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能夠分清楚聲音的強弱和高低,知道聲音的強弱用音量表示,聲音的高低用音高表示。

2、初步理解音高的變化是物體的振動快慢變化引起的,物體振動得越快,音越高;振動得越慢,音越低。

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發出不同音高的物體特點進行描述,透過對物體的振動狀態進行分析,把振動狀態和聲音高低聯繫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的。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鋁片琴、4個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大小音叉各一個等。

演示材料:3個試管內裝有不同量的水、鋁片琴、啤酒瓶、音叉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前面兩節課,我們對聲音進行了研究,說說你對聲音有了哪些新認識?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有強弱、高低的變化)

2、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聲音的變化”。

二、聲音的強弱

1、剛纔有同學說聲音有強弱的變化,強音是怎樣的?弱音又是怎樣的?

2、你能發出兩個強弱不同的.聲音嗎?拍手遊戲:按照強弱弱的節奏拍手、拍桌子,說說用力的強弱,跟聲音的強弱有什麼關係。

3、聲音的強弱我們用音量來描述,以教室裏的廣播爲例。

板書:用力大聲音強用力小聲音弱音量

三、聲音的高低

1、提問:聲音除了強弱變化之外,還有高低變化,高的聲音是怎樣的?低的聲音又是怎樣的?學生展示對高低的認識,請學生髮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體驗聲音的高低變化:唱音階。教師示範,學生跟着教師唱音階。聲音的高低我們用音高來描述。

3、用鋁片琴研究聲音的高低

(1)聲音的高低和什麼有關呢?老師這兒有一件樂器,出示鋁片琴,它是由長短不同的鋁片組成的,我敲敲這些鋁片,它能發出12345671我不給你們看到,你根據聲音猜猜,老師是怎麼敲的。聲音的高低是怎麼變化的?猜一猜老師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敲的?

(2)老師發給每小組一個鋁片琴和一個敲的棒子。PPT出示友情提醒:

請每個同學輕輕敲打鋁片琴,不要影響別的小組,仔細聽,12345671這個聲音的高低跟鋁片有什麼關係?把你們的發現及時填寫到實驗記錄。爲什麼要用相同的力敲?力的大小相同,說明聲音的強弱怎麼樣?所以我們聽到聲音的不同主要就是高低的不同。

(3)學生彙報,你們小組發現了什麼?聲音的高低與鋁片的長短有什麼關係?

板書:鋁片長聲音低鋁片短聲音高

4、用啤酒瓶研究聲音的高低

(1)老師這裏還有一樣樂器,出示6個裝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師演奏“一閃一閃亮晶晶”,啤酒瓶怎麼就成爲樂器了呢?不信我們來試一試。聽出陳老師演奏的是什麼歌曲了嗎?大家想玩嗎?要演奏歌曲,你首先得弄明白這幾個啤酒瓶哪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你覺得啤酒瓶聲音的高低可能和什麼有關係?

(2)每個小組4個啤酒瓶,讓學生按照聲音高低排排序,並用低、較低、較高、高表示不同的音高。

(3)學生彙報交流。

板書:水多聲音低水少聲音高

根據這兩個實驗,我們來找找規律看,聲音的高低可能和什麼有關?我們把思路往前挪一挪,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那麼高低不同的聲音振動狀態會一樣嗎?高的聲音振動是怎樣的?低的聲音振動又是怎樣的呢?

5、用音叉建立聲音的高低和振動快慢之間的聯繫。

(1)能看出振動有什麼不一樣嗎?別急,老師還有寶貝,出示大小兩個音叉,請你比較一下,它們外觀有什麼不同?根據前兩個活動獲得的經驗,我們來猜一猜大音叉和小音叉聲音的高低有什麼不同?爲什麼?

(2)讓學生敲一敲大小兩個音叉。(提醒:每個同學輪流敲一敲,用相同的力敲音叉的上部,爲了聽得更清楚,可以聽共鳴箱)

(3)師生交流:大小音叉聲音有什麼不同?大的音叉和小的音叉振動起來有什麼不一樣嗎?憑肉眼大家能看出來嗎?(不行)。科學工作者對它們進行了比較準確的測試,並給它們作了標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音叉,你看到上面的數字了嗎?(大音叉:256,小音叉512)這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資料。(音叉上的數字代表音叉每秒鐘振動的次數,256表示每秒振動256次,512表示每秒振動512次。)

(4)可能還有同學不太相信,覺得光憑資料不讓人信服。別急,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科學的檢測軟件,它可以比較準確地測出物體振動的快慢。我們來檢驗一下大小音叉,看看是不是大音叉振動慢,小音叉振動快。(用音頻軟件檢測大小音叉的振動快慢)

(5)現在能解釋爲什麼大音叉聲音低,小音叉聲音高了嗎?鋁片琴的鋁片長聲音低鋁片短聲音高又怎麼解釋?啤酒瓶呢?現在誰能說說聲音的高低和什麼有關呢?

四、應用拓展

老師出示三個裝有不容水量試管,現在不用敲的方法了,用吹的方法它也能發出聲音。猜猜看哪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跟我們的猜測不一樣,怎麼回事呢?在我們學具袋裏有5個長短不同的塑料管,同學們回家都去吹吹試試,有了新的想法明天來告訴老師。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2

一、學習目標

1、親身感知聲音的強弱變化,用動作等表示聲音有強有弱。也能夠透過簡單的實驗瞭解尺子發出聲音的強弱是與尺子振動的幅度有關係。尺子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尺子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2、能夠辨別出吉他琴絃、音叉和風鈴管發出聲音是有高低變化的。

3、透過具體的音叉、琴絃發現這兩種物體的音高是由它們的大小、長短、粗細決定的。

4、養成善於觀察,養成把身邊常見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1、認識到尺子音量大小、聲音強弱是由尺子振動的幅度決定的。

2、音高的變化與該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有關係。

3、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尺子音量是由它振動的幅度決定的

4、音叉、琴絃的'音高是由它振動的快慢決定的。

三、材料準備:

鋼尺(每2人一把)

512音叉(小)、256音叉(大)(每四人一組)

吉他三根弦(粗、中、細)4人小組一把:備有撥片

風鈴管四根一組:老師演示

記錄表1張;3張小表

教學過程

一、音量(聲音的強弱)研究部分:

1、黑板上寫下“聲音”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用手勢表示一下什麼叫振動。

今天我們研究聲音,研究聲音做實驗時需要注意一點什麼呢?

輕聲討論反覆靜聽

大聲回答

2、討論、回答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

人的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

“大聲、輕聲”這是聲音的什麼變化呢?

音量的變化

我們把聲音的強弱用音量來表示。

3、聲音的強弱變化與什麼有關?

聲帶的振動我們能感覺但無法看見;可以找到一樣物體嗎?既能能聽清它聲音強弱變化的又能看清它振動的變化。

用尺子撥動振動看哪裏

尺子聲音強——怎麼做到

尺子聲音弱——怎麼做到

做幾次

以2人小組爲單位,學老師的方法輕輕撥、用力撥

先辨認聲音的強弱,再仔細觀察比較尺子有什麼變化。

完成作業p28活動記錄表一

聽到老師的信號停止實驗,將尺子放入抽屜

4、用敲鋼片琴的小樂曲來停止實驗部分把鋼尺放進抽屜,開始彙報部分。

彙報輕輕撥動尺子……

用力撥動尺子……

用手勢表示

尺子發出聲音的強弱與尺子振動的幅度有關。

尺子振動幅度大,發出聲音強(音量大)

尺子振動幅度小,發出聲音弱(音量小)

透過同學們自己的研究發現:尺子振動發出聲音的強弱(音量大小)與它們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動幅度大,發出聲音強(音量大);振動幅度小,發出聲音弱(音量小)。那麼其他物體是不是和尺子一樣,發出的聲音強弱和它的振動幅度大小有關呢?請同學們可以按照研究尺子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物體。

把作業本合起來放到抽屜

二、聲音的高低研究部分:

1、引入:

剛纔同學們聽到了一首什麼曲子?《一閃一閃亮晶晶》

我們大家一起來唱一唱吧!

能邊敲邊唱出曲子是因爲聲音有什麼變化?

聲音有高低

用動作來表示音的高低,

辨辨聲音的高低,推測哪個鋼片發出的聲音最高,哪個最低?

敲長鋼片——聲音低(動作表示)

敲短鋼片——聲音高(動作表示)

2、長時間試驗過程:鋼片琴最長的發出聲音最低、最短髮出的聲音最高,

那麼其他的物體發出聲音的高低與什麼有關呢?出現音叉和吉他,我們一起來來研究。

要求:

1)先推測(不動手)------再輪流敲、聽。(靜)

2)輕聲討論:確定聲音高、低

3)總結填表:音叉發出聲音的高低與什麼有關

4)任務完成後,把音叉交回實驗臺換取下一個實驗的教具

兩個音叉敲擊發出的聲音與什麼因素有關?

三根吉他琴絃呢?撥動發出聲音高低與什麼有關係?

學生記錄:音叉(琴絃)聲音的高低與音叉的大小有關

音叉(琴絃)聲音高的,……

音叉(琴絃)聲音低的,……

音叉(琴絃)聲音的高低與音叉的(琴絃)大小(粗細)有關。

3、兩個實驗都完成了,放好材料小組裏彙總2個實驗的結論。

想想平時還接觸過什麼物體(樂器)發出聲音有高低,推測可能與什麼有關。

4、彙報:

當提高音叉聲音的高低與音叉的大小有關時,問更低的聲音和更高的聲音音叉會是怎樣的形狀大小。

1)老師請你們來推測風鈴管,提出三個問題

哪個風鈴管發出的聲音高,哪個風鈴管發出的聲音低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排一排推測風鈴管發出聲音的高低與什麼有關?

小組看着展臺討論1分鐘,彙報。

2)上節課我們研究了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尺子聲音強弱(音量大小)與振動幅度有關

聲音高低與音叉大小、鋼片長短、琴絃粗細有關這是爲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三、這些都是聲音的……變化

那麼我們用有變化的聲音和老師說再見吧!

聲音的強弱變化

聲音的高低變化

板書設計:

聲音的變化

尺子振動幅度

強(大聲彙報、重、響)大

音量

弱(小、輕聲討論)小

鋼片琴音叉吉他琴絃吹管

高短小細短

音高

低長大粗長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音量是由物體的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觀察、比較,認識音量由物體的振動幅度決定,感受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難點】

透過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準備】

爲每一組準備:1把鋼尺或塑料尺、2個同樣的杯子裏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杯子聲音高低的實驗記錄單”、一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前播放一段音樂給學生欣賞《西班牙鬥牛士》,問學生:聽了音樂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揭示課題《聲音的變化》

(二)展開新課

1.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變化

一把鋼尺,怎樣使它發出聲音?

(1)實驗:使鋼尺的一部分伸出約10cm,用一隻手壓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隻手撥動另一端。注意撥動尺子時避免尺子和桌面撞擊。

先輕輕撥動鋼尺,觀察鋼尺上下振動的幅度有多大,發出的聲音有多強,並用振動幅度的大或小、聲音強或弱作記錄。再用力撥動鋼尺,與前面的實驗進行比較,尺的'上下振動幅度和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重複實驗3~4次,體會物體振動時,振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之間的關係。

(2)實驗活動,記錄實驗結果。

(3)彙報實驗結果。

(4)小結: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的單位是分貝。

2.觀察比較聲音的高低變化

(1)實驗: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四個杯子,分別盛水:滿杯,3/4杯,1/2杯和1/4杯。試着用鉛筆和小木棒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現在記錄單上記錄預測。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順序,反覆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並做記錄,與預測進行比較。交流實驗結果,比較實驗預測,對結果進行分析。

(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裝置:一塊木板釘兩個釘子,釘子之前綁一個橡皮筋。

提問:還記得怎樣讓橡皮筋發出聲音嗎?在今天的讓橡皮筋發聲的實驗中,老師有新的要求:先撥動橡皮筋,讓它發出聲音;把橡皮筋拉得緊寫,再撥彈。觀察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稍稍放鬆橡皮筋,再撥彈,注意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同時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橡皮筋的振動發生了什麼變化?

交流實驗發現,對發現進行分析。

(3)小結: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

(三)總結

課外拓展:聽聽長短、粗細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科學教研員鄧老師和葉老師的點播指導下,我感受頗深:

1、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太少,學生髮言的亮點把握不夠。

在我的科學課堂上,特別是公開課的時候,我往往想的是我設計的下個環節是什麼,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設之中,對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新的有價值的問題和他們發言中的亮點卻視而不見。

在探究尺子不同振幅產生聲音強弱的變化的實驗中,學生對於“重複做3—4次”都有各自的觀點,特別是有個學生提出:做1次,不能讓我們觀察清楚尺子的變化和聲音的變化,重複做3—4次,能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多麼好的發言,的確,反覆實驗,反覆觀察,就能給我們新的發現,很多科學規律的發現不就是這樣來的嗎?但在課堂上,學生這樣精彩的回答我卻忽視了,如果我當時能對她的發言加以肯定,我想小女孩以後的科學素養多少會有一定的發展。因此,我覺得我們在科學課堂上要多關注學生的問題和他們的發言。

2、敢於大膽的處理教材。

新課程科學教材內容的不斷修改,不斷改動,不斷完善。我想,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和我們一線老師一樣,也在不斷反思,發現了有些內容編排的不合理。

《聲音的變化》中既有探究聲音強弱的活動,又有探究聲音高低的活動,而接下來一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一整課都是探究聲音高低的活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兩課的教學內容作一個簡單的處理。利用一節課時間設計各種相關活動(尺子振動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橡皮筋鬆緊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不同長短鐵釘震動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等),專門探究聲音的高低變化,一節課專門探究聲音的強弱變化。這樣可以理清學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3、科學教師要加大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量。

在這堂課中,我竟然出現了一個嚴重的科學性錯誤。我認爲同樣大小的杯子中,盛入不同量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去敲打時,盛水越多的杯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高,盛水越少的杯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主要受第一版《科學教師教學用書》的影響)經過兩位專家的解釋,我才恍然大悟。水越少,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高;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看來,我們科學教師真的要加大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量。如果有些科學概念,科學實驗現象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那麼真的是大糊塗教小糊塗,誤人子弟。因此,我們平時要多看一些科學雜誌,一些科學專著,還要去了解更高年段的科學知識。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必須要有自來水的容量。

總之,透過本次上課,我受益匪淺。我相信在專家們的指導下,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會成長的更快。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背景分析:

在第1課“聽聽音叉發出的聲音”的活動中,學生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聲音的高與低、強與弱的變化。本節課學生將用不同的力撥動他們熟悉的鋼尺,探索聲音強弱的變化;透過敲擊裝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撥動不同鬆緊的皮筋、粗細不同的琴絃、敲擊大小、粗細、長短不同的物體,探索聲音高低的不同。學生們透過對聽到的不同聲音的描述,將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調)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音調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音調就越低。

2、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繫起來。

過程與方法:

1、利用鋼尺(塑料尺)進行實驗,找出聲音音量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關係;

2、利用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進行試驗,找出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本課的學習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教學重點:

1、聲音音量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2、設計實驗探究尺子長度和音調的關係。

教學難點:

聲音音調的高低取決於在一定時間裏振動的次數。

教學準備:

爲每組準備:1把鋼尺或塑料尺、4個同樣的杯子裏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尺子聲音高低的實驗記錄單”、1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長短不同的3個鐵釘、粗細不同的3根鋼管、粗細相同長短不同的3根鐵管、1把六絃琴。

動畫:尺子振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1、誰會敲鼓?聽一聽鼓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2、提問:這些鼓發出的聲音有哪些不同?

3、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

4、、出示一把鋼尺(或塑料尺),提問:怎樣使它發出聲音?(提醒學生撥動尺子時要避免尺子和桌面撞擊。)

5、怎樣讓尺子發出音量不同的聲音?

二、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出示鋼尺(塑料尺)進行實驗的要求:

用你們的方法進行研究,觀察鋼尺上下振動的幅度有多大,發出的聲音有多強,並用振動幅度大或小、聲音強或弱作記錄。

再用力撥動鋼尺,與前面的實驗進行比較,尺上下振動的幅度和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並記錄下來。

重複做上面的實驗3~4次,體會物體振動時,振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之間是什麼關係,並能準確地進行描述。

2、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活動

學生開始實驗活動,仔細傾聽和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觀察到的現象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並記錄下來。

3、學生分組交流觀察結果。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三、觀察比較聲音高低的變化

(一)、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每組發一張實驗記錄單。

學生對敲擊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發出的聲音的高低進行預測,並在記錄單上記錄他們的預測。

2、實驗方法:

按照從1號杯到4號杯的順序,或從4號杯到1號杯的順序反覆敲擊杯口,比較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再與小組的預測進行比較。

每個小組領取一組(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開始實驗。

3、與全班同學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並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二)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着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提問:還記得怎樣讓橡皮筋發出聲音嗎?

2、在接下來的讓橡皮筋發出聲音的實驗中,老師有新的要求:先撥動橡皮筋,讓它發出聲音;把橡皮筋拉得緊一些,再撥彈。看一看、聽一聽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稍稍放鬆橡皮筋,再撥彈。橡皮筋發出的聲音又有什麼變化?

3、分小組實驗。

4、透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皮筋繃緊時,振動得快,發出的聲音高;皮筋鬆時,振動得慢,發出的聲音低。

(三)探究聲音的高低與尺子振動的頻率之間的關係

1、尺子怎樣能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尺子聲音的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2、是這樣嗎?我們先來預測一下,把預測結果天道記錄表中。

3、交流預測情況,並說出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4、實驗要求:要按照尺子振動部分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驗,並能夠清楚地聽到聲音的變化和觀察到尺子振動頻率的變化,還要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

5、學生實驗並記錄數據

6.整理數據

請各個小組根據實驗得出的數據,對應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把音高達到的高度以下塗上顏色,製成柱狀圖。

7、透過實驗和整理出的數據你們發現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和它發出聲音的音高變化有什麼規律?

四、總結

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的快,聲音高;物體振動的慢,聲音低。出示尺子振動的動畫。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體驗,學生能夠分清楚聲音的強弱和高低;透過觀察、實驗,發現發聲物體越小、細、短,發出的聲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透過猜測和驗證,獲得證據,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

3、激發對樂器的研究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每組鋼尺,每個人4根吸管、剪刀、橡皮筋。

2、教師:鋁片琴、八個裝有不同位置水的試管、長短不同的鋁管、成品吸管樂器、橡皮筋等。

教學重點:

學生能分清楚音強和音高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聲音的強弱

1、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說說聲音的產生與什麼有關?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是一樣的?有沒有變化?

2、拍手遊戲:按照強弱弱的節奏拍手、拍桌子,說說用力的強弱,跟聲音的強弱有什麼關係。(強弱弱的節奏和詞語,讓學生建立起聲音有強弱的概念,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

3、實驗:怎樣讓鋼尺發出一個強音和一個弱音?輕輕拔和用力拔,聲音的強弱會變化嗎?尺子的振動幅度會有什麼變化嗎?

輕輕撥動尺子,聽聽尺子的聲音,觀察尺子的振動幅度。

再用力撥動尺子,聲音的強弱發生變化了嗎?尺子的振動幅度發生了什麼變化?

板書:聲音強振動快(大、重、響)弱振動慢(小、輕)

二、聲音的高低

(一)對聲音高低的認識

1、提問:聲音除了強弱變化之外,還有高低變化,你知道聲音的高低是怎樣變化的嗎?(瞭解學生對聲音高低的認識,區分強弱和高低)

學生展示對高低的`認識,請學生髮出聲音的高低。

2、體驗聲音的高低變化:唱音階。教師示範唱出1-7這裏很重要,爲學生判斷聲音的高低打下基礎。

3、學生跟着教師唱音節,體會聲音的高低變化。

小結:聲音的強弱和高低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強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輕、小和響、重;高低就是我們音樂課裏所學的1234。

(二)研究聲音高低變化的規律

1、樂器都能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音調),出示鋁片琴和長短不一的小鋁棒,觀看。敲擊(不讓學生看到)鋁片琴和長短不一的小鋁棒,猜測:它們發出的高低不同的聲音,跟什麼有關係。學生猜測。

2、教師將鋁片琴和長短不一的小鋁棒拿出來,再次敲擊,研究聲音高低跟什麼因素有關。要求:學生觀察發現相同材質的物體,越長髮出的聲音越低,越短髮出的聲音越高。

3、發橡皮筋,讓學生研究音高與發生部分的關係,並用簡圖和文字進行記錄。如果學生不會畫簡圖,則示範畫圖方法。(皮筋拉長變細聲音高,皮筋收縮變粗聲音低)

4、彙報交流:

(1)呈現記錄表,彙報我們的發現,並演示。每組可以派2人彙報。(2)彙報:我們發現橡皮筋拉長變細,聲音高;縮短後變粗,聲音低。(3)板書:高振動物體小、短、細

低振動物體大、長、粗

5、辨別應用:

出示試管,吹試管發出聲音,問誰在振動?加水再吹,聲音的高低會產生什麼變?發現試管內加水後空間變小變短,吹出的聲音高,水越少,空間變大變長,吹出的聲音越低。敲擊不同水位的水杯,聲音的高低又會產生什麼變化?

三、製作吸管樂器

提問:沒有這麼多的試管,我們可以用什麼材料代替?出示吸管,推薦一種製作吸管樂器的方法。出示PPT圖片,製作過程圖,讓學生來試試,能否吹出樂音。

四、課堂總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聲音的變化》教學反思

在教學《聲音的變化》這一課前,我看了喻伯軍老師的這課錄像,於是就借鑑了喻的教學思路,引用了喻老師的“拍手”遊戲,讓學生搞清楚聲音的強弱變化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然後讓學生透過自己撥動尺子來探索,學生在短時間內準確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兩種情況下撥動尺子,尺子所發出聲音的變化和用眼睛看到的變化。目標很快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有些困難,特別是聽不同水位音高低變化的時候,學生很難判斷。我把這個最難聽出音高的實驗放在最後來做,由於學校儀器室只有一個示範的鋁片琴和長短不同的鋁棒,只能做演示實驗。於是我就先做簡單的鋁片琴和長短不同的鋁棒的變化規律,然後做琴絃的變化規律,再做鐵釘的變化規律,透過這些例子無非是想讓學生能總結出這些物體發出聲音的高低的規律跟物體的大小有着直接的關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強。總結出同樣的物體,大物體發出聲音低,小物體發出聲音高的規律。最後讓學生根據結論猜測七根試管裏裝有不同位置的水,吹不同的試管發出不同的高低音,敲打水位不同的玻璃杯發出的不同聲音進行解釋,使學生進一步明白敲和吹髮聲體不同,聲音的高低也不同。

雖然借鑑了喻老師的部分設計,使得課堂較爲飽滿,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準備不充分,導致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思想不集中,開小差。同時也使我認識到,想要上一節好課,必須要精心準備,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想方設法開啟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髮現問題,思考探究,分析問題,進一步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1.透過欣賞《獅子》、《拉德茨基進行曲》等樂曲,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2.感受“漸強、漸弱”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和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所表現的效果,透過感受和分辨聲音的“漸強、漸弱”從而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興趣。

教學重點:

透過對兩首不同風格樂曲的欣賞,瞭解和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教學難點:

能在樂曲分力度的“漸強、漸弱”

教學步驟:

1.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上音樂課嗎?好,現在請同學們用目來告訴老師你們對這節音樂課充滿了期盼。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問好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生:喜歡

師:那麼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一段動畫片,這段動畫片中有兩位我們非常熟悉的朋友,看!他們來了。(課件)

師:剛纔我們聽到的那兩隻狗的叫聲有什麼不同?

生:答

2.過程

師: 大家說的真好!透過這兩隻狗的叫聲,我們感受到聲音有大小、有小、有強、有弱。同學們,在我們美麗的大自然中,無處不存在着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好,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來自大自然的美妙聲音,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請你想象一下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生:答

師:說的真好,你的想象力真豐富。那我們再來欣賞一次,這次欣賞的時候請同學們仔細聽辨一下,這段聲音有什麼變化?

生:答

師:對了,剛纔我們聽到的海浪的聲音是慢慢變強的,越來越強了,也就是聲音一種特有的表現力,叫做“漸強”。

師:那你能用自己的聲音把海浪聲模仿出來嗎?

生:能

師:那麼你想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模仿呢?

生:譁

師:那麼你能用由弱到強,也就是漸強的力度把海浪的聲音模仿出來嗎?

生:模仿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你們看!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課件),他們是誰呀!

生:貓和老鼠

師:誰願意來扮演一下貓和老鼠呢?

生:兩位同學(頭飾)

師:請同學們等一下,老師跟這兩位同學說兩句悄悄話(按老師鼓點聲音的節奏和強弱去走)好了,可以了,爲了這隻小貓和這隻小老鼠表演得更形象,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腳步的節奏和強弱自己選擇一種表現方式爲他們配上聲音。

生:做

師:同學們真聰明,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倆表演的好不好?

生:好

師:那麼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剛纔我們配的聲音,正好體現了我們今天所瞭解的聲音力度的“漸強”。剛纔我們透過欣賞和做遊戲感受到聲音有“漸強”的變化,那麼同學們想一想聲音還可以有什麼樣的變化?

生:答

師:說的很正確,下面就請你拿起桌面上的打擊樂器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想一想,你將用什麼樣的方法把聲音“漸弱”的力度和感覺表現出來。可以前後四個同學討論,研究一下,然後一名代表把你們討論的結匯報一下(下去指導)

師:好,請同學們把打擊樂放回桌面上,哪組同學能把你們創編的結果彙報一下。

生:彙報

師:真不錯,可以,我們請這組同學一起來按照他們的方法把漸弱的力度表現出來。

生:彙報

師:同學們都運用了自己的方法把聲音漸弱的力度表現了出來。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漸強”與“漸弱”的力度,今天老師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老師也想當一次學生和你們比一比,那誰願意來當老師呢?

生:答

師:我閉上眼睛,請你用手中的打擊樂器任意敲擊一組表現聲音“漸強”或“漸弱”的力度讓我們來分辨。某某老師您現在可以開始了。

生:提問題

師: 這幾位小老師出的問題可真難啊!看來我還是沒有你們聰明。大家請坐好,這節課上我們透過欣賞錄像和自己創編表現聲音力度“漸強、漸弱”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美麗的大自然和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無處不存在着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如果要想在一首樂曲中把豐富的感情表現出來,樂曲中的旋律就必須要有“漸強、漸弱”的變化。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具有豐富表現力的音樂。請同學們把你看到的和聽到的感受盡情的表現出來。

師:同學們,你們感受到樂曲中的“漸強、漸弱”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下面讓我們在交響樂〈拉德茨基進行曲〉中再次感受音樂中“漸強、漸弱”那豐富的表現力,請同學們隨着樂曲的節奏用你的掌聲把它的“漸強、漸弱”表現出來。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繫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鋼尺、4個同樣的被子內裝有不同量的水、實驗記錄紙、1根橡皮筋、3個長短不同的鐵釘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第一節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課我們要繼續來研究聲音的變化。

二、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使鋼尺發出聲音:出示鋼尺:你能想辦法使鋼尺發出聲音嗎?----注意: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聲。

2、研究鋼尺幅度大小與音量之間的關係

要求:輕輕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用力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重複3次,並記錄下表。

表格1:

描述聽到的聲音(聲音的強弱變化)

第1次實驗

輕輕撥動鋼尺

用力撥動鋼尺

第2次實驗

輕輕撥動鋼尺

用力撥動鋼尺

第3次實驗

輕輕撥動鋼尺

用力撥動鋼尺

發 現

小結:輕輕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小,聲音弱。用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聲音強。聲音的強弱變化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是由鋼尺的振動幅度決定的。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三、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麼發現嗎?(同樣大小的杯子,內裝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樣的力敲擊這4個杯子,你預測他們發出的聲音會有什麼不同?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記錄表2第一欄。

3、分組實驗1,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並記錄表格

表格2:

1號杯

2號杯

3號杯

4號杯

發聲預測

第1次實驗

第2次實驗

第3次實驗

發 現

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並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4、分組實驗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如何使橡皮筋發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鬆些,撥彈。比較: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呢?

交流反饋:皮筋鬆,振動慢,發出的聲音低。皮筋緊,振動快,發出的聲音高。振動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出的聲音發生變化嗎?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我們周圍充滿着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

2、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並樂於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

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收集一些關於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於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於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開啟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麼物體發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音樂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教師演示實驗1: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教師演示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麼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纔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着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教師演示實驗3:根據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圖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9

【理論指導】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知識的獲得不是個體“旁觀”的過程,而是“探究”的過程。最早提出在科學教育中要運用探究方法進行教與學的是杜威。杜威認爲,“探究”是主體在與某種不確定的情境相聯繫時所產生的解決問題的行動。在行動中,知識不是存在於旁觀者的被動的理解中,而是表現爲主體對不確定情境的積極反應,知識是個體主動探究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從做中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做實驗,並放開束縛,自主、積極、愉快地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去親歷探索自然界奧祕。他們運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記錄、表達、交流等方式構建知識,提高素養。

【教學內容】

《聲音的變化》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內容。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概念,不僅僅是學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四年級的學生很難用普通的觀察方法來分辨出聲音的高低,他們更難理解聲音的高低與頻率的關係。

本課從學生熟知的、非常感興趣的音樂噴泉切入,引導學生分析聲音是有區別的、有變化的。再借助教具、資訊技術手段以及APP軟件等手段,讓學生透過大量的體驗活動,理解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概念,並知道他們與振動的關係,繼而爲聲音如何傳播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處於一個初步概念建成時期,也是爲以後“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礎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們建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於他們有形成正確的概念,也有益於鍛鍊他們形成一個高效的思維模式。

經過本單元前2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振動產生聲音,振動停止聲音消失。他們還知道了音叉是什麼,並學會了怎樣利用音叉等物體發出強和弱的聲音。但由於年齡小、表達能力弱、缺乏系統的認知等原因,他們對聲音的認知還很懵懂。本節課“聲音的高低,聲音的強弱”變化的,以及振動幅度、振動頻率的含義對現階段學生來說還是有困難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繫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音量與音高的科學概念,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特別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音叉、小錘、乒乓球、自制教具、仿真軟件、自制等。

【課前準備】

1.見學生時,相互熟悉,相互提問。

2.教學調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叉的使用方法。

3.瞭解學生對樂器的認識。

4.教會學生使用平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中秋節老師出去玩,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拍下來了,今天特地帶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嗎?有什麼發現呢?

【生】聲音和噴泉都有變化,噴泉隨着聲音變。

【師】對,聲音在變化。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聲音,變化不斷地聲音構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聲音的世界,探究“聲音的變化”。

【板書課題】聲音的變化

二、新知探究

(一)聲音的強弱(音量)

1.提問

【師】大家聽聽這2段聲音,(PPT)(播兩段音量有明顯區別的聲音)誰來說說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

【生】有大、小的變化,強、弱的變化......

【師】剛纔這位同學說,聲音的大小有變化,指的就是聲音的強弱。(板書)聲音大即是強,小即是弱。(PPT)在科學中,聲音的大小強弱用音量來表述。

【板書】強 弱

2.遊戲

【師】怎麼區分聲音的強弱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遊戲,跟你的同學說一句悄悄話,有個小要求,只能讓你的同桌聽到。開始!

【師】同學們都玩的很開心哦,王老師也很想參與進來,最後一排的那位小帥哥,能大聲地告訴王老師你的名字嗎?【生答名字】XXX同學,認識你真高興!你能和老師說聲老師好嗎?【生答】

【師】老師們你們聽到打招呼聲了嗎?

【師】剛剛的遊戲中,你們聽到的所有聲音,哪個最強,哪個最弱?

【生答】......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區分聲音的強弱了。我們可以透過調整發聲的力度,來控制聲音的強弱。

3.實驗探究一

【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聲音的產生與振動有關,那麼,聲音的強弱是否也與振動有關呢?

【師】下面,我們來進行探究實驗,請看大屏幕:

【師】我爲大家準備了這些實驗器材:音叉、小錘、帶線的乒乓球。

【師】(PPT演示)怎麼利用這些器材進行實驗呢?下面來看看實驗步驟:

①手拿帶線的乒乓球,保持靜止;

②擊打音叉發出聲音;

【師】要想使音叉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我們怎麼敲擊?

【生答】重一點敲擊聲音強,輕一點敲擊發聲弱。

【師】那我們在使用音叉時,應該擊打哪個部位呢?

【生答】

【師補充】應該擊打音叉側面的頂端。將乒乓球快速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側面。

③比較音叉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時乒乓球彈開的距離遠近。

④爲避免誤差,反覆實驗三次,記錄實驗結果。

實驗前,老師要提示兩點:

【師】A.小組內分工合作,遵守實驗紀律,本次實驗需要分辨聲音強弱,實驗時請保持安靜。

B. 提示音樂響起停止實驗,將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實驗結果,準備交流。

【師】現在開始實驗!

【生】分組實驗

4.交流分享

【師】我們的探究活動已經完成,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上來,一邊演示,一邊分享你們的發現。請你大聲的告訴大家你的發現。

【生1】演示實驗過程

【生2】我們先敲出強的聲音,再敲出弱的聲音,透過實驗,我們發現聲音強,小球彈開的距離遠,聲音弱,距離近。

【師】其他小組,你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現在我們回顧一下振動的概念。振動是指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複地做往返運動。往返運動時離中心點距離遠振動幅度就大。(慢)往返運動時離中心點距離遠振動幅度就,振動幅度小。

結合我們剛剛的實驗,來說說(小結)聲音的強弱和振動幅度大小有關嗎?

【生答】 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

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師補充】是的,發聲體振動幅度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

【板書】 強 大

音量 振動幅度

弱 小

(二)聲音的高低(音高 )

1.聲音高低的認識

【師】聲音的變化除了強弱變化之外,還有高低變化。聽!

【教師彈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師】有哪位同學聽出來了: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生答】

2.體驗聲音的高低變化

【師】 跟着老師的演奏我們一起唱一唱

(唱音階)。

【師】由低到高唱,預備唱;

【生唱】

【師】由高到低唱,預備唱;

【生唱】

【師】聲音的強弱和高低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強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音量;剛剛我們唱的音階1234就是聲音的高低變化,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

(板書音高)

【板書】 高

音高

3. 實驗探究二

【師】那麼聲音高低的變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來看看這3組器材

(PPT展示)認真觀察同組的各個器材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細、長短

【師】各小組討論下,猜猜擊打同一組3個材料時聲音高低會有變化嗎?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師】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了,彆着急老師會讓你們實驗的,我們先來看看實驗要求。

實驗步驟:①檢查器材,將預測結果填寫在報告單上。

②用同樣的.力敲擊器材中部,仔細分辨聲音的高低。

③同一器材反覆實驗3次,並填寫實驗結果。

④三組實驗都完成後回到座位,整理實驗結果。

【師】聲音的高低光用耳朵來分辨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一款APP軟件,幫助大家分辨聲音的高低。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學習“頻率分析儀”使用方法。

【師】爲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PPT:溫馨提示:

A.本實驗需要辨別聲音的高低,實驗全程須保持安靜;

B.各實驗區域小組間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換;本次實驗設四個實驗區,每大組到相應區域進行實驗。

C.及時填寫實驗報告單。

D.實驗結束後,將器材歸位,回到座位整理實驗報告,準備交流。

【師】有什麼問題嗎?開始實驗

【生】用自制教具分組實驗,研究聲音高低跟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在各組進行巡迴指導。

鈴聲提示 坐回原位

4.分享交流

【師】同學們都已經完成了你們研究,哪一組上來說說你們的發現?

(呈現記錄表,彙報發現,並演示。)

【生】句式:我們小組研究聲音的高低是否與物體的大小 有關,我們發現物體 ,聲音 ;物體 ,聲音 。

【板書】 高(小、短、細 )

音高

低(大、長、粗 )

5.演示實驗

【師】爲什麼小、短、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就高呢?爲什麼大、長、粗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就低呢?

爲了揭示其中的奧祕,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實驗,下面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個實驗:

【師】(教師演示實驗齒輪,慢一點,讓學生聽清楚)。老師轉動齒輪,可以帶動金屬片振動。齒輪轉得慢,金屬片振動也慢。接下來老師要從慢到快來轉動齒輪,大家聽一聽發出的音高有什麼變化?

【生答】振動慢,聲音低。 振動快,聲音高;

(師板書慢)

6.小結

【師】現在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小、短、細的物體振動快,所以聲音高;大、長、粗的物體振動慢,所以聲音低。

聲音有高低的區別是因爲物體振動的快慢,也就是振動頻率不同。

三、總結分享

【師】今天,我們學了兩個概念,音量、音高,透過探究實驗,我們發現,振動的幅度決定了聲音的強弱(也就是音量),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一起了解到振動的幅度和頻率的差別可以帶來聲音的變化。我們的祖先利用科學知識製作了許多樂器,藝術家們利用這些樂器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老師這裏有一些仿真樂器,其實這些仿真樂器不僅可以用平板下載,也可以用電腦、手機下載,老師在這裏給你們提出一個小挑戰:利用仿真樂器創作屬於自己的歌曲。

【板書設計】

聲音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探究一:聲音的強弱與振動關係探究實驗

實驗過程

聲音的強弱

乒乓球彈開距離(遠、近)

用力敲擊音叉

輕輕敲擊音叉

實驗探究二 :聲音高低的變化探究實驗

1.實驗名稱: 聲音高低的變化是否與物體的 有關

2.我們的預測:物體 ,聲音高;物體 ,聲音低。

3.實驗過程:

物體特徵

第一次實驗數據(HZ)

第二次實驗數據(HZ)

第三次實驗數據(HZ)

4.實驗結果:

我們小組研究聲音高低的變化是否與物體的( )有關。我們發現物體( ),聲音( );物體( ),聲音( )。

四年級下冊科學《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繫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鋼尺、4個同樣的被子內裝有不同量的水、實驗記錄紙、1根橡皮筋、3個長短不同的鐵釘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第一節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課我們要繼續來研究聲音的變化。

二、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使鋼尺發出聲音:出示鋼尺:你能想辦法使鋼尺發出聲音嗎?----注意: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聲。

2、研究鋼尺幅度大小與音量之間的關係

要求:輕輕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用力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重複3次,並記錄下表。

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並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3、分組實驗

1)如何使橡皮筋發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鬆些,撥彈。比較: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呢?

交流反饋:皮筋鬆,振動慢,發出的聲音低。皮筋緊,振動快,發出的聲音高。振動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三、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出的聲音發生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