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語文《高大的皂莢樹》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語文《高大的皂莢樹》教學設計

1.理解課文描寫的皂莢樹的樣子和皂莢樹一年四季給同學們帶來的方便這兩方面的內容,並受到助人爲樂、捨己爲人的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皂莢樹的方法。

3.練習給課文分段。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受到助人爲樂、捨己爲人的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3.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1.課後第(2)題,理解結尾“沉思”的話的涵義,體會皂莢樹的助人爲樂和捨己爲人的精神

2.“熬”字的字形分析。

3.“格外”“曾經”兩詞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生詞卡數張、錄音機一臺、磁帶一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見過皂莢樹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高大的皂莢樹)。

1.學生讀課題。重點讀準“皂莢”(zàojiá)

2.教師問:“從題目上看,皂莢樹的特點是什麼?”(學生讀後回答:高、大)

3.教師用紅筆在“高大”兩字下畫紅點。

4.那麼,這棵高大的皂莢樹在什麼地方?作者又是怎樣描寫它的高大的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尤其是生字的字音。

2.學生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生字的字音要反覆讀。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並分析生字。

(1)讀音。

“皁、帳、遮”是翹舌音;“曾”是平舌音。

(2)字形。

“莢”與“夾”字形相近,“豆莢”的莢是上下結構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應查“艹”部。

學生分別組詞。(豆莢、皂莢樹;夾子、夾東西。)

“篷”與“蓬”字形相近容易混淆,這兩個字都是上下結構的。音相同,都讀(péng),區別後組詞。(帳篷、搭篷子;朝氣蓬勃、蓬鬆。)

(3)書寫。

工整、規範、美觀的書寫十分必要,教師指導學生字的書寫。

三、認讀字詞

教師出示下列詞語卡片,學生讀:

空地 茂盛 伸展 槐樹 帳篷 遮擋 投下 涼爽

扁豆 竹竿 熬水 打着旋 輕煙嫋嫋 褐紅色 啓迪

格外 曾經

①個別學生讀。

②齊讀。

四、學生再讀課文,集體糾正字音,並標劃出自然段(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

五、佈置作業

1.讀課文。理解“格外、曾經、空地、暴烈、輕煙嫋嫋”等詞的意思。

2.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新詞

二、學習課文

教師說:“皂莢樹是落葉喬木,枝上有刺,葉小呈卵形,開淡黃色的小花。結莢果,扁平,褐色,可用來洗衣服,也可入藥。它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和歡樂。”

同學們開啟書,帶着“①皂莢樹生長在什麼地方;②作者是怎樣描寫它的高大的?”的問題讀課文。

(一)學習第1~4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1~4自然段,思考上面的問題。

2.請一個同學讀1~4小段,回答問題①(學生答:皂莢樹長在學校操場的東邊。)

教師問:在課文的什麼地方寫着呢?讀出來。(學生讀第1自然段。)

教師問:“空地”是什麼意思?(學生解釋“空地”是指沒有被佔用的地方。)

教師問:這個自然段主要說了什麼意思?(學生答:這段介紹了皂莢樹的位置。)

教師指導學生讀第1自然段,讀出皂莢樹所在的地方。

高大的語句。

(1)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看哪個句子好?爲什麼?(出示小黑板)

①學生分句讀,比較異同。(學生讀後回答第2句好,因爲不僅僅從“好大”一詞知道皂莢樹很高大,而且還很形象地用“六個小同學拉手抱樹”寫出了皂莢樹的高大、粗壯。)

②指導學生讀第2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教師輔導學生用上述方法學習下面兩句。

教師出示小黑板:

①學生讀這兩句,比較哪句好?爲什麼好?(第2句話好,因爲從枝葉的“四面伸展”、“可以陰蓋整個小操場”看出皂莢樹的茂盛。)

②教師指導學生讀第2句。

(3)還從哪兒看出皂莢樹的高大和茂盛?

①學生讀第4小段。

②學生概括第4小段的意思(寫出了皂莢樹葉子的特點)

③教師問:“皂莢樹的葉子有什麼特點?(學生答後教師總結:葉子小,成串,密密層層。)

④比較“一串”和“一串串”的不同,寫出葉子的特點是成串的。

⑤比較“一層”和“一層層”的不同,寫出葉子很多,密密層層的特點。

⑥什麼是“帳篷”?(它是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在這裏把什麼比成了帳篷?說明了什麼?

⑦學生有語氣地朗讀第4小段。

4.請兩個同學有語氣地讀1~4自然段,並回答:“皂莢樹生長在什麼地方?作者是怎樣描寫它的高大的?”(學生讀後回答)

(二)總結1~4小段

教師問:1~4小段主要寫的是什麼呢?(主要向我們介紹了皂莢樹的位置及它的樣子。)

(三)按課後思考練習第2題,給課文分段。全文可分兩段。

三、佈置作業

讀課文的5~10自然段(第二大段)思考課後練習1①②題。

第三課時

一、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

1.全文分幾段?每段的'意思是什麼?

2.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莢樹爲同學們提供了哪些方便呢?

二、繼續講讀新課

(一)學習第5自然段。(教)

1.學生讀這段,思考:春季,皂莢樹爲同學們提供了什麼方便?

2.學生答教師板書:遮擋雨滴

3.我們像平常一樣遊戲、做操,而皂莢樹呢?(它卻被雨淋着。)

4.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皂莢樹助人爲樂。)

5.學生有語氣地讀這段課文。

(二)學習第6自然段。(輔)

1.學生讀這段,給自己提出問題:“夏天,皂莢樹爲同學提供什麼方便呢?”

2.學生自己找答案,教師板書:遮擋烈日

3.“暴烈”一詞是什麼意思?

4.“皂莢樹曬着自己而爲我們遮陰”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它爲了我們而奉獻自己。)

5.理解“格外”一詞的意思。(格外是超乎尋常的意思。)

6.讀這段的最後一句話。

7.用“格外”造句。

8.有語氣地朗讀這一段。體會它的奉獻精神。

(三)學生自己學習7~10自然段。(放)

學生按上述的方法,自學這部分。

1.秋天和冬天,皂莢樹爲同學們都提供了什麼方便?

2.從這兒看出皂莢樹怎樣?

3.有語氣地朗讀。

學生邊學邊勾劃,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4.理解詞意。

①“輕煙嫋嫋”是什麼意思?(煙氣迴環旋轉上升)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點燃的樹葉,一縷縷輕煙旋轉着升上天空。)

②“曾經”是什麼意思?(從前有過某種行爲或情況。)用“曾經”造句。

(四)學生有語氣地讀5~10段。提問:一年四季,皂莢樹給孩子們提供了什麼方便?(學生看板書回答。)

(五)重點學習最後一段。

教師問:皂莢樹一年四季爲人們提供方便,它只有奉獻而從不索取,這種精神怎能不被人們所稱讚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麼贊它的?

1.學生讀最後一段,想:望着這跳動的火苗,引起了我的沉思,什麼是“沉思”?(深深地想)沉思什麼?(學生從“皂莢樹啊皂莢樹”開始讀,讀到“多少啓迪”。)

2.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皂莢樹犧牲自己,甘心默默地奉獻,爲別人帶來方便和快樂的高尚品格,使同學們受到了啓示和教育。)

3.學生再讀這幾句話。(有語氣)

4.學生齊讀最後一句,想:這是一棵什麼樣的種子?(學生聯繫上文後不難想到:這是一棵飽含着助人爲樂、捨己爲人的奉獻精神的種子。)“生根、發芽”在這裏指的是什麼?(這種奉獻精神在“我們”心中紮下根,永遠發揚下去。)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聽配樂朗讀錄音。

2.學生仿讀。

四、教師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作者從樹幹、枝葉、果實等方面的特點,聯繫一年四季生長的不同變化觀察它,描寫它,使這棵高大的皂莢樹就像我們親眼看到的一樣。同時,我們也瞭解了皂莢樹對人們做出的貢獻和它那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五、佈置作業

標籤:皂莢 教學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