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設計讀後感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設計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設計讀後感

暑假,反覆讀朱則光老師的《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設計》一書,常讀常新。朱則光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語文教師,同時也是北京市十一學校盟校的執行校長。書中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對於小學或初中語文老師來說,更容易上手,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特別符合廣大一線教師的需求。

讀這本書的題目就會給人思考,我們平常的教學設計不是以學習爲中心,那又是以什麼爲中心呢?或者說,我們自以爲是以學生爲中心,其實的經不住推敲的。那怎樣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爲中心呢?

書中從怎樣制定和落實學習目標、教學策略和方法、語文大單元學習、教學現象的分析和反思這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以“基於學習、爲了學習、促進學習”的角度設計教學。

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注意自己的教練角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工具、腳手架,爲不同的學生到達成功的彼岸。學習是需要精心設計的,如果我們經常設身處地地替學生着想,就會投入大量的精力,設計讓學生“學的更好,而不是更累”的工具和腳手架。

第二輯有一章節的題目是:怎樣減少課堂裏的“吃瓜羣衆”。我們很多課堂都有小組合作學習,但由於缺乏有關小組活動的課堂研究與指導,導致大多數小組活動都流於形式,學習效率欠佳。

朱則光老師的這一講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什麼是“吃瓜羣衆”呢?所謂課堂裏的“吃瓜羣衆”,就是那些在課堂裏無所事事、懶得去想更懶得去做的學生。那麼怎樣減少課堂裏的“吃瓜羣衆”呢,該如何具體操作呢?朱老師指出辦法就是八個字:賦予角色,任務驅動。具體地說。就是賦予學生六種不同的角色和任務。

複述者——討論之前,教師告訴學生:“討論之後,我會請你複述剛纔這位同學的分析!”這句話,自然會促使所有同學認真傾聽,尤其是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吃瓜羣衆”。

總結者——討論之前,教師告訴學生:“討論之後,我會請你總結剛纔幾位同學的`分析!”這個任務要比單純複述複雜得多,不但要傾聽、甄別每位同學的分析,還要對其進行篩選、整合、排序和表達。

評價者——一個小組展示時,其他小組最容易成爲“吃瓜羣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所有學生都成爲“評價者”。教師可以根據展示內容的特點制定評價指標,並讓全體學生參與評價,也可以給每個小組(或每個學生)以一定量的投票權,展示結束之後再公開投票。

點贊者、找碴兒者、補充者——小組展示前,請所有小組的組長抽籤決定自己小組的角色。“點贊者”要進行肯定、表揚,“找碴兒者”要指出不足和疏漏。同樣,抽到“補充者”的小組,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其他小組展示後進行補充、完善。只要任務分配得當,就會使不同層次認知的孩子積極地參與和思考。

以這樣的六種角色爲例,我們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中舉一反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要討論的問題,對角色進行重新分配。以常見的四人一組爲例,可以賦予學生:講述者、補充者、評價者、總結者的角色,以任務爲驅動,真正減少“吃瓜羣衆”。

這本書裏除了這些實用的教育策略,還有語文大單元學習的具體操作步驟等,都帶給我許多新鮮的營養。每當我思維的枯竭的時候,就會拿起朱則光老師的這本《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設計》,常常會有新的收穫。這本書“非常理想,特別現實”,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