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一堂作文教學課的反思(七年級必修教學反思)

 不願寫作文,提起作文就犯愁,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通病。調查中發現,學生覺得作文難寫的主要原因在於沒什麼可寫的。其實,我們生活中,值得寫的內容很多。諸如風雨雷電、花鳥蟲魚、山河湖川……都可入文,更不要說我們日常所經歷的、親眼所見的和親耳所聞的各種有意義的事件了。爲什麼學生還喊沒什麼可寫的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覺得沒什麼可寫,主要是因爲不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概括地說就是不具備蒐集素材、選擇素材的能力。我想,這需要教師的培養。而我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恰恰忽略了這個環節。鑑於以上看法,我設計了這樣一節旨在指導學生蒐集素材,培養他們選擇素材能力的作文指導課。

一堂作文教學課的反思(七年級必修教學反思)

我覺得作文素材可以從現實生活中直接觀察、感悟獲取,也可以從自身經歷的體驗中獲取,還可以從閱讀材料的思考中獲取。這次作文指導課,我就直接點擊學生的親身經歷,指導學生從記憶中挖掘有意義的事件,以此爲突破口,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怎樣選擇素材及選擇素材要注意些什麼。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 匯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一堂作文課。提到作文,有的同學又要犯愁了,總覺得沒什麼可寫的。其實,我們生活周圍值得寫的內容很多,只要你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心感悟。而且,我們不僅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還可以從記憶中挖掘寫作素材。

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記憶,追尋往事,試着從記憶中挖掘寫作素材並組織成文。(教師板書課題--走進記憶,追尋往事)

二、新授:

㈠交流難忘往事:

⒈我們都有着十幾年的生活體驗,也經歷了許多事情。其間,總有一些事情,雖然已成爲過去,卻讓人久久難忘。你能把這樣的事情說出來與大家共享麼?(自由發言,教師簡要寫在黑板一側)

⒉還有很多同學要發言,可是我們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說一遍,沒有說過的同學請在小組內交流。

⒊小組內互相交流後,推薦公認的比較好的記憶故事,全班交流,教師簡要板書。

㈡選擇素材,總結規律

⒈這些記憶故事若作爲寫作素材,你最喜歡哪個?爲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⒉總結選材要點:真實感人,新穎有趣。(學生總結,教師板書。)

㈢確定主題

⒈選一個同學公認好的素材,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異議,引出對主題的關注。

⒉針對這個例子,從不同角度挖掘主題練習,學習針對材料提煉主題。

㈣集體成文

前面學生們所公認的好素材,也已經挖掘了主題,現在由本人重新主述作文,其他同學先評價其表達上的優點,再提出修改建議,集體完成口頭作文。從中體會寫作中應注意技巧的運用。

四、鞏固提高

總結寫作要點,教師板書,學生談各自的收穫

提示:可以從作文的難易,素材的蒐集、選擇,對主題的關注,以及技巧的運用等方面談感想、啓示、收穫。

五、作業:開啟記憶之門,選擇自己最難忘的往事,確定一個主題,自擬題目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學結束之後,反思課堂教學設計及教學效果,覺得有兩點不足之處。

一、導語作用沒體現出來

原來的導語設計是考慮從介紹本課的學習內容開始,從介紹學生的作文現狀說起,直接引入課題,一方面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帶着問題去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對學習目標明確。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效果並不如意。學生在聽到這段導語時,表情木然。導語沒有起到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到預設的教學氛圍中去的作用。

原因分析:大部分學生一提到作文,就會條件反射似的形成一種反感,這種先入爲主的心理影響不是幾句話就能打消的。在教學中沒有考慮學生的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自然不利於創設輕鬆活躍的氛圍,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下面的教學環節。

改進:可以直接從創設情境,啓發學生講述記憶之中難忘的往事開始。導語改爲:“記憶是難忘的,回憶是美好的、溫馨的。在我們十幾年的生命歷程中,總有一些事情,雖然已成爲過去,卻讓人久久難忘。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難忘的記憶,重溫往事,互相交流,讓大家共同分享你的體驗。”若學生一時沒有開啓記憶,教師可以講述一個至今難忘的,比較有意義的往事來引出學生塵封的記憶。這樣以來,可以克服原來的導語的消極影響,又可以開門見山,簡明扼要,更主要的是,學生對身邊人的故事比較感興趣,可以很快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怎樣銜接?在第一環節,“交流難忘的往事”結束之後再引出本課主要學習目標,自會水到渠成。如“看來每個同學的記憶之中都珍藏着一些難忘的往事,若把它們記下來,留待以後慢慢回味該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呀。(引出課題--走進記憶,追尋往事)可是,有時記憶之中這些難忘的事情不止一件,我們該怎麼選擇?有什麼標準嗎?請大家結合剛纔同學們講述的一些故事,談談自己的意見。”這裏雖然沒提選擇素材的字眼,但實際上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學生在實踐中透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可以明白了選材之法。

二、教學過程不夠集中深入

怎樣選材?學生們透過對現有素材(同學們講述的記憶故事)的分析,總結出選擇素材時要注意真實感人、儘量新穎有趣這兩條要求。可是,我想到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犯的一個毛病是文章爲了寫事而寫事,材料雖然切題,也符合要求,但寫來寫去,文章竟沒有主題或主題不鮮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想主要原因在於選材時沒有考慮用這個材料要表現什麼主題。因此我覺得在本課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我設計了第三個教學環節。首先,我選了一個大家公認的好素材,大唱反調。素材內容是:一次,和同學玩踢毽子的遊戲。因爲我沒有聽遊戲規則,只想拼命表現,踢得最多,而其他人則故意少踢,我雖感反常,卻對自己的成績沾沾自喜。結果是,我雖取勝了,卻被夥伴們踹了一頓。原來遊戲規則是誰贏啦,大家就踹誰。故事顯然新穎有趣,大家很喜歡,都認爲是極好的素材。但是,我提出了不同意見。我說故事雖然新穎,但是沒有什麼意義,看不出要表現什麼主題。請大家考慮是不是這樣?若真是這樣,寧可捨棄不用。

有一部分學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可是講述這個故事的學生卻不同意。他說:“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教訓,使我認識到以後做事要多長個心眼兒,以防止再次被踹。” 其他同學也不甘心這麼好的素材因主題不明而被槍斃,紛紛動腦筋,替他想辦法,自然而然,進入了挖掘主題的思考。多思出智慧,一下子挖掘了好幾個主題,如:做什麼事都要認真,不要自以爲是;做事要細心觀察,用腦思考(發現同學反常,若多一個心眼,考慮一下爲什麼,就不至於最後挨踹);對待什麼事都不能想當然,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這個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基本上是成功的,它可以使學生明白:選材時要考慮爲主題服務,主題不明的寧可捨棄不用;素材要反映的主題有時並不鮮明,要努力挖掘;有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有時可以化腐朽爲神奇。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既然選材時不考慮主題是學生作文中易出問題的地方,也應該是本課的難點。那麼,透過一個例子的分析就能使學生掌握嗎?我認爲在此基礎上,應該透過練習鞏固強化。具體設計如下:

讓學生對前面第一環節中所交流的記憶故事(教師已簡要板書)再重新審視:用他們做素材可不可以,能提煉出怎樣的主題?有沒有寫作的必要?透過這個練習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的認識:決定某個素材的取捨時,還要考慮可以表現什麼主題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透過練習讓學生知道有的材料雖然普通,但是若能從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題,會化平凡爲神奇,仍不失爲一個很好的素材。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鞏固拓展:讓學生圍繞“記一件難忘往事”,每個人選一個素材,並不要忘記確定主題,在小組內交流,接受小組同學的評判、修正,以得到共同提高。

至於第四個環節“集體成文”階段可以刪去。因爲它偏離了本課的以指導學生蒐集素材,培養他們選擇素材能力爲主要內容的目標,跟本課要解決的問題無關。

透過以上反思,我不但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也提高了能力,還明確了以後的努力方向。我認爲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纔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