一算平均每天看多少頁?(出示)

(1)讀題。請同學們自己讀題。

(2)獨立完成。會計算嗎?誰想在黑板上做?(指名板演)其餘做在練習本上。

(3)訂正。採訪板演生。爲什麼要用除法做?板演生講計算過程。

請同桌互相檢查。這是我們以前學習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誰來說一說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怎樣計算呢?生回答。

師小結: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我們先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不夠除,就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上,商就寫在那一位上。這節課就用同學們掌握的這些知識來研究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1.

(1)出示問題情境二。

(出示)要往災區運送250袋大米。

(2)指名讀題,並讓同學們觀察圖上的資訊,瞭解到每輛車能裝50袋。

(3)提數學問題,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生答後(出示):需要幾輛車才能一次運完?

(4)讀題。請大家一起讀題。怎樣列式?

250÷50爲什麼用除法做?

(5)比較算式250÷5和250÷50有什麼不同?

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板書課題)

2、獨立探究

(1)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怎樣計算呢?請大家結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想一想,計算250÷50,你怎樣試商。老師相信憑着大家的聰明,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好,自己在練習本上試着做一做。遇到困難時,可以問同桌,也可以問好朋友,更別忘了老師也在你身邊。

(2)巡視,指名板演。

(3)板演生講解計算過程。(多媒體演示)

(4)訂正,自評。請大家對照屏幕自己檢查。做對的同學表揚一下自己。

三、看書質疑。

剛纔同學們透過獨立思考,動手嘗試,解決了250÷50,非常了不起。現在我們一起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不過在看書時,老師有個要求。(出示)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4

教學背景:

統計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透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做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進而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科學態度。《數學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統計與概率”,並且指出在教學“統計”要從傳統上比較注重統計圖表有關知識點的教學轉向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本課(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94頁例2)的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使學生能使用各種統計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統計方法統計數據。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與思考的習慣和數學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

“正“字的統計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爲:按照課本例2提供的情境進行。統計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人數。匯入過程:六一兒童節到了,小朋友們正在用鮮花來裝扮他們的教室,這裏有哪幾種顏色的花?你喜歡哪種顏色?然後對喜歡各種顏色的花的人數進行統計。(評析:學生學習比較被動,不知道爲什麼要對喜歡哪種顏色的花進行統計,學生興趣並不高。)

方案二爲:統計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教學片斷如下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班要搞一個活動。這裏有四項活動,它們分別是“強凳子、拍皮球、夾彈子、考考你”(這是我瞭解到的孩子喜歡的一些活動,爲了激起孩子的興趣,我選了一些他們普遍喜歡的活動讓他們選擇。我把這些活動寫在黑板上),這些活動你喜歡嗎?

學生一下子來勁了,齊刷刷的說:喜歡

師:你最喜歡哪個活動呢?

我環視了一下四周,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要說出口。

我停了停又說:請把你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寫在老師發的紙條上,注意只能寫上你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們很快寫好了,然後由組長收起來。(評析:給孩子神祕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學習活動,由“要他學”一下子轉變成“他要學”了。)

師:現在老師想利用手裏的這些紙條來知道,選哪個活動的人最多,那麼這個活動將作爲我們班六一兒童節時的一個活動。我該怎麼辦呢,請你幫老師想想辦法吧!

怕幾個孩子沒能聽清楚,我又說了一次:我怎麼利用這些紙條知道,選哪個活動的人最多?

孩子們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也遇到了問題。過了一會,一個孩子舉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紙條,看看哪個選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師:是一張張看過來嗎?

生1:嗯

師:唉!這個小朋友的方法好嗎?

生2:我覺得不太好,這麼多紙條怎麼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老師也是這麼想的。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們可以做一下記錄。

師:怎麼記錄?

生3:用打鉤的方法。看一看選的是那個活動就在哪個活動下打鉤。

師:你這個方法真不錯。其他小朋友呢,你們用什麼方法來記錄呢?請小朋友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記錄。學生開始討論。(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中享受到自己學會知識的愉悅)

師:請各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記錄。

方法有:打圓,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劃橫的,寫正字。

討論好了,我叫孩子們在準備好的草稿紙上跟着我把這幾個活動寫上。我在黑板上寫了一組。然後叫了三個分別是用打鉤,劃橫,寫正字的學生上黑板統計,其他學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統計。老師將紙條上的活動念一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整理數據。

師:記錄方法和符號沒有統一要求,同學們喜歡用什麼符號就用什麼符號,那誰能用更直觀、更形象的方法來表示呢?

學生小組活動:每組拿出一張空白虛線框圖,進行製作統計圖。小組彙報並展示統計圖(評析:透過學生實踐經驗來學習知識,更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從而引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總結:

方案二的課堂氣氛明顯好於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們的反應顯得非常被動,純粹是爲了學數學知識而在上課,孩子們顯得難以接受。而方案二,學生就顯得非常活躍主動了。方案一的匯入,爲什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們不明白,爲什麼要統計這些喜歡不同顏色的花的人數,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夠貼近實際,沒有展示出爲我什麼要進行統計,統計了是幹什麼,純粹像是爲了要學習統計這一內容而設計的一個情境。再次:雖然課本的例題提供了具體的情景,但孩子們興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其次:在選擇最喜歡哪種顏色的花時,可選性不大。因爲這些花看起來都差不多,因此孩子們不知道到底選哪個好,選的時候也只是隨便定了一個。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這些活動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看到六一節要搞這些活興趣一下子來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大家。其次:孩子們清楚統計的原因,要選出六一節的活動就要選擇喜歡的人最多的那個,所以要進行人數統計。並且可選性要比例題的大。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5

第一單元:升和毫升

修訂人:清華園學校杜珍

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瞭解容積的意義,認識“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會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透過實驗操作等,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能表達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3、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挑戰性,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升”和“毫升”,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共安排2課時:第1課時,認識“升”和“毫升”,第2課時,瞭解“升”和“毫升”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升”和“毫升”。

2、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積觀念。

3、藉助有關實物,直觀認識各種容器的容量。

四、課時分析:

第一課時:認識“升”和“毫升”

教材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比較兩個杯子哪個裝水多,使學生了解容量的概念。活動二是比較兩瓶飲料的多少。教師在教學中,對於教材的所呈現的比較的方法,不要急於介紹,一定要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充分動手操作,在彙報、展示的環節中還要注意學生的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另外,如果學生說出了課本以外的方法,只要合理,也要給予肯定,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會比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測量液體的多少並認識量杯和量筒,然後說明,計量液體用“升”和“毫升”作單位,並認識字母L和mL,這裏要注意讓學生區分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兩個概念,以免混淆。在課後練一練的習題中,注意第3題要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課前準備生活中常見的液體物品,讓學生練習認讀液體的淨含量。本課在學生“玩水”時,提醒學生注意,節約用水,不要弄溼其它物品,並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本課教學重點:1、理解容量的含義。

2、區分測量工具和計量單位。

3、學生學會看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第二課時:瞭解“升”和“毫升”之間的關係

教學中在實驗的環節上可以由教師演示,也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裝水100毫升要準確,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成功,另外要讓學生觀察1毫升水和1升水的多少,在練習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單位的習題,以鞏固對“升”和“毫升”的理解。

本課教學重點:1、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

2、注重教學與生活中的物品相結合。

第1課時:認識升和毫升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的內容及練一練。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瞭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以及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

2.瞭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瞭解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3.積極參與“玩水”實驗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活動經驗。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感知“升”和“毫升”這兩個容量單位的大小,會讀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難點:理解容量的含義。

教學具準備:課件,水盆、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設疑匯入

師手拿兩個杯子,提出問題:如果兩個杯子都裝滿了水,哪個杯子裝的水多呢?這裏面隱藏着有趣的數學知識,誰來猜一猜是什麼?(讓生自由猜)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升和毫升”(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齊讀)

1、知道“容量”的概念,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2、瞭解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我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目標根據自學指導的要求認真自學,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有所收穫。

二、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2頁的內容,然後動手試一試,比一比,思考:

1、哪個杯子裝的水多?你是怎樣比較的?

2、你認爲什麼是容量?容量的單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樣表示?

師:自學時,可以邊看邊動手做一做,重點的地方用筆畫下來。

(自學時間5分鐘,看書—思考—動手—交流—彙報)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也可參與學生的活動中。

2、議一議(對子交流,疑難問題小組討論,整合答案)

針對自學探究中的問題先對子交流,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

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時巡視,觀察小組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組給以幫助和提醒,促使每個組及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活動中。

3。動手演示說一說(彙報展示)

師:同學們學的怎麼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檢測一下大家的自學成果。以小組爲單位由老師指定題目進行彙報,沒有得到展示機會的小組可以在期間舉手示意要求彙報,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質疑補充。各組展示後,可以自評,他評或老師評價。對疑難地方師及時點評講解。

4。小結歸納

生說,師生共同總結:容器中所能裝液體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四、學情展示。

1、課本第3頁試一試。

2、練一練中的1題。

3、練一練中的第2題。

要求:

1、獨立完成、對子交流。

學法指導:先自己獨立完成題目,然後舉手示意對子,待對子完成後小聲討論

2、組內討論、整合答案。

學法指導:待組內成員全部完成後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終形成統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學法指導:每兩組展示一題,預展速度快的組先展示,另外一組只展示不同之處,或質疑補充評價。由組長分工:展示題1可板演口答,展示題2可以邊演示邊說明理由,展示題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樣化。(預展時間:2分鐘)

4、彙報講解、補充評價。

學法指導:由一個小組做講解展示,講解時可以組內補充,也可其它組補充或質疑。展示後,其它組或教師給予評價。

5、操作指導:教師要在預展時巡視各小組,指導並幫助小組快速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歸納總結

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你還存在什麼疑惑?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說一說:1、知識點(表格、知識樹等)2、方法3、易混易錯點4、疑惑5、學情。

六、鞏固提升

1、在()內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樂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藥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飲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髮水的容量是200()

2、課本練一練第3題。

3、拓展:課本第3頁練一練的第4題。

板書設計:

認識升和毫升

容器中所能裝液體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容量單位:升——L毫升——ml

課後反思:

第2課時:升和毫升的關係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的內容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透過實驗,經歷小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間換算關係的過程。

3、積極參與“玩水”的實驗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活動經驗,體驗“升”和“亳升”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換算關係。

難點:利用升和毫升之間換算關係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一定量的水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激趣匯入。

師:手拿100毫升的量筒和10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在100毫升的量筒中裝滿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幾次才能倒滿呢?(學生討論,猜想)

2、板書課題。

師:升和毫升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相信學完這節課你們一定會清清楚楚。(板書課題:升和毫升的關係)

3、出示目標

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是:

1、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換算關係,

2、利用升和毫升之間換算關係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生齊讀並默記心中)

師:心中有目標,學習有方向,要想達到這節課的目標,需要靠大家的認真自學,爲了幫助你們儘快學有所獲,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學習小幫手!

二、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4頁的內容,動手試一試,你發現:

1、你倒了幾次才倒滿的?

2、升和毫升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溫馨提示:先看書,再小組動手操作,要記錄下實驗過程中的數據)(自學時間5分鐘)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小組合作操作,師巡視指導。

2、議一議(合作交流)

小組內交流小結本組操作過程和結論,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時巡視,觀察小組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組給以幫助和提醒,促使每個組及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彙報展示)

師:先討論完的小組可以選派代表彙報展示,第一題可以邊動手演示,邊說明本組的想法和結論;第二題可以直接口頭彙報(學生彙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各組展示之後,其他小組給與評價。)

4、小結歸納

1升=1000毫升1L=1000mL(多讓生說一說,師板書)

四、學情展示。

1、課本第5頁做一做。

2、填空我能行。

(1)計量液體,如汽油、飲料、藥水等,用()和()作單位。

(2)1升=()毫升8000毫升=()升

(3)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1瓶醬油約800()一桶色拉油約5()

汽車油箱大約能裝汽油50()

(4)裝有2升的酸奶,倒了一半後還剩()毫升,再倒一半後還剩()毫升。

3、我是小法官。

(1)升用字母“ml”表示,毫升用字母“L”表示。()

(2)當比較兩個不同大小的杯子中飲上料多少的時候,可以將飲料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裏。()

要求:

1、獨立完成、對子討論。

學法指導:先自己獨立完成題目,然後舉手示意對子,待對子完成後小聲討論。

2、組內交流、整合答案。

學法指導:待組內成員全部完成後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終形成統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學法指導:每兩組展示一題,預展速度快的組先展示,另一組只展示不同之處,或質疑評價。由組長分工:展示題1板演並講解;展示題2板演口答即可;展示題3口答並說明理由。展示形式也可以多樣化。(預展時間:2分鐘)

4、彙報講解、補充評價。

學法指導:由一個小組做講解展示,講解時可以組內補充,也可其它組補充或質疑。展示後,其它組或教師給予評價。

5、操作指導:教師要在預展時巡視各小組,指導並幫助小組快速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展示小組可根據時間輪流、抽籤或指定。

五、歸納總結

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說一說:1、知識點(表格、知識樹等)2、方法3、易混易錯點4、疑惑5、學情。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科書第2~4頁的內容,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理解、掌握我國記數習慣,每四個數位爲一級。

3.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初步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透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讀數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記數單位以及各記數單位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數級、數位、記數單位的區別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1、課件匯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萬。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

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這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據。(課件出示:我國人口)

誰能嘗試讀出上面這些數?

指名讀數,並讓學生說說他是怎樣讀的?

二、探究交流 解決問題

出示例1:13819000這個數有多大呢?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在這個計數器上,你發現了什麼?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後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問題: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係。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們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3819000按數位順序寫出。說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爲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爲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之間互相說數,一個一、一萬一萬地說,另一個撥。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收穫。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透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知識衝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輪同學各畫了一個角,爭論誰畫的角大?你們能幫着想個辦法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並喜愛的人物,吸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如重疊、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動角等)直觀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

談話:挖掘機的“長臂”組成的角都不一樣,挖掘機的高度和“長臂”的的長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長度單位來表示,那麼用什麼度量角?用什麼單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設計意圖】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透過上節課學習學生已經熟悉,但對想知道角的具體大小,如何測量,學生無從說出,這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並感覺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究未知的心理傾向,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求知慾的基礎上,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

二、合作探究 學習新知

1、認識度量單位

分小組討論、彙報。

談話:大家說得對不對?下面聽小電腦博士的介紹。

(聽介紹,課件演示)

認識10 角:(多媒體) 出示一個圓,分成3xx份,然後分爲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閃動。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0 表示1度。

(媒體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問: 100 由幾個10 組成?如果一個角由90個10 組成是幾度的角)

爲了方便,又從左邊開始標數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書: 10 =1度

【設計意圖】透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能夠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礎上學生可以很快地說出100 200 900角。透過左右兩邊不同顏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內、外刻度線的概念。知道可以從左右兩邊看,關鍵找0度。

2、認識量角器

談話:剛纔我們已經把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就得到這樣的一個圓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它和那個學習用品比較像-------量角器

(1)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對量角器的認識。

(2)學生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

(3)說說你的發現,有疑問也可以小組討論解決。

(4)小結(課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內圓的數字稱爲內刻度線, 外圓的數字稱爲外刻度線。

③ 以右邊的00 爲起點,起點處的00 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0 的刻度線。

同桌相互操練。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的相互操作,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充分認識了量角器,爲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礎。

3、角的度量

出示xx度角。那麼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學嘗試。

A、邊自學書上第35頁上半部分的內容,邊自己也學着量一量。

B、量的時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驟是怎樣的?

C、最後把量角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問,也可以在小組中提出,大家一起來解決。

(2)指名彙報,教師演示。

(3)提醒注意:由於量角器有兩圈刻度,讀刻度時,要根據測量角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刻度。

(4)點撥。編兒歌

板書:量角的步驟

點對點

邊對邊

找零度

認刻度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量角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再次放手讓學生先自學,然後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自行探索並歸納出度量角度的步驟,並學會抓住關鍵字眼,編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類及各種角間的關係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數,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直接在書上量,並填在書上)

(2)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全班反饋總結。

板書: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xx度 1周角=2平角

銳角<90度

90度<鈍角<180度

談話:剛纔我們學習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你喜歡這些角嗎?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把它們畫出來,再用量角器驗證。(展示生畫的角)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的邏輯聯繫,透過角的度量對角進行分類,這樣使學生既鞏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對角的分類及各種角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爲後面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基礎。

5、畫角

談話: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能畫出來嗎?

(1) 嘗試畫一個40度的角。

(2) 小組內交流畫法。

(3) 總結畫角的方法,課件演示。

(4) 再練習畫幾個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總結

談話: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何收穫?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談收穫,系統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既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時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侷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慾望。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師指着量角器比劃,學生聽的無趣,聽了半天還是一頭霧水。而透過課件演示:古希波來人認爲一年3xx天,所以把一個圓,分成3xx 份,然後分爲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學生聽得入神。動畫演示,並在不同位置着色閃動。這樣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