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通用9篇)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改與創新設想要點】

1、大生活,小敘事,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就是本文的魅力所在。利用學習本文的機會,教會學生觀察民俗,體驗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

2、本文的語言極具特色。指導學生朗讀,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來。多讀才能品味。

3、本文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又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教學中不妨引導學生仔細體會這一特色。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動人的文化底蘊的能力,從而積累寫作素材。

2、品味本文字色語言的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史,其中,僅僅是食文化,就舉世聞名。請把你所知道的或品嚐過的名菜或名小吃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稍作準備,教師巡視、提示)

點幾個準備較好的學生講述,教師注意評點:其講述的內容有沒有包涵一定的文化內容。

(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款名菜的圖片)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鴨蛋》。

二、明確教學重點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一遍,思考:你覺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重點學習一些什麼內容?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當然要學習它的獨具特色的語言。怎樣獨具特色?放到後面學習。

2、讀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鹹鴨蛋誰沒有吃過?可是有哪位同學就此寫過一篇文章的呢?可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怎樣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我們學習本文要解決的第二個重點問題。

(多媒體放映:學習重點1、品味語言2、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三、整體感知課文

先讓學生預習,思考下列問題:

1、高郵的鹹鴨蛋很聞名,可是爲什麼題目是端午的鴨蛋而不是高郵的鴨蛋?

作者花了不少筆墨盛讚故鄉高郵的鴨蛋,但爲了突出端午節的故鄉風俗,同時,端午的鴨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時候,所以用了這個題目。

2、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爲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教師提示:

第一段以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開頭,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這兩種較爲獨特的風俗。七種風俗,一筆一筆寫來,絲毫不亂。

對家鄉鹹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後,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

3、讓學生合上課本,憑記憶複述高郵的鹹鴨蛋有些什麼特點。

四、研究性學習

採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務。

1、教師範讀第一段,然後學生讀:

注意要讀出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約5分鐘)

2、我們常說,寫文章忌東拉西扯:

本文既是寫端午的鴨蛋,爲什麼要扯到清代著名作家袁枚,而且還說自己並不喜歡他,但又喜歡他的《醃蛋》一條?這樣說豈不是東拉西扯,自相矛盾?(5分鐘)

這個問題偏難。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後回答。對答案中的閃光點要及時肯定。

這樣不是東拉西扯。提到袁枚,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氣,避免了行文的單調死板。而且袁枚對於鹹鴨蛋的見解,與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說到袁枚。說自己不喜歡袁枚,體現了作者率真的個性。

3、讀第二段:

(可以採用學生個別讀,然後學生個別評價的方式)思考:本段除了寫高郵鹹蛋的特點外,還寫了什麼內容?(3分鐘)

本段除了寫高郵鹹蛋的特點外,還寫了吃法、端午跟鴨蛋有關的風俗、如何挑選鴨蛋等內容。

4、請學生準確而全面地概括端午鴨蛋的特點。(3分鐘)

⑴蛋白柔嫩⑵油多⑶黃是通紅的(總:皮細而油多)

5、汪曾祺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於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請同學們討論:本文是如何體現這一語言特色的?(10至15分鐘)

⑴口語色彩濃厚。首先表現在好用短句,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後再接着說的神態。例如: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的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鴨蛋於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時時穿插十分樸素的大白話,使文章的生活氣息更爲濃厚: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⑵古漢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例如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爲別處所不及。在這裏,典雅的文言詞語與極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如此自然和諧地捏到一處並倍添韻味的藝術功力。

⑶善於運用語言造型。作者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神韻。如他寫鹹鴨蛋頭一筷子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和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6、在當代文壇,當人們熱衷於大敘事與習慣欣賞大事物大場面時,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審美情趣悄然興起,即着眼於小場景、小敘事,着力寫凡人小事,寫油鹽醬醋茶。本文可以說是這樣的一篇小敘事的傑作。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本文,想想看,如何來寫這種小敘事的文章呢?(10分鐘)

假如老師佈置了一篇寫生活中小事的作文,你們該如何準備,如何下筆?(學生分組討論,由小組長集中本組意見發言。)

如何準備提示:

⑴要熱愛生活。一個對生活麻木不仁或悲觀失望的人,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

⑵要有探究未知事物的求知慾。

⑶要細心觀察,並寫出觀察日記

⑷虛心好學,不懂就問。重要的知識不妨記下來。

以上幾點,是積累階段。只有積累了足夠的素材,才能在寫作時不犯愁。

如何下筆寫此類文章?

可以由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體驗談,也可以當堂寫一個有關風俗人情的小片段,老師點評。多鼓勵,少指誤。此時可以結合匯入新課時同學們的發言進行回顧。

7、探討:

文章如此津津樂道鹹鴨蛋有意義嗎?

其實,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纔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欣賞配樂圖片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典型慶祝方式圖片)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節日和習俗?用輕音樂,爲的是不破壞本課力圖要營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張圖片讓學生說一張確實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說要熱鬧的多,但是實在不忍心這樣的課一開始就這麼吵吵嚷嚷!

二、生字詞教學

讀讀寫寫用用雙基落實做到實處

三、默讀課文感知

問:課文包括哪三部分內容?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爲下面的教學服務。)

選擇你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大聲地朗讀(尊重學生的朗讀喜好,這樣也許效果會好點。)

問:這部分內容讓你感受到了作者什麼情感?

1、對同中存異的端午風俗的喜愛;

2、思鄉愛鄉爲故鄉自豪;

3、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課件用超級連接,可以隨着學生的思路走,當學生說到一點的時候再追問一下,帶動所有的學生思考。把學生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發揮出來。提到1時問學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風俗是什麼?他家鄉特有的是什麼?用圖片展示。提到2時讓學生找尋具體的句子讀出情感並展示作者以思鄉爲主題的書法作品。提到3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跡,同時體驗自己的生活。

這個環節過後學生對文字有了一定的瞭解。

四、介紹作者的作品特點

他長於江南,定居於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衚衕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憑着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切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峯。

讓學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各有特點。

五、品味課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點

自然和家常的特點學生應該很快就可以體會到,文章的構思,筆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語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這點可能學生很難苟同,那麼就用一段話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纔算是真實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引導學生去領會去尋找讓學生在課文尋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時讓學生去找尋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要告訴學生一種在平淡中尋找真情趣的生活態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從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讀一讀比一比(把它替換成較一般的表達)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學會欣賞作家的語言。

七、配樂快速欣賞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領會了一點作者的生活態度,作品語言風格,和構思的方法後,靜靜地欣賞,我覺得這是最快樂的事情。

何況選擇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後加以總結:作者的文章傳達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讀一讀他的散文品一品這兩個味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3

一、匯入

1、由詩句和謎語來猜中國傳統節日:

(分小組競賽)

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⑶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⑷三角四樓房,珍珠裏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2、用幻燈展示出端午的習俗照片:

(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寫端午會選擇寫哪方面?引導學生質疑:產生對文字探索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緊緊扣住學生心中的疑問:作者爲什麼不寫划龍舟、吃糉子等習俗,卻偏偏寫小小的一枚鴨蛋?

步驟一:以小組爲單位選擇自己喜愛的描寫鴨蛋的段落朗讀。

步驟二:分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找尋問題的答案,並選出小組代表發言人。並比賽哪個小組的講解精彩﹑理解準確。

(步驟二中是實施分材教學的關鍵,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在這個學習環節會出現分水嶺,這個時候需要老師的小組長的引領。老師在聆聽學生意見的同時要敏銳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並給予思路不暢的學生及時的點撥和引導)

同學閱讀討論後能明確家鄉鴨蛋的特點。

(過程中老師打出對切開的高郵鴨蛋橫截面的寫實圖片,畫面中清晰的顯示了高郵鹹鴨蛋有雙黃、油多、質細、蛋黃呈紅色的特點),整體感知中同學大致瞭解到作者對家鄉的端午的鴨蛋難以忘懷的原因是由於在端午節挑鴨蛋、吃鴨蛋、玩蛋殼等活動能帶給“我”無窮的樂趣。

步驟三:小組代表發言,解答前面的中心問題

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別的小組的發言,老師及時做現場點評。肯定理解正確的一面,並指出不足。

(經過三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從表層到深層含義的理解還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進一步促進學生進入到深層次思考。)

步驟四:播放端午節的相關flash動畫,結合觀察身邊的社會,比較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與中國民族傳統節日在如今社會迥異的處境。閱讀老師發的另一篇輔助閱讀材料“節日的聯想”。

(汪曾祺的文章讀來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飽含深情地一筆一筆寫端午的種種樂趣,可是今天,有誰還把端午吃鴨蛋當作一種幸福和快樂?端午節和許多別的傳統佳節一樣,節日意味漸淡,彷彿演繹爲一種節日的符號了。它的民俗意義、文化內涵,已然完全淡化,遠不如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那樣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對傳統的佳節還有幾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他們對重視傳統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節、端午的鴨蛋,它是我們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記!)

三、品味語言

別說鴨蛋都一樣,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樣子(秀氣)。

筷子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

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引導學生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出自己對語言的理解。體汪曾祺的語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裏行間有着淡淡的幽默。)

學生的發言老師可以及時做適當的點評。此環節的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引導他們以最棒的語言講出自己內心獨特的個人體驗,在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練習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閱讀寫讀後感

模仿汪曾祺的語言風格,片段作文“家鄉的小吃”

閱讀“節日聯想”後,仿寫一篇對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的思考。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請文章思路。

2、學習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3、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教學程序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

非常不錯,大家懂得還真多。播放幻燈片。讓同學們說說幻燈片上顯示的是哪個節日的活動、物品,並讓同學們自由地說說這個節日的風俗習慣。不過今天我們就來看鴨蛋,有人會說鴨蛋有什麼好看的?我們就來一起欣賞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看看他筆下的鴨蛋是什麼樣的,他又是怎樣玩鴨蛋的。

二、明確本課課文學習的目標。

三、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在弄懂字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簡單概括課文重點寫了哪些內容,體會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端午的鴨蛋

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四、品讀課文,欣賞“鴨蛋”

1、文中哪幾小節寫家鄉的鴨蛋,家鄉的鴨蛋有什麼特點?

小組合作

請以“這是________的鴨蛋,因爲________(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爲句式說一段話。

那麼,作者是帶着怎樣的感情向我們介紹自己家鄉的特產——高郵鹹蛋呢?(讚美,自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2、寫鴨蛋——抒故鄉情,這種寫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你認爲有趣在哪兒呢?

四、拓展延伸

根據你的瞭解,你認爲現在社會上流行過的節日有那些?

原因是什麼?

小結:社會現狀——傳統文化的失落。我們要珍視傳統文化

五、師生交流小結

談談透過今天這篇文章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穫或不足?

讀________,我感到了________。讀________,我想到了________。

最後,我要送大家一句話:

我們必須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就像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一樣

六、佈置作業

片段作文: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介紹印象最深的童年時代的物件或者經歷。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5

針對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就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這種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可以說,這種對話(閱讀)是以情感作爲核心的。在《端午的鴨蛋》這一教學過程中,始終滲透着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一)與文字的對話——挖掘情感。“文章非是無情物”,一篇文章,往往濃縮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體驗。因此,不論教師或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勢必要好好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解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體驗,把握文中瀉泄奔騰的感情激流,領悟字裏行間跳動着的感情脈搏,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慼、共享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這樣才能和作者達成心靈溝通,取得情感共鳴。

(二)教師與學生的對話──調動情感

學生在具體閱讀時由於受知識經驗、閱歷深淺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文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可能存在較大的距離,這常常會阻礙學生情感的發生和發展,不能獨立及時而正確地領悟文字作者的感情。這時候就要求教師傳之以情,以情激情,架起一條溝通作者情感與學生情感的橋樑。

(三)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同化情感

對話閱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是一種互動關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相互交換解讀文字的不同體驗。這也體現語文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合作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端午文化,感受鴨蛋中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精彩語句,感受本文的情趣。

2、整體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指導朗讀,讀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用心體驗生活,品味生活。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從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題。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路:

說風俗——看風俗——品風俗——寫風俗——留風俗

具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說風俗

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哪位同學能向老師介紹一下你們家鄉的節日都有哪些風俗?(學生回答)匯入:現在,我們來一同走進《端午的鴨蛋》,看看作家汪曾祺的家鄉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多媒體顯示課題)

二、粗讀文字:看風俗

(1)跳讀課文,圈劃出文中有哪些風俗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後,多媒體顯示有關圖片,給學生以感性認識)

(2)家鄉的鴨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高郵鴨蛋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呢?

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再自由發現並說話,學生可能會說:雙黃的,質細而油多,黃白柔嫩,歷史悠久有趣的等等。在學生髮言之後,老師綜合全篇,歸納全文內容(多媒體顯示板書)

三、精讀課文:品風俗

小小的鴨蛋在作者的筆下是那樣出色,那樣富有情趣,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並大聲地讀一讀,仔細地品一品。(這一環節透過學生的找、多種形式的朗讀及教師的示範朗讀,以此來達到對文章情感把握以及對作品語言風格的.初步瞭解。)

教師歸納:

情感:由衷的讚美、自豪,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熱愛家鄉、熱愛生活

四、體驗生活:寫風俗

教師過渡:小小的鴨蛋飽含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兒時生活的懷念。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飽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平淡以及詩意,纔算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請同學們拿起筆,就我們剛纔說到的家鄉的風俗寫一個小片段,嘗試一下能不能將家鄉的風俗寫得像《端午的鴨蛋》那樣富有情感,富有生活的情趣。(這一環節可透過學生的寫、談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凡生活的美點,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

五、拓展延伸:留風俗

端午節在汪曾祺先生的筆下,是如此的富有情趣,讓人回味。可惜的是,我們這個傳統的節日,卻已被韓國列入他們的國家遺產名錄,2005年11月24日,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爲“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對此你有何看法?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看法後,教師評價、引導:我們應更多地考慮自身的因素,我們自己本身有沒有存在問題?當我們在崇尚過洋節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當然,我們不是反對過洋節,只是我們在過洋節,在接受洋文化的時候,千萬不能在洋文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國家的未來在我們的身上肩負着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振興中華的責任,所以老師希望我們同學首先記住這些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節日(多媒體出示我國傳統節日的畫面),瞭解這些節日蘊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併發自內心的熱愛它們。最後我想以這樣一句話,與同學們共勉——

(多媒體顯示):傳承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魂。(師生齊讀)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活動一:配樂朗誦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端午的鴨蛋》(共2課時)

活動一:小組自主互助識記字詞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活動二:問題探討(學生自主互助)

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這與寫高郵鴨蛋有何聯繫?

家鄉高郵鴨蛋有何特點?作者着重寫了哪些內容?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活動三:學習課文學習部分。

提問: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這與寫高郵鴨蛋有何聯繫?

學生朗讀文章第2、3自然段。

提問:家鄉高郵鴨蛋有何特點?作者着重寫了哪些內容?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一、複習舊課聽寫詞語,學生互評。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這部分寫了什麼內容?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結尾,作者寫到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

三、研究性學習:(學生討論、交流)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本文的語言魅力主要靠反覆朗讀才能體會得出。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透過朗讀,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問:朗讀文章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四、拓展訓練,感受家鄉的風俗:

提問:說說你的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談自己的體會。

五、小結

《端午的鴨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成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閒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文章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是民俗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也有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

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家鄉江蘇高郵地區的端午風俗,並且透過家鄉特產──高郵鹹蛋的精細介紹,表現了他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對童年生活的懷想。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悠悠文化,而民俗正是古老文化的反映,是值得儲存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時,民俗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學生較爲熟悉,也易於瞭解。但現實中的中學生有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些風俗的來龍去脈,並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本篇課文,就是喚起學生對生活、對家鄉、對自己民族的重新審視,並由此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操。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查找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對於作者汪曾祺,也許知道他,但對他的語言特點不是特別瞭解;對於傳統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夠透徹深入;對於自己的家鄉,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現出一種漠然;對於自己的生活總是覺得寡然無味總之,當代的中學生十分有必要進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不知道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同時,對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見解。因此,只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創設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

【設計理念】

生活的內涵有多深,語文的內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寬。語文教學應當體現實踐性這一學科特點。同時語文學習又是個性化的體驗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閱讀文字,提高語文素養。

教師和學生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行爲和學習行爲,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尤其要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善於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熱情;要巧於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還要客觀正確地對學生做出評價,要讓學生長有所進,短有所補。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的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細節的習慣。

4、透過對傳統民俗的瞭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操,並且形成自己對民俗的理解。

【課前準備】

學生透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蒐集和整理有關作者汪曾祺的資料,最好能閱讀幾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瞭解自己的家鄉,包括特產、地理風貌等。

自主合作小組: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最好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各有所長,比如,誰打字速度快,誰查找資料快,誰的腦筋靈活,誰參與意識強等等。

教師根據內容要求,製作相關的資料庫和站,設計教學情境和導學策略,準備應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那麼,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哪些習俗?他爲什麼偏偏要挑選鴨蛋來寫呢?端午的鴨蛋的述寫過程作者又帶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欣賞汪曾祺筆下的風俗小品文《端午的鴨蛋》。

(教師邊講邊展示端午節標誌性的圖片,如龍舟、糉子等,學生邊看邊聽,饒有興趣。)

二、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兩分鐘快速閱讀,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解決。然後每組推薦一人朗讀一個自然節,注意字音,儘量讀出語調、感情,其他同學劃出你喜歡的句子。(大屏幕顯示原文,配樂,標註相應的注音)

師:同學們讀完了課文,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感覺?

文章出自誰的手筆?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理由是什麼?

(對於沈從文的介紹可以放在站上,課上可以略過不提)

(語言風格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應當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教師率先舉一個例子,如分析曾經滄海難爲水文白夾雜,讓人忍俊不禁,增添幽默與趣味。綜合學生們的發言,基本上可以把握住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

師生共同小結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同學們剛纔所推崇的句子,其實基本上已經把這三種追求體現出來了。

三、研討與探究

師:在作者的家鄉高郵,過端午有什麼風俗?作者寫風俗,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呢?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符,貼五毒,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懷念家鄉的感情(不做硬性要求)

師:十二紅裏爲什麼會有鴨蛋呢?鴨蛋有什麼特點?

生:鴨蛋黃是紅的。

蛋白柔嫩,蛋黃通紅,油多且細膩。

師:我們知道汪曾祺善於運用語言造型,在這部分內容中,你能找出一個例子嗎?(小組探究)

生:吱──

師:作者在介紹自己家鄉鴨蛋的名聲、特色時,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側面烘托,引用古籍,正面描寫。

師:作者在寫這些內容時,你覺得他融入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對家鄉的熱愛與自豪。

師:鴨蛋除了吃,還能玩。文中提到了鴨蛋絡子,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講究嗎?

生:(看書,簡要描述)

師:爲什麼作者對如何挑選鴨蛋這種很小的事情津津樂道呢?這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生: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師:可以說,這是小事情,大態度,一種對待平常生活的態度。在我們平淡的生活裏,同樣有韻味有情致,只要你擁有一雙發現樂趣的慧眼,生活就會充滿趣味。

四、拓展與體驗

師:我們知道了作者汪曾祺小時候是怎樣過端午的,你知道你的家鄉端午有哪些風俗嗎?你還知道有關端午的哪些知識?(上網看端午)然後告訴我,端午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暢所欲言)

師:這些傳統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對於這些節日,我們應該抱着什麼樣的態度呢?(上網看新聞)

生:(學習小組討論)

師: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家鄉、對自己的民族沒有熱情;如果,我們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播放視頻)地活着,終有一天,我們的烙印會淡去,直至消失不見,那時的我們,根在何處呢?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8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感受課文情趣。

2、掌握品讀語言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用心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解讀文字內在韻味,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

2、認真品讀,體會作者的獨特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幻燈片出示資料

資料(陸建華《汪曾祺和高郵鹹鴨蛋》

有人對汪曾祺說:“汪老,除了秦觀,高郵---就您了。”汪老聽罷笑着說:“我只能排第三,前頭還有(高郵鹹鴨蛋)。”

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高郵鹹蛋在汪曾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們就走進高郵,看看汪曾祺筆下的那枚鴨蛋究竟裝着什麼,讓他念念不忘。

二、溫故知新

三、明確目標

四、品語言找趣味

《社戲》結尾說再沒吃過那夜的好豆,再沒看過那夜的好戲。其實,戲並不好看,豆子也一般,作者難忘的是兒時的記憶,這是最有趣的。有人說,本文的4.5段最爲有趣,你能找到相關句子嗎?有沒有喚醒你兒時的記憶呢?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自己找到的趣句在組內範讀,並和小組同學交流感受,品出趣味。適時介紹品味語言方法,品出作爲高郵人的汪曾祺又用怎樣的情感介紹家鄉特產。

五、賞風格感魅力

1、介紹汪曾祺的語言風格。

a平淡而有味。

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方言入文文言入文)

c有淡淡的幽默。

2、學生自由選例,結合課後題進行品味評析。

3、歸納語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讀起來親切自然)b、方言入文。(脫口而出,直率樸素)c、淡淡的幽默。(增強文章趣味性)d、文言點綴。(使文章增添了書卷氣和典雅之美)

六、拓展延伸:說風俗

1、讓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並說出這個節日的習俗?

2、假如你是周至縣的縣長,你要舉辦“中國周至·民俗文化節,”你有怎樣的設想,會透過哪些渠道來推薦周至民俗文化?

七、小結

八、佈置作業

自己的家鄉有什麼民俗讓你難忘?或者家鄉的某些特產給你留下了什麼深刻的印象?請以“一說起家鄉,我就想起了家鄉的------”爲開頭寫一段話,字數不限,但要寫出自豪感,語言生動傳神。

《端午的鴨蛋》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主要內容與民俗有關,旨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間文化,透過民俗風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韻味。

【學情分析】

青春期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獨特體驗和看法。但他們對傳統文化卻相對疏遠,缺乏認識瞭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更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傳統文化。可見,老師的正確引導就顯得十分必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生字詞,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情韻,理解作者在自然而然抒寫獨特感受的妙處;初步瞭解保護地方特產和民俗文化的法規知識。

2、過程與方法:從本地端午習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品味語言,對文字進行多元解讀;在討論交流中理解鴨蛋中蘊含的情感;透過反思家鄉民俗,提升文化傳承意識。

3、情感價值觀:教育學生關注生活,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操,並且形成自己對民俗的理解;初步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商標法》的相關條款。

【教學重點】

認真品讀,感受作者情感和體會作者的獨特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多元解讀作者在文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式】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初步瞭解作者汪曾祺;預習課文,掌握文中生字生詞把握文章基本內容;瞭解自己的家鄉端午節習俗、家鄉土特產等;教師打印《商標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中涉及到特產或節日民俗保護的有關條款(每生一份)。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是星期六,本該放假,我們爲什麼還要補課?(學生回答)對,今天補課就是爲了端午節能放大家回家過節。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有不同說法,但更多人比較贊同的是:端午節是人們爲了紀念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名臣、偉大的詩人屈原。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詩人節。我們這裏的端午都非常隆重,而且有很多習俗,誰來說說有哪些習俗?(學生髮言)。在中國,是不是每個地區端午的習俗都一樣?(學生回答)不一樣,比如江蘇省高郵一帶的習俗就和我們本地的有較大區別,那裏的端午與鴨蛋有着密切的關係。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當代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鴨蛋》,去感受作者家鄉的風俗,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思。請同學們將課本翻到17課。

二、感知與品味

(一)明思路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課文題爲“端午的鴨蛋”,全文是否只寫端午的鴨蛋?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否;課文分別寫了家鄉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鹹鴨蛋、端午的鴨蛋。(屏幕展示)

2、作者家鄉高郵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你認爲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習俗略;屏幕展示習俗圖片)

3、作者將吃“十二紅”放在各種習俗之後,將介紹家鄉的鹹鴨蛋放在端午的鴨蛋之前,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討論交流後明確:這樣安排能很好地起到層層鋪墊的作用。

(二)品情思

(人們都說汪曾祺是美文家、美食家,他以優美的筆法抒寫美食之精華,風格可謂別具一格,看似尋常事物,只要用心品味,定能品出物外之味。)

讀課文2—6段,勾畫富有情趣的語言,說說作者在鴨蛋中寄寓了怎樣的情思?用“從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短語)的情思”這個句式表達出來。

(分組完成:1、3組重點品讀2—3段,3、4組重點品讀4—6段,找出相關語句加以品味)

學生交流:從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如深深的自豪感、熱愛家鄉、對童年生活的懷想、思念家鄉等等)情思。

(三)嚼語言

讀課文2、3段,談談你對課文語言特點的理解和體會。

學生交流明確:多用口語和方言,適當以文言和古詩句點綴。語言平淡有味,不乏幽默。

三、拓展延伸(屏幕出示)

1、說一說,你所知道的與表達思鄉之情有關的古詩句。

例如以下古詩中有關詩句:

李白《靜夜思》《渡荊門送別》

杜甫《月夜憶舍弟》

2、想一想,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特產?這些特產如何推廣和保護,可能會涉及到那些法律條款?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誘導點撥(《商標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3、請分別爲家鄉的某一特產或高郵鹹鴨蛋各擬一則廣告。

五、總結本課(屏幕出示)

結語:現代社會中,我們可能更多地注重外國節日和文化,常常忽略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與民族文化。身爲炎黃子孫,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自己的民族,沒有理由不熱愛這個民族的文化。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體會,自然就會發現自己民族文化的魅力。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多多瞭解、關心自己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更要做好我們文化的傳承人。

六、佈置作業

蒐集、積累與端午節有關的古詩和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