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5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 教學知識點

1、 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係的過程,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繫.

2、 理解二次函數與 x 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關係,理解何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根和沒有實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數與y =h 交點的橫座標.

二、 能力訓練要求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係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 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2、透過觀察二次函數與x 軸交 點的個數,討論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3、透過學生共同觀察和討論,培養合作交流意識.

三、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 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係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繫.

2.理解何 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根和沒有實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數與y =h 交點的橫座標.

教學難點

1、探索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繫的過程.

2、理解二次函數與x 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

討論探索法

教學過程:

1、 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已學過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數y =kx+b (k0)的關係,你還記得嗎?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當一次函數中的函數值y =0時,一次函數y =kx+b就轉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數的圖像與x 軸交點的橫座標即爲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現在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它們之間是否也存在一定的關係呢?本節課我們將探索有關問題.

2、 新課講解

例題講解

我們已經知道,豎直上拋物體的高度h (m )與運動時間t (s )的關係可以用公式 h =-5t 2+v 0t +h 0表示,其中h 0(m)是拋出時的高度,v 0(m/s )是拋出時的速度.一個小球從地面被以40m/s 速度豎直向上拋起,小球的高度h(m)與運動時間t(s)的關係如下圖所示,那麼

(1)h 與t 的關係式是什麼?

(2)小球經過多少秒後落地?你有幾種求解方法?

小組交流,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1)h 與t 的關係式是h =-5 t 2+v 0t +h 0,其中的v 0

爲40m/s,小球從地面拋起,所以h 0=0.把v 0,h 0帶入上式即可

求出h 與t 的關係式h =-5t 2+40t

(2)小球落地時h爲0 ,所以只要令 h =-5t 2+v 0t +h 0中的h=0求出t即可.也就是

-5t 2+40t=0

t 2-8t=0

t(t- 8)=0

t=0或t=8

t=0時是小球沒拋時的時間,t=8是小球落地時的時間.

也可以觀察圖像,從圖像上可看到t =8時小球落地.

議一議

二次函數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圖像如下圖所示

(1)每個圖像與x 軸有幾個交點?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 x2-2x+1=0有幾個根?解方程驗證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x2-2x +2=0有根嗎?

(3)二次函數的圖像y=ax2+bx+c 與x 軸交點的座標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根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後,解答如 下:

(1)二次函數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圖像與x 軸分別有兩個交點、一個交點,沒有交點.

(2)一元二次方程x 2+2x=0有兩個根0,-2 ;x2-2x+1=0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1或一個根1 ;方程x2-2x +2=0沒有實數根

(3)從圖像和討論知,二次函數y=x2+2x與x 軸有兩個交點(0,0),(-2,0) ,方程x2+2x=0有兩個根0,-2;

二次函數y=x2-2x+1的圖像與x 軸有一個交點(1,0),方程 x2-2x+1=0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1或一個根1

二次函數y=x2-2x +2 的圖像與x 軸沒有交點, 方程x2-2x +2=0沒有實數根

由此可知 ,二次函數y=ax2+bx+c 的圖像與x 軸交點的橫座標即爲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小結:

二次函數y=ax2+bx+c 的圖像與x 軸交點有三種情況:有兩個交點、一個交點、沒有焦點.當二次函數y=ax2+bx+c 的圖像與x 軸有交點時 ,交點的橫座標就是當y =0時自變量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基礎練習

1、判斷下列各拋物線是否與x軸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點的座標.

(1)y=6x2-2x+1 (2)y=-15x2+14x+8 (3)y=x2-4x+4

2、已知拋物線y=x2-6x+a的頂點在x軸上,則a= ;若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則a的範圍是

3、已知拋物線y=x2-3x+a+1與x軸最多隻有一個交點,則a的範圍是 .

4、已知拋物線y=x2+px+q與x 軸的兩個交點爲(-2,0),(3,0),則p= ,q= .

5. 已知拋物線 y=-2(x+1)2+8 ①求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座標;②求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間的距離.

6、拋物線y=a x2+bx+c(a0)的圖象全部在軸下方的條件是( )

(A) a0 b2-4ac0(B)a0 b2-4ac0

(B) (C)a0 b2- 4ac0 (D)a0 b2-4ac0

想一想

在本節一開始的小球上拋問題中,何時小球離地面的高度是60 m?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交流:在式子h =-5t 2+v 0t +h 0中v 0爲40m/s, h 0=0,h=60 m,代入上式得

-5t 2+40t=60

t 28t+12=0

t=2或t=6

因此當小球離開地面2秒和6秒時,高度是6 0 m.

課堂練習 72頁

小結 :本節課學習瞭如下內容:

1、若一元二 次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是x1、x2, 則拋物線y=ax2+bx+c與x軸的兩個交點座標分別是A(x1,0 ), B( x2,0 )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與二次三項式ax2+bx+c及二次函數y=ax2+bx+c這三個二次之間互相轉化的關係.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3、二次函數y=ax2+bx+c何時爲一元二次方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迴盪、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說說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課前準備

瞭解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的狀況。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匯入“神聖”

1、說說在周圍生活中,神聖一般多用來形容什麼?

在印第安人的眼裏,他們生活的地方是神聖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受“神聖”

1、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聖來讚美。那麼印第安人爲什麼這樣稱呼它呢?讓我們走進這片神聖的土地。

2、介紹文章背景知識。(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3、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讀給全班同學聽。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三、梳理內容,定位“神聖”

1、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四、研讀語句,理解“神聖”

1、自由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1)抓住“聖潔”,理解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聖的一片土地,對於我們來說,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爲什麼就顯得如此珍貴,如此重要?自由讀第3自然段,從字裏行間去感受。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大地和我們的關係。(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等)

(2)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重要,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這片家園的家園。

五、悟“神聖”,探究段落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能儲存這份神聖,留住這片聖潔呢?

自由讀文,找相關語句,在旁邊寫感受和體會。

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2)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經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爲什麼說要照管好它?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因爲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3)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4)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爲了子孫後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重點理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園受到破壞,我們不能及時補救,那麼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如果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六、明“神聖”,凝聚情感

因爲我們深愛着這片土地,因此爲了子孫後代,你們需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因爲我們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七、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八、巧拓展,提升認識

讀課後“選做題”,根據課前瞭解的情況,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思想]

《雨霖鈴》這首詞抒情色彩非常之濃,如果賞析時用語貧乏瑣碎,那麼詩情就會打大折扣,如溫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沒有完全泡開,或完全沒有泡開。因此,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賞析此文成了最佳選擇。以“詩”解詞,情味不減,能更好地走進文字,走進作者心靈;同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詩情,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以點帶面,融會貫通。具體操作就是根據文字內容,緊抓教學重點,對教學任務進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濃濃的離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以“詩”解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媒體上說周杰倫走到哪裏都能颳起一陣龍捲風,足見周杰倫影響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時期,有位詞人,他創作的許多作品不僅當時廣爲傳唱,而且流傳至今已近千年。他在當時的影響,有言爲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大家能根據這句話猜出他是誰嗎?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感

1.自讀兩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念,想到。

3.再讀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3.誦讀指導:節奏緩慢,語調低沉。

4.播放課文錄音。

5.學生模仿誦讀。

6.找出寫“離別”情景的句子和寫“清秋節”的句子。

明確: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三、以“詩”解詞,體會深情

1.“一切景語皆情語”,請體會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詩一般優美而深情的語言加以渲染。

2.學生從中任選一句加以鑑賞,寫在草稿紙上。

3.根據所選對象分組進行探究、交流、討論。

4.在討論基礎上,組內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賞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師點評。

6.教師下水:

①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賞析:一聲聲,一遍遍,秋蟬嘶鳴,纏綿哀怨。面對長亭,天色將晚,天邊的落日像哭紅的淚眼,充滿無限眷戀,一點一點,正依依不捨地挨下山去。驟雨剛過,葉尖上的水珠敲打着乾枯的樹葉,其聲如泣如訴,點點滴滴,是離人淚。

②“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賞析:桌上的酒食,嘗着似土和泥。未飲先醉,心內成灰。眼中淚,杯中酒,蓄着的是憂,嚥下的是愁,正當難捨難分之時,艄公催行;離愁越來越濃,感情之弦越繃越緊,終於情不自禁地握住對方的手,流淚眼望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哽在喉間,悲痛欲絕。

③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賞析: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離愁漸遠漸無窮,如千里煙波,浩渺無邊,如楚天清秋,萬里遼闊。無邊的離愁像暮靄一樣,沉沉地壓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賞析:從前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而今風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風吹來,心頭一顫,酒醒愁未醒,頓時生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楊柳依舊笑晨風”的悲涼。

7.總結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抓住“念”字)

四、餘音繞樑

1.播放毛寧的《晚秋》。

2.課後請大家再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後,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並以《與君別離後》爲題,借鑑課文情景交融的寫法,寫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詩。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船長》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學情分析】

《船長》一課在教學時應本着尊重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精神,讓學生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和全班範圍的互動,藉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出現爭議,教師應緊抓這一契機,放手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所思。使學生能夠真正走進文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運用對人物的表情、語言、動作等描寫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反覆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線索,給文章各部分加小標題。

2、透過文中重點段落的研讀,逐漸走進人物內心世界。並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

3、掌握理解文中抒情性和議論性語句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船長哈爾威在海難危急關頭,忠於職守、從容面對死亡,捨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

【學法指導】

這篇文章的層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險-救援殉職。救援部分是講讀的重點,殉職部分是情感的昇華。結合課文的寫作特點,即透過環境烘托與人物對話來塑造人物性格,大膽整合教學內容,抓住關鍵的詞句段落創設多種情景,置學生於海難現場,讓他們與文中人物生死相連、情意相通,從而反覆地朗讀、想象、體悟,使哈爾威船長的形象立在學生的心中。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哈爾威船長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捨己爲人精神和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段落、句子,瞭解在船長沉着冷靜的指揮下乘客和船員安全脫險的經過,感受船長臨危不懼、捨己爲人、忠於職守的英雄魅力。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扣住重點的詞語讀文章,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

2、使學生感悟課文片斷,受到職責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感知畫面。

1. 透過上節課的學生,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舉手回答)

2、他到底是怎樣忠於職守,履行職責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的災難。

過渡:下面我們就走進這些鏡頭中,去認識認識這位船長。

二、學習第一部分:遇險

1.自讀第二段,畫出相關語句,體會災難發生的時刻,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聲音,感受到了什麼?

2.交流彙報。教師引導學生用上我看到了 我聽到了 我感受到了

3.是的,海難發生了,海水洶涌而入,驚恐萬狀的人們四散逃命。誰來讀讀這幾句話,讓我們感受到那種驚恐和慌亂。

出示課件:

只聽一聲巨響,諾曼底號的船身一下被剖開了一個大口子。船發生了可怕的震盪。頃刻間,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

①指名朗讀。

②這種情況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比較合適?

(萬分緊急千鈞一髮)(出示課件)

4.如果我們能親身感受當時的氣氛,大家會讀得更好。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場災難。

①播放節選《諾曼底號遇險記》中海難危急關頭的場景,學生仔細傾聽。(出示課件)

②學生觀看並交流感受後齊讀這段文字。

三、走進鏡頭二:自救

1.災難就這樣發生了,在人們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的時候,船長呢?他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呢?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麼,一會兒來交流。

2.學生自讀體會後交流:

(1)船長站在指揮台上發佈命令: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60人全都就出去!(出示課件)

①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這船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而船長最先想到的又是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理解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 體會船長的鎮定、沉着)

爲什麼船長說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他真的把自己給忘了嗎?

(體會船長的責任感,船長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③指名讀,注意吼的讀法指導。

危急的時刻,船長吼出了這命令學生讀,再讀,讀第三遍。

爲什麼讀的聲音越來越高?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吼字的呢?指名吼一吼船長的命令。

船長的第一次命令我們可以看出船長沉着 果斷關心婦女 忠於職守捨生忘死(出示課件)

但是人們有沒有照他說的去做?

整個人羣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出示課件)

照這樣下去,意味着船毀人亡,可是後來

(2)船長和機械師、大副對話

①讀讀這段對話,你知道了什麼?

(爐子淹了,火滅了,機器停了。聯繫前文海水在不住地往船艙裏灌 ,預示着船要沉入大海了,如果沒有救援,人們就被困在這裏了。)

(知道了救援時間只有20分鐘。知道了船長下命令讓女人先走,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就開槍打死他!)

②再讀讀這段對話,相信你一定會有問題問船長。

(如果真有人擁擠,船長真的會讓人開槍嗎?)

③指導讀好句子: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開槍打死他!

在這危急的現場,在這緊急的關頭,船長威嚴地下達了自己的命令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出示課件)

分角色讀

⑤船上的秩序變得井然有序起來,船長把人們都震懾住了,靠的僅僅是槍麼?(學生交流辯論)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鬥毆。這句話和前面哪名話形成顯明對比。(出示課件)

(還有他的品質。因爲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這個偉大的靈魂就是船長)

此時的船長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救出全船的乘客,就在萬分緊急的時刻,他又想起了誰?

(交流救助克萊芒的鏡頭)(出示課件)

四、走進鏡頭三:殉職

1.出示:

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着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着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①靜心讀讀這段文字,你有什麼問題要問船長嗎?

(核心問題就是船長爲什麼沒有逃生?)

②現在你們就是船長,你怎麼解答這個問題?

(沒有時間機會了,與船共存亡)

③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讀。

2.剛纔我們沉浸在那一個個讓我們難忘的鏡頭中,一問、二問、三問船長,在這心與心的交流中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呢?

(沉着、果斷、鎮定、臨危不懼、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

相機板書: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

師:這樣的人我們送他一個稱號

生齊:英雄!(板書)

3.讓我們全體起立,用心誦讀這一段話:

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知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

五、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1.音樂聲中齊聲誦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哈爾威船長沒有豪言壯語,他猶如一座豐碑屹立在船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遠在人們心中定格。

面對這座豐碑,讓我們用我們少先隊員最莊嚴的方式表達我們對英雄最崇高的敬意吧。

六、板書設計:

船長

遇險 千鈞一髮 忠於職守

自救 巍然屹立 英雄

殉職 以身殉職 捨己救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習作要求】

1、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人、事、景、物的巨大變化,學習用人事景物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懷念之情。

2、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3、導學生修改習作,並把修改後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2、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家鄉對於一名遊子而言,意味着什麼?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後的故鄉。二十年後,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會怎麼樣,家鄉會發生變化?我又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提出習作要求,明確想象重點和習作重點。

二、推想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建構文源

1、師例舉一方面指導學生想象,比如側重變化想象,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夥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

2、提示思路,讓學生自主想象,建構文源:

⑴ 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

街道──商場──廣場──公園──河流──家及家人。

⑵ 十年後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家的變化(環境)──爺爺奶奶外貌、言行的變化──爸爸媽媽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說家鄉的變化、離別情。

⑶ 十年後與同學聚會的場面:

我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況、生活情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

三、師生合作,探索表達方法

1、交流網上、作文書上、教科書中同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開頭、結尾、怎樣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2、說說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寫作思路、開頭結尾。

3、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

(老師舉例──學生編寫──集體示導──個別輔導。)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教師巡視,提示用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五、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步驟:

思路──重點(家鄉人事景物的變化)──開頭、結尾──字詞句(是否通順)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