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冬眠》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冬眠》教學設計範文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爲什麼有些動物要冬眠,刺蝟是怎樣冬眠的。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2、學習作者善於觀察和按事情的先後順序記敘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4、正確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爲什麼有些動物要冬眠,刺蝟是怎樣冬眠的。

三、教學時間。

二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按預習要求讀課文。想想刺蝟是在什麼情況下冬眠的,有什麼特點。

2、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3、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畫上線。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讀解生字新詞。

(1)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句子的內容,透過詞典,讀解生字新詞(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聞,用鼻子辨別氣味。

刺蝟(wēi):哺乳動物,頭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晝伏夜出,吃昆蟲、鼠、蛇等,對農業有益。

拋(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長筒的鞋。

扭(niǔ)亮電燈:扭,轉動電門的動作。

扯(chě)不上關係:就是拉不上關係。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減損,消費。力量、精神、東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損而漸漸減少。

測(cè)量:測,測量。用儀器確定溫度、速度、長度、高度、時間等數值。

地窖(jiào):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東西放進去。還讀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時刨下來卷着的薄木頭片。

攝氏度:攝氏溫標的單位。純水的冰點爲0度,沸點爲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這種溫標是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盡最大力量。

趨(qū)走:趨,趕,趕走。

嘶(sī)嘶:嘶,馬叫。這裏指刺蝟身體發出的一種近似氣體排出時的聲音。

蜷(quán):身體彎曲收縮。

拎(līn):提着。

電筒(tǒng):手電筒。

乾燥(zào):燥,缺少水分。沒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畢竟、到底的意思。

難馴(xùn):馴,讓動物馴服。難以讓刺蝟順從。

畜(chù):多指牛馬豬羊等家畜。學生讀輕聲。這裏指刺蝟。

(2)糾正以下容易誤讀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讀成páng的音;

當(dàng)天當(dāng)球玩的當不要讀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讀成shì的音;

興趣(qù)的趣不要讀成qū的音;

縮成一團的團,好玩的玩,整個的個,都應讀兒化。

(3)注意測與側,窖與窯,燥與躁,馴與訓的區別。

(4)大家說一說,刺蝟是在什麼情況下過冬的,有什麼特點。把畫下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教師暫不做結論)。

2、按預習要求,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明瞭刺蝟是在什麼情況下冬眠的和刺蝟冬眠的特點。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1)用一邊讀,一邊想,加上一邊畫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沒有中心句,自己歸納)。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個傍晚,我在葡萄園發現了一隻刺蝟,決定帶回去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蝟帶回家。

第3自然段:當天晚上,刺蝟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書中說,冬眠和四季扯不上關係。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動物進入冬眠,體溫下降,生理機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別的方法測驗刺蝟怎樣冬眠。

第7自然段:刺蝟要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竭力驅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蝟終於進入夢鄉。

第9自然段:半個月後,刺蝟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週,發現地上有一小灘水。

第11自然段:我斷定刺蝟撒了尿。端來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兩三星期,刺蝟會醒來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後繼續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蝟放到陽光照射的較溫暖的車房裏,它又活躍起來。

第14自然段:我把刺蝟送回當初發現它的地方。

(2)用歸併自然段的方法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作者寫了一件觀察刺蝟怎樣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束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的。這樣的文章,一般情況下,事情的發生和起因是文章的開頭段(不限定一個自然段)。那中間部分就要看事情的發展變化,可分幾個階段,就是幾個結構段了。通常看地點的轉換或時間的推移來確定劃分的標誌。

按照這樣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組討論後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從葡萄園帶回一隻刺蝟,看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細觀察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蝟進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發現冬眠的刺蝟,每隔兩、三週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然後繼續入睡。

(3)質疑問難:提出疑問後,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討論解答。以下詞語註釋,供課堂參考使用。

①安然:平安,安安穩穩。

②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蕩然,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

③例行:按照慣例去做。

④生理機能:身體內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動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循環等能力。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爲什麼有些動物要冬眠,作者在觀察刺蝟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2、進一步體會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確有些動物爲什麼要冬眠,瞭解作者在觀察刺蝟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

(三)教學過程。

1、帶着以下問題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解答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畫上橫線,然後說一說,共同明確答案。

(1)有些動物爲什麼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課文中說: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關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作者在觀察刺蝟冬眠的過程中,發現當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生理上有什麼特點?降到十二攝氏度時,生理上又有什麼特點?直到降到七攝氏度時,刺蝟怎樣了?以後又有哪些發現?

第(1)題:一般地說,冬眠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中,減少體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第(2)題: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溫,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溫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動物放進冰箱裏,它也會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動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會冬眠的。所以說,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關係。

第(3)題: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刺蝟的胃口還很好;氣溫降到十二攝氏度時,刺蝟用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氣溫降到七攝氏度時,刺蝟進入冬眠。以後,每隔兩、三週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蝟放到比較溫暖的車房裏,陽光照射到它身上時才醒過來,結束冬眠。

(4)依據討論和解答,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第3題)。最後議一議: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刺蝟冬眠有什麼好處。

好處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道理。

2、做詞語練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選做)。

(1)課文中有兩句話,分別用了即使和如故兩個詞。按照你的理解,換上意思相同的詞語,句子的意思不變,你看換什麼詞語合適?

①刺蝟睡得真甜,我拿走細刨花,它也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就算)

②第三週開始,我檢查竹籃,一切狀況如故。(照舊、依舊、跟原來一樣)

(2)區分近義詞

課文使用了測量、測驗和減少、減弱兩組近義詞,找出它們的原句,看看測量什麼,測驗什麼,減少什麼,減弱什麼,這幾個詞在近義範圍內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①測量:刺蝟體溫(用尺子、容器、溫度計等量具確定長度、體積、溫度等數值。)

②測驗:刺蝟冬眠(用儀器或其他辦法檢查驗證成績、狀況,如測驗數學,技術測驗等。)

③減少:體力消耗(從數量上減去一部分。)

④減弱:生理機能(從氣勢、力量上變弱了。)

(3)課文寫刺蝟冬眠,爲什麼用不同的睡形容?說一說。

①大睡(睡得時間較長)。

②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③進入夢鄉(睡得很熟)。

④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爲了表現刺蝟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詞語,是爲了避免用詞上的重複。

(4)試說一句話,用上其中一個形容睡的詞語,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詞語替換,看看可不可以。

(5)爲了說明刺蝟在冬眠時生理機能減弱,作者用了數字的比較和變化的方法,增強了說服力。

①清醒時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冬眠時每分鐘呼吸至少八次,有時只呼吸一次,最少一連幾分鐘不呼吸,清醒時和冬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比較之下,有力地說明冬眠時,生理機能大大減弱了。

②從低到高層層進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今年夏天氣溫比往年都高:攝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③連起來說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讀課文。

3、總結課文。

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言列舉)。可惜我們沒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啓發。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蝟冬眠的全過程。不僅瞭解了刺蝟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於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也瞭解到作者按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標籤:教學 冬眠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