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九色鹿》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色鹿》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色鹿》的教學反思

《九色鹿》的教學反思 篇1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爲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字、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字,理解課問中的重點詞句,從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課堂上,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我還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到位,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同時我還有兩點體會: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爲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字語言,如:看着畫面想一想,當時調達會怎樣向九色鹿起誓,會怎樣說,怎樣做?這樣,讓學生與文字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才能更好感悟課文。

《九色鹿》的教學反思 篇2

《九色鹿》是一篇民間故事,讚揚了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爲。課文蘊涵着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啓迪。

本課以“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三個詞爲主線展開教學。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交流“調達見了什麼利忘了義?背了什麼信棄了義?得了什麼恩?又是怎樣回報的呢?” 從而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在想象說話“九色鹿發現調達出賣了自己是怎麼想的?”“國王聽了九色鹿的話會說些什麼?” 寫話練習“你有什麼話想對九色鹿、或者調達、或者國王說嗎?”中靈活運用這些詞語。說、寫離不開讀,讀爲說、寫打下基礎。學生透過個性解讀,在情感上喜愛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調達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爲,此時讓學生來展開想象說、寫,學生自然就有話好說,而且寫得生動。將讀與說、寫相結合,這樣更有利於發揮讀的作用,從而更好的發揮語文課的功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之大。“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段教學活動中,我注重花時間讓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重點感悟、朗讀詞句,分角色朗讀,說話練習,體會九色鹿的勇敢、善良、不求回報,調達對九色鹿救命之恩的感激、鄭重發誓。透過靜心默讀,圈圈畫畫,看看“九色鹿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學生從“波濤洶涌”“奮力掙扎”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調達在奮力求生。從“立即” “縱身”這些詞語中想象九色鹿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調達的情景,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勇敢。透過課堂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結合了進來,對詞語的理解已不僅僅侷限於字面了。

結合課文教學目標,透過對課文留白處的充分挖掘,教學過程中採用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如分角色讀九色鹿和調達的對話;演一演調達的鄭重起誓;想象說國王斥責、重罰調達、下令保護九色鹿的話,體會國王慚愧的原因。在交流“面對此時的調達,九色鹿非常氣憤,它想到了什麼?”時,學生們說:“九色鹿想到當初救調達的情景。”“九色鹿覺得調達感激的話語還在耳邊迴響。”“九色鹿想到調達當初發下的可是重誓、毒誓啊!現在他竟然背信棄義。”“調達爲了金錢竟然出賣自己,真是‘見利忘義’!”“調達還帶領軍隊來加害我,他不但沒有知恩圖報,反而恩將仇報!”……學生們飛揚的個性得到彰顯,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在閃爍。

《九色鹿》的教學反思 篇3

這兩天一直在看“四月的紀念”的隨筆,深受啓發。看到他在教學《九色鹿》中遇到的困惑:“學生關於《九色鹿》中爭論‘調達有沒有錯’”。我也在問自己,爲什麼會這樣?我們期終試卷上的一填空也在我的腦中閃現:“本學期,我們認識了不少的人物,其中給你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因爲。有不少學生填:調達,因爲他是個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的小人。”當時並未留意,現在想想,我不禁問自己,學生怎麼會對調達如此印象深刻?我們的教材是要我們突出這個人物?還是利用他來反襯九色鹿?再讀教材,答案無疑是後者。那我們在教學時注意了這一點了嗎?

認真讀教材,再仔細思考,我發現我們在教學時顛倒了主次。我們有意無意地強調了調達這一形象,忽視了課文真正要表達的形象——九色鹿。

看課題:九色鹿。課題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並學習九色鹿的美麗與善良。即他纔是課文的“主角”,而調達只是一個用來烘托主角的“配角”。

課文第一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圖。由環境美來突出人物(九色鹿)美,教學時,我們以此爲重點,幫助學生品讀、理解了嗎?也許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九色鹿奮身救起調達不求回報體現了他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他的語言、神情、心理我們讓學生去揣摩了嗎?而調達呢?也許是更容易讓學生來表演體會。於是我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再談“皇榜”,我們和學生共同研究調達的心理變化,於是調達在學生心中活了,而九色鹿則成了一個蒼白的“美麗、善良”的化身。

再看結尾,九色鹿義正嚴詞地痛斥調達,這語言是何等有力。在教學時,我們像演繹調達一樣去引導學生體會的嗎?我沒有,因爲按教學的規律,前面已經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了。不過顯然兩者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樣想想,學生出現上面的現象也就不足爲奇了,只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就是孩子,是非觀點在他們心中是模糊的,我們做老師的應儘可能多地從正面去引導、影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