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姓    名:張小云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單    位:桂陽縣第六中學

關鍵詞:應用新句式          練習寫對聯

        練習寫古詩          學寫繞口令

教學的目的不外乎使學生能識記、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識記的任務在於積累知識,理解的任務在於整理知識,使知識融會貫通,應用則在於駕馭知識,讓知識爲我所用,這是學習的根本目的所在。語文學習的特殊性表現爲小學語文教學的着重點是積累,以積累帶動理解和應用,而初中語文教學的着重點是應用,以應用帶動積累和理解,這一過程中,語言訓練是初中的一重點,結合教學實踐,本人歸納了幾種語言訓練的途徑

一、應用新句式:

初中生作文,在句式方面往往顯得單調,也難怪,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側重於字詞的積累。因而,在初中階段的課文閱讀教學中,則要注意句式的訓練,特別是複雜的,新鮮的句式。通常每篇課文,總有一兩種新句式出現,作爲初中生,理解意思並不難,難在不解其獨特的表達效果和應用的場合,老師應在點拔之後,馬上轉入應用訓練,在課堂中口頭訓練或是在課外作業中書面訓練。比如:教《在聲音的世界裏》(王蒙)有這樣一句:即使是進行曲,諧謔曲,當這個歌曲被你學會,裝進你的頭腦,當一切時過境遷的時候,記憶中的進行曲不也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溫柔嗎?我首先點拔:此句既是條件複句,也是反問句,且其條件部分表現了條件的變化,而爲了表現結果的確定不移,又採用了反問的形式,然後要學生練習用“即使……當……當……不也……嗎?”造句。

二、練習寫對聯:

雅文學的古詩只在文人間呤詠玩味,其價值必定有限,當它向俗文學靠攏發展成對聯這一形式後,才被普通大衆接受。至今,對聯已成爲中國人不可或缺的一個傳統文化情緒,也是文學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形式之一,古時的文學天才在兒童時期即出口成聯,字字璣珠,嚴絲合縫,作爲當代初中生,試看有多少能對出一副象模象樣的對聯呢?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不可丟失這塊語言的陣地。老師應在講解對聯法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應對,在對聯中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機智。記得在教《數字雜談》一課時,我注意到一副概述了諸葛亮生平的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火攻。在引導學生欣賞了其中的精妙之處後,有的說: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兩山前,有的說,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然後要學生自造含數字的對聯,有學生對出這樣一聯:一個老師,一支粉筆,一腔熱情,一堂課;百位學生,百顆心靈,百倍勤奮百分卷,當場博得大家的掌聲,由此可見,學生對這種語言形式不僅感興趣,而且充滿創造力,我順勢鼓勵大家在平時注意收集精彩妙聯,最後佈置每人自編了副春聯上交。

三、練習寫古詩:

中國的抒情文學傳統蓋世淵深,可謂詩的古國,學生僅僅學學古詩而沒有寫的體驗,應是莫大的遺憾,何況,當今的新詩也是繼承了古詩的優秀傳統而來,決非空穴來風,比如押韻、精煉、整齊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指導學生適當寫的古詩,有益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選擇學寫古詩中較易把握的絕句,律詩比較可行,其它則可不必。

四、學寫繞口令及其它:

繞口令在高度押韻中表達思想感情,形成幽默風趣的效果,使人在輕鬆中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對於當前厭學情緒較濃的初中生本說是一種很好的語言訓練方式,甚至可以作爲作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其它方面還有寫演講辭,寫相聲,編故事等生動活潑的語言應用形式。總之,語言訓練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要突破這一難點,我認爲首先要有新穎訓練形式。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了,纔好談及其它。俗語說: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我想,只要堅持不懈地以新動形式進行語言訓練,當代初中生就能成爲21世紀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