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

過程與方法:

2.學習本文用擷取生活細節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培養學生對傑出人物的愛戴與敬仰之情。

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用生活細節表現人物的方法,

難點:偉人魯迅平和的一面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魯迅先生平易溫和的生活軼事;製作PPT課件。

學生:合作學習與自主閱讀感知文中敘事與人物品質的表現。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問:你對魯迅先生有哪些瞭解?

(學生自由回答)

2.出示魯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題小像》兩首詩,匯入教學。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嘲》(魯迅)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自題小像》(魯迅)

人們把這些詩句看作是魯迅先生自己品質的真實寫照。這些詩充分體現了他對待敵人永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對進步青年和人民大衆的熱愛,對國家和民族的獻身精神。

提起魯迅,人們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髮,吸着煙、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魯迅是嚴厲的、尖銳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實,這是人們對他的誤解。這只是魯迅先生性格特徵的一個方面,即“橫眉冷對千夫指”這一方面,但這不是他的全部。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十分關心、愛護進步青年,著名的“左聯”五烈士,還有文學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幫助。因此,他的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願意親近他,蕭紅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中的一部分。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感受魯迅。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速讀課文,概括內容

1.瞭解作者以及魯迅。

(課前蒐集相關資料,組內交流,自主瞭解相關內容)

(1)魯迅生平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

(2)作者生平簡介。

蕭紅,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1930年爲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1932年認識蕭軍並與之結爲志同道合的伴侶。1934年和蕭軍一起來到上海。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於香港九龍。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3)寫作背景。

1934年11月,蕭紅、蕭軍與作家張梅林離開青島抵達上海。在上海,蕭紅、蕭軍經常到魯迅家做客,向魯迅請教。魯迅特意將兩人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後來都成爲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作和生活產生一定影響。魯迅和許廣平不但在創作上指點他們,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不久,蕭紅、蕭軍、葉紫在魯迅的支援下結成“奴隸社”。

2.讀完本文,魯迅先生給你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明確:可敬的長者,可親的父親。有血有肉的偉人,幽默風趣的智者。

3.本文主要寫了魯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請給每一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可以用文中的語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誰的小標題更恰當。學生思考、自擬標題、分組討論並概括。

教師點撥:共有十五件小事。小標題可以概括爲:

1.明朗的笑;

2.走路的姿態;

3.深夜交談;

4.飲食愛好;

5.待人風趣;

6.會心的笑;

7.談青年來信;

8.處理校樣隨便;

9.工作忙碌;

10.看電影;

11.別樣的休息;

12.日常起居;

13.吃魚丸;

14.親自包書;

15.忘我工作。

4.文中寄寓了蕭紅對魯迅怎樣的情感?

明確:雖然本文看似雜亂,但有一個情感上的線索。全文除了許廣平先生的一句極爲樸實的感嘆,沒有一個地方有直接的讚美,卻處處透露出對魯迅先生的愛戴、讚美和景仰。同樣的,沒有一個“悲”字,但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沉重的悲傷。

目標導學二:認真默讀,把握魯迅形象

本文這些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往常不同的魯迅,文中的魯迅先生有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回答下面問題:

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現了魯迅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點撥:魯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誠,樂觀開朗、平易近人。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的果敢精神。

魯迅先生和夫人熱情留客,包車送客人。熱情、真誠。

魯迅先生喜歡吃北方飯。剛硬的性格。

我在魯迅先生家包餃子、韭菜合子、荷葉餅,得到先生的贊成。對妻子敬重與依賴,對小輩的體恤。

魯迅先生與作者開玩笑。幽默。

魯迅先生深惡痛絕寫字草率,但仍認真展讀每封青年的信。對待青年的赤誠之心。

魯迅先生對原稿與校稿不珍惜。淡泊名利。

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先生很忙但是愉快。家庭和諧。

魯迅先生夜裏去看電影坐車時的謙讓。禮讓,表現對他人、對親人的愛。

魯迅先生以翻一翻書的方式當作休息。對時間的珍惜。

魯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熱情、耐心。

魯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來了才睡下。抓緊一切時間工作。

魯迅先生檢查海嬰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認真,深入實際。

魯迅先生包紙包很細緻。做事嚴肅認真。

魯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的投入。不顧身體健康忘我工作。

目標導學三:精讀課文,品味細節

本文有許多讓人感動的細節。請找出你認爲最受感動或最受啓發的細節或語句,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並從中得到啓發。

(1)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點撥: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嚴厲的魯迅形象形成了鮮明對照。

(2)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地走去。

點撥:“抓”“扣”“伸”,這幾個動詞,形神兼備地描繪出魯迅的習慣性動作,體現出魯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點。

(3)一點鐘以後,送我(還有別的朋友)出來的是許先生,外邊下着小雨,弄堂裏燈光全然滅掉了,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坐小汽車回去,並且一定囑咐許先生付錢。

點撥: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待人的熱誠與周到。

(4)以後我們又做過韭菜合子,又做過荷葉餅,我一提議,魯迅先生必然贊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魯迅先生還是在飯桌上舉着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

點撥:魯迅先生雖然胃不好,但對蕭紅親手做的點心,就算做得不好,魯迅先生還是在桌上舉着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言辭間自然地流露出對妻子的敬重與愛意,還有對小輩的體恤。

(5)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着,一種對於衝破憂鬱心境的展然的會心的笑。

點撥:蕭紅受着魯迅爽朗的笑聲的感染,學會用好心情回報魯迅,這一句話充滿着溫馨、和諧和其樂融融。

(6)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

但他還是展讀着每封由不同角落裏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裏很深的時光。

點撥:魯迅先生雖然深惡痛絕寫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讀着每封由不同角落裏投來的青年的信。讓我們感受到魯迅先生對待青年的赤誠之心。

(7)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檯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着,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着。

點撥:感受到魯迅先生工作的投入,廢寢忘食。

目標導學四:把握寫法,感悟妙處

1.合作交流,理解這篇文章成爲描寫魯迅先生的經典文章的原因。

據說當年有位友人看了蕭紅的這篇文章後,不屑地評價說:“這也值得寫?這有什麼好寫的?”但就是這樣一篇片段之間沒有太強的邏輯關係,甚至略顯瑣碎的文字,卻成爲描寫魯迅先生的經典文章。你喜歡這樣的寫法嗎?小組討論,然後說說你的理由。

點撥:喜歡。本文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表現人物性格,作者看似隨意,但傾注滿腔真摯,善用細節等生活瑣事勾勒出真實的人物性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這些生活場景體現了魯迅和我們一樣也是擁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一改人們心目中“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魯迅形象,讓人覺得可親可敬,讓我們明白了寫文章必須有真情實感。

2.本文除了寫魯迅之外,還寫了其他的什麼人?寫這些人有什麼作用?作用一樣嗎?

明確:還寫了“我”(作者蕭紅)、海嬰、許廣平。寫他們的作用,是從側面烘托魯迅,起到烘雲托月的表達效果。寫“我”的親見、親聞,一是使所敘之事更爲真實,二是使情感的抒發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張力)。寫海嬰,主要是透過海嬰的年幼無知,童言無忌,從側面表現魯迅對孩子的慈愛。寫許廣平主要透過她的言行,襯托魯迅先生的辛勞、樂觀、堅強。

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篇散文透過對魯迅先生一些生活細節的描述,讓人感受到真實、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魯迅形象,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熱愛和懷念之情。希望大家透過本課的學習,學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表現人物性格,學習魯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關愛親人,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

三、作業設計

四、板書設計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

生活瑣事 真實、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魯迅形象

細節描寫 熱愛和懷念之情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2

知識與技能

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善於擷取生活瑣事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克己待人、關愛親人、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

重點

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難點

作者淺白質樸、清新雋永的寫作風格。

朗讀法、導讀法、合作交流法。

課文朗讀檔案、多媒體課件。

1課時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髮,吸着菸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但那卻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願意“親近”他,蕭紅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們就來透過蕭紅的視角,瞭解一個不一樣的魯迅先生。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迺瑩,另有筆名悄吟,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援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蜚聲文壇。1936年,爲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香港。重病的蕭紅陷落在九龍,在一所臨時醫院裏去世。

這位自傳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進,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獨特風格的優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說,豐富了我國現代文壇的花苑。成爲中國新文學史上一位有風格的傑出的女作家。

創作背景

魯迅說過,“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爲了培育蕭紅,魯迅甘作春泥,甘爲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去世之後,蕭紅從悲痛中振奮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魯迅和蕭紅之間的動人情誼已經成爲文壇佳話,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傳誦……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典範,是敬獻於魯迅靈前的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由於作者蕭紅跟回憶對象魯迅之間有着直接交往,對回憶對象充滿着緬懷崇敬之情,素材又來自於親歷、親聞、親見,因此作品不僅富於史傳性,而且也富於文學性。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魯迅的性格特點的?

作者選取了魯迅的日常起居、會見朋友、與家人相處的生活片段來表現魯迅的平凡與不平凡之處。

2.初步感知:文中的魯迅留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魯迅先生是一個樂觀開朗、平易近人、幽默風趣、童心未泯、博學廣識的人。

1.細節賞析,感悟平凡魯迅之中蘊含的不平凡。

作者透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試從文中找出這些細微處加以分析,然後小組交流,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1)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這是蕭紅用自己心靈感受的非常個人化的魯迅,是一個使常人敢於走近並能夠伸手去觸摸的可親的魯迅。

(2)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

作者形神兼備地描繪了魯迅走路很輕捷,淡淡幾筆,就畫龍點睛般地勾畫出一個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

(3)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魯迅先生明朗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

可見魯迅絕不是一個不可親近的人,與朋友相處的融洽、愉悅可見一斑。

(4)可是魯迅先生還是在飯桌上舉着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好久不見,好久不見。”一邊說着一邊向我點頭。轉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來,他是在開着玩笑。

孩子化的語言,透着風趣,透着玩笑;魯迅先生也有幽默風趣、可愛可親的一面。

(5)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但他還是展讀着每封由不同角落裏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裏很深的時光。

表現了魯迅先生對青年嚴格要求,同時又深切關愛。

(6)別人都不注意,魯迅先生把海嬰碟裏的拿來嚐嚐。

這個細節展現了魯迅先生實事求是的一面。

2.課文記敘了一件件細小的生活瑣事,看似雜亂,但有一條情感上的線索貫穿全文。請你找出本文的線索。

對魯迅先生的愛戴、讚美和景仰。

3.深入探討,回味悟旨。

(1)深入探討魯迅:偉人→凡人→真人

(2)作者看似隨意,但傾注滿腔真摯,善用細節等生活瑣事勾勒出真實的人物性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透過蕭紅的回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讓我們親臨到魯迅偉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關心青年人和熱愛祖國、勤勉工作是寓於平凡而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

4.有人說這篇回憶魯迅的“瑣記”是流水帳,你如何看?

(1)文中擷取凡人瑣事,表現了魯迅先生平凡中偉大的特點,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2)透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

(3)提供局外人所無從瞭解的生活細節,再現一個真實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偉人。

透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沒有新的認識?請談談你的體會。

這篇散文透過對魯迅先生的笑聲、走路、待人接物、讀書、寫作等生活細節的描述,展示了偉大的魯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魅力氣質,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1.片段一(1),明朗的笑聲。開篇直接描寫,別具一格。寥寥幾筆,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便躍然紙上。

2.片斷二(2),寫魯迅先生走路輕捷快速。

3.片斷三(3~13),寫作者到魯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4.片斷四(14~17),魯迅先生開玩笑。

5.片斷五(18~23),受魯迅先生的影響,“我”也樂觀起來。

6.片斷六(24~26),寫魯迅先生關心、幫助青年。

7.片斷七(27~30),寫魯迅先生對隨意使用校樣紙不以爲意。

8.片斷八(31~34),寫許先生的忙碌,側面表現魯迅先生的生活。

9.片斷九(35~40),寫看電影。

10.片斷十(41~42),寫魯迅先生的休息。

11.片斷十一(43~54),用白描手法描寫了魯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愛戴之情。

12.片斷十二(55~60),寫吃魚丸的事情。

13.片斷十三(61~63),寫魯迅先生包書也要包到整整齊齊。

14.片斷十四(64~67),寫魯迅先生拼命工作,無暇休息。

1.語言樸實。

文中充滿了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來指稱魯迅,多稱“魯迅先生”,更多的時候,作者將這種崇敬和愛戴不露痕跡地融在了對瑣事的敘述中。

2.詳略得當。

課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的幾件瑣事,有詳有略。作者以樸實的語言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平易近人的魯迅先生。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

神情姿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飲食起居:簡單隨和,體恤他人工作習慣:不同尋常,忘我精神休閒娛樂:幽默風趣,童心未泯日常瑣事:嚴謹認真可親可敬熱愛感念

在衆多回憶魯迅先生的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枝獨秀。其成功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爲蕭紅與魯迅先生有很深的情意,更主要的是因爲蕭紅善於擷取生活瑣事,透過生動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表現人物性格。這些能力,也正是我們學生在寫作中所欠缺的。因此,我在教學中,力求引導學生體會蕭紅散文創作的技巧,併力爭學以致用。在教學中,爲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我採用問題教學法,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認真探究,實踐證明:效果較好。但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課堂上往往顧及不上,課堂上討論的問題,往往也是經過教師預先設定的思路來解決的,因而難免有“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嫌疑,這也是今後的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概括事件。

2.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3.精讀課文,學寫批註。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學寫批註。

教學方法:

自讀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

2.課堂選擇有關魯迅的圖片;並設計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概括事件。

2.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3.精讀課文,學寫批註。

二、作者簡介

蕭紅,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

1935年在魯迅的支援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

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三、文題背景

魯迅說過:“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會朽的腐草。”爲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作春泥,甘爲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去世之後,蕭紅從悲痛中振作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

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枝獨秀。

由於作者蕭紅跟回憶對象魯迅之間有着直接交往,對回憶對象充滿着緬懷崇敬之情,素材又來自於親歷、親聞,因此作品不僅富於史傳性,而且也富於文學性。

四、自讀課文,自主學習

1.自學學習單之一

預習檢測單

標題

作者

會讀紅色的字揩舀咳嗽調羹絞肉薪金校對草率

疙瘩深惡痛絕

文中的魯迅給你的總體印象

2.自學學習單之二

自讀思考單

要求:

1.自主閱讀,整體理解。

2.在課本上相應的地方找出詞句來,用筆畫上波浪線。

3.概括每個片段的主要事件。在課文中找出表示人物、事件的詞語,並進行概括。

4.自學學習單之三

品讀思考單

要求:

1.品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2.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並進行分析歸納。(寫在課本上)

語句特點

蕭紅眼中的魯迅

許先生眼中的魯迅

海嬰眼中的魯迅

讀者眼中的魯迅

3.自學學習單之四

細讀思考單

要求:

在課本上相應的地方寫批註。(從內容、情感、語言等方面入手。寫在課本上)

片段二

片段三

片段十一

片段十四

五、學習小結

學習本文後,從內容和寫法上,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並寫在筆記本上。

板書設計

回憶魯迅先生

小事——平凡偉大

平易近人

做事認真

慈愛關心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學習目標:

1.沉浸品讀文字,讀出字裏行間中魯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魯迅在平易溫和的性格中蘊含的深厚的愛國情感、'孺子牛'般奉獻精神。

3.體會作者多種描寫手法的藝術效果。

4.學習本文善於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重點

體會作者透過細節、日常生活點滴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感悟平凡生活中魯迅之真實而又豐富細膩的心靈世界。

學習過程:

一、預習

1.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

2.用幾個詞,或幾句話來評價魯迅先生。

二、課堂展示

(一)預習展示

(二)小組探究

1.請同學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迅速瀏覽課文,進行圈畫(若加註則更佳)。

2.總結課文共寫了幾個有關魯迅的片段並加以概括

明確:笑聲 步伐 品評衣着 真誠待友(四處) 與青年們交往

3.這些片段、生活場景,讓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魯迅?作者是透過哪些細節

哪些字詞來描寫的?

明確:

(1)笑聲 明朗

(2) 品評衣着 細緻 隨和 善解人意

(3) 真誠待友 體貼而真摯

之一:夜談:'囑咐' '一定' '一定囑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之三:兩次來訪

之四:馮雪峯來訪

(4)與青年人交往:寬容 赤子之心

(三)感悟平凡魯迅之中蘊含的不平凡:

4.回味悟旨,學習寫法

(1)深入探討魯迅:偉人→凡人→真人

(2)同學可發表質疑

(3)學習作者看似隨意,但傾注滿腔真摯,善用細節等生活瑣事勾勒出真實的人物性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四、教師總結:

閱讀魯迅的著作,我們可以感知作爲思想家和文學家的魯迅;今天又透過蕭紅的回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讓我們親臨到魯迅偉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關心、扶持青年人和熱愛祖國、支援革命是寓於平凡而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

或許正如人們所說:“偉大正是寓於這種平凡之中吧。”

五、當堂檢測

任意選擇文體,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欽佩之情。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瞭解魯迅作爲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愛戴之情。

2、學習作者善於擷取生活瑣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用質樸平實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淺白質樸、清新雋永的語言和善於透過生活瑣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2、學習從多角度多側面挖掘人物內涵。

教學方法:

討論法 問題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同學們,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爲了療救愚弱的國民,他棄醫從文;爲了揭露“吃人”的社會,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鬥士。他一生致力於喚醒麻木不仁的國民,是當之無 愧的偉人。這就是魯迅先生。對於魯迅先生,同學們再熟悉不過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曾經學過的魯迅的作品。

魯迅文學中的魯迅形象:

小時候的魯迅 -- 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

赴日本 求學時期、棄醫從文的魯迅 -- 覺悟、思想、愛國情懷

《藤野先生》

回國組織同盟會時期的魯迅 -- 覺醒追求、執着堅定

《孔乙己》

老師啓發匯入:

從學過的這些文字中,同學們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選擇“偉大”這個詞來形容魯迅,他的地位如同聖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滿了嚴肅的意味,讓人只可遠觀,難以接近。

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 回憶魯迅先生》裏,作者蕭紅就爲我們呈現了一個平凡的魯迅先生。

作者簡介

蕭紅

二、初步感知--感悟魯迅的普通與平凡

同學們課前也做了預習工作,下面同學們快速通讀文字,感悟 蕭紅塑造的魯迅形象。以小組爲單位,思考一下,在這篇回憶錄中,作者一共敘述了魯迅先生哪些生活細節?

魯迅的“笑”

魯迅的步伐

魯迅品評衣着

魯迅的休息

魯迅晝夜陪客人、加班

魯迅談鬼故事

海嬰的問好

病種時刻伴隨的小畫

魯迅最後的時刻

<討論>你覺得哪個片段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爲什麼?

三、深入文字--感悟魯迅平凡之中蘊含的不平凡

老師引導:

體貼、明朗的笑、幽默展現了魯迅先生和我們一樣也是擁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然而,如果我們細細品味細節,似乎還是能品出了異於常人的魯迅,我們彷彿又看到了“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接下來我們再來品讀文字,感悟一下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蘊含着不凡之處。

現在大家將文字內容再次快速閱讀,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並形成文字內容,完成“任務二”馬上每一組請一位同學來彙報成果。

1、作者形神兼備地描繪了魯迅的一些習慣動作,比如走路很輕捷,“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這些動作表現出魯迅先生怎樣的精神?

這些動作表現出魯迅一往無前、義無返顧的大無畏精神,畫龍點睛般地勾畫出一個獨一無二、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

2、既然魯迅先生“誰穿什麼衣裳我看不見”,作者爲什麼要詳寫魯迅先生對衣着的 品評見解?

作者意在給我們呈現一個全方位完整的魯迅形象。“看不見”是指魯迅先生從來不關注穿着,說明他的注意力不在此,但他卻從不缺乏審美觀。魯迅先生服飾美學觀的核心思想是強調和諧,這些美學觀足見他獨到的眼光。最後,作者借許廣平之口,“周先生什麼書都看”,從側面說明了魯迅先生知識的廣博,學養的豐厚。

3、作者寫魯迅先生的休息,強調了他“翻一翻書就是休息”,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特點?

表現魯迅先生對時間的珍惜。

4、作者詳寫魯迅先生一天的時間安排,有何用意?

突出魯迅先生與常人不同的作息習慣,說明魯迅先生 抓緊一切時間工作,表現了他忘我奮鬥的偉大情懷。

5、 作者寫了一段魯迅談鬼的故事,有何用意?

表現魯迅先生勇敢大膽、幽默詼諧、富有科學精神。

6、作者寫病中魯迅先生常看的一幅木刻畫,有何用意?

這明顯是一幅生命的圖贊,女人和飛散的頭髮,再加上小紅花,完全是鮮活的生命。暗示魯迅先生頑強的生命毅力

7、文末寫魯迅生命的結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這是什麼手法?有何用意?

作者運用諱飾手法,表現魯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徹底的奉獻精神。表達作者的無限悲痛和懷念之情。

老師引導:(作者在寫作中運用了細節描寫,流露出真摯情感,除此之外,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在語言方面有什麼特點?“樸實” 接下來我們透過幾段樸實的句子來分析下句子中加點詞語特殊含義)

四、品味語言

聯繫上下文,體會加橫線詞語的含義

1、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海嬰從三樓下來了,揹着書包,保姆送他到學校去,經過魯迅先生的門前,保姆總是吩咐他說:“輕一點走,輕一點走。”

第一句話,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一個“才”字突出魯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習慣,話雖平淡,情感卻十分深摯。第二句話,主要是寫保姆對海嬰的吩咐,一個“總是”表現了魯迅先生徹夜工作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同時也是魯迅長期不顧身體健康忘我工作的側面表現。

2、“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腳,就立刻變成了人。”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讓魯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爲給了他一個做人的機會。

聯想到魯迅先生戰鬥的一生,吶喊的一生,這裏的“鬼”與“人”就都有了象徵意義:這裏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後或者是立場錯誤的文化人,讓魯迅先生踢踢即爲被魯迅先生批評、批判,揭露其身上的劣根性,如能改正,自能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3、魯迅先生以爲自己好了,別人也以爲魯迅先生好了。準備冬天要慶祝魯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言淺意深,詞輕情重。兩個“以爲”,與魯迅病情的實際相對立。魯迅先生“以爲” ,是因爲他一貫的不畏懼疾病,一貫的樂觀自信;別人--熱愛他的人“以爲”,是因爲對他的身體健康抱有太強烈的期望。然而不幸的是,這都是錯覺--真是悲從中來。“準備冬天要慶祝”,因爲都“以爲”魯迅先生病好了;特別提到“冬天”,因爲,魯迅先生在10月17日逝世,人們的期望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悲傷之情更深。

五、總結

1、主旨

這篇散文透過對魯迅先生的笑聲、走路、待人接物、讀書、寫作、養病、去 世等生活細節的描述,展示了偉大的魯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魅力氣質,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2、 寫作特色

(1)真摯的情感表達。作者對魯迅的性格爲人、日常生活十分了解,他時時處處都感受到魯迅偉大的人格魅力和無私、誠摯、寬厚慈愛的長者風範。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描寫了魯迅的生活細節,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愛戴、崇敬和懷念之情。

(2)淳樸的語言藝術。課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的一些瑣事,以樸實的語言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平易近人的魯迅先生,充滿了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生動的細節描 寫。作者敏銳地捕捉了魯迅先生的許多生 活細節,以小見大,微中傳神,情真意切。

普通而平凡--平凡中蘊含不平凡

(透過細節描寫塑造神韻兼備的魯迅形象)

結束語:

感謝作家蕭紅,讓我們結識了“走下聖壇”的魯迅先生,也學習了作者在散文創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學一提到寫作文就頭疼,不知從何下筆;有的同學擔心文筆不好,寫不出好文章來。其實只要善於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實感,不用華麗的辭藻,也一樣能寫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來。希望透過本文的學習,對你的寫作有所啓迪。

《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能透過讀課文,瞭解表現魯迅先生性格特點的幾件事情。

3.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 學習魯迅先生關心愛護他人、堅信科學、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準備

1. 蒐集關於魯迅先生的各種資料,瞭解魯迅先生在我國文化界的影響和成就。

2. 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魯迅先生的作品來讀。

教學設計

一、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 自己默讀課文,給全文段落標上序號。

2. 想一想,課文講了魯迅先生哪幾件事情。

3. 全班同學交流一下,說說寫了哪幾件事。

4. 自己再讀一讀,看哪些段落寫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學習

1. 先學到魯迅先生家做客這件事。

①找出寫這件事的相關段落。寫了作者幾次到 魯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學習作者兩次到魯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況。(這兩次做客反映魯迅先生同樣的性格)

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因爲這不僅僅是性格的問題,而且還涉及魯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問題。

2. 學習魯迅先生對待青年人寫信的問題。

①找出文中哪幾段寫的這件事。

②讀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魯迅先生的態度和行爲有什麼不同。

③深入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3. 學習魯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讀課文,找出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讀一讀這個故事。

③用自己的語言向大家講這個故事。

④師生一起探究魯迅不怕鬼的原因,體會魯迅先生的性格。

⑤師生共同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前三段

1. 自己讀課文。

2. 勾出自己認爲寫人物外貌寫得好的地方。

3. 讀一讀傳神的外貌描寫,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四、回顧全篇,深化認識

1. 朗讀全篇課文。

2. 討論一下,自己認識的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3. 老師補充時代背景,幫助學生進一步全面認識魯迅先生。

五、拓展應用,以讀代替寫

1. 寫一寫熟悉的同學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斷。

2. 念給大家聽一聽。

3. 師生共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