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山市》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山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山市》教學設計

《山市》教學設計1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

【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知識目標: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能力目標:

⑴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⑵ 豐富想象,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⑴ 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⑵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4、重點:

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5、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對文中重點詞句的鞏固可以利用檢測的形式來促進。

【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2、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文意,準備複述課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先出示幾張海市蜃樓的圖片引出神奇的山市。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爲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

1、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疏通文意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2、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3、分別請兩位同學複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複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複述,爲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三、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以創造性複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2、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爲圖景的空間想象力。

3、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透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總結評價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字,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結合海市蜃樓來探討山市的成因。

透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字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2、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3、鞏固基礎知識,準備檢測。

說明:透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山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自然匯入後與學生議定目標。

二、誦讀施標:

1、初讀感知階段:

○1師範讀,學生標劃生字詞。然後領讀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2遍,力爭讀得通暢。讀完之後,試着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學習階段:

○3師佈置自學任務,出示自學指導。

生結合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時間8分鐘。

3、檢查反饋階段:

○4師生、生生之間以做遊戲的形式來檢查詞句理解情況。

學生根據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4、深化領悟階段:

○5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美讀課文——投入感情,進入角色,放飛想象,物我兩忘。

5、激趣探究階段:

○6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師生共同想辦法探索“山市”成因。

三、 作業佈置:

請學生給蒲松齡寫一封信,解釋“山市”的科學成因。

四、 板書(略)。

《山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A: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C:體會山市的形成(是以什麼爲順序的?)及神奇壯麗的幻境(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

重點:反覆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難點: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匯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提問:你見國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爲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劃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huan 邑yi 冥ming 甍meng 垣yuan 睥bi 睨ni 亙gen 莽mang 霄xiao 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爲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讀課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纔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麼?(課後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朗讀課文

2、課後課後查閱資料

《山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蜃景、睥睨、高垣、逾時、倏忽、連亙、窗扉””等字詞。

2.理解、積累“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語彙。

3.熟悉課文內容,瞭解、認識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樓現象。

能力目標

1.順暢誦讀,培養文言語感。

2.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力。

3.反覆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生動描繪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的寫法。

德育目標

激發並培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順暢地誦讀,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並培養想像力。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語彙,概括山市出現全過程的寫景內容,把握行文思路。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時間順序,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要完成在準確理解文句意思基礎上簡練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應以多形式誦讀爲主,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誘引想像法。

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語精練生動,教學過程中着重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力。領悟、延展課堂內容,激活學生探究的興趣,科學解釋山市的成因。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順暢誦讀,整體把握寫景內容,激活學生充分的想像,領悟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神奇、壯觀的海市幻景,聽起來是奇聞,多數人只能望而興嘆,卻無緣目睹。今天,我們將在蒲松齡的引領下去一睹同海市一樣的“山市”奇景,感受其文,感受其景。(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聊齋志異》以談狐說鬼著稱。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同學們,有誰能夠接着講出“狼三則”的故事情節?(學生試講,教師補充)。今天,我們要學的《山市》則近似小品,介紹一種與海市一樣的自然景象——山市,請同學們欣賞攝於煙臺蓬萊的海市畫面。(多媒體顯示)(板書文題)

二、蒲松齡和《聊齋志異》資料助讀

投影:

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爲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鬱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透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是蒲松齡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以寫狐鬼故事著稱,但也有個別篇章近似小品,且內容廣泛,涉及自然現象(含動物趣聞)、民間技藝等。如《地震》一文就記錄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曆)戌時作者在濟南親自經歷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等。

三、順暢誦讀,整體感知。

1.聽讀。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奏,爲學生進入情境創設氛圍。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投影:

選擇: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

A.念/近中/無此禪院

B.然/數年恆/不一見

C.一行有五點/明處

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教師明確:A

2.學生自讀

(1)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

(2)結合課文註釋,利用字詞典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釋義,疏解文字,並提出疑難字句。

投影顯示:

1.注音

蜃(shèn)景 奐(huàn)山 禹(yǔ) 青冥(míng)

禪(chán)院 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連亙(gèn) 窗扉(fēi) 逾(yú)時 倏忽(shū)

2.釋義

(1)通假字:一切烏有:“烏”同“無”。

裁如星點:“裁”同“才”。

(2)然數年恆不一見:恆,經常。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牆。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歷歷,(物體或景物)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

塵氣莽莽然:莽莽,廣大。

危樓一座:危,高。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憑或立:憑,靠着。

(3)整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正確解釋。

時間詞語: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4)難句翻譯: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譯: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譯: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裏,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譯: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譯:(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態各不相同。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譯: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

3.集體順暢朗讀,熟悉課文情節。試用“‖”給原文劃分層次,並說出理由。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雲。

文章起筆奇特說明山市難得,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成。主體部分描繪山市出現的全過程,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

四、研習課文內容

1.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

2.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1)聽朗讀錄音,依據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想像、勾勒出山市景象。

(2)生動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①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複述。

明確: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②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麼爲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爲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

3.問題討論:

(1)根據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麼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②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③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幹什麼?(“樓上人往往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根據提示,以課文內容爲基礎,展開合理想像,擴寫山市。各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交流,同學評議。

(2)偶爾機緣能見到奇異山市景觀的幸運目擊者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明確: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是“山市”。

(3)作者寫城郭,寥寥數語卻得虛中見實之妙,而對“危樓”的描述卻實寫、細寫,試分析作者剪裁的匠心。

明確:作者寫城郭“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頗有恢宏氣象,以虛代實,粗粗勾勒了一個龐大城市的規模和輪廓。對城市的整體佈局和細部事物,一概不作描述,只以“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可是,我們雖不細知其詳貌。但是,加以“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就足以想像那城市的繁榮景象了。可謂虛中見實。但作者對“危樓”的描述,都是實寫、細寫。文中不僅描摹了樓的高大、雄偉以及它簡潔、明朗的結構,而且還用簡潔富有表現力的筆墨,寫出了樓上各色人等的活動,細膩點染了樓中人物的風姿和神態。這樣剪裁,使我們不只看到“山市”裏的高樓城郭,而且似乎觸摸到“山市”里人情風俗的氣息,使得本是“無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令人賞心悅目。

(4)文中稱“山市”爲“鬼市”,真的有鬼嗎?請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學說明。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爲: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透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4.聽朗讀錄音,再品優美意境。

五、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機緣裏的幸運。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韻味盪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歷歷如畫,無論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曲盡其妙,給人以身臨其境賞心悅目之感。我們有理由相信《聊齋志異》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鐵布衫法》等也有此種妙處,爲了開闊視野,同學們會開卷受益的。

《山市》教學設計5

教學設想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透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爲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劃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亙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

3、齊讀課文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爲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纔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麼?

六、佈置作業 :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第一課時預習,以下設計爲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描繪過許多奇幻的神話,沙漠中一夜之間建築起宏偉的宮殿,美麗的城池,這些神話是人類想象力的偉大產物,但我想也是古時候的人們對未知的海市蜃樓的描繪與神化。現實世界中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但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讀課文

一讀,讀準。學生兩人一組,先自讀,再將課文讀給自己的前後同學聽,然後指名讀。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亙(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縹(piāo)緲(miǎo)逾(yú)倏(shū)

注意這些詞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二讀,讀通。老師講授讀書方法:讀出正確節奏,讀出語感。程序是:老師講—老師讀——學生自讀—點人讀。

注意這些句子的停頓:

1.一般四字詞兩詞一頓。如:相顧/驚疑高垣/睥睨

2.前後有關聯詞或語末助詞的把關聯詞、助詞單獨讀。

如:既而/風定天清

居然城郭/矣

然/數年/恆不一見

見山上/人煙市肆

總原則是:不把詞讀破。

如:孫公子禹年/與人/飲樓上/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三讀,讀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多讀,要學生力求在讀中通曉大意,在讀的組織上可讓學生自己朗讀。

四讀,讀懂。

程序是:學生先對照文章課下的註釋,自己邊讀邊譯,然後把譯不出的句子畫下來,全班一起討論,老師講解。

三、畫山市

畫出山市形成的幾個過程,在畫中進一步理解課文,並感受山市的奇特美。

四、說山市

一讓透過用原文的詞語說話,進一步熟悉課文,二讓學生從課文中走出來,透過思考、想象,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東西。

一說:山市中有

提示:讓學生想象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結合畫說,用自己的話或文中的話說都可以。

二說:由山市我想到了

可說感想,說感悟,說原理。

如: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象中會更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

五、背美句

如進行四字詞的背誦比賽。

六、小結

透過本課,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海市蜃樓,也學習了一種文言文的學生方法。

七、佈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四字短語,並弄通其義。

2.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山市》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山市》處於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繼《〈論語〉十則》後第二篇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學現象,蒲松齡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發展和消失的經過,極富想象力。本課學習主要以誦讀爲主,並能根據描述想象山市美景,瞭解科學知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文言字詞不需要重點掌握,但也得作些瞭解,以幫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學思路:

對誦讀目標的處理,我設計了七讀(時間是30分鐘左右,其中理解讀8分鐘,背讀5分鐘,其它各遍讀都在3分鐘左右):先聽師範讀,掌握生字新詞,再初讀感知,瞭解文章大意,然後大聲讀,把課文讀通暢,接着進行默讀,理解課文內容,然後學生想象讀,根據所讀到的文字來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礎上,學生美讀全文,深化領悟,最後大聲背讀。這些步驟使學生漸漸地熟悉理解了課文,反反覆覆的誦讀培養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對第二個目標的處理(用時10分鐘左右),我打算是課上稍提激趣,課下自主解疑。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亮點:一是匯入階段,用優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給學生以薰陶;二是討論反饋階段,透過做遊戲來掌握字詞,使困難的文言字詞學習變得活潑有趣,符合六年級學生特點;三是深化領悟階段,在同學和老師的渲染下,學生腦海裏有了山市美好景觀的畫面,此時學生美讀,可能掀起一個高潮。四是激趣探究階段,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師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究來了解科學知識。五是作業佈置階段,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說明山市的科學成因,既是對課文的鞏固和延伸,又是對探究習慣的督促檢查。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山市的有關科學知識。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感覺到秋天已經來到了嗎?天空中秋風颯颯,秋雨瀟瀟,田野裏枯枝顫抖,黃葉飄零,一派秋的莊嚴。是啊,秋天的滿地落紅,冬日的漫天飛雪,春時的嫩芽嬌花,夏季的綠樹濃蔭,這些自然現象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種美麗神奇的自然現象卻好多年都難得一見,多數人一生都無緣看到。這種自然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幸好清代有一位寫狐寫鬼的文學家蒲松齡,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描繪了一次這樣的景觀——山市(山市蜃樓),彌補了我們不得一見的遺憾。今天,讓我們走進《山市》這篇課文,透過文字描述來欣賞一下這種奇特的景觀。

板書題目作者,學生記住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二、誦讀施標:

1、初讀感知階段:

○1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標劃生字詞,並聽出師故意讀錯的生字。然後打出電子詞典,指定一學生領讀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2至3遍,力爭讀得聲音飽滿,通暢無阻。

讀完之後,試着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學習階段:

老師先學了這篇課文,覺得這篇課文的目標可以有這兩個。大家看同意嗎?

打出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

○3師佈置自學任務,出示自學指導:

結合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比一比誰理解得快。時間8分鐘。

3、討論反饋階段:

○4師生、生生之間以做遊戲的形式來檢查詞句理解情況。

遊戲:

甲:我來問,你來答。

某詞的意思是什麼?

乙:這個問題難不倒我。

……

師與一學生合作舉例。如:

……

然後學生之間熱鬧遊戲,快樂掌握。師巡迴聽聽。

○5請學生根據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一兩名學生描繪出畫面。

師藉機描繪:

你不經意地一擡頭,看到不遠處,突地出現青塔白樓,樓閣殿堂,街道里巷,並且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然後一陣大風,塵土飛揚,煙霧瀰漫,只剩下那座高樓,燈光點點,人影屑屑,可是隻一會兒,樓漸低,減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見。的確是很神奇啊!

這麼美好的景觀,我們得用同樣美的朗讀讀出來。引入下一階段。

4、深化領悟階段:

下面請同學們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美讀課文——投入感情,放飛想象,如醉如癡,物我兩忘。

5、激趣探究階段:

○6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師生共同想辦法探索“山市”成因。

師引導:這樣的美景,古人卻給它起了個瘮人的名字“鬼市”,爲什麼?

學生回答。

師點撥引導: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對所看到的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葉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鬼神。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祕面紗。同學們,我們透過什麼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樓的知識呢?

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然後明確:可以透過查字典、上網、《物理》課本、《十萬個爲什麼》等資料。

學生快快行動,查字典,看誰先查到誰讀出來。

師引導:你明白這種現象是怎麼回事了嗎?這個解釋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同學們,要做明白人,就必須自己動手,探索研究。

那麼,交給大家一個光榮的任務:六人一組,課下查閱資料,得到海市蜃樓的有關知識。然後整理成文,給蒲松齡寫一封信。

三、作業佈置:

請學生查閱資料後給蒲松齡寫一封信,解釋“山市”的科學成因。

《山市》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過程與方法

透過誦讀賞析自主合作探究掌握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展標定向。(2分鐘)

1、匯入:

同學們,透過《沙漠裏的奇怪現象》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可以看見在空中有遠處事物的景像,這種幻景被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如果這種現象在山上出現,那叫什麼呢?人們就稱爲“山市”。今天我們來學習蒲松齡的《山市》。

2、展標:

①瞭解作者蒲松齡及作品。

②掌握文中文言字詞基礎知識。

③掌握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及文章結構。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爲後面的活動作好準備以及讓學生了解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內容和重點。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8分鐘)

1.介紹作者蒲松齡及作品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明確: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作品《聊齋志異》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共491篇,主要以談狐說鬼的故事,反映社會現實。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有關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2.熟讀課文,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青冥 飛甍 高垣 睥睨 連亙 逾時 倏忽

明確:míng méng yuán pì nì gèn yú shū

3.結合課文註釋,解釋劃線字詞。

(1)數年恆不一見 (2)高插青冥(3)念近中無此禪院

(4)無何,碧瓦飛甍 (5)連亙六七裏 (6)裁如星點

明確:1.經常 2.青色的天空 3.想起想到 4.兩端翹起的房脊

5.接連不斷 6.通才僅僅

設計意圖:透過檢查預習讓學生掌握有關文言文學常識和生字詞的積累,掌握文言說明文的閱讀方法,說明順序。能夠初步理清和掌握文章內容。

三、自學提示、合作探究。(10分鐘)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

(1)齊讀課文,根據註釋,翻譯課文掌握內容。

(2)根據本文結構及山市出現前後的交代第一自然段可分爲幾個小層?概括層意。

(3)山市的形成變幻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都出現哪些事物變化?

(4)課文以什麼爲順序進行描述說明的?找出有關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5)文章第二段有什麼作用?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教師巡迴詢問、指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來掌握文章結構,瞭解內容,明確問題。

四、點撥訂正、明確認識。(14分鐘)

1、提問回答,教師補充,共同完成譯文,明確內容

(把握重點詞語語句)

2、第一自然段按照總分結構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前兩句)總寫山市奇特,“邑八景之一”數年難見。

第二層(“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具體描繪山市蜃景的變幻過程。

3、山市的變幻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

階段一(“孫公子禹年—始悟爲山市”):描述山市剛出現的情景:高塔宮殿。

階段二(“未幾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描述山市的變化:一座城市的出現和消失。

階段三(既而風定天清—遂不可見):描述大風過後幻景的變化:一座高樓的出現和消失。

4、 時間順序,有關詞語:忽見,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等表現山市變化的迅速。

5、補敘,如同附錄,對主要內容有補充說明的作用,增加幻景的神祕感。

教師總結

《山市》是一篇介紹山市蜃樓的妙文。文章將變幻莫測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描繪得惟妙惟肖,歷歷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絕倫的景象。本文主要特點一是以時間爲序層次井然描述幻景變化過程;二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詳述)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在上一活動中無法解決或解決不全面的問題時,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幫助引導學生明確認識,達成共識,從而準確把握知識點。

五、課堂檢測、反饋效果。(10分鐘)

1.填空:

《山市》選自 作者 ,字留仙,世稱“ ”, 代文學家。本文描寫了變幻莫測的 ,作者行文以“忽見、 、 忽、 、 、倏忽”等表時間性的詞語來貫穿全文,使文章層次顯得很清晰。

(《聊齋志異》 蒲松齡 聊齋先生清 山市蜃樓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D)

A、然數年恆/不一見。

B、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D、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3、把下列這段話中省略的內容補寫在括號中。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 )樓上,(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相顧驚疑,( )念近中無此禪院。

(於 他們 孤塔 孫公子與同人 他們)

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測,反饋學習效果,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作業佈置:(1分鐘)

1. 積累本文中的文言基礎知識(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2. 翻譯課文。

設計意圖:重點培養學生積累和掌握文言基礎知識的習慣和能力,並理解文章內容。

教後反思:

《山市》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學生初學文言文,教師從指導學習方法這一角度來設計教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透過學習本文,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步驟:

一、情景匯入

由“海市蜃樓”的圖片或有關錄像匯入,引起學生興趣。

二、教師指導朗讀

文言文的學習,重在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培養文言文語感,在朗讀中理解文意,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教給學生文言文“五讀法”: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情,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

三、學生自由朗讀

四、疏通文意

學生看註釋講解大意,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質疑,全班交流。

五、探究想象

1.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明確:三階段。初生階段: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2.想象描述:山市是怎樣一幅畫面。

3.用科學知識解釋山市的形成。

六、佈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四字短語,並弄通其義。

2.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爲主。透過“讀講畫說”全面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步驟:

一、讀 老師出示讀書方法,學生根據方法自由讀。在讀中識記生字詞,讀出正確節奏,讀出語感,讀中通曉大意。

二、講 學生根據註釋自己講解文意,並小組交流討論,相互質疑。在講中弄懂全文,弄清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三、畫 畫出山市形成的幾個過程,在畫中進一步理解課文,並感受山市的奇特美。

四、說 說山市的成因,運用科學知識解釋其中道理。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五、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教學設計C]?創意說明:從蒲松齡的創作風格角度來指導教學,從而加深對蒲松齡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課外閱讀《聊齋志異》。

二、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篇寫讀書筆記。

三、課堂交流讀書筆記,評出最佳讀者。

四、學習《山市》,領略山市的奇特之美,進一步體會蒲松齡的創作風格。

五、佈置作業:課外瞭解山市的成因。

《山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組織、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組織、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恰當匯入

口述:今天來到這裏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裏去走走。聽說那裏出現了一種類似於“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爲“山市”。怎麼樣,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採訪任務呢?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引導學生掌握字詞讀音。

2、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談談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三、分步品味

1、體會山市之“變”

⑴ 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都很短暫,看來山市是瞬息萬變的!(板書“變”)

⑵ 隨着時間的推移,山市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⑶ 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2、想象山市之“奇”

⑴ 讓學生分組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派小記者下組進行採訪。

要求:

① 小記者採訪前要做到心中有數,列好採訪提綱;採訪時要及時總結,做好採訪筆錄。教師提供“採訪提綱”,小記者按“採訪提綱”進行採訪。

② 目擊者儘可能向小記者提供多的細節。

⑵ 教師以記者採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小記者所瞭解到的山市勝景,奇妙無窮。(板書“奇”)

3、品味山市之“美”

⑴ 學生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所採訪到的山市奇觀(輔以圖片欣賞)

⑵ 師生評說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出來。(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闇然縹緲)山市勝景被這些語句描繪得美不勝收!(板書“美”)

四、深入研討

1、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影片,然後思考:作者記錄山市之景,如此變幻、奇特、美麗,在寫作方法手法上有沒有讓我們借鑑的地方?

2、爲什麼那時侯的人把山市又稱爲鬼市?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五、課堂練筆

讓學生用筆有順序、抓特徵、運用美的語言描繪煙花綻放的全過程。師生共評。

六、作業佈置

1、課外請教老師或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優美詞語。

【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 奇 美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宮殿 開端 碧瓦飛甍

未幾 城郭 發展 高垣睥睨

既而 危樓 高潮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結局 直接霄漢

倏忽 拳豆 闇然縹緲

按時間順序 抓特徵 語言美

【採訪提綱】

請你採訪一下山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階段目擊者。

提出下列問題:

1、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2、它有變化嗎?怎樣的變化呢?

3、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山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語彙。

2.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反覆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時間順序,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要完成在準確理解文句意思基礎上簡練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應以多形式誦讀爲主,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誘引想像法。

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語精練生動,教學過程中着重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力。領悟、延展課堂內容,激活學生探究的興趣,科學解釋山市的成因。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以《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的蜃景匯入。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爲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鬱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透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順暢誦讀

1.聽讀。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奏,爲學生進入情境創設氛圍。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投影:

選擇: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

A.念/近中/無此禪院

B.然/數年恆/不一見

C.一行有五點/明處

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教師明確:A

2.學生自讀

(1)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

(2)結合課文註釋,利用字詞典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釋義,疏解文字,並提出疑難字句。

投影顯示:

注音

蜃(shan)景 奐(huàn)山 禹(yǔ)青冥(míng)

禪(chán)院 甍(m?ng)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連亙(gan) 窗扉(fēi)逾(yú)時倏忽(shū)

四、疏通文意

1.詞句釋義

(1)通假字:一切烏有:“烏”同“無”。

裁如星點:“裁”同“才”。

(2)然數年恆不一見:恆,經常。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牆。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歷歷,(物體或景物)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 塵氣莽莽然:莽莽,廣大。

危樓一座:危,高。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憑或立:憑,靠着。

2.整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正確解釋。

時間詞語: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3..難句翻譯: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譯: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譯: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裏,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譯: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譯:(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態各不相同。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譯: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

4.文意疏通

(1)學生口述大概文意。

(2)教師指導糾正錯誤。

第二課時

一、內容研討

1.齊讀感知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

3..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1)聽朗讀錄音,依據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想像、勾勒出山市景象。

(2)生動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①.試用“‖”給原文劃分層次,並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雲。

②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複述。

明確: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③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麼爲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爲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

4.問題討論:

(1)根據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麼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②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③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幹什麼?(“樓上人往往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山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用生動精練的語言描述山市的形成、發展和消失的經過。

⑵ 瞭解文中出現的常見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過程與方法:

自主(預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物外之趣,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山市的形成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對這一自然現象的形成。

【課前準備】

查古漢語字典,朗讀課文,用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讓學生說一說海市蜃樓是怎麼回事?

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也爲我們描繪了這種類似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山區裏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

請位學生介紹作者、作品。

蒲松齡,清代著名文學家,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又因爲著有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世稱聊齋先生。《聊齋志異》共收入作品近500篇,除小說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等,主要寫狐鬼怪異的故事,也收錄了一些奇怪的事。他爲我們描繪的山中蜃樓,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山市》。

二、學生(個體)朗讀課文、正音、檢查預習情況

三、全班活動:質疑答難,疏通文句大意,感悟整體課文

四、集體朗讀課文(把握節奏、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五、探討課文

討論1:

作者描繪山市是以什麼爲序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以時間爲序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然等。

討論2:

山市的景物變化是快還是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並體會它們的作用?

山市的變化很快,從下列詞語中可以看出來: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然等。表示極短的時間,說明山市的景物變化很快,景物層次分明。

討論3:

山市變化如此之快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繪的?請找出山市變化中的不同景物?孤塔的底部在哪兒?周圍有哪些景物?你看見城中的房屋了嗎?危樓大概有多少層?樓層裏的人在幹什麼?樓層裏有多少人?

作者是以目擊者的口氣來描寫山市的變化的,可增加文章的真實性。景物變化有:孤塔、宮殿、城郭、危樓、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見。

孤塔的底部在山頭

討論4:

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誇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這些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討論5:

爲什麼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爲鬼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山市的道理?

山市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奇特,好幾年也難得出現一次。只有少數幸運兒偶爾的機遇裏能夠看到它。

小結: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的,作者用描寫的手法來再現山市這一景象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我們根據作者的描述在自己的頭腦中再一次呈現出山市的景象來。山市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接下來的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最後的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六、學生誦讀課文,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內容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的練習二。

2、拓展練習:自學文言文《地震》。

《山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透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匯入新課,簡介有關海市蜃樓的概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義。

教學內容和步驟:

恰當匯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

孤塔 聳起 插 青冥 碧瓦 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 霄漢 黯然 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b.分析理解詞語

c.斷清句層次

d.省略補出翻譯

e.朗讀按標點

f.精讀分析理解

g.難句村出來

h.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小結本課,並佈置作業:初步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分析課文結構,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內容和步驟:

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②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拓展練習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課後心得:

《山市》教學設計14

知識目標:

1、能夠熟練說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關常識。

2、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

能夠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順序,描繪其神奇壯麗的幻境。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 教學儀器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學生活動內容與方式 預期達效果 反思記

一、 佈置預習

1、 查閱與作者蒲松齡相關的資料,簡單瞭解《聊齋志異》

2、 讀課文至少三遍,給你認爲比較重要的詞注音並抄寫

二、 匯入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言) 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隨着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齡來觀賞一次山市的出現過程吧!

2、誰來爲大家簡單介紹你瞭解的蒲松齡及《聊齋志異》介紹作者、作品:

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爲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 記住這些號)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 整體感知,熟讀課文

1、 指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他們讀的哪些字的讀音與你不同,斷句與你不同?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huan 邑yi 冥ming 甍meng 垣yuan睥bi 睨ni 亙gen 莽mang 霄xiao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2、學生兩人一組,再將課文讀給自己的前後桌聽。

3、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四、 理通文意

1、 自己結合課下註解,翻譯課文,並畫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句子及詞語。

2、 班中交流翻譯解決難譯的句子。

3、 比賽翻譯課文五、 佈置作業 1、 熟讀課文,複習重點字的讀音、意義。2、 翻譯課文。(抄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3、 查閱相關材料,看山市、海市是怎樣形成的?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鞏固字詞、句的意義,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一、 檢測複習

1、 抽查學生的朗讀1—3名,不會的中午到辦公室讀,讀會爲止。

2、 解釋加點的字(1) 邑八景之一也(2) 數年恆不一見(3) 高插青冥(4) 念近中無此禪院(5) 無何,碧瓦飛甍(6) 未幾,高垣睥睨(7) 連亙六七裏(8) 塵氣莽莽然(9) 裁如星點(10)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11) 倏忽如拳如豆

二、 分析課文

1、 全班齊讀課文,同時思考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爲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2、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3、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4、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麼?(請學生自己演示)

三、 總結練習

四、 佈置作業

1、 背誦課文

2、 課外練習

學生預習學生調動生活中的積累, 檢查預習學生介紹作者、作品等文學常識學生朗讀課文,並相互校正字音、斷句。學生互讀互聽,熟練朗讀課文。學生翻譯課文學生檢測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現時間的詞語。“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遂”學生再讀課文標畫出描寫山市變化的詞語“孤塔聳起,高插青冥”“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城市依稀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小;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簡單瞭解作者及作品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加強印象,其他學生能熟練說出文學常識準確、熟練的朗讀課文加強學生的複習意識鞏固基礎知識鞏固運用標註法學習文章探索山市形成的原因,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案設計 山市 蒲松齡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山市形成原因:折光反射而形成 課後記

《山市》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養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重點:

反覆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嗎?

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往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象,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

(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註釋)

投影補充:

《聊齋志異》是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寫特記、隨筆寓言等等,主要寫狐鬼怪異的故事,也收錄了一些奇特的事。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畫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投影)

奐山青冥飛甍高垣睥睨連亙霄漢逾時倏忽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

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不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

(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畫出表時間的詞語)

明確:三個階段:(投影明確)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4、請學生依照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描寫的方式展示你腦海中“山市”的景象。

(選取幾個,實物投影)

5、再次朗讀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1、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纔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嗎?

(學生髮言)

(投影補充關於“海市蜃樓”的小知識)

2、你能根據這個知識來推測“山市”形成的原因嗎?

(四人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4、齊讀課文一遍。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朗讀課文

2、課外查閱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標籤:教學 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