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趕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趕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趕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篇

《趕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海》是蘇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爲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藉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藉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海》一文雖然文字輕鬆、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麼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透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學生髮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彷彿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着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匯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嚮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爲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開啟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後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爲什麼把“摸呀摸呀”讀那麼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你笑着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着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小結: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一個動作”摸呀摸呀”、一個語氣詞“嘿”、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感嘆號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文中像這麼有趣的畫面還有很多呢,你還覺得哪件事特別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着頭的小夥伴在尋找什麼?---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傢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爲什麼要東逃西竄呢?----不願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5.想象此時螃蟹的心理---慌張惶恐恐慌緊張

引導讀出螃蟹的內心.

(想象畫面邊讀邊加上動作.)

6.演趣。同桌兩人合作,多讀讀嘗試表演。(教師指導)

7.指名錶演。老師也想湊湊熱鬧讀旁白.

師生對話:

a.他爲什麼只努努嘴兒,不作聲?-----怕螃蟹跑了

b.問表演的學生:捉到了嗎?

c.被螃蟹夾疼嗎?那以後還敢不敢捉了?

小結:同學們,努着嘴兒的小夥伴,四處逃竄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聲的疼痛大叫,都讓我們體會了捉螃蟹的樂趣,你們能透過朗讀讓人感覺到其中的樂趣嗎?如果邊讀邊想象捉螃蟹的畫面,就會讀得更好了

(指名讀,評價.齊讀)

(三)、捏大蝦

1.讀趣。

對比句子:

咦,怎麼我的腳也癢癢的?低頭一看,哦,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呢!

怎麼我的腳也癢癢的?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

a.指名對比讀.你喜歡哪句?爲什麼?

b.指名讀“咦”的句子,讀出了什麼感受?---疑惑

“哦”的句子讀出什麼感受?---恍然大悟

2.分組,男女生對比讀.

3.大蝦是怎麼逗我的?抓住“逗”字型驗“趣”。

b.讀這句時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隻怎樣的大蝦?---威風凜凜、神氣、得意

從哪兒感受到它的威武了?----“搖擺”

c.隨機指導讀出相應的感受

d.伸出雙手,當作長鬚,加上表情品讀大蝦的神氣

e.難怪作者說它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呢!

(多媒體出示大蝦和武將,談相似之處,將-_____比作______感受比喻句的妙用。

f.這大蝦的樣子還真有點嚇--人呢,小作者怕嗎?從哪兒看出來?

g.知道朗讀:重點抓住以下詞語指導朗讀,預設:

(1).“輕輕”

評價:你太用力了吧,會把大蝦嚇跑的.

你捏的可真小心啊.

(2).“只一捏”

評價:你捏的太辛苦了,不該是“只一捏”

你捏的真輕鬆

(3).“再也”

評價:都成俘虜了,你怎麼還這麼神氣呢?

h.大蝦成了你的俘虜,你能用上語氣詞對它說句話嗎?

哈哈,看你還怎麼神氣.

嘿嘿,看你往哪裏逃.

i.讀到這裏,很多同學手裏和心裏一定也已經癢癢的了,讓我們伸出手來,一邊讀,一邊捏一捏這隻大蝦。齊讀捏大蝦部分。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趣味。透過各種語言評價方式,多種形式的讀,不同形式的表演引導,鼓勵學生各自獨特的體驗,激發了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總結趣事,延伸海“趣”

過渡:1.(聯繫板書)剛纔我們同小作者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沙灘上其他人在幹什麼呢?

2.出示句子: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很多人了,他們有的.捉螃蟹,有的撈海魚,有的撿貝殼……

a.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什麼?(人多,熱鬧)

b.從哪兒感受到的?”有的…有的…有的…”

c.揭示排比句: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排列的句子

3.指導區分讀出節奏快慢,聲音高低,感受人多,熱鬧

4.其實還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號裏呢,我們大家一起來邊看圖邊想象。

5.填上合適的動詞,出示:

_拾_海螺_撈_海蠣子__捉_海蔘__撈_海帶各種海魚和生物都可能被海水帶上來

追浪花

總撈海魚撿貝殼拾海螺撈海帶

趣?(……)抓海星

分捉螃蟹

捏大蝦

教學反思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每次指導學生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力爭做到在讀中理解、感悟課文。實際教學中,雖然將三件趣事的順序打亂了,但課堂反而更輕鬆,靈動了,擁有了主動權的學生興趣也空前高漲,思維相當活躍,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

一、以趣激趣,趣在文字

全文共寫了六件事,卻只詳細描寫了後兩件事。“抓螃蟹”透過對螃蟹心理的猜度“不甘”引出它的動作“東逃西竄”,活脫脫的展現了螃蟹的狼狽,“捏大蝦”則透過大蝦被捉前後的對比:由主動的挑逗、不可一世到後來的被捉,泄氣,一切只緣於我的“只一捏”,抓住這些細節,學生想不感興趣都難。

二、以讀展趣,趣在再現

課文語言活潑,用詞準確、傳神,尤其是第三段中的四個語氣詞,更是將作者當時的驚喜、好奇、疑問、恍然大悟等內在心理展示的淋漓盡致,因此,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情趣,入情入境,還原課本情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每一個學生都成爲了最好的朗誦者。

三、以寫說趣,趣在表達

本文既值得我們深入淺出的推敲、學習,同時也是一篇好的範文,對於指導學生的習作大有好處。其次,文章的六件事中只是詳寫了兩三件,而略寫的部分就爲我們的實踐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因此,我邀請學生學會用上一些語氣詞,恰當的動詞和總分,詳略的手法寫一寫挖海螺的趣事,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能促進習作水平的提高。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課堂上應努力營造一個寬鬆,愉悅,融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把學生看成自己的朋友,去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看,聽,說,讀,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閱讀實踐;在興致盎然的閱讀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閱讀樂趣;在具體形象的閱讀實踐中,初步瞭解和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盧梭說的“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趕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趕海”是什麼意思?(人們趕在大海退潮時,在海邊撿拾一些海魚、海蝦之類的東西。)

2、課文講了誰在什麼時候去趕海?(“我”童年時,跟舅舅去趕海。)

3、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寫“我”那次趕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複習的幾個問題,很有層次。說明對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講讀第2至5自然段。

過渡:“我”童年趕海時,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當中,“我”的心情怎樣呢?我們來細細地閱讀課文。

1、講讀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這一自然段講了哪幾個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帶我去趕海。

指導朗讀。你已經讀懂了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真不錯。這句中有個字用得特別好,注意了嗎?我爲什麼“鬧”?會怎樣“鬧”?

(這個“鬧”字,抓得好。“鬧”,既說明是再三的要求,又體現兒童的特點。)

②到了海邊,“我”看到海水“嘩嘩”往下退,浪花不時回過頭來。

你想親眼看一看這樣的情景嗎?(點擊出示浪花畫面)

看到這樣的情景,耳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音,你想說些什麼?

作者看到這樣的大海,他又是怎麼寫的?(點擊出示文字)指名讀。

③我興奮極了,追趕浪花。指導朗讀,讀出“興奮極了”。

(3)小結。

這一自然段講舅舅帶“我”去趕海。一到海邊,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很動人的情景,“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浪花。板書:追趕浪花。

(這一段話,要求學生細細閱讀,感悟三個意思,引導是到位的。)

2、講讀第3自然段。

過渡:“我”和舅舅一起來到海邊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生讀),有的——(生讀),有的——(生讀)……我也立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做了些什麼?

(1)自由讀,思考以上問題。

(2)結合交流,指導朗讀。

①“我”抓螃蟹。(板書:抓蟹)

指導朗讀。螃蟹好捉嗎?你怎麼知道不好捉?你讀讀看?(生讀)老師聽出來了,你把“摸呀摸呀”讀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開心事,老師教你一個好辦法,笑着讀這個“嘿”字,會讀得很好。你試試?

②“我”捉大蝦。(板書:捉蝦)

“我”又是怎麼捉大蝦的?讀一讀,用小括號括出有關句子。

指名讀。指導讀:你讀得真好!尤其是1、2兩句。(點擊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剛纔老師看到了他的表情,覺得是種享受。我們請他轉過身讀,大家注意看他臉上有什麼變化。(生答後,點擊“咦”和“哦”變紅色。)

讀得這麼好,老師要獎勵你們親眼看看這隻大蝦。(點擊出示大蝦畫面)這隻大蝦怎麼樣?怪不得作者說它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呢!但它再神氣,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讀)我輕輕——(生讀),只——(生讀),這武將就——(生讀),再也——(生讀)啦!

讀到這裏,同學們的心裏和手裏一定也已經癢癢的了,讓我們伸出手來,一邊讀,一邊摸一摸這隻大蝦。(點擊畫面出現文字)齊讀。

③小夥伴捉螃蟹。

過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蝦,心裏美滋滋的。小夥伴們在幹什麼呢?他們也像“我”一樣覺得有趣嗎?

結合回答,點擊出示螃蟹畫面及句子:“原來是一隻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東逃西竄哩。”

指導朗讀。看看這隻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辦法四處逃竄呢!誰來讀?(指名讀)所以,小夥伴只努努嘴兒,可不能驚動了它。

(3)小結。

同學們,“趕海”是多麼有趣呀!(板書: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夥伴雖被螃蟹夾住了手,但還是很開心;“我”還親手俘虜了一隻大蝦呢!

(講讀“我”趕海的情境,先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描寫“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寫夥伴的內容,最後小結時又根據作者思路進行敘述。這樣的安排是好的。)

3、講讀第4、5自然段。

(1)細讀第4自然段,展開想象,重點理解“滿載而歸”。

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太陽偏西了,我們不得不回家了。瞧,每個人的揹簍裏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會有些什麼嗎?(自由發言)這可都是他們的“戰利品”啊!所以書上用了一個很好的詞,叫“滿載而歸”。(板書:滿載而歸)

(2)細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想一想作者是怎麼表達感情的。

揹着沉甸甸的揹簍,“我”的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迎着腥鹹的海風,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愛唱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會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

(這樣的設計,能課堂教學達到一定的高潮。)

三、講讀第1自然段

這首歌多美啊!現在,每當我聽到這首歌,便會想起童年時趕海的那件往事。

四、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跟着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了海,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如今,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趕海時“抓蟹”、“捉蝦”的情景,真是趣味無窮。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並練習表情朗讀,也可配上動作讀,進行表演。

標籤:趕海 課時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