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素質決定素質教育未來

                 光明網     2002-09-19     

教師素質決定素質教育未來

 

嘉賓:教育部原副部長、原國家總督學 柳斌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朱小蔓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葉瀾 

主持人:本報記者 邢宇皓   教育一直是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近年來,教師素質也得到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近日,教育部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聯合編纂的《中國教師新百科》一書出版,該書分3卷,針對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中遇到的種種疑難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解決辦法,同時全面系統梳理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領域中出現的新理念、新課題、新事物和新觀點。今天,我們邀請了教育部原副部長、原國家總督學柳斌同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朱小蔓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他們同時分別是該書的總主編及“小學教育卷”、“中學教育卷”的主編--談一談有關教師與教育的話題。 

應試陰影何時盡除

主持人:近些年來,我國的素質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也面臨不小的阻力,應試教育的陰影始終沒有完全清除。甚至有人說,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要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哪些問題是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呢? 

柳斌:我想,從外部環境來看,首先是人才選拔和評價制度需要改革。長期以來,我們國家使用每年一次的高考來選拔人才,而這一次考試主要又只是考知識。這使得我們的整個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都被吸引到對付考試上了,無形中扭曲了教育的性質。要想讓素質教育順利推進,就必須改革考試製度和人才評價制度,歸根結蒂是要改革用人制度。爲什麼現在有些地方假的文憑、假學歷氾濫?就是因爲有需求。如果我們的用人制度是唯學歷的:對一個人的學歷、文憑的重視程度高於對其道德行爲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應試教育就不可能消失。因此,用人制度的改革對推進素質教育至關重要。 

從教育內部來看,儘快提高教師素質已刻不容緩。對素質教育來說,更新教育觀念是前提,改革考試製度是關鍵,建立新的評價標準是導向機制,優化教材和教育教學過程是核心,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根本。因爲所有教育實踐,最終都要依靠教師來完成。 

目前教育最缺什麼

主持人:人們常常在談論教育觀念的改變,在小學和中學這兩個階段,你們個人認爲我們的教育中最欠缺的是什麼? 

朱小蔓:不少家長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拼命教他們認字、學算術,並且爲此而得意。我們的小學教育也以“基礎紮實”而引以爲豪。難道大量知識的灌輸就能使孩子“基礎紮實”嗎?就小學階段而言,我認爲最欠缺的是對孩子的情緒、情感及個性發展的關注,而把知識性,甚至是強制性的知識學習看得過重。我認爲,小學是感官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時期,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動手、動腦和探索的興趣,發展他們開朗的性格、良好的習慣、道德的養成等等纔是更重要的。 

葉瀾:我認爲,在中學階段,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忽視對孩子自主選擇能力的培養,他們缺乏主動發展的意識,不能爲未來而設計自己今天的行爲。很多高中學生直到畢業,仍然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自己能做到什麼。他們所有的選擇都是父母、老師爲他們安排的,所有一切都由別人做主。教育主題是如何使孩子發展、成長好,而這樣的成長和發展絕不是在教師、家長培育、扶植下的發展和成長。教育應該使孩子們在獨立面對世界的時候,學會同世界對話,學會從周圍的環境中汲取營養,能夠面對困難、抓住機遇,找到自己的幸福。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教育必須實行變革。 

要重新爲“教師”定位

主持人:看來,教師的觀念是否能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是很關鍵的問題。 

葉瀾:改變教師的觀念,首先要改變對教師的觀念。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的社會並不很重視普通個體的生命價值,我們的教育習慣了用同樣的東西去填塞每一個孩子的頭腦,教育被“簡化”爲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教師只是完成這一過程的“工具”。今天,我們的教育正在發生變化,而對教師的認識卻沒有得到改觀。很多家長都很看重自己的孩子,卻輕視教師這個職業,這是一個很可笑的事實。 

其實,透過《中國教師新百科》,我們一方面希望以此涵養教師們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也希望社會能由此重新認識教師這個職業。 

主持人:目前中小學很多教師本身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面對素質教育的考驗,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柳斌:主要是教育理念要更新,視野要拓寬。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求知,還必須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此外,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報道,個別教師對學生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我想,這不僅僅是教學方法是否科學的問題,更是職業道德的問題。素質教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每一個教師都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 

葉瀾: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教師已不是知識唯一的提供者。教師自身知識的豐富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是否能同學生進行有效的對話。此外,今天的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問題的解決不僅要依靠知識,更要有智慧。從知識向智慧轉化,必須具備多種知識相互溝通和融合的能力。要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師就必須有很高的素養。 

朱小蔓:提高教師的素質,一方面要讓教師瞭解關於兒童身心發展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必須把知識同教師的人文精神與素質結合起來。比如,人的智力潛能分爲不同的方向,每個人的優勢智能不同,兒童之間在身心發展速度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異;又比如小學三、四年級是兒童大腦額葉皮層迅速發展的.時期,在這一階段,有些孩子在數學學習方面可能會發生暫時的困難等等。教師是否都能瞭解這些規律,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應對呢?如果教師不瞭解學生或是對學生沒有愛的感情和耐心,教育的力量如何得到發揮呢?兒童在發展上的差異,往往是由成人不恰當的評價造成的,因此,小學教師對人的一生髮展具有早期重要的奠基作用。 

讓素質教育直面考試

主持人:談素質教育的時候,人們似乎總在迴避一個詞:“考試”。人們的真實想法是:考試壓力不減,素質教育就是空話。 

葉瀾:我覺得,“考試”、“升學率”正在被“妖魔化”,似乎只有應試教育的題海戰術,才能解決升學的問題,無形中將考試同最摧殘人的教學方法聯繫在了一起。這給學校和教師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使教育工作者不敢進行素質教育的嘗試。我們曾經在一些學校做過試點,結果表明,素質教育不但能帶給孩子歡樂,同樣能提高他們的成績。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更着眼於未來,要從明天的可能性去考慮今天我們應該去做什麼、怎麼才能做得更好。 

柳斌:這和我們的考試內容、考試方法不合理也有一定關係。很多考試不是對學生全面素質的考查,而很多標準化試題,更是埋沒人才的試題,而不是選拔人才的試題。比如,“秋天到了,樹葉()”,只能填“落了”,填“黃了”就算錯。但是,我們的教學改革不能被不合理的考試製度牽着鼻子走。更何況我們的考試製度也在改革,考試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相信靠死記硬背取勝的應試教育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朱小蔓:正因爲如此,我們希望把關於人的發展、人應該如何學習、道德品格教育的價值、人的評價的多元化、綜合化思想等新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儘可能地向教師介紹。 

柳斌:是的,我們在這套書中,根據中國教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介紹了很多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識,除了一些經典理論外,大多選用的都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新觀念,相信是我們的很多教師沒有讀過的。同教科書不同,書中包含了很多編寫者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對包括“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在內的很多我國素質教育的一些新探索,都進行了詳盡的註釋,既便於查閱,也爲教師更深入學習和考察提供了線索。應該說,這是一套教師和教育領導者的案頭必備書。同時,有關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部分,對家長也會有很大幫助。 

缺乏道德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缺乏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缺乏智慧的教育是沒有創造力的教育。我們希望全社會都能以實際行動支援素質教育,關注教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