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高一記敘文寫作專題的整體設計(網友來稿)

江燕

高一記敘文寫作專題的整體設計(網友來稿)

一、寫作專題整合的背景

作文是語文的核心。你在學習字詞、造句、閱讀等知識時要始終貫穿作文。在高考中,作文佔60分,但是,跟作文能力直接相關的語言表達是12分,其他的基礎題閱讀理解題跟作文都有着密切的關係,可以說,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隨着高考形式的發展,對學生寫作狀況深入的瞭解,對寫作教學思考的深入,越來越感覺到構建學期整體作文訓練的必要。對於剛剛踏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寫作要邁上一個臺階,需要一定時間去積累、探索、實踐和沉澱。短時間內寫作訓練的效果難以顯現。如果將一個學期視爲一個寫作訓練單元,打破學段分割,改變以高考作文題“馬首是瞻”的習慣,對高一高二階段的寫作訓練進行整體設計,可能更符合學生寫作的需要,更有利於教學。以下便是“寫作專題整合”的前期思考。

1.教材寫作訓練的缺失

粵教版的教材出臺是比較匆忙的,在五個必修模組中,沒有安排系統性的寫作訓練,這就直接導致老師們在寫作教學的時候無所適從,有時候只能勉強根據該單元課文篇目的特點來安排作文訓練。但是,這同樣會導致作文寫作的無序和重複,寫作的階段性任務不明確。除了高三一年明確地是以應試作文寫作的指導爲主,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外,高一高二的兩年因爲沒有統一的作文專題設計,導致作文教學混亂無序,作文訓練的隨意性強,學生無法形成有效的寫作能力和經驗。加上學期大型考試出題跟高考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這又使得老師們爲了應付考試不得不在平時的寫作指導當中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進行話題作文和題意作文的指導,而今年的高考是命題作文,那勢必今後同樣地作文教學指導又要添加很多內容了。實際上,作文應試的指導只需高三一年就可以了,但作文教學的基本功比如語言的錘鍊、文體的熟稔、思路的明晰、素材的積累、語感的獲得……這些都必須在高一高二階段完成。

《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裏提出:可以按照具體條件和教學的需求,根據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業務特長“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開發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那麼,爲了解決以上寫作當中遇到的困惑,語文教師可以依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寫作需求,整合寫作資源,構建前後呼應、舉一反三、穩步推進的學期寫作訓練序列。

基於以上考慮,本方案對新高一第一學期的寫作訓練做了一定的規劃。整個學期擬安排6次大作文,第一學段以寫人記事爲主,第二學段在寫人記事的基礎上嘗試虛構。目的是學習複雜記敘文的寫作,鞏固、強化已具備的寫作技能,嘗試、熟悉新的有關記敘文的寫作要求,要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基礎教育階段的寫作訓練,面對的應該是大多數學生而不是一部分寫作精英。作文練習要與大多數學生的表達願望結合起來,爲學生表達真實的心聲提供便利。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合理設定寫作要求,讓學生跳一跳能夠着。

2.寫作專題訓練目的相對單一和寫作能力綜合顯現之間的矛盾

過去和現在,我們都嘗試着構建一個完善的、科學的、貫通高中三年的寫作訓練序列。但做起來,就會發現:寫作能力不是技術性的能力,寫作能力提升的過程也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不像體育運動那樣,可以把一個連續動作科學地拆分爲若干分解動作,逐項練習。寫作總是牽一髮動全身,可以說,學生的閱讀積累、觀察思考、認知感悟、選材立意、構思表達等方面的素養綜合地影響着他的寫作。我們很難在一次作文訓練中只解決某一個問題。

寫作本身不是科學,但也有規律可循。每個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使用母語的習慣各具特色,對於文字表達的情感態度也不盡相同(有愛寫的、不愛寫的、無所謂的……);不同的脾氣秉性、生活經歷、人生體驗、主觀認識、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構成了每個學生獨特的寫作個性。獨特的個性(每個人的主觀認識)/個性體驗/選擇合適自己的表達方式/對寫作的情感態度/有它的獨特性、豐富性、模糊性、神祕性。但是我們的作文教學不能是模糊的、更不可能是神祕的。我們的作文教學必須是清晰的、具體的、而且應該是有序的、相對科學。我們教的寫作方法、思維方法應該是可操作的。所以,儘管寫作教學很難形成一個特別嚴謹特別科學的訓練序列。但是,總會有相對合理、相對科學的訓練序列。

在這六次作文的整合過程中,這對矛盾是一個很大的困擾。整合之後,仍然解決不了這對矛盾。可能正因爲如此,這個整合,僅僅是給各位老師,提供一種思路,拋磚引玉,我相信老師們還會有更多的、更好的想法和做法。希望本科組的老師平時多交流,討論,使得這種思考深入下去。

二、六次作文訓練的整體思路

1.以複雜記敘文的寫作爲訓練重點

在學生已有的簡單記敘文寫作能力訓練基礎上學習寫作複雜記敘文。我想打這樣幾個比方:簡單記敘文如果是獨幕劇,從一件事、一個生活場景去表現小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那麼複雜記敘文應該是多幕劇。它的內容更豐富,表現生活的視野更開闊,情感更飽滿。簡單記敘文如果是全景鏡頭,比如寫事,需要完整地表現事件的來龍去脈;複雜記敘文應該有更多特寫鏡頭。比如寫人,幾個特寫,可以多角度凸現人物某一特點,也可以立體地展現人物的多元個性。如果在複雜記敘文裏,能把全景和特寫結合起來,會形成閱讀感受上強烈衝擊,運用得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如果說簡單記敘文是長鏡頭,在連續的時空裏相對完整地展現事件和人物,那麼複雜記敘文可以使用蒙太奇,把多個時間、地點並不連貫的素材按一定的內在順序組織在一起,以此構成合乎邏輯的、有節奏的、完整的內容,共同表達一個主題。

簡單記敘文,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記敘、描寫,複雜記敘文,仍以記敘、描寫爲主,但也少不了精當的議論和飽滿的抒情。議論抒情可以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態度、認識與感悟,在凸現文章中心,體現作者的審美取向、價值判斷上,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議論、抒情還能起組織、聯結記敘材料的作用。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相對於簡單記敘文,複雜記敘文仍以記敘爲主,某些段落可以將敘述、議論、抒情融爲一體,可以寫實,也可以虛構。複雜記敘文的材料更豐富、手法更多樣、思考更深入。

對剛上高中的高一學生不宜放手進行“文體”不限的話題作文訓練,宜從複雜的記敘文入手,到言之有物的議論文結束,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文體感,到了高三,學生才能真正獲得選擇文體、甚或創新文體的自由。所以整合後的六次大作文都複雜記敘文的寫作訓練。而且考試中,我們也會做出相應的規定。

2.六次寫作的訓練要點、訓練方式

每個寫作專題,都要從寫作的基本規律出發,並結合教學實際,力圖解決學生寫什麼、怎麼寫的問題。

每個寫作專題,都包括“話題探討”“寫法借鑑”“寫作練習”三部分內容。既講“寫什麼”,又講“怎麼寫”,這樣安排,符合形式服從內容,寫法服從題材的寫作規律,可以使學生在人文素養和寫作能力上同時得到提高。整合後的每次寫作,都是在先解決“寫什麼”的基礎上,再談“怎麼寫”。

比如:

寫事,內容上以寫事爲主,也可以寫人、寫景。透過一組“觸動心靈”的記憶的回放,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寫法上強調描寫的目的和方法。

繪景,內容上以寫景爲主。寫法上,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手法。

在內容的選擇上,如果大處着眼,我們鼓勵學生從山水野趣、古蹟名勝中,賞玩撫慰心靈的自然之美,品咂山水名勝中的地域風格,體味山水中浸潤的文化精神。

例:最是那石階兩側的蒼松翠柏,毋須伸展腰肢便已雄健有力,深沉含蓄地將自身的品格編織成絃音籠蓋天地、四野。我此行的目的本是聞楓而來,卻不見火燎一般的楓林,而是出乎意料地被這別樣的青楓所感動。有些事物,在不經意間,往往才展現出最自然的美。(樊穎)

但這樣的眼界需要一定的文化積累,學生學習了一定數量的唐詩宋詞、和寫景散文之後,可能會寫得更好。

所以我們也提示學生從細微處着眼:校園的一階一亭、小區的一樹一草是風景;清晨浪涌般的車陣、傍晚退潮似的人流亦是風景。除此而外,文化藝術、日常生活、人類心靈中同樣風景無限。

給了內容的提示之後,我們再提示寫的方法:寫法需要實踐、磨練。

寫法上--抓住景物特徵,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1)動景、靜景、近景、遠景、實景、虛景、廣角、聚焦……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2)季節、靜噪、色彩、晦明、乾溼、濃淡、視線……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沁園春長沙》)

(3)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3.限定性與開放性相結合

六次作文訓練即有限定性,又有一定的開放度。整合以後六次作文訓練重點分別爲:寫事及其它、記人及其它、繪景及其它、構思及其它、創編寓言、嘗試虛構。每次作文訓練,由訓練目的、備選題目、寫作示例、寫後交流四個欄目構成。

爲什麼有那麼多“及其它”呢?寫作需要一定的空間,需要心靈自由,課標裏也說:“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但是,“廣闊空間”和每次寫作訓練目的相對單一必然產生矛盾。如果每次作文限制過多、要求過死,勢必影響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及其它”其實是試圖解決這對矛盾,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每次作文訓練,肯定有側重,比提供的作文題目適合寫事,但是這個題目也可以寫人、繪景或寫其它內容。

高中第一篇大作文,無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有投石問路的味道。老師要透過這一次作文了解學生寫作的基本情況。學生也會透過這次作文,瞭解高中老師的閱讀胃口。老師應該透過第一次作文發出一個重要信號:雖然這次作文訓練的重點是寫事,但允許並鼓勵學生自由地、有個性地、有創意地表達。(不包括跑題)而且,這個信號要透過每次寫作訓練,不斷強化。讓學生在寫作中敢於放開手腳,樂於解放頭腦。

“寫事及其它”提供了的“備選題目”是:《感動》《令我……的三件事》《瑣憶》。在“寫作示例”中,主要提供了以“感動”爲話題的寫作指導。因爲《感動》比《令我……的三件事》開放度更大。

請以“感動”爲話題,描寫兩個或兩個以上令你感動的瞬間,構成一篇首尾完整的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幾段描寫之間要有一定的內在聯繫。

希望老師們多提供作文訓練的題目。

4.六次寫作在思維訓練上的內在聯繫。

首先是發散思維的培養--發散思維的關鍵是要打破思維的定勢,改變單一的思維方式,儘可能地拓展思路,從同一問題的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進行或順向、或逆向、或縱向、或橫向的思考,從而獲得衆多的方案或結論。寫作中,無論是審題、立意、選材、結構,還是一個詞的選用、一個句的修飾,發散思維幾乎無處不在。思維發散得好,可供選擇的東西就多,所選取的結果就新穎而富有創造性,所寫的文章也就會在各個方面給人以新意。

第一次作文“寫事”特別強調選材過程中的發散,要求學生廣開思路,多方攝取素材,解決材料來源問題。

第二次作文“記人”主要訓練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的發散,其本質上仍然是解決材料的來源問題。請以《不能沒有你》爲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抓住“你”的外在特徵,寫出“你”的內在品質,表達出自己的愛憎。

首先,“你”是誰--提示學生從人、景、物三個角度發散。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親人、師長、朋友、對手、偶像、偉人、名人……

還可以想到給人以生活樂趣或啓示的動物、植物……

抑或是有生命意趣的物品,像舞臺、傳媒、書、樂器、畫筆、某件紀念品或其它……

也可以是撫慰心靈、寄放情感的自然山水、日月星辰、城市鄉村……

還可以是抽象事物,比如:事業、詩歌、感情等。

然後我們要想:誰感覺“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可從個人、環境、事物三個角度發散。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我”,但一定是“我”嗎?航天事業不能沒有忠誠敬業的科技人才吧,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爲之驕傲的偉人吧,一個時代不能沒有思想的先驅吧,廣闊天空不能沒有流雲、飛鳥吧……

最後還思考爲什麼“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從因果關係、假設關係、轉折關係、條件關係等角度思考。

在審題過程中的發散,其本質上仍然是解決材料的來源問題。

第三次作文“繪景”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審題中的聚合思維。

在審題過程中,良好的發散思維,爲選材、立意提供了多種路徑。然而,要保證文章主題集中,必須透過聚合思維,確定選材方向,學會大題小做。“風景”是個大題,包羅萬象。寫的時候,切口越小,敘述是具體生動的。敘述切口過大,越容易造成概念化的寫作。因爲“大”往往與空洞聯繫在一起。聚合思維是透過分析,比較、綜合、選擇,從發散思維所提供的衆多思路中選擇出一個最佳的答案,獲得一個創造性的結果。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互補,才能使寫作中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而在聚合思維的培養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直覺思維的訓練,它對於加快聚合的速度、提高思維的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次作文“構思”,【備選題目】《直面挫折》《必須跨過這道坎》《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危機來臨……》

主要解決立意問題--透過寫人記事,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深化認識的問題。

《堅持》《挑戰》……

如果比提升認識,寫再多,也是低水平重複,只會導致寫作的惡性循環。教師應當有所作爲。我們的寫作教學,應幫助學生開啟眼界,梳理思路,去蕪取精,豐富體驗、加深認識。

一次作文,是不可能完成認識的提升的,要使立意更切合題意,更具深度和高度,更新穎獨到,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審題立意的思維路徑。如:

可以追問中求答案: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

可以類比中求結論: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小而大,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報秋》《雨中西湖》可以懷疑中求新穎:逆向思維、同中求異,如張愛玲的《天才夢》,什麼是天才?我是天才嗎?可以假設中求豐富:比照事實,虛擬設想,推出結論。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突轉中求深刻:多向思考,求索哲理。如魯迅《燈下漫筆》:紙幣換硬通,雖然虧了錢,但總比手裏的紙幣一天天貶值好。但轉而一想,就是:“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還可以辨證中求全面:以感性的形象,表達理性的見解。如:馮曙光《二次大戰在雙牛鎮的最後一天》:文章講述了日本宣佈投降的第一天發生在中國一個偏僻小鎮的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三個形象:善良正直、大義凜然的貝母大爺、惡貫滿盈的日本鬼子田中正二、還有一個是見風使舵、卑鄙無行的張貨郎。故事的結尾是侵略者向中國人民剖腹謝罪,漢奸被逐出小鎮,人們在悲喜交集的情感洪流中失聲痛哭。這個故事即表達了作者對侵略者的憤怒,對戰爭的譴責,對堅守正義、寧死不屈的中國魂的讚美;也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災難的辯證思考。作者清醒地認識到,造成這場巨大的民族災難的兇手不僅僅是侵略者,也包括那些品格低劣的走狗漢奸。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意味着消滅侵略者,還意味着要根除民族肌體上的毒瘤。

第五次創編寓言、第六次嘗試虛構,一方面在構思寓意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學生洞察人心世相、感悟生活的能力。在構思寓體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學生連類比附,想像虛構的能力。

虛構是指透過創造性想像,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集中、提煉、加工,塑造新的形象的過程。虛構離不開想像,而想像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一是改造,二是創新。

在各種現代文學體裁中,必須透過虛構來完成的體裁有小說(包括科幻小說)、戲劇、寓言、童話等。虛構不同於寫實,它是對現實的加工、變形和濃縮,虛構的目的是要將理性的認識化作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將平凡無奇的生活碎片加工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所以,虛構是一種創造性的、高強度的文學思維。馮驥才曾就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打過這樣的比方,他說:“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散文,就是寫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寫下來的東西。不使勁,不刻意,不矯情,不營造,更無須‘絞盡腦汁’……它好像天上的雲,不知由何而來,不知何時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藍天。你一仰頭,呵呵,一些散文片斷彷彿片片白雲,已然浮現出來了……它是悟出來的。”而提到小說,他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忽然被推到水裏--就成了小說。……小說是想出來的……是大腦緊張勞作的結果……”

虛構,作爲一種高強度的文學思維,具有文學創作的屬性,因而不是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重點。我們只把它作爲對學生潛能的一種開發,鼓勵學生嘗試某種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然而,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具備這種能力。虛構能力的寫作訓練,不宜單獨進行,可以教授某些方法,提供一些建議,供學生選擇。

5.強化認識生活、讀寫結合的意識

在每次寫作之前,都有寫前準備。特別提供了推薦閱讀的篇目、和閱讀思考的問題。

在源頭活水的開掘過程中,我們特別提倡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一個人的生活經歷是有限的、生活視野是有限的、思考能力也是有限的;然而閱讀,卻爲我們經歷別樣人生、豐富生活體驗、變換觀察視角、激盪頭腦風暴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在如飲甘醴的閱讀中,不僅可以得到精神的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內涵、開闊了眼界、深化了認識,提升了審美情趣和感悟能力,進而迸發出寫作熱情。高品質的閱讀可以讓觀察生活的目光更敏銳、感悟人生的神經更發達、獨立思考的頭腦更靈活。可以說,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不僅深刻影響着一個人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和認識,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人生品位、寫作才能。好文章,就是最好的寫作老師。事實無數次證明過:沒有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可以成爲寫作的高手。

讓詩書爲我們空空的皮囊填充內容,填充熱愛、激情、感動、趣味和思想。這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學習者最真實的心靈需求。

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應透過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

要讓學生不斷產生寫作的慾望,並擁有足夠的表達能力,就必須鼓勵他們觀察生活,積累體驗,廣泛閱讀,獨立思考……有了源頭活水,學生自然不再將寫作視爲畏途。

首先要鼓勵學生堅持積累,開掘寫作源泉,引入源頭活水。學生是寫作的主體,他們內在的表達的渴望纔是寫作的原動力,課堂作文訓練能起到的是添一把柴、增一份氧、鼓一把勁的作用。如果一個學生對生活缺乏熱情,對社會對人生缺少理解,平時又懶於讀書看報,那麼,再鮮活生動的素材,他也熟視無睹;再啓人心智的情景,他也渾然不覺;寫作必然陷入選材、立意的困境。有一位老教師曾說:“有什麼意識,就有什麼眼光;有什麼眼光,就有什麼材料;有什麼材料,就有什麼立意……”如果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一味強調寫作素材的重要、寫作技巧的變化,而不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喚醒學生的表達慾望,那麼,寫作必然變成一種敷衍,要麼膚淺幼稚,要麼不知所云,而那些缺少思想認識支撐的所謂的寫作技巧也將淪爲撩人眼目、譁衆取寵的噱頭,淺薄而蒼白。

在源頭活水的開掘過程中,我們特別提倡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一個人的生活經歷是有限的、生活視野是有限的、思考能力也是有限的;然而閱讀,卻爲我們經歷別樣人生、豐富生活體驗、變換觀察視角、激盪頭腦風暴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在如飲甘醴的閱讀中,不僅可以得到精神的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內涵、開闊了眼界、深化了認識,提升了審美情趣和感悟能力,進而迸發出寫作熱情。高品質的閱讀可以讓觀察生活的目光更敏銳、感悟人生的神經更發達、獨立思考的頭腦更靈活。可以說,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不僅深刻影響着一個人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和認識,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人生品位、寫作才能。好文章,就是最好的寫作老師。事實無數次證明過:沒有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可以成爲寫作的高手。

三、沉澱、反芻、提升

可以說,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綜合素養的展示,寫作能力的提升,仰仗於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其中審美品位、文化底蘊、思想認識的作用尤其突出。不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寫再多的作文,也不過是低水平的重複,對提升寫作能力意義不大。而且長此以往,學生漸漸失去了寫作的信心,更是貽害無窮。因此,作文訓練應當和學生個性化的素材庫建設結合起來,在鼓勵督促學生廣泛閱讀、增加積累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交流、學習借鑑中,提升認識、錘鍊表達。這樣做,寫作教學的效益纔可能最大化,纔有可能幫助學生穩步提高寫作水平。

四、思考

1.記敘文和議論文寫作訓練是否可以截然分開?

2.理想化的寫作要求和學生寫作的現實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