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構築學生心靈的新的審美空間--淺談網絡文學的教學(網友來稿)

史世峯 牡丹江市二中

構築學生心靈的新的審美空間--淺談網絡文學的教學(網友來稿)

21世紀的文壇百花齊放,21世紀的教育呼喚創新,豐富、多樣的文學資源,爲語文教學提供了無盡的源泉。網絡文學作爲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好似文學大觀園裏的一朵奇葩,一開放就顯現其頑強的生命力,備受人們關注。作爲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時代文學的脈搏,要關注網絡文學的現狀及其發展,並以此來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立足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在大語文教育過程中,激發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透過訓練培養學生讀、賞、說、寫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鑑賞、學會審美、學會寫作,從而更爲實效的開展好語文的素質教育,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僅以個人有限的探索爲中心,以個人思考所能達到的高度爲半徑,試着劃一個圓,談談個人對在語文教學中關注網絡文化、鑑賞網絡文學一點淺顯的認識。

一、 走進網文世界,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網絡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傳播性,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網絡時代已經到來,更使我們置身一個開放、自由的時代。學生已不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作爲教育者,就更不能讓學生語文學習的範圍只侷限在課堂、課本、練習、試卷之中。“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面對新的時代,創新教育的呼喚,我們需要拓寬學生的見識與思維空間,我們需要教會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一雙能發現美、追求美的眼睛。網絡文學作爲新生事物,其部分超越傳統文學的地方還是深深吸引了喜好新奇、嚮往輕鬆自然閱讀的廣大青少年讀者。因此,我覺得對於新興的網絡文學,我們不但不能漠視它的存在,反而應給以關注。在我校的網絡教育環境下,我和學生們一同走進網文的世界,置身於“橄欖樹”( )和“榕樹”()之中,漫步於網絡文學的芳草地,感受着那份愜意與自然。一個學生說 “與課本上的文章相比,網絡文學不僅情節簡單,敘述方式自由,而且大多寫的是個人經歷,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還有的學生認爲“網絡文學講述的都是內心的感受,真切、壓抑、好像是自己心裏想說的,讀完後,能讓心裏感到輕鬆一些。”聽過後我感到很欣慰。因爲他們在品讀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透過引導學生有批判、有選擇、有理性的鑑賞網絡文學作品,既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讓學生從中領略到網絡文化的魅力。這也正是我的初衷。

二、 領略網文魅力,培養學生的鑑賞審美能力

回顧人類文學藝術的發展史,每一次藝術的進步,總是和媒體的進步聯繫在一起,而每次文學的革命首先總是傳播手段的革命。如今我們進入了網絡技術滲透到人們生活各個角落的新時代,網絡文學這一新興的文學形式,必將成爲文學家族中的新成員,成爲新世紀文學 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劉勰說得好:“著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見情”。可見,情是文學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關注網絡文學亦是如此,應把握其作品中的情,與學生一道來挖掘網絡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在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鑑賞審美能力。

21世紀 被人們稱爲後現代社會,無深度、平面化是這一時期文學創作的主要 特徵,而網絡文學正是這一特徵的集中體現。不像傳統的文體--詩、文、戲劇、小說那樣,網絡文學不把意義的深刻性作爲其終極的追求,而是強調文學作品對人的情感的宣泄效果,強調文學作品對接受者的娛樂功能,作品直指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袒露心跡、展示真誠,也正是網絡文學的魅力所在。當然,在網文世界裏,魚目混珠的現象是存在的,因此,讓學生們學會選擇,有批判的品讀網絡文學作品。取其文學作品之精華,讀之、賞之;遇其文學作品之糟粕,棄之、批之。試以“網絡上第一部暢銷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爲例,作者(蔡智恆)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來詮釋愛情全新的一面--網戀,這不能不說是小說中一次全新的嘗試。以網民“痞子蔡”與“輕舞飛揚”的愛情故事爲主線。小說採取了一種口語化的平易敘述方式,以唯美的愛情取向,跳躍的短句,創新的符號化語言,表述了當代青年的情感感悟,最終體現網戀的一種悲劇情結。在品讀之中,引導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而達到能夠對作品會審美、會鑑賞。這一點也是我們在大語文教育過程中,所追求的,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審美鑑賞能力。

三、 鑑賞網文精品,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語文的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會學習,從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此誠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的:“在課堂裏學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不待老師教,自己能作文。”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時期,人生多彩的季節,有着個人對生活獨特的理解,更有着個人才情表現的慾望,他們渴望擁有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一個自由、無功力、廣闊的空間--網文世界。在這種特殊的網絡寫作環境中,學生們思維空前活躍靈動,情感自由無羈,寫作的原動力和潛意識得到充分展示和發掘。由於沒有功力的驅使,他們可能更能沉浸於審美的表達;由於沒有審查制度的存在,他們可能更爲直抒胸臆;由於他們沒有諸多文學清規的桎梏,他們的表達也更爲自由,他們的作品也就更爲原汁原味、質樸清新。當然,學生們稚嫩的作品,塗鴉之作,還學要不斷的假以提升和完善。但我想敢於嘗試寫作,正是他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加之教者的引導和幫助,是他們走向成功寫作的保障。爲此,我引導學生們走進網絡文學的世界,一起來鑑賞網絡文學中的精品之作,感受着:《第一次親密接觸》、《迷失在網絡與現實之間的愛情》中網戀的悲劇化--網絡與現實的衝突;《告別薇安》、《活得像個人樣》中壓抑情感的釋放--人物心靈的真情坦言;《龍神計劃》、《火星計劃》中圖、文、聲、像超文字連結--置身於可視、可聽、可寫的自由空間。透過文字,學生們感受到的絡文學的美,在於它的隨意、樸實、不以名利爲創作動機;它的美在於能夠更加直接、真實地反映生活,而不受那種形而上的審美標準束縛。那種美是埋藏幾千年的兩個字--自然,不假包裝的自然,是說教之外的生活真理,使哲理之外的人生真諦。在這種美的感染下,很多學生也嘗試着敲擊鍵盤的那份快感,往日寫作文的那份惆悵在鍵盤聲中消失了,網站論壇上,他們暢所欲言。看看那些流暢、真實的文字,我再一次被感動了,感動於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看法、樂於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這些不正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苦苦追尋的麼?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