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玩撲克,鼓勵幼兒大膽尋找讓撲克站立的方法。

2、透過操作,瞭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學習記錄實驗結果,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撲克牌人手二十張。

2、記錄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撲克牌是用來幹什麼的?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和撲克牌來玩新遊戲。

二、幼兒探索怎樣利用兩張撲克牌讓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兩張撲克牌,你們去試一試,看能不能讓撲克牌站在桌子上。然後把你們的方法記錄在紙上,待會來告訴大家。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後交流。

(1)你是用什麼辦法讓撲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出示記錄紙並進行解釋和示範)。

(2)爲什麼這個方法能讓撲克牌站在桌子上呢?

(3)我剛纔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撲克牌站起來,但是後來又倒了,這是怎麼回事?

(4)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5)他這個方法和剛纔的有什麼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

剛纔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撲克牌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撲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後交流。

(1)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撲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2)爲什麼?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纔的辦法,將撲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纔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撲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撲克牌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爲每個小朋友準備了20張撲克牌,幹什麼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撲克牌來搭小房子,看看誰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會也請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記錄在紙上。

2、幼兒嘗試。

3、請先搭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記錄紙和他人進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交流剛纔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4、集體交流。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與幼兒的記錄紙進行比較)

(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記錄紙和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纔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延伸活動】

剛纔小朋友搭的都很好,待會我們到教室裏大家一起設計圖紙,用更多的撲克牌搭更高的房子好不好?

教學反思

經過這一次的科學探索活動,讓我更深的體會到了,孩子們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在開始進行這個活動之前,我還一直在擔心,小朋友們能不能想到讓撲克牌站起來的方法,如果啓發不起來,那麼我的這個活動就難以進行下去。

但是他們在用一張牌站起來時就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用撲克牌站的又高有穩的這個環節,對幼兒雖有一定難度,但他們在探索中嘗試,一直興趣有佳,最終結束時還意猶未盡。本次活動,幼兒在遊戲活動中也獲得樂趣。整個活動條理清晰,一個環節接着一個環節很清楚很順暢。

當然,在這次的活動中,我也有失誤,教師的引導是關鍵,但是在幼兒用一張牌站起來時想出的很多方法時,這兒我引導的還不夠,沒發現幼兒更多的閃光點。在合作和組合的問題上沒有提出來,導致有的幼兒是用撲克牌在組合不是合作。這也給我在以後的活動中敲響了警鐘,設計教學活動一定要考慮周全,在上課之前要設想多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多注意幼兒的引導,這樣上課才能更加的從容不迫。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誌,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透過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乾淨的水源、純淨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纔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

2、綠色食品的標誌一個,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的字卡三張。

3、幼兒收集的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誌,直接引題。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誌上的圖案,猜想像什麼?

(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認識綠色食品標誌,直接引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標誌上的圖案,從而瞭解標誌的真正含義。)

2、教師向幼兒講解標誌上圖案表示什麼以及它所蘊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誌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培蕾組成,寓意爲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長的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境。整個標誌爲正圓形,寓意爲保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的放在有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有非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

4、爲什麼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麼原因?

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誌說明它是純天然的食品,而另一個則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裏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本環節在認識標誌的基礎上進行親身體驗,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按照標誌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誌的認識,並透過驗證比較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瞭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爲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裏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爲什麼?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裏用髒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裏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爲什麼?

(3)山清水秀風景地。提問:這裏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爲什麼?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乾淨的水源、純淨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纔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纔會更加健康。

(本環節讓幼兒瞭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是活動的難點,透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啓發幼兒想象、瞭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創造綠色環境從我做起。

1、討論: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環境被污染的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製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衛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本環節的重要提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纔會有更多綠色的環境?”引起幼兒的共鳴。在幼兒相互交流中產生爲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透過活動使幼兒真正瞭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並且學會了看綠色食品的標誌,從而幼兒爲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和講述的習慣。

3.初步的探尋溶解的現象。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初步瞭解飲料,品嚐過飲料。

2.材料準備:冷水、熱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檸檬粉等、輕音樂的磁帶、錄音機、毛巾

活動過程:

一、創設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品嚐“小兔”製作的飲料,說說自己喝的飲料。

提問:你喝的是什麼飲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味道的?

三、幼兒做飲料,引導幼兒邊做邊觀察。

1、引導幼兒認識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們在做飲料的時候,看看有什麼奇怪的變化?

(2)與你的朋友說說你的發現。

(3)要讓做飲料的房間乾乾淨淨。

3、觀察幼兒的操作,進行個別指導。

提問:你做的是什麼飲料?味道怎麼樣?引導幼兒講述做飲料的過程和發現。

四、鼓勵幼兒互相交流,互相品嚐飲料,說說自己做飲料的發現。

五、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交流:請客人品嚐飲料,說說自己的發現。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對平衡現象感到好奇,有探索的慾望。

2、嘗試保持平衡的方法。

活動準備

水彩筆,蝴蝶20只,每組回型針、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師:蝴蝶想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並演示自己的方法。

4、引導幼兒觀察手指抵在蝴蝶的什麼部位,才能保持平衡,並在此位置上用筆作上標記。

二、第二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師:不抵在這個部位,但能讓蝴蝶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並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將手指抵在加上重量的翅膀一側。

三、第三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師:在蝴蝶的一側加上重量,蝴蝶還能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並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在蝴蝶另一側加上相同重量的物品。重心移動,將手指抵在加重的翅膀一側。

四、結束部分

1、給蝴蝶塗上顏色。

2、在音樂聲中,蝴蝶停在幼兒手指尖上翩翩起舞。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對故事進行概括,瞭解水的特性。

2、透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學會比較事物特性,並能自己嘗試編故事。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已有的關於水的經驗

2、酒精、綠茶、牛奶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透過對《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的回憶引發幼兒對水娃娃找媽媽的興趣

1、朋友們,你們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可以讓個別幼兒上臺講故事,教師也可以自己帶領幼兒一起回憶故事。

小結: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我們真替小蝌蚪感到開心。可是我們有幾個水娃娃也在找媽媽了,看看我們的水娃娃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

(自然過渡到講故事的環節)

二、說一說——教師講述故事後,引導幼兒複述,進一步掌握水的特性。

1、小朋友們,是誰帶水娃娃到城市裏玩的?

2、大頭孩子帶着水娃娃去找媽媽,第一次找着誰呢?水娃娃怎麼說的?

3、大頭孩子帶着水娃娃去找媽媽,第二次找着誰呢?水娃娃怎麼說的?

4、大頭孩子帶着水娃娃去找媽媽,第三次找着誰呢?水娃娃怎麼說的?

小結:原來水是無色、無味、透明。

三、演一演——引導幼兒根據故事表演遊戲

準備好道具,即酒精、綠茶、牛奶、水,讓幼兒表演,講師講述。(共九個角色,教師扮演講述者)

四、變一變——透過水不同形態的照片引起幼兒對水探索的慾望

1、你們知道水娃娃還會變魔術了,怎麼變的了,下次嚴老師再告訴你們(引起下節課,水娃娃變成氣體和小冰雹)

附故事:

一天,大頭兒子正在河邊開開心心地玩耍,突然,幾個淘氣的水娃娃對大頭兒子說:“大頭兒子,你帶我們出去玩玩吧,我們整天呆在河裏悶死了,我們想到城市裏去長長見識!!”大頭兒子還在猶豫,可是幾個水娃娃又趕緊說道:“你就帶我們去吧,你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會滿足我們願望的!”

就這樣,大頭孩子答應了他們,幾個水娃娃和大頭兒子離開了小河,來到了城市裏,開開心心地玩了好幾天。一天,幾個水娃娃對大頭兒子說:“我們想媽媽了,你帶我們去找媽媽吧!?”大頭兒子又在猶豫,只聽水娃娃們說:“大頭兒子,你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肯定會滿足我們願望的!”(這裏可以讓幼兒自己猜猜水娃娃會怎麼說,教師可以提醒第一次水娃娃是怎麼對大頭兒子說的)

大頭兒子答應了他們,首先把水娃娃們帶到了酒廠,酒精媽媽開心地對他們說:“好孩子,你們跑哪兒去呢?可把我想壞了!”幾個水娃娃輕輕地搖搖頭說:“你不是媽媽,我們的媽媽喝起來不是辣的,也沒有酒味。”(這裏可以讓幼兒自己發揮,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瞭解酒的特性,)

大頭兒子又把水娃娃們帶到了生產綠茶的工廠裏,茶媽媽激動地說:“孩子們,你們可回來了!”幾個水娃娃又重重的搖搖頭,說道:“你不是媽媽,我們的媽媽不是綠色的!”(這裏也可以讓幼兒自己發揮,適當引導)

大頭兒子和幾個水娃娃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工廠,突然一個水娃娃開心地叫道:“媽媽,媽媽,我們好想你啊!”可是另外幾個水娃娃說:“那不是媽媽,媽媽是透明的,那個是牛奶!”(讓幼兒自己發揮)大頭兒子在一旁開心地說:“你們可都是聰明的水娃娃,你們的媽媽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而且是透明的,現在我就把你們送回家!”

最後,大頭兒子把水娃娃們都送到了小河媽媽的懷抱裏,並答應下次還帶他們出來玩。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2.啓發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筆與幼兒人數相同。

2.放大鏡、鏡子、望眼鏡、紙筒。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內容,提問: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見了什麼?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爲什麼?

2.小結:原來站在高處和低處看到的事物是不一樣的,站的地方不同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看事物呢?

二、幼兒探索看的不同方式:

1.幼兒自由探索看的方法,並用自己看得清楚的圖形、標記或圖案進行記錄。

2.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3.運用材料探索看的方法,並進行記錄。

4.幼兒交流探索的方法。

三、小結:

原來看有這麼多種方法,可以倒着看,眯着眼看……還可以藉助工具來看,用這麼多的方法來看事物都相同嗎?

讓我們用這些方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教學反思:

“看”是人的天性,只要用心去看,平常生活之中,處處有意義,事事顯新奇。近日,曹幼大班年級組親身體驗了眼睛越看越“明亮”,越看驚喜的“亮眼看世界”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中,透過各種各樣的看:《站在高處看一看》、《小洞洞裏看世界》、《高老鼠和矮老鼠》。看看我的家,看看我生活的地方:《我看我家》、《小鬧種》、《我居住的地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在高處看是一個摸樣,在低處看又是一個摸樣;從小洞洞看出來又是很新奇;從我家到社區,到周圍的生活;從社區走到大街上看看,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這些都是圍繞幼兒生活的地方來開展,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細地看,我的身邊、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有趣的事兒。從而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長大建設家鄉、祖國的美好願望。

主題活動雖然是短短的三週,但孩子們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繪畫能力、表現力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從而爲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必要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名稱: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汽,遇冷會結冰。

2、能用語言表達已觀察到的水的三態變化,引導幼兒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電吹風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水變成冰的過程。

1. 小朋友,你們昨天把水放進冰箱裏裏嗎?那你們今天看到放進去的水有什麼變化嗎?(結冰了)你們知道放進去的水爲什麼會變成冰嗎?(幼兒說:放進冰箱裏了)

冰箱裏的溫度很低,當水在溫度降到0度的時候就會結成冰。

:原來水就是這樣變成冰的。

2、你們說說水和冰有什麼不同?(幼兒說、討論)誰能來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水的流動的,冰是一塊一塊的。

3、水能變成冰,冰能變成水嗎?(能)那你有什麼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呢?(好朋友說一說)並請幼兒說

:小朋友都很聰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變成水,有的說可以用太陽曬、有的說可以用、、、、、,原來有這麼多的方法可以使冰變成水。

老師也想了很多跟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也能使冰變成水,我們一看吧!

4、教師操作各種方法使冰變成水。

: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其實太陽曬、開始泡、吹風機吹,用火燒這些方法都是在給冰塊加熱,原來冰塊加熱就能變成水。

二、水變氣。

1、我們給冰塊加熱變成水,要是給水加熱,水又會變成什麼呢?(幼兒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說了給水加熱會變成什麼?那我們一看吧!

2、教師操作將水加熱(幼兒觀察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了什麼?(水壺上面冒氣了)水壺上面冒出來的氣就是水蒸氣。

3、想想水爲什麼會變成水蒸氣呢?(水經過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原來給水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三、氣變水。

1、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那水蒸氣還會變嗎?那我們來看看吧!

出示鏡子: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鏡子摸起來怎樣?(很光滑)但是摸起來還感覺是冷冷的。老師把水壺放在冒氣的水壺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老師操作鏡子放在冒氣的水壺上面,引導幼兒觀察。

2、小朋友,看看現在鏡子上面有什麼變化嗎?(有水)

3、你們想一想爲什麼會有水?(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今天我們做了那麼多的實驗,知道水遇冷後能變成冰,冰加熱後後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後又會變成水,原來水是這樣循環變化的。

四、遊戲:我是變化的小水滴。

1、介紹遊戲規則。

小水滴能變來變去,我們也來想小水滴一樣變冰、變水、變蒸氣,等下游戲開始的時候老師說“結冰”的時候小朋友就站起來不動,當聽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樣在活動室裏東流西竄,自由地做各種動作。到老師又發出“結冰”的信號時,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動,三個一羣,五個一夥,表示結冰在一起。當老師發出“水蒸氣”的時候,你們就輕飄飄地飛舞起來,飛出教室。

2、幼兒遊戲。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8

【設計意圖】

下午起牀,仁雅在喝水時隨口說了一句“好熱呀”,浩新小朋友馬上對我說:“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燙了。”我問孩子們:“你們還有沒有辦法使我這杯熱水快點變冷?”孩子們一口氣說出了很多辦法。幼兒在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因此我設計這一活動來引領幼兒運用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方法探究熱水快點變冷的祕密。

2、樂意參加科學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杯子,內裝有熱水;

2、溫度計(6)、冰塊、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臉盆(內裝有冷水)、毛巾等;

3、“熱水快點變涼”實驗操作記錄大表、每組一張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豬喝水》故事匯入,提出問題:用什麼方法能讓熱水快點變涼些?

(1)組織幼兒討論,讓熱水變涼的快捷方法。

(2)請幼兒一起來分享交流經驗。

2、教師小結,找出生活中易於操作的方法,記錄在“熱水變涼”的實驗操作表中。

(1)引導幼兒猜想:提出問題:哪種方法可以讓熱水的溫度降的最低呢?

(2)請幼兒分別在並記錄表中記錄。

二、操作部分

1、提供操作材料,幼兒分組進行“熱水變涼”的實驗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請幼兒商量,每組選用其中一種材料進行實驗。

(2)教師講述實驗操作的要求。

(3)實驗在3分鐘內讓熱水快點變涼。

(4)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教師計時,3分鐘後停止實驗活動,請每組幼兒來測量熱水降溫的度數,並記錄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討論“熱水變涼”的實驗結果,並記錄在實驗操作表中。

(1)請幼兒觀察:實驗後,哪組熱水溫度降的是最低的?並記錄在操作表中。

(2)集體討論:爲什麼這種方法能使熱水涼的快?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

(1)小朋友幫助小豬找到了能使熱水最快變冷的方法,小豬在這裏要謝謝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溫方法,熱水降溫的速度也不同。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後,要學着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整理操作用具,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開啟各種包裝袋的辦法。

2、鼓勵幼兒透過語言交流、表格記錄,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慾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學習開啟包裝袋並學會記錄。

活動準備:

1、帶包裝的牙刷、糖果、火腿腸、午餐肉、罐頭食品等需開啟的物品。

2、將所裝備的物品放入四個箱子內並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開啟箱子。

每5個小朋友組成一組開啟一個箱子。

2、教師交代要求,引導幼兒探索開啟各種包裝袋的辦法,並進行記錄。

(1)“剛纔小朋友一起合作將箱子開啟了,看見裏面放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開啟來看一看?”

(2)現在我請小朋友每開啟一種包裝袋就把你開啟的物品和開啟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後再開啟另外一種包裝袋。(教師可先舉例)

(3)幼兒探索開啟各種包裝袋,並進行記錄,教師輔助幼兒完成。

3、師生交流並統計幼兒開啟的方法:

(1)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將幼兒的記錄結果進行統計。

(2)共同探討解決未開啟的物品。

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如果以後你遇到什麼東西很難開啟,請帶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並統計、記錄。

2.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類記錄卡。

2.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教師出示樹葉模切卡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討論這些樹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如果把這些樹葉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請幼兒給樹葉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請幼兒按樹葉的大小、顏色或者形狀進行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3.分享成果。

(1)請2~3名幼兒給大家講講是怎樣分類的,分的結果如何。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講述,並進行集體驗證。

(2)引導幼兒知道同樣的樹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玩法:幼兒站成一圈,請出6位幼兒站到圈裏找朋友。《找朋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兒邊拍手邊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徵的幼兒手拉手成爲好朋友,音樂結束時請幼兒說一說找到的朋友是誰?你們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遊戲可進行三次,教師提醒幼兒按衣着、性別、頭髮等特徵來找好朋友。

教學反思:

設計本課時,我以主題內一個故事的內容激趣引入,幼兒興致很高,在探討分類的方法時,幼兒紛紛發言,在指名板演時欲欲躍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透過協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徵把樹葉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結束時,設計送樹葉回家這個遊戲,既進一步強化了分類,又使幼兒認識“葉落歸根”的自然規律了,增長知識。整堂課,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掌握了分類的方法,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樂趣。本課存在的不足是,對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視不夠,如果一開始直接去撿樹葉回來就讓他們試一試分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透過故事初步瞭解水娃娃的不同存在狀態;

2、鼓勵幼兒想象水娃娃的漫遊過程,樂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表達。

活動準備:課件《水娃娃漫遊記》,記號筆、紙。有關水的小遊戲。

活動過程:

一、匯出活動主題

1、前幾天我們乘着汽車到過哪裏呀?

2、我們乘着汽車到海邊玩過、到水廠參觀過,我們知道了許多水的事情,也發現了許多水的祕密,你們發現了哪些水的祕密呢?

3、幼兒交流

4、我們發現的水的祕密可真多。今天,水娃娃就來到了我們這裏(顯示課件)。它想告訴我們它去漫遊的故事,那水娃娃會到哪裏去漫遊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傾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用課件)

1、討論:你喜歡故事裏的哪件事情呢?(幼兒回答)

2、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故事裏的水娃娃變成水汽娃娃到天上去漫遊,又變成雨點和冰雹到山上、陸地上、地底下;江裏、河裏、湖裏漫遊了一趟。

3、小朋友,你們還想讓水娃娃去漫遊嗎?水娃娃還會到哪裏去呢?我們先和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討論一下(幼兒討論)。

4、幼兒交流

5、水娃娃到過的地方可真多,現在把你最喜歡的一件事記錄下來,等會兒告訴大家。如果記錄得讓別人一看就明白,那就更好了。

三、幼兒記錄(鼓勵幼兒用自己方式記錄的幼兒)

四、介紹自己的記錄。

你的水娃娃到哪裏漫遊過了?(鼓勵幼兒大膽地完整地表達)

1、互相介紹。

2、集體交流

3、和客人老師交流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2

設計意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着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裏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着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爲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爲體現新課改精神,我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爲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定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裏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爲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爲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的: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瞭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卡片數套,小兔布偶一個,食品、白板紙、油畫棒、大小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2、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3、主題環境創設(人體模型、人體各結構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蘿蔔片,談話關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測,引出課題“食物的旅行”。

1、講述故事“蘿蔔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點提問:蘿蔔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二、幼兒自選食品(糖、餅、果等),再次體驗食物在身體裏的感受。

三、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認識消化器官的名稱。

2、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3、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辨別哪些是健康的飲食行爲?哪些是不健康的飲食行爲?教育幼兒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四、分組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組玩拼圖遊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圖。

2、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後,自主選擇大小、長短不一的塑料軟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3、分享交流:教師與幼兒共同將做好的人體消化器官圖佈置在室內主題欄目中。

附故事:《蘿蔔的旅行》

小兔最喜歡吃蘿蔔了,小兔把我放到嘴裏,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裏,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裏,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裏,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裏,在這我的營養都被吸收掉了,最後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活動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的主要消化過程,並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課之前,我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然後引入食物消化的討論話題。學生很容易說出食物消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並且能馬上理解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但是,學生對於肝是消化器官卻不是消化道這點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對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擴充。在瞭解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時,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吃不乾淨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飯後不劇烈運動等。

學生在這節課中提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課堂反應很積極,他們對於平時看不見的肚子裏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跟隨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內旅行時有很多次“原來是這樣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奇得到滿足心的同時,這些知識也能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裏,並且能積極主動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這樣才達到了科學課的目的。希望能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奧祕。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樹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亂砍亂伐樹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錄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錄像,瞭解發生了什麼事。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錄像好嗎?看看錄像裏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看錄像)

提問:錄像裏發生了什麼事?

2、再看錄像,洪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提問:

(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麼啦?

(2)你們看了錄像,心裏怎麼樣?

(二)體驗理解樹根的作用:

1、討論:發洪水的原因:

(1)是呀,莊教師和你們一樣,看了這個錄像心裏真不高興,我也很難受,洪水毀壞了我們的家,讓我們無家可歸。可莊教師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麼會發這麼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2)幼兒講述。

(3)是呀,莊老師也從報紙上看到,亂砍亂伐樹木是發洪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爲什麼亂砍亂伐樹木會造成洪水呢?

(4)幼兒講述。

(5)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實驗(一):

(1)你們來看莊老師準備了什麼?對!你們看這一半的泥土種了樹,那另一半的泥土沒有種樹。莊老師還準備了什麼?(水),這水就代表雨水,等會兒我們用水沖沖看,看看下雨以後兩邊的泥土有什麼不一樣。衝的時候,莊老師有一個要求:你自己衝的時候要看清楚兩邊的泥土有什麼不同,別的小朋友衝的時候,你也要看仔細,等會兒把你發現的告訴大家好嗎?好,我們一起衝,先把袖子捲起來。下大雨啦!(幼兒沖水)

(2)幼兒、老師實驗。

(3)提問:你們發現兩邊的泥土有什麼不同?(沒有種樹的地方泥土沖掉得多,種樹的地方泥土沖掉的少)我們再試試看,下大雨時,兩邊的泥土是不是一樣?

(4)你們本領真大,發現了種樹的泥土流失的少,沒有種樹的泥土沖掉的多。莊老師也想試試看,是不是這樣?

(5)老師衝:“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沒有種樹的泥土流失得多,種樹的泥土流失得少。那爲什麼種樹的泥土衝不走呢?有什麼道理嗎?”

(6)幼兒討論。

(7)老師祟一棵樹的樹根,“是呀,大樹的樹根就像一隻大手一樣,把泥土都緊緊地抓住了。所以,大雨來的時候,種樹的泥土就衝不走了,而沒有種樹的泥土因爲沒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衝,泥土都沖走了。”

實驗(二)

(1)那麼,這麼多泥土沖走了,有什麼不好呢?我們再做一個實驗。

(2)出示兩個玻璃缸,(一隻有很多泥土,一隻只有一點泥土)“這兩個玻璃缸代表兩條小河,一條“河”兩條的泥土上沒有種樹,所以泥土沖掉得多,都沉到這條河的河底。而另一條河兩邊種了很多樹,所以下大雨時,泥土沖掉得少。”

(3)出示兩桶水,你們看,莊老師還準備了兩桶一樣多的水。這水代表什麼(對了,是雨水)。我們來看看下大雨後,這兩條灑會有什麼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進泥土少的缸裏)哎呀,雨水滿出來了。發生了什麼事?洪水就爆發了。

(5)爲什麼下雨下得一樣多,一條河的河水滿出來了,造成水災。而另一條河卻沒有發生洪水氾濫呢?這些泥土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幼兒討論)

(6)今天,我們做了兩個實驗,你們知道了什麼道理?我們今天又知道了大樹的另一個本領:樹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領。

(三)內化遷移,愛護樹木:

(1)大樹的本領真大,我們要怎麼愛護它?我們還要多種樹,不把樹亂砍掉。這樣就不會發生洪水,我們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現在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大樹的本領,我們該怎麼辦?

(3)幼兒討論。

(4)好,我們一起去宣傳樹木的好處,讓更多的人知道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讓我們先去告訴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讓他們也一起來愛護樹木。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 探究發現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嘗試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現。

2. 知道把鏡子放在具有對稱性的圖案的對稱軸上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

3. 體驗玩鏡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有照鏡子的經驗。

2. 物質準備: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四方鏡子、記錄表以及水彩筆,各種舞會裝扮道具若干,《生日舞會》PPT一份。

活動過程

一、"參加舞會"激趣,感知鏡子成像特點。

1. 幼兒自由裝扮自己。

2. 提問:你用什麼道具裝扮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裝扮好呢?

3. :鏡子有成像的特點,所以當我們站在鏡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尋找小動物",利用鏡子感知物體的對稱。

1. 引發幼兒猜想:把鏡子立在圖片的哪一條邊能使小動物變完整?

2. 幼兒自由探索並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3. 師幼共同驗證並:把鏡子放在對稱圖案的對稱軸上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

三、"尋找禮物",進一步感知不對稱物體的成像特點。

1. 引發幼兒猜想:(教案:)利用鏡子能讓汽車變完整嗎?

2. 幼兒自由探索並記錄。

3. 師幼交流驗證並:鏡子放在兩邊不對稱的圖案上雖然能成像但不能變完整,只有把鏡子放在兩邊對稱的圖案的對稱軸上才能變完整。

四、參加舞會,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探究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透過操作感知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一樣大小的瓶子、瓶蓋(孔的大小相同、數量不同)、大小粗細相同的針管、水、水盆、地毯、報紙、記錄表格、抹布。

2、幼兒經驗準備:會玩噴泉。知道用力大,水噴得高;用力小,水噴得低。

三、活動過程:

(一)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

1、提出問題:

幼兒充分體驗玩“噴泉”的樂趣,並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爲什麼?”

2、幼兒猜想並記錄: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實驗驗證: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問題和發現並給以適時的支援與幫助。

預想與對策:

(1)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沒有注意到要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哪個噴泉的水柱噴得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指導幼兒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輪流使用操作材料,邊操作邊觀察。

4、結果與討論:

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現和感受,獲得一個孔的噴泉噴得高、兩個孔的噴泉噴得低的經驗。

(二)幾個孔的噴泉噴得?

1、提出問題:出示三個孔的噴泉,並提問:“幾個孔的噴泉噴得?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爲什麼?”

2、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闡述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預想與對策同上)

4、結果與討論:

知道一個孔的噴泉噴得、三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並能夠歸納出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的新經驗。

(三)遊戲:看誰的噴泉能噴到報紙上

(四)活動延伸:怎樣才能使噴泉的水噴得更高?

五、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在學習了《指南》之後設計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選材取自於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演繹着科學家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先猜想,再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總結。老師只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便循着這一線索探索起來,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都在積極的參與探索,尤其在最後表演自己的音樂噴泉,都特自豪。相信他們以後會愛上科學探索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