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積累文言詞彙: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4)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

(2)透過討論探究,自己解決生難字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3)透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2)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鬥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詞彙,理解文意,體會道理。

難點: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課型及課時:閱讀探究型 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讀準字音,讀順句讀,發現疑難問題,回憶鞏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 新課。

由學生說帶“狼”字的成語。然後談起狼的本性順勢匯入 。

(二)回憶鞏固作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 異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檢查朗讀情況: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讀)

2、檢查字詞句疏通情況:(以考查的形式進行)

3、讓學生口譯進一步發現疑難問題。(小組解決或向老師提出)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怎樣的一個故事,並能說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矛盾雙方、故事的開端。(準備搶答)

2、理清情節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五)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1、揣摩屠夫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

屠夫天晚回家,從遇狼到最後把狼殺掉,他當時心理是如何變化的,而狼當時的心態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展開豐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後自選角色(四人小組,其中一人用客觀敘述的語氣旁白屠夫的行動)作形象表演。

【老師提示】要扣住幾個主要情節: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狼: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誘敵,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師點評,師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機智、勇敢、警覺、善於鬥爭。

狼:貪婪、兇狠、狡詐。

2、悟讀:明主旨,談感受。

【思考】你讀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談。學生暢談之後,教師點評、小結。)

【作業 】請結合圖片適當想像,將此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

【板書設計 】

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屠夫:機智、勇敢

惡狼:貪婪、兇狠、狡詐

寓意:對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經歷觀察、猜測、推理、操作等活動,讓學生髮現圖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新意識。

3、藉助變一變、找一找等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現和欣賞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髮現圖形和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一組圖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個組合的。

教具準備:花邊、圖形(教具盒)、複印紙紙、小三角形、磁鐵

教學過程:

一、在遊戲中感知規律

1、從裏面分別逐一抽出有規律的三角旗,讓學生猜一猜接下去會是什麼顏色的?(猜得真準呀)

2、從裏面分別逐一抽出沒有規律的三角旗,讓學生猜一猜接下來是什麼?

問:爲什麼第二次猜不準,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準呢?這裏到底有什麼祕密呢?(生髮表意見)

3、出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規律。(板書:規律)

4、你觀察兩條綵帶,哪條美一點?(師:嗯,看來規律可以你我們帶來美感!)

二、在探究中發現規律

(一)顏色不一樣的花邊(兩個一組)

1、猜一猜:出示花邊紅綠紅,猜一猜接下來是什麼顏色的花?(隨學生的猜出示花)

師:你們真厲害,又猜對了,有什麼發現嗎?(生說)

2、交流:說說你們的想法。(按紅綠紅綠紅綠這個規律排列的)

3、變長:按紅綠紅綠紅綠這個規律排列,你能把這花邊變長嗎?

(生說師貼:先往左貼,在往右貼)

(二)顏色一樣,形狀有規律的(二個一組)

1、找一找:仔細觀察有什麼規律?

2、全班交流:有什麼發現?誰來說說。(蘋果都是1個,梨子一次比一次多1個。)

3、變長:根據這樣的規律,如果繼續延長,應怎樣擺?(讓學生報)

(三)顏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規律的(三個一組)

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沒有規律?

2、同桌交流:有沒有規律,如果有那麼有怎樣的規律?把找出的規律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找規律)

3、全班交流:指名說一說

(四)猜一猜(體驗一條規律中一組圖形一般要重複出現三次)

(1)※○ ◎○ □+ ×¥

(2)○◎ ○◎ ※ ○◎ ○◎ ※ ○◎ ○◎ ※

(3)#※ #※ #※ #※ #※ #※

小結: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至少三次)。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書上第88頁例1)

2、我會畫:(書上第89頁)

(1)顏色規律

(2)顏色、方向的規律

(3)顏色、形狀規律

3、節秦中發現規律

(1)師拍: ……

(2) 生接着拍、說說規律。

問:爲什麼這麼快跟上節奏?(有規律的)

(3)你能根據這個節奏編一段動作嗎?(動作中也可以有規律)

(4)自己編一段有規律的節奏或動作讓桌猜。

如:伸伸手、拍拍肩、伸伸手、拍拍肩。。。。。。

4、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也是有規律?

小結:剛纔小朋友們發現了很多規律,有的規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如:斑馬身上的條紋、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等等,有的規律是人們創造出來的,如衣服上的花紋,項鍊等等)這些規律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5、小小設計師(創造規律)

(1)創造規律:形狀、顏色上有規律或別的

(2)展示作品

(3)評價作品

6、機動:欣賞有規律的圖片(再一次感受規律美)

四、課堂總結:這些有規律的事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麗,希望你們能做一個善於發現美,創造美的有心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理解:

這是一首介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變化的詩歌。它以擬人的寫法,抓住四季的特點,生動地描繪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詩語言親切,句式相似,情感濃烈,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好教材。

教學理念:

(1)強化以生爲本,進行先試後導。

(2)重視感悟體驗,培養語感能力。

(3)加強學科溝通,促進學科整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積累好詞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在盡情地朗讀中感悟一年四季的變化及特徵;透過誦讀及探究,發現詩歌的語言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讀兒童詩歌,在詩歌優美的韻律中感受四季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感知,個體感受

1、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四季的美麗景色,教師朗誦。

2、師生對話: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選擇,有感而發

選擇一景,嘗試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表達。

三、呈現文字,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自主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語言感悟,探究學習

1、師生合作讀文,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

2、探究學習,發現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

二、情感感應,合作學習

1、選擇季節,分組自主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讀出四季不同的特徵。

3、誦讀全文,再現四季之美。

三、學科整合,昇華情感

1、譜曲歌唱。

2、美景欣賞。

3、聯繫生活。

4、總結提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傳統文化是財富”,反方觀點“傳統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組討論,準備辯論的事例和觀點。選出4位學生進行現場辯論,在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場外的提示。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進一步生成知識。

1.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師:透過剛纔的辯論,我們明確了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也要因時而變,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

2.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今用。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 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如“臥薪嚐膽”精神,“和諧理念”等,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無爲、天神化”,和古代社會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設計意圖】透過辯論,促使思維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啓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更全面、客觀的看問題,學會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3.學生踐行,迴歸生活

【作業設計】爲落實新課程生活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體驗中生成、在體驗生成中提高,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作業,要同學們能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投影:請在課堂探討的基礎上,爲紹興某旅行社設計一條紹興傳統文化經典遊線路,線路要求涵蓋傳統文化繼承的四種形式,並配好解說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

前一課《水結冰了》和這一課《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態和固態之間的變化。本課內容分爲觀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兩部分。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前一節課的學習中,知道了水在0攝氏度的時候開始結冰。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實驗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數據的能力,能夠透過小組合作等辦法解決一些探究中的問題。

三年級的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對他們來說有難度;在數字實驗設備的使用上,熟練程度不高。但是《溫度與水》這單元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習興趣濃厚。

(三)教學環境分析

在數字實驗室中、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當環境溫度高於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理解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冰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觀測並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以及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情況。

2.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冰塊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緻的態度,意識到細緻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

2、意識到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觀察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

解決策略:利用數字實驗設備的準確性,觀察記錄冰融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

(二)教學難點:冰融化成水的實驗設計

解決策略:學生利用站、聯繫生活實際,透過小組合作,探討設計實驗方案。

四、教學方法、過程及整合點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願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本節課的教學就嘗試採用實驗探索、問題啓發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透過親自參與探究冰融化時的溫度變化情況和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情況的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環節說明

1. 創設情境引入

多媒體播放一段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爲主題的視頻,提出問題:那厚厚的冰雪在什麼條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的美景,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將冰雪融化需要吸收熱量的道理暗含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體現從生活走向科學的教學觀念。】

2. 觀察冰的融化

(1)學生猜想:冰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對周圍空氣的溫度有沒有影響呢?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提出問題。使其樂於對周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

(2)實驗器材準備:數字實驗設備安裝及使用注意事項。並說明冰塊融化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課上選擇了融化過程中的5個階段(全冰、冰多水少、冰水各半、冰少水多、即將完全融化,5杯)進行觀察和測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字實驗設備,以得到更準確的數據,順利完成實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儀器使用習慣和實驗操作習慣。】

(3)設計實驗方案:學生登入主題網站,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小組合作探討實驗方案。教師給出實驗提示。【設計意圖: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教學難點,鋪設臺階,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小組合作探討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互幫互助的精神。】

(4)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填寫電子實驗記錄單。大屏幕輪流監看各組實驗情況。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熟練使用數字實驗設備,直接在數字實驗系統分析軟件裏填寫實驗報告,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5)轉播發言學生屏幕,全班交流,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表達探究結果,參與評議,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交流、分享。】

3. 過渡

多媒體播放貴州雪災視頻,提出新的問題:你有什麼辦法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嗎?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經驗和以上結論,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 加快冰的融化

每組準備兩袋冰,一袋自然融化,一袋採取措施,加以比較。又準備了木板、吹風機等多種工具和材料。學生瀏覽主題網站上的規則,分組進行對比實驗,並總結。

【設計意圖:設計、選擇、應用一種辦法,解決問題。注意對比實驗的要求,並在實驗中注意分工合作。得出結論:只要提供更多的熱量就能加快冰的融化。】

5. 環保教育

多媒體播放全球變暖視頻,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學生登入主題網站,瀏覽或在線交流.

【設計意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延續性的,不能只侷限在一節課的40分鐘裏。給學生間的交流與分享提供平臺。】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能隨着優美的曲調歌唱。

2、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和幸福,並有實現未來理想的願望。

教學過程:

一、導題複習

一首美麗的詩好像是一座魅力無窮的噴泉,不斷地涌出智慧和快樂的泉水。從《快樂的節日》這首詩歌裏首先冒出的是這些快樂而調皮的小泡泡,你還認識它們嗎?出示字詞,四個小組開火車認讀,看哪列小火車開得既通暢又穩當。吹由祝賀希羽豐祖國敬度老地師 敢樂快祝賀 希望 祖國 自由 羽毛 豐滿 勇敢 敬愛 度過歡快 老師 理想 歌唱 流淌 開放 鮮豔

二、找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找四個同學起來開火車用快樂的語氣讀課文,其餘的同學想一想:課文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快樂?師總結:小鳥、風兒的熱情,小溪、花兒的祝賀,祖國媽媽的溫暖都讓歡度“六·一”的小朋友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

三、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一)第一節

1、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小節,找同學起來讀。

2、讓學生初步感知比喻句。師問:在這裏作者說小朋友們像什麼?(春天)還像什麼?(花兒)爲什麼說小朋友像春天、像花兒呢?(小朋友穿着美麗的衣裳,戴着鮮豔的紅領巾。)

3、讓學生理解鮮豔的意思。師問:我們除了說鮮豔的紅領巾外,還說鮮豔的什麼?(鮮豔的衣服、鮮豔的花兒……)

4、教師透過渲染圖畫的美來體會小朋友過節時的歡樂心情,教案《《快樂的節日》教案》。請同學看,小朋友們穿着五彩的衣服,戴着鮮豔的紅領巾,來到了花園裏,來到了草地上,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兒吹着他們,這真是一幅什麼樣的圖畫?用一個詞來形容。(美麗,幸福、快樂……)身在畫中游的小朋友心情怎樣?(高興)所以,我們在讀這一節的時候,要讀出畫中的美,讀出小朋友心中的喜,要讀出詩情畫意。

5、找兩個學生分別起來讀,教師要適時地進行評價。

6、找聲音動聽的女同學齊讀這一小節。

(二)第二節

1、過渡:在快樂的“六·一”兒童節裏,流淌的小溪,搖擺的花兒也高興地跑來了,它們是來做什麼的呢?找同學讀這一小節。(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小節)2、花兒、小溪來做什麼?(祝賀)它們怎麼向小朋友祝賀了?(有我們就更加美麗,有我們就充滿希望。)

3、師:是我們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美麗,是我們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我們應該感到怎樣?(驕傲、自豪)

4、找同學用自豪、高興的語氣讀這一小節。

(三) 第三節

1、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節,過渡:你知道是誰讓我們擁有了快樂的“六·一”,幸福的生活嗎?我看誰善於從課文中找答案。(祖國)對!是祖國媽媽,是我們的祖國,(板書祖國)。

2、師問:我們祖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中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大家一起大聲說,我們祖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中國!)

2、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現四張圖片,教師隨機講解。

(1)這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北京。

(2)萬里長城在我們祖國媽媽的身上蜿蜒盤旋。

(3)第29屆奧運會在祖國媽媽的懷抱裏勝利召開。

(4)祖國媽媽放飛了神舟七號,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我們之所以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因爲我們身後由強大的祖國。

3、我們應該怎樣來讀這一小節?找一生起來朗讀這一節。

4、師:“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豐滿”是說小鳥身上的羽毛長得怎樣?(長、密)

5、這一節主要講了小朋友們遠大的什麼?(理想)你有什麼樣的理想?你想怎樣報答給了你幸福生活的祖國媽媽?

6、師小結: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爲理想而奮鬥,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努力,長大後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7、再找同學帶着自己的雄心壯志,充滿激情地朗讀這一節。

8、找聲音洪亮的男同學齊讀這一小節。

9、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好像看到了咱們一年級五班的五十個同學像天使一樣插着理想的翅膀,在空中越飛越高。

(四) 第四節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四小節)讓我們帶着自己遠大的理想聲情並茂地齊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注意臉上的表情,高興起來,笑起來。

、男女同學展開朗讀比賽

1、老師從男女同學中各找四個同學有聲有色地讀課文給大家聽,要讀出詩的節奏,做到抑揚頓挫;要讀出感情,要用自豪、高興的語氣去讀。

2、讓我們一起鼓掌爲女同學喝彩,因爲女同學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

、四個小組展開朗讀比賽。(共計兩輪比賽)

1、每組讀一小節,比賽的內容有兩個:一是聽得認真仔細,二是讀得聲情並茂。同學們要用心去讀,用心去記,比賽結束後,老師希望你能背誦詩歌中的某一個小節。

2、第一輪的比賽結束了,你記住了多少?第二輪的比賽馬上開始了,趕緊想辦法把詩歌的內容存進你的腦子裏。

3、比賽的結果是四個小組的同學都能凝神聚力地去讀,像四匹小馬駒一樣齊頭並進。

六、背誦課文

1、找四個同學背誦課文,每人背一小節。

2、全班同學齊背課文。

、欣賞歌曲《快樂的節日》

《快樂的節日》是一首詩歌,它象歌一樣美妙動聽,唱出了小朋友心中的快樂。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給它譜上曲子,就成了好聽的歌曲,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欣賞由《快樂的節日》改寫的歌曲(出示動畫flash歌曲)。請同學們起立,拍起你的小手,唱起來,跳起來,載歌載舞,我們同慶快樂的“六·一”兒童節。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中華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

2、爲祖國擁有豐富的資源、燦爛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美好的未來,爲身爲中華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點:

瞭解祖國的過去、今天、明天。

2、教學難點:

感受中華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和自豪感。

3、突破方法:

課前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發展,課堂上運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準備】

祖國發展變化的圖片或資料介紹。

【教學程序】

一、談話引入

1、透過閱讀資料,同學們,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祖國的一些情況嗎?

生自由談。

2、祖國正走向富強,作爲他的兒女,你感到什麼?

3、那讓我們自豪地說:“(讀課題)中華少年”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讀略讀提示,想想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麼?

⑴ 以充沛的感情朗誦詩歌,讀出自豪、讀出對祖國的深情。

⑵ 採用不同形式的讀,然後交流讀後的體會。

2、實際上學習這首詩的重點在讀和交流體會。

三、分配任務,學生自讀詩文

1、生分四人小組,自己分工。教師出示學詩指導:

⑴ 小組分工,甲乙丙丁四個角色。

⑵ 四人合作朗讀詩文。

⑶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與小組成員討論得出結論。(可藉助學習工具幫助學習,如字典。)

⑷ 討論每節詩分別講了什麼,表達着怎麼樣的一種感情。

⑸ 帶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讀。

⑹ 換角色再讀詩文,將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話表達出來。(文體不限,字數不限。)

2、生分組活動。

四、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讀詩文。

2、生交流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

如:翱翔:在空中迴旋地飛。

莽莽:形容遼闊,無邊無際。

縈繞:縈迴。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強悍:勇猛無所顧忌。

噩夢:可怕的夢。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聯翩:翅膀挨着翅膀(飛)。

3、生交流每節詩分別講了什麼,表達着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介紹了我們祖國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嶄新的發展和我們中華少年的志向:要譜寫祖國更璀璨的詩篇。)

(詩文表達着,作爲一名中華的少年,無比自豪,卻又責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寫的感受,在聽別人感受後,可以充實自己的感受。

五、朗誦比賽,評比總結

1、各組再分工,練習朗誦,準備比賽。

2、朗誦活動,各組上臺朗讀,可以一個小組朗誦一個小節來評比。

3、評比總結。

中華少年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願你們能爲祖國譜寫璀璨的詩篇!

【板書設計】

中華少年

自豪 驕傲

【同伴互評】

本設計以朗讀爲主,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去體會,沒有機械死板地講詩。在教學方式上,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的互相學習形成集體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注重了小組學習的指導,將小組學習要做什麼,清楚地羅列出來,讓小組學習變得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同時,注意朗讀方式的多樣化,並透過評比等激發朗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