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節日廣場》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日廣場》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節日廣場》教學設計

《節日廣場》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教材分析〗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與“觀察物體”之後進行的,它是對這兩個單元知識的回顧與總結。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國慶節期間,你們有的外出旅遊,有的在本市遊玩,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有些什麼感受?

生1:我和家人到倘甸玩,發現釣魚、游泳的特別多,非常熱鬧。

生2:我們全家出去旅遊,一路上我都感到節日的氣氛,我想說:祖國媽媽,您的生日真美麗!

師:國慶節,不僅我們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現在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日廣場)

(評析由學生感興趣的事說起,引入“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的話題。學生爭相把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表現慾望非常強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學習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節日廣場上空飄着氣球,各種鮮花張開笑臉。

生2:我看到人民在載歌載舞,許多遊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還看到有些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禮。

師: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那你能根據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生1:空中有4把氣球,每把有8個,一共有多少個?就是求4個8。4×8=32或8×4=32。一共有32個氣球。

師:(指正)應該說“4束氣球”,不要說“4把氣球”。

(評析 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用錯的數量詞,規範數學語言。)

生2: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個8,用4×8或8×4來算。

生3:不對。只能說圍在外面的花有幾盆。因爲方框內的花與外面的花不一樣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說圍方框的花有幾盆,就是4個8,可以用乘法。還可以再問方框內花有幾盆,就是求3個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師:大家討論一下剛纔這位同學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大家討論後,進一步明確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寫成乘法。

(評析 學生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驗證,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思維會更有深度,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加強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有助於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習的效率,並在合作探索中不斷髮展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4:跳舞的有多少人?橫看是3個6,列式6×3=18人,豎看是6個3,列式相同。[

生5:我求跳舞的人是用2×9=18,我是把跳舞的人從中間分開,每邊都有藍、黃、紅三種顏色的人。

生6:照相的有幾人?求3個4用乘法。

生7:空中飛的小鳥有幾隻?求3個5,列式3×5=15。

生8:紀念碑前有多少少先隊員?2個8,8×2=16。

生9:紀念碑前的鮮花有多少朵?5個6,6×5=30。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發現了這麼多的乘法問題,那請你們在課本上找到每個算式相對應的圖畫,把算式寫在旁邊。

(評析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觀察仔細,主動積極,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熟悉的節日場景,使學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計算“相同加數的和”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

師:同學們,在節日中,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上隊禮,他們會對烈士說什麼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會白流,我們會好好學習,長大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師: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烈士,更不能辜負烈士的熱血,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美!

(評析 教師及時利用教材提供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對他們進行學習興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養,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

師:請問下面三幅圖(課本31頁)各是誰看到的?連一連,說一說每一幅圖是從紀念碑哪個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圖是從正面,第二幅是從側面,第三幅是從上面看到的。

(三)實踐與應用

師:今天走進節日廣場,感受到祖國的欣欣向榮,還發現了許多數學知識,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乘法問題?

生1:每輛出租車有4個輪子,6輛出租車有幾個輪子?4×6=24(個)或6×4=24(個)。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結婚,請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來賓?可以列爲10×25或25×10,結果我不會算。

師:好,今天我們就上到這兒,大家回去尋找身邊的乘法問題,把它記在成長袋裏,如果遇到不會計算的乘法,可暫時存進問題銀行,也可以請教父母或與老師討論。

(評析 教師在此環節,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儘可能以學生樂於接觸的、有數學價值的內容作爲數學學習的題材,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有趣,而且學生透過這樣的訓練增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並且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與其他學科有着密切的聯繫。)

〖案例點評〗

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理念,立足於促進學生髮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一重點。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發展水平及心理特點,將教材中抽象、單一的教學內容轉化爲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並提出數學問題(即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透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的目標,思維的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上一階段提出的問題,藉助一定的學習材料,在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同時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地去探索、發現,自我調整矯正,走向成功。

3.實踐運用。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爲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了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究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過程。透過從事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逐漸發生了改變,如喜歡多問、樂於嘗試。

這節課,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法,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認識、理解數學,運用數學探究現實問題,這對於學生來說就是創新,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節日廣場》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這是本冊安排的三大實踐活動之一,是對前面所學乘法的意義、2—5的乘法口訣和觀察物體等內容的複習和鞏固。透過幾組圖,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提出相關乘法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其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教材又設計了觀察紀念碑,辨認從多個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簡析: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此練習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從情景入手,小組合作學習,看圖提問,運用已學知識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高整理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目標預設:

1、透過練習,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熟練運用2———5的乘法口訣求積

2、透過觀察,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滲透愛過主義教育。

3、小組學習中,掌握學習技能,學會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主題圖中收集有用的的數學資訊,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圖

學生準備:

本子、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你們知道十月一日是什麼日子嗎?

國慶節

師:對,十月一日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下面老師就帶領大家去參觀一下節日的廣場。

2、出示掛圖左半頁:節日的廣場漂亮嗎?你都看到了些什麼?

(二)分組學習,合作探索。

1、你都看到了些什麼?

氣球、大花盆、有的小朋友在跳舞、有的在看、有的在照相

2、分組學習:

請小組長拿出紙片,組織你的小夥伴仔細觀察畫面,想想你們能提出哪些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把它記在白紙片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多。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傾聽、提問。

3、彙報交流:

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把你們組提出的數學問題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根據學生口述板書問題。(相同的問題只板書一次)

4、要求:齊讀黑板上的問題:

(1)一串氣球有8個,4串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2)一邊有8盆花,4邊一共有多少個大花盆?

(3)一排有6個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跳舞?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看跳舞?

(5) 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工有多少人?

4、獨立解答黑板上的問題。有困難地可請同桌幫忙。

5、指名彙報:

第(1)個問題,你是怎樣列式的?說說你爲什麼這樣列?其他同學還有補充的嗎?(下面的問題程序相同)

每串氣球有8個,4串有4個8,所以,4x8=32(個)

對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照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圖上看,能用乘法嗎?怎樣才能用乘法解答?

把4人看成一組。

6、學生彙報自己的算式。

(三)觀察練習

1、引導觀察:你能說說你正面、側面和上面分別有些什麼嗎?

2、出示掛圖右半頁:請你說說圖上的故事

找找淘氣、小狗和小鳥分別在烈士紀念碑的哪一面?

淘氣在烈士紀念碑的前面;小狗在烈士紀念碑的側面;小鳥在烈士紀念碑的上面。

3、思考:仔細觀察下面三幅圖,想一想,再連線。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性練習

小遊戲:編題大挑戰。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乘法解決問題,你能用4×5和3×7編出兩道應用題嗎?編出一道給小組記1分,看哪組得分最多。

(五)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板書:

節日廣場

(1)一串氣球有8個,4串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4x8=32(個) 或 8x4=32(個)

(2)一邊有8盆花,4邊一共有多少個大花盆?

4x8=32(盆)或 8x4=32(盆)

(3)一排有6個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跳舞?

3x6=18(個) 或 6x3=18(個)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看跳舞?

2x5=10(個) 或 5x2=10(個)

(5)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共有多少人?

4x3=12(個) 或 3x4=12(個)

《節日廣場》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培養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教學重點:

培養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同學們,國慶節期間,你們有的外出旅遊,有的在本市遊玩,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有些什麼感受?(讓幾個同學說一說)

2、國慶節,不僅我們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現在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日廣場)

二、探索學習。

(一)廣場上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並體會祖國的美好)

2、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那你能根據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3、學生獨立觀察畫面,思考,把自己的問題在小組裏說給其他同學聽。

4、集體交流。

各小組同學派代表,將本小組問題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學或某個小組同學回答。

5、小結:同學們真會動腦,發現了這麼多的乘法問題,那請你們在課本上找到每個算式相對應的圖畫,把算式寫在旁邊。

(二)瞻仰烈士紀念碑。

1、同學們,在節日中,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上隊禮,他們會對烈士說什麼呢?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烈士,更不能辜負烈士的熱血,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美!

3、連一連。請問下面三幅圖(課本31頁)各是誰看到的?連一連,說一說每一幅圖是從紀念碑哪個面看到的。

(觀察圖畫,發揮想像力,獨立思考,動手連)

4、全班交流。

三、實踐與應用。

今天走進節日廣場,感受到祖國的欣欣向榮,還發現了許多數學知識,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乘法問題?

《節日廣場》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有趣的情境,培養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3、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與“觀察物體”之後進行的,它是對這兩個單元知識的回顧與總結。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十月一日是什麼日子嗎?(國慶節)

師:國慶節,不僅我們焦作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日廣場)

(二)探索學習

1、提出問題(出示課件)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麼?廣場上都有哪些活動?

生1:我看到節日廣場上空飄着氣球,各種鮮花張開笑臉。

生2:我看到人民在載歌載舞,許多遊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還看到有些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禮。

師: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剛纔在看圖時你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

生:從上向下(師據生回答板書)

師:那你能根據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把你觀察到的能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寫在書上對應的位置上。請你至少提3個。

(播放音樂。)

2、小組交流,師巡視。

3、集體交流:

(1)(課件出示氣球圖)師:誰提的這個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師據生回答板書)

師:我們剛纔提出問題(板書),要想解決,必須(蒐集資訊)(師據生回答板書)從這幅圖中搜集的資訊是——

生:每把有8個,有4把,是4個8。

師:(指正)應該說“4束氣球”,不要說“4把氣球”。

(評析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用錯的數量詞,規範數學語言。)

(師據生回答板書:每束8個,有4束,4個8)

師:下面我們就該解答問題了,誰會?

生:4×8=32或8×4=32

師小結:剛纔我們不公解決了一共有多少個氣球的問題,還總結了解決問題的步驟,大家一起說一遍。

生:看圖——提出問題——蒐集資訊——解答問題

師:請看大屏幕,加快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反思不僅教知識,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技能。)

(2)(課件出示花卉展覽圖)

生: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個8,用4×8或8×4來算。

生:不對。只能說圍在外面的花有幾盆。因爲方框內的花與外面的花不一樣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說圍方框的花有幾盆,就是4個8,可以用乘法。還可以再問方框內花有幾盆,就是求3個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師:大家討論一下剛纔這位同學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大家討論後,進一步明確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寫成乘法。

(反思學生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驗證,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思維會更有深度,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加強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有助於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習的效率,並在合作探索中不斷髮展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課件出示民族歌舞表演圖)

(4)(課件出示合影留念圖)

(5)(課件出示觀衆圖)

解決方法同上

(反思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觀察仔細,主動積極,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熟悉的節日場景,使學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計算“相同加數的和”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

4、小結: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從這些美麗的畫面中提出了這麼多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我們是按照什麼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生:看圖——提出問題——蒐集資訊——解答問題

師:數學學習就是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你學習起來纔會有趣、輕鬆。

(三)休息小遊戲

師:累了吧?我們來做個遊戲休息一下吧?拍手遊戲。拍手之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

a××××b××××c××××××d×××××

e××××××××

師:爲什麼剛纔d的時候你們都用加法算式表示,而不用乘法呢?

生:因爲沒有相同加數。只有在相同加數的時候才能用乘法。

(四)觀察物體

1、愛國教育

師:同學們,在節日中,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上隊禮,他們會對烈士說什麼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會白流,我們會好好學習,長大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生:我想長大後做一名戰士,也保衛祖國。

師: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烈士,更不能辜負烈士的熱血,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美!

(反思教師及時利用教材提供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對他們進行學習興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養,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

2、觀察物體

師:請問下面三幅圖(課本31頁)各是誰看到的?連一連,說一說每一幅圖是從紀念碑哪個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圖是從正面,第二幅是從側面,第三幅是從上面看到的。

師:(據生回答課件展示連線過程)從做題目的過程中我們知道: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物體的形狀也不相同。

(五)實踐與應用

師:今天走進節日廣場,感受到祖國的欣欣向榮,還發現了許多數學知識,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乘法問題?

生1:每輛出租車有4個輪子,6輛出租車有幾個輪子?4×6=24(個)或6×4=24(個)。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結婚,請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來賓?可以列爲10×25或25×10,結果我不會算。

師:好,今天我們就上到這兒,大家回去尋找身邊的乘法問題,把它記在成長袋裏,如果遇到不會計算的乘法,可暫時存進問題銀行,也可以請教父母或與老師討論。

(反思教師在此環節,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儘可能以學生樂於接觸的、有數學價值的內容作爲數學學習的題材,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有趣,而且學生透過這樣的訓練增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並且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與其他學科有着密切的聯繫。)

標籤:教學 節日 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