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提示教育孩子女人當媽又當爹

近日,新浪網公佈了一項有關“父教”的調查,結果顯示,60.7%的網友認爲現在的孩子缺少父教。在“父教缺失原因”的調查中,69.2%的人選擇“生活壓力大,男性忙於賺錢養家”。

提示教育孩子女人當媽又當爹

而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中,高中生的首選傾訴對象中,中國父親的排名是4個國家中最低的,甚至排在了“網友”之後。

68%的父親沒開過家長會,63%的學生更想和爸交流

濟南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情況是怎樣的?本報對濟南的64名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進行了調查。

64名中小學生中,只有8名學生的父親經常去開家長會,12名學生的父親偶爾去開,剩下的44名學生表示自己的爸爸從來沒去開過家長會,除了工作忙、應酬多以外,絕大多數的父親都是“懶得去”、“不願意去”。

在回答“功課由誰輔導”時,有52名學生都是母親檢查作業。上初一的小珊說,爸爸從來不過問她的學習情況。“就是每次給我零花錢的時候問一問,不過也是敷衍了事”。

節假日中,只有4名學生由爸爸帶着出去遊玩,多數都是和媽媽出去或在家學習。上6年級的源源說:“希望爸爸不要有那麼多的電話,如果每週末他都能陪着我,我就覺得很幸福了”。

在“父母誰會主動關心你的學習情況”問題中,只有12名學生回答“爸爸會主動問一下我的學習成績”。上初一的文哲說,只有每次被老師通知我的成績不好時,爸爸纔會過問一下。

但是,與父親的“冷淡”相比,有40名學生更願意和爸爸交流,“開明”、“聊得來”、“講道理”、“懂得多”是孩子的理由。12歲的文文說,成績不好時,爸爸會安慰我,讓我下次努力,而媽媽老是批評我。文哲也說,在他眼裏爸爸很博學,而且平時和爸爸接觸得少,想多跟爸爸談談心。

可以理解孩子他爸

記者隨機調查了28位濟南的母親,看她們是如何看待父教缺失的。

沒耐心、不細心,工作忙、壓力大、應酬多,事業心重是這些母親對另一半疏於孩子教育的註解。閆女士的話很有代表性,“孩子的爸爸在家裏是挑大樑的,家裏大大小小的事不一定都能兼顧過來,對孩子的教育管得較少,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

還有很多母親認爲,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多,誰都關心孩子,只是爸爸和媽媽的方式不一樣。陳女士說,孩子的爸爸努力讓孩子的成長環境變得更好,應該也算是另一種概念上的關心吧。

然而,認爲父教不應缺失的周女士說,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他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不太在意的話,孩子的性格和人格都會受影響,爸爸工作再忙也得抽出時間來聽聽孩子的心聲,不要老忙着賺錢忽略了孩子,到後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和孩子坐在一起學習

上海蔡笑晚教育中心的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有6個子女,其中5位博士1位碩士。“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經營”是蔡笑晚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蔡笑晚每天都要和孩子坐在一起學習,很多時候孩子睡了,他還要繼續學習,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爲孩子的榜樣。

他還經常在節假日和週末帶着孩子去旅遊,寒暑假陪孩子到全國各地遊歷。“到每一個景區,我都會給孩子講勵志的故事,到了長城,我會跟孩子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教導他們長大後要做好漢。登泰山時,我會教他們背‘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登高才能望遠,教導他們要往高處走,還會跟他們講歷史人物的勵志故事。”

蔡笑晚點評:掙再多的錢,當多大的官,如果孩子教育不好的話,也不是一個贏家。在孩子教育方面,父母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取長補短。父親的角色是母親無法代替的,孩子能成纔是因爲他站在父親的肩膀上,跟父親交流多才能在社會上有競爭力,父親千萬不要因爲“忙”而推卸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冷漠父親讓兒子很自閉

14歲的小勇(化名)就讀於一知名初中,學習成績在班裏很優秀,然而從去年開始,他的成績一落千丈,並從此開始厭學,目前已經輟學在家。

去年春天的一天,小勇接收郵件時,裏面彈出一張半裸的女性圖片,因爲好奇,他點開了一個網站。從那時起,他的性意識開始覺醒,但由於對性知識一無所知,他對自己的反應感到羞恥,並一直擔心自己的'“醜事”被別人知道。就這樣,他每天都掙扎在恐懼、羞恥和愧疚中,最終連學也不敢上了。

小勇說,他一直很想找爸爸聊聊。“但爸爸是獄警,每天都很忙,每次我想挑個話頭和他聊聊,他就不耐煩地揮揮手說,‘找你媽去,我煩着呢。’他心情好了和我聊的也都是少年犯,經常警告我別做壞事。很多話我就只能憋在心裏,實在憋不住就找網友聊。”

楊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點評:作爲男孩,父親在性教育中應該起關鍵作用,而父親在教育中的缺失,影響了他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再加上父親在子女教育中過於冷漠,沒有和小勇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小勇沒有基本的安全感,使他的性格偏內向,遇事容易退縮,並因此最終退出了學校的集體環境,把自己封閉於家中。

強勢父親逼出叛逆兒子

17歲的肖凱(化名)今年本該在重點高中讀高二,然而他卻在一年前輟學,如今已經在超市打工的他還經常離家出走。“我討厭爸爸,討厭這個家。”肖凱說。

肖凱從小聰明而上進,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在初中時還在一次省級英語競賽中得過金獎。然而,他在考上重點高中後卻沒了學習動力,加上失戀的打擊,便堅決輟學了。

“我學得再好也得不到爸爸的承認,有啥用,還不如早踏入社會呢。”肖凱說,爸爸是一家大企業的總經理,平常應酬很多,除了給錢和偶爾問問他的學習成績,幾乎從沒盡過一個當爸爸的責任。“我爸除了嘮叨我不夠出色,就是罵我媽沒教育好我。”肖凱說,自己之所以輟學就是想早點獨立,早點成立自己的小家,做一個合格的爸爸。

楊清點評:肖凱的父親將權力意識帶到了家裏和教育裏,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激起了孩子的叛逆意識。而肖凱由於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夠的父愛和關懷,因而想透過戀愛來補償情感的缺失,這就促成了他的早戀,而青澀的早戀又影響了他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父親應成爲孩子的人生導師

嬰幼兒時期以母親的教育爲主,小學階段父母的責任各半。上了初中以後,母親的影響力下降,父親的影響力變大。

楊清說,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和母親是截然不同的,一般而言,父親比較粗線條,會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鼓勵孩子去探險,而母親則不同,她們更傾向於保護孩子,這種差異會對孩子的性格起決定性影響。特別是對男孩而言,父親既是長輩,又是同性別的人,還可能是朋友,這些關係母親沒法替代的,如果孩子在一個沒有父親的環境里長大,將來他會感到很累。“教孩子立志,培養自學能力,引導孩子走向高端”,蔡笑晚說,父親接觸社會多,能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幫助,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很大。父親教育能使孩子有寬廣的見識,讓孩子能成大氣候。

楊清建議,父親應該學着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和溝通。父教應該發揮男性的特點,多用耳朵少用嘴,多些寬容少些囉嗦,真正成爲孩子的心理牧師和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