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26課《陶校長的演講》,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辭真意切,極有鼓動性,感染性;結構上,按總----分----總方式謀篇,以問什麼、爲什麼問,怎麼辦方式構段,十分整飭。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其中韌字只識不寫),理解生詞;

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複述課文

情感目標:

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和複述課文,瞭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爲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積極主動的探索新知。

教學重點: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句子間的聯繫。

二、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精神,基於腦科學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圍繞學法指導這一核心,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讀,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想象,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爲此,我打算從師生兩方面做好如下準備:

師:小黑板、投影片、錄音帶《雙手和大腦》。

生:蒐集陶行知的有關資料(用以擴大預習範圍,降低難點、激發興趣、瞭解背景)。

三、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揭題板書後,首先在由弱漸強的《雙手和大腦》樂曲聲中簡介陶行知,可以達到消除情緒性學習障礙的目的。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看到題目,你首先產生那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詞義的模糊性和概括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討論演講的特點和演講稿的格式。透過反覆朗讀,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中、剖形探義,掌握生字詞。

以上爲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細讀悟理

(1)整體理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a

提供自學材料;b

個人嘗試練習;c

小組交流反饋。

根據重難點和第一課時中存在的問題,投影出示自學材料:

自讀四問,分組學習,利用列表理清層次後,再抓關鍵詞朗讀體會。

問什麼爲什麼問(結合希望)你將怎樣做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採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分爲三個層次:a

導讀問身體;b

導學問學問;c

自學三四問。

導讀問身體:

交流問什麼,指導讀好問句。

抓關聯詞,解決爲什麼問。具體方法:先出示沒有關聯詞的句子,學生填詞悟理後,再適當引導:要想實現崇高的理想,必需(怎麼辦)----------------,否則(會怎樣)-----------------。

結合陶校長的希望,說說你將怎樣做,變被動的接受爲主觀上的積極探索。

指導朗讀。

總結學法:據問題,找句子。

讀句子,劃詞語。

讀詞句,悟情理

導學問學問:

嘗試自學;

交流反饋:

讀好問句;

找關聯詞,體會爲什麼問;

結合陶校長的希望,討論你將怎樣做並適當拓展延伸:除了課文上說的,你還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學問進步?

強化遷移:

讀出自己的體會;

再次強化總結學習方法

自學三四問:

按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問,作標記準備提出不懂的問題。

組織交流:點播關鍵詞,練習課後練習4,談談內容,讀讀課文。

精讀悟情

任選一問,讀出自己的體會。可以說,可以演,可以讀,也可以背,使每一個學生都嚐到成功的喜悅。

組織複述其他三問。

以上爲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四、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節總結四問,幫助學生體會演講的感情,並且利用演講等方式,指導讀出這種親切、關切、愛護和充滿鼓動性感情的語句。接着,幫助學生從課文內容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一步總結:誰來說說這節課有什麼收穫?然後,進行遷移性訓練:根據文中四問,以某一天爲例作出回答。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爲此,可以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爲自己這幾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繼續蒐集有關陶行知的資料,準備召開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識交流會。

五、板書:

總之,我力圖透過以上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做到書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分析讓學生講,道理讓學生悟,學法讓學生去總結,最終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創造。

標籤:教學 演講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