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爲政以德別解

爲政第二

2-1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衆星拱之。”

一般地人讀這句話都會想當然地認爲,爲政者品德要高尚,國家自然太平安定了。其實孔子說這話時是很有深意的。他說:“用道德來治理國政,自己便會像北極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着它。”

看,這裏孔子並沒有特別強調爲政者的本身的品德如何好或不好,當然我還是覺得品德好的爲好,但“好人政治”往往掌握不好度就成了好好先生,最後把事情搞砸。古代有個郭國,其的君主因爲“善善惡惡”而亡國,所謂善善惡惡,就是“善待善人而不能舉,惡對惡人而不能去”,於是郭國之君成了“好好先生”,以致亡國。成,爲得1“

雖然有這樣的寓言式的治理教訓,治言但我國曆史,特別是二十四史中大量官吏的記錄仍然把德放在第一位,於是人們的印象似乎是有爲政者第一須有德,而對照現實又往往看到的是什麼撞人不停車的,挪用公款潛逃等,更多讓人感受到的是失望,其實管理也是一門專業,今天是術語就是行政管理專業。比如招聘,我要招聘專業技術人員,我也要招聘管理人員,但我們國管理人員的傳統的來源是從技術人員中提起來的,其好處當然是本鄉本土,熟悉業務,又鑽研管理,於是就成了“領導,領導了理在領導”,就令人眼熱。於是我們慢慢地迷失了管理者組織者的權限,也迷失了對其的評價標準,似乎德成了一個重要標準,其實德與不德是法律的事,不是我們大家的眼和心的事,我們必須突破人治的思想而以法制來來思考問題。孔子這句話的意思也只是在說治理的原則和手段,而不是治理者的德行。

治理者要用德的目標來治理,也就是“目標管理”的目標就是使民有德。原來這句話的意思主要強調的是被治理者的道德水平,如百姓無私則國家安定,百姓勤奮則國家富強,百姓忠心則太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最後弄出企業文化,或者國家文化,將“德”的要求轉化爲“行”的自覺,則長治久安了。想一想歷史,應該是人民最有德的時代就是國家最安定的.時代,人民逐利的時代就是動亂的時代,特別是所逐的不是什一之利,而是成本爲一,利潤爲十,甚至是百的時候,就改“天翻地覆”的變化了吧,因爲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將是整個世界。

推而廣之,無論是我們的國家建設還企業管理,都要既照顧到被管理者的利益和精神兩方面的需求,因爲我們現在的很多的管理是光空洞者談精神而物質跟不上,結果德的要求成了大家的笑柄。

標籤:爲政以德 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