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10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奮鬥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蒐集有關爲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

一、回顧匯入 :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爲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二、誦讀感知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

2、學生誦讀: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3、自主學習:正音、正字、釋詞

三、合作探究

1、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

2、 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

3、 試着分析詩歌的結構

朗讀,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奮鬥(12)

人生意義(8、9、10、11)

四、品讀明理

1、品讀課文,逐段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2、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着舉例說明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理想的人爲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麼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麼關係?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麼特點?作用是什麼?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麼典型意義?

提示:並列關係,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爲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爲什麼?

提示:層進關係。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麼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後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互動釋疑:

四人小組提問釋疑

六、體驗拓展:

1、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繫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併爲之努力奮鬥。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並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爲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並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七、背誦理解:

分小組競賽背誦

八、師生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着我們的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併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九、作業 佈置

①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 圍裙 烤鵝 凍僵 火焰 薄紗 櫥窗

灌進來 暖烘烘 聖誕樹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麼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請兩三個學生說說,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爲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可以分爲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佈置作業

根據課後“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閱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生活很艱難。)怎麼看出來的?

(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爲什麼說“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溫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說的;第二,這個“溫暖而舒適”是靠漁夫冒着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幹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她沒有怎麼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後,桑娜是怎麼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說,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爲什麼這樣想?(因爲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爲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願捱揍。從這裏、我們叉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是怎麼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這個“熬”字,說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說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透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後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讚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着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後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佈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怎麼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翻、澆”等8個生字,會寫“拉、把”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穫。

3.願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聲像引入

邊放動畫課件(或投影)邊講述:很久以前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請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他收白菜,勞動結束後,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給他的一車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可到了後來,運回一大車白菜的小灰兔沒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卻有吃不完的白菜,這是爲什麼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26課《小白兔和小灰兔》。(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教師範讀全文。

2.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在要求會認的生字下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找出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插圖。

4.指名試讀課文,大家評議、糾正。

5.小夥伴或小組合作互查生字認識情況。

a.交流自己會認的字,並說說識記的方法。

b.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娃娃交朋友?爲什麼?(字詞練習)

如:我最喜歡和“種”交朋友,因爲我喜歡種花、種草。

6.鞏固識字。

a.抽讀,快速識記。

b.看字卡說詞語。

7.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生字。(詞語順序可隨意安排)

翻土 澆水 澆花 施肥 肥胖 飢餓 時候 等候 挑水 擔菜

拉力 拉開 把門 把手 送給 發給 活動 種花 吃飯 吃驚

寫字

1.觀察“我會寫”中生字的結構。

如:拉,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你找到每個字關鍵筆畫的位置了嗎?和身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3.重點指導“拉”“把”的寫法。

指導寫好“扌”:橫要往右上斜,豎鉤要寫在橫的右邊,提的傾斜要大一點,不要寫平了。

4.學生描紅、練寫。

第 二 課 時

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在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邊讀邊體會內容,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幾個孩子朗讀全文,大家評議。(儀態是否得體,聲音是否響亮,字音是否準確,情感是否到位)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2、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一、複習回顧

1、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最大的書》這一課,知道了我們平時讀的書,書上有字、有畫、有豐富的知識,讀書能更好的建設祖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這些詞語會讀了嗎?指名讀(4名)——齊讀

師:點擊“刨根問底”,誰來說說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

師:是呀,川川就是這樣不停地向叔叔提出問題,我們去看看他倆都談了些什麼?

二、學生分角色讀課文1-4小節的對話,瞭解岩石書

1、師:開啟19課,我們一起來讀1-4小節,誰來讀川川?誰來讀地質勘探隊員?

再請一位小朋友來讀敘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個任務,邊聽邊想,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明白了什麼?

師:讀得真不錯。從剛纔的對話中,你們知道了什麼?(岩石就是一本書。 這本最大的“書”就是岩石。)

師隨機板:岩石“書”。

2、認識岩石書,朗讀指導。

師:小朋友,想不想看看這本“岩石書”呀?點擊課件,這就是岩石書,多麼神奇啊!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男女聲比賽讀——評價

三、感知“書”的內容。

1、生分角色讀課文5-8小節。

師:當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書後,好奇心可來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麼問題?下面就請兩位小朋友來讀讀5—8小節,誰來讀叔叔的話?誰來讀川川話?小朋友讀敘述部分。

2、師生共同研讀“書”的內容。

師:你們讀得真投入!讀了這本書,你們知道了什麼?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這書中有雨痕、波痕,還有礦物。 引出“字”

師概括:其實這些就是書中的“字”(師板書 字:雨痕、波痕、“礦物)。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雨痕、波痕嗎? 那你們想象一下,這雨痕、波痕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你們太會想象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呢?

師:(師點擊課件)這三幅圖你能認出哪個是雨痕,哪個是波痕,哪個是礦物嗎?

師:我們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對了!看,它們多有意思啊!誰能用書上的文字來介紹一下它們呢?( 兩位學生介紹)

師:真能幹,介紹得非常流利。

下面誰來讀讀書中叔叔的話呢? 老師來當川川,讀 川川認真地問:“這上面有字嗎?” 生:“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

師:哦,你這個叔叔當得有板有眼的。 (再請一組學生朗讀,一生讀川川的話,一生讀叔叔的話,師評價:你看,“認真”一詞讀得真有味道,這真是一位充滿求知慾望的小男孩!)

引:這本厚厚的書上除了有字,還有什麼?

(2)生:書上有樹葉、貝殼、小魚。

師:這些樹葉、貝殼、小魚,就是書中的“畫”。(師板:樹葉、貝殼、小魚)。

師:你們看,(出示課件)這岩石書上的畫與我們平時見到的樹葉、小魚、貝殼有什麼不一樣呢?(這裏的小魚沒有鱗片。這裏的小魚是死的,看不清楚。這裏的小魚是不動的,好像凹進去了。平時看到的樹葉是綠色的。平時的貝殼可不是這樣的。 …… )

師:孩子們,這裏的樹葉、小魚、貝殼,本來也有美的顏色,也是活的,可由於特殊的地殼運動,他們被包了起來,死後沒有腐爛,埋在地底下,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很多年以後,這些動植物就成什麼呢?(指名回答:“化石”。)

師:你怎麼知道的? 對該生進行表揚

師:(出示句子),誰來讀讀這些化石呢?

生:讀“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師:是呀,當叔叔從岩石上發現化石心情是怎樣的?很激動,好,請你也帶着這份激動讀讀發現的化石……

(3)拓展

師:孩子們,其實像這樣的圖畫,岩石書裏還有許多,想不想看?

師:(師點擊課件,出示各種化石),你們認識這些有意思的東西嗎?

師:對!這麼有意思的東西,能不能也像剛纔那樣介紹呢? (出示句式:你看,這兒有( ) ,有() ,那兒還有( ) 哩!),小朋友先試着說一說

師:現在你就是地質勘探隊員,我來作川川,向你請教,誰來和我合作。師生對話表演。

師:這上面有圖畫嗎?

生:有,你看,這兒有烏龜,有蝴蝶,那兒還有可愛的對蝦哩!

師:大大方方的,挺不錯。 ……

師:誰如果能一邊介紹一邊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生邊介紹邊指着畫面(3位)——同桌介紹師:小朋友介紹的真投入。

(4)師:川川此時真的被岩石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這些神奇的字、畫,又能說明什麼呢?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此時你的腦海裏似乎出現了怎樣的一幅幅畫面?(師配樂朗讀第10節)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描述各種畫面……

師:是呀,陸地變成大海,大海又變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殼運動,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經過漫長的歲月,請大家讀讀課文第10小節,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地殼運動要經過漫長的歲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萬年”,“慢慢”。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讓我們感受時間的漫長呢? (2位)

師:把這些詞放回課文中,一定會讀得更好,誰來讀讀第10小節?請兩位學生讀。(師評價: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地殼變化的漫漫過程!)

師小結:是呀,只要研究這本厚厚的岩石書上的字、畫,我們還真能探究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呢!

四、瞭解“書”的作用

師:愛提問題的川川還真不罷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麼問題?(指名讀川川和叔叔的話)

師: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 生:讀懂這本岩石書,我們可以找到地下的寶藏。

師:還告訴我們地下藏着哪些寶藏呢? (石油、銅礦、鐵礦、天然氣)

師:那你知道川川長大想幹什麼呢? (做地質勘探員)

師:對!這真是一位有理想的小男孩。

五、整體回味課文,引向更廣的“書”。

師:讓我們再次來讀讀這篇課文,看,這篇課文的對話特別多,我請一位小朋友讀川川的話,其他小朋友讀叔叔的話,合作讀。

師:現在你能明白刨根問底的意思了嗎?(生說)

師:是呀,川川不停地提問題,不斷的解決心中的疑問,這就是“刨根問底”!川川刨根問底的`精神,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讀懂了這本最大的書上有字、有畫,讀懂這本最大的書能找到地下的寶藏。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我們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書”呢?你們看,(點擊課件),這美麗的星空就是一本書,讀懂它我們可以找到北斗七星的位置;我們居住的舟山羣島也是一本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發展歷史;這朵嬌豔的藍玫瑰是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銅礦;小燕子是書,低飛時就是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這可愛的胖豬是書,它愛睡懶覺是因爲它的大腦裏有一種特殊的麻醉作用的物質,讓它常處於昏睡狀態。其實我趙老師也是一本書,我臉上悄悄出現的皺紋告訴你們我已不再年輕,我的穿着打扮告訴你們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孩子們,茫茫宇宙,萬物生靈,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帶上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一顆善於探究的心,我相信你們肯定能發現更多的祕密。

六、做課堂作業

1、說一說

師:這句話換一種說法,還能怎麼說?(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2、做一做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課前透視】

課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羣衆心連心的深厚情誼。總理的滿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情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文章圖文並茂,緊扣難忘二字展開,內容突出景難忘人難忘情難忘。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覆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二年級學生對潑水節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係瞭解不多,課前應佈置他們蒐集有關的資料,提高蒐集、處理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潑水節的多媒體課件、課文插圖、師生蒐集潑水節和周總理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師:今天上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導遊,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杭州著名的旅遊景點宋城潑水節的盛況。

1、個別介紹。

2、其他同學作補充。

3、課件出示有關宋城潑水節的圖片和錄像。

4、積趣存疑: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一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

(板書課題)

教師或學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幹什麼?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然後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爲什麼說是難忘的潑水節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檢查朗讀,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 bà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爲的爲讀 wèi 。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後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利用課件遊戲檢查識字:抓特務、對號入座、購買門票。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豔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麼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自由回答。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五、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夥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爲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用你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

4、指導朗讀:

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六、寫字指導

1、學習恩、壽、鳳、凰、龍、度六個字: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⑴ 都是半包圍結構。

⑵ 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⑶ 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2、利用課件,分析結構和注意點。

3、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根據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4、學生互相觀察和欣賞,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爲止。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文思考

1、學習四五自然段:

⑴ 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穫。

2、反饋交流:

⑴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着 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

① 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

(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② 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麼?

⑵ 他接過一隻象腳鼓,敲着歡樂的鼓點,踩着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② 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⑶ 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提供句型,練習說話,發散思維。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願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願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願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導朗讀:

個別讀──男女同學──齊讀。

三、學習最後段落,重點指導朗讀

1、配上音樂,激起情感高潮:

師:周總理開心,人們更開心,我們也開心。

2、配樂齊讀。

四、知識延伸

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因爲有了周總理的參加而顯得格外難忘,你還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呢?

(師介紹:火把節 那達慕大會等)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課件,分析結構和注意點。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六、課後實踐活動

1、查找、蒐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內容:《秋天的懷念》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小事細緻地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和理解。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具有較高的朗讀水平,但個別學生雖然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但缺乏感情。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能主動探索新知。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感情,深沉而熱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藉助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交流評價中變單爲多向,讓學生都動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設計特色:朗讀中感悟、感動。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2、 指導學生透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 透過瞭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使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深刻體會“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透過讀課文,體會偉大的母愛,受到愛的教育。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史鐵生的《合歡樹》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圖片。)磁帶《思鄉曲》

教學設計過程:

一、 激情匯入,激發情感

1、 激情匯入(課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史鐵生《合歡樹》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走進文字”也能“走出文字” )

學生自讀後發言。

(有的學生說母親在世的時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學說他讀出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師: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歡樹》、《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秋天的懷念》等。今天我們就寫作者一起重溫那份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去感受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板書:“秋天的懷念”

齊讀課題。

2、 激發情感

教師配樂《思鄉曲》誦讀課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配樂爲了渲染氣氛,在《思鄉曲》低迴哀婉、如泣如訴的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絃,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閱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爲後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 速讀梳理,整體感知

1、 整體式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爲下面的理解作鋪墊。)

2、 尋讀式速讀。想一想: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學生在獨立閱讀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了兩種閱讀方法,整體式默讀和尋讀式速讀,目的是爲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三、 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抓住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點詞句品讀,說說自己最感動的地方,並說說感動的原因。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一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二是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在全班交流時就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討論後學生彙報所得,彙報時教師的引導、點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要相機指導朗讀。)

1、 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1) 感悟: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說說爲什麼?

(這一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時的細緻入微和體貼周到。如,我發脾氣時,媽媽爲了讓我盡情的發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後對我還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當我自暴自棄狠命地捶打雙腿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母親撲滅的是兒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兒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紅紅的,說明母親哭過,“我”的一舉一動,母親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母親難過之後,哭過之後,她還要安慰我,鼓勵我好好兒活,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詞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 朗讀:(在這裏,指導學生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如,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收音機裏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動詞“摔、砸、大聲地喊、捶打”等詞要重讀體會做着極度絕望的心情。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如“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 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當我心情不好,亂髮脾氣時,母親的病已經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誰說呢?她只能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母親不僅要忍受着自己的病痛,還要忍受着兒子的病痛給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親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爲一個“愛”字,對兒子深深的愛。着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

3、 母親央求“我”看花。(彙報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如“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如,“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吧。”結尾時歡快的語調戛然而止。因爲當母親說到“還記得那回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兒子還要敏感。她認爲自己太粗心了,說錯了話,感到對兒子很愧疚,在心裏不斷的自責。再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可見她在兒子面前時時處處都是那麼小心翼翼,恐怕兒子會不高興。)

過渡(母親想陪我看見菊花的願望還沒有實現就離開了作者。)

4、 母親的臨終囑託。(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限牽掛。朗讀“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年女兒”時要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面容憔悴,爲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的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牽掛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 的母親形象。)

(品讀感悟溝通情感這一環節的設計,始終圍繞“母愛”這一主題讓學生談感受、朗讀。這樣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讀,這樣學生對母親那偉大、無私、堅強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瞭解。)

5、 秋天賞菊,懷念母親。(課件出示菊花圖片)

讓學生一邊欣賞菊花圖片一邊回想母親關心我的四件小事,與作者一起賞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懷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的爛漫。”

最後一段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彙報自己的獨特感受。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怎不令人淚下?

師總結:(在那看菊花的世界裏,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話“要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兒活”這句話不僅是母親送給她兩個孩子的最好禮物,同時也是送給我們每個人的最好禮物,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的,不管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將來的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好好兒活,活出自我的尊嚴,活出自我的價值,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四、 配樂朗誦,情感昇華。

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教師播放《思想曲》,學生和着樂曲朗讀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樂曲的烘托下,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涌出的思母之情,從而達到陶冶情操,薰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五、 口語表達,放飛思想。

此時,爲學生更好的抒發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我設計了一段口語表達: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呢?(說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成長的過程,是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的瞭解作者的內心感受,還能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 筆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學完本課之後,學生肯定被文中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的以情激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可以寫一段話,可以寫一首詩,真正點燃學生愛的情感。(透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文道得到統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結束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七冊《生活中的負數》單元第一課時《溫度》

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並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重點、難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瞭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並會正確地讀寫。

教學過程:

組織課前互動:

同學們,張老師第一次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學習,誰願意來介紹一下自己,說說自己有什麼優點?(學生介紹)

有這麼多優秀的同學,看來我們班級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班級了。老師好希望和大家一起上這節數學課。你們準備好了嗎?好,那我們上課吧。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剛纔那麼多同學介紹了自己,說了自己的優點,你知道張老師的優點是什麼嗎?告訴你,張老師的天氣預報播的最好,特像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你相信嗎?不信啊?那我就播一段你聽聽,但是請你邊聽邊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是那知道的方式,將新聞中的數據記錄在課前老師發給你的那張紙上,看誰的記錄方式最簡單、最清楚……(播新聞,播音員:20xx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氣溫分別是:昆明15℃,海口21℃,長沙5℃,西安0℃,天津—2℃,長春—8℃,哈爾濱—15℃。今天的天氣預報就爲您播報到這。學生記錄)

張老師播的怎麼樣?天氣預報天天播,看來溫度很重要,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溫度”(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正負號的必要性,自主合作探究總結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請同學們把你記錄數據的方法和你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選出你們小組認爲最合理、最簡單、最清楚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生彙報)

選出“+、-”的方法,你們想的真好,和數學家想的一樣。

(二)會讀溫度,及溫度的相關知識。

你知道怎樣讀這些溫度嗎?(學生會就學生說)

(1)“℃”這個符號,我們讀作“攝氏度”

(2)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

(3)師:每組桌面上都有一張圖片,誰願意也學學“天氣預報”播音員,來播一下天氣預報?(指名一生上臺表演)其他同學仔細聽,你能從播報的溫度中發現了什麼?(學生邊聽邊思考,彙報)

(三)會使用溫度計表示生活中的溫度

在生活中我們用什麼來測量溫度呢?——(溫度計)

(1)認識溫度計

出示:溫度計,(學生拿出溫度計,每小組一個)從溫度計上你知道些什麼,又觀察到了什麼,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1、0刻度線是紅色標出的;

2、上面還標有數字:零以上的數字越來越大,零一下的數字也越來越大。

3、 0以上是零上的溫度,0以下是零下的溫度。

4、一個小格表示一度。

5、有一個℃的符號)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一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12個;正確讀寫“騰雲駕霧、漫山遍野、閃耀、拇指、鐮刀、石筍、起伏、丘陵、折光鏡”等詞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三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瞭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體會運用比喻句的好處,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語言美。

學習重點、難點

透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想象句子描繪的景象,體會五彩池的美麗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五彩池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五彩池的錄像、圖片資料以及音樂磁帶。

教學程序

一談話匯入

(一)藉助學生旅遊經歷匯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哪些地方,感受如何?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到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旅遊勝地去暢遊一番,領略她獨特的風姿。我們的目的地是哪兒呢?對,就是---五彩池。

(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彙報交流預習情況

(一)回顧預習,準備交流

課前,同學們都預習課文了,現在請你再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透過預習,你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彙報交流一下。

(二)學生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意圖:彙報讀懂的內容,是對學生自學效果的肯定,有助於學生提高自信心。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習慣,爲教學重點的確定提供了依據,體現以學定教的指導思想。

(三)梳理敘述順序

我們先看大家讀懂的內容,這些內容分別和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有關?根據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文敘述順序:位置 水池 池水 成因 在人間

(四)確立學習目標

透過剛纔的彙報可以看出,同學們大多對2、3、4自然段的內容感興趣,下面我們就來重點學習這幾部分,看透過進一步學習,我們對預習中讀懂的內容有什麼新的理解,不懂的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

意圖:根據學生讀懂的內容或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是學生預習是的初步認識得到發展,讀不懂的問題得到解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

三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 理解重點句

根據學生彙報預習的實際,重點理解“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一句。

① 剛纔有同學提出對文中的這句話不太理解(出示句子),哪裏不理解呢?

或: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比較難理解(出示句子),老師不太明白,同學們能幫幫我嗎?

② 如果這句話這樣說:“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不同顏色的光輝”,(出示句子)大家感覺怎麼樣?

③ 那加上“好像是鋪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又怎樣?

④ 渲染:同學們知道嗎,根據老師查找的資料,五彩池的水池總共693個,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佈山野,就像一顆顆晶瑩璀璨的寶石。這句話應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意圖:透過換句對比,淡化內容的分析,着力引導學生體會、感受語言美。

2 師生接讀

剛纔,我們讀出了五彩池的水池很多、很美,這些像寶石一樣的水池都有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讀讀後面的幾句話。(讀到最後一句話,教師有意多讀“還有的像……”)

3 揭示省略號

看到學生疑惑的表情,教師藉機追問:還有沒有啊,同學們?學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多數學生會注意到句尾的省略號,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抓住句尾的省略號,感受水池的千姿百態。

4 啓發想象,訓練語言運用

同學們很會讀書,是啊,這個省略號就告訴我們水池還有好多形狀呢!現在,就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想象一下,水池還會有哪些形狀,會像什麼呢?你能不能也用“有的像……”來說一說?

學生運用比喻句彙報交流自己的想象。

意圖:藉助理解省略號的作用,一方面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一方面使學習標點,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語言運用訓練四者有機統一。

5 是啊,水池的形狀可真多啊,有些可能是我們想也想不到的呢。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想法?

6 讀文想象

現在,誰願來當一回小導遊,帶領大家去看看那些美麗神奇的水池。(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

7 欣賞錄像

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五彩池是什麼樣的?(播放五彩池錄像)剛纔,有些同學不由自主地發住了驚歎,你們在驚歎什麼?

8 想不想把這美麗神奇的景象讀出來?放開聲音盡情地讀吧。

意圖: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採用聽、看、讀、想象多種方式,環環相扣,使學生的情感層層加深,認識不斷昇華。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過渡:水池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千姿百態,池水的顏色又怎樣呢?自己讀讀第3自然段,看你又會有什麼感受。

學生彙報感受。

2 總結渲染:是啊,池裏的水五顏六色,美麗極了!你們有誰見過這樣的池水啊?同一個水池裏,上層是咖啡色的,下層卻成了檸檬黃,左半邊是天藍色的,右半邊卻成了橄欖綠,多麼不可思議啊!

3 朗讀訓練

①能透過朗讀把池水的美麗神奇讀出來嗎?自己先試着讀讀,你認爲怎樣讀能夠表達你的感情就怎樣讀。

②學生自由練讀。

③哪位同學願意配上音樂讀給大家聽。(誰想讀誰就可以加入)

4 比較發現

同學們,現在請你仔細看這段話,(出示缺少“更”字的第三自然段文字)你有什麼發現?

5再認真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沒有這個“更”字行不行呢?爲什麼?

(沒有不行。有“更”字,可以看出作者在看到漫山遍野的水池時就已經感到驚奇了,而在看到五彩斑斕的池水時驚奇的程度更深了。)

意圖:“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引導學生關注這個字,是因爲透過“更”字能使學生聯繫前文體會到作者情感的變化,進一步感受池水的神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 提出問題,自學解決

五彩池裏的水爲什麼會是五顏六色的呢?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呢?很多同學對這個問題感興趣,認真讀讀第四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2 自學交流

自己讀讀這一自然段,找一找池水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有哪幾個,在文中標上序號。然後,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討論。

意圖:關於池水美麗神奇的原因,學生感興趣,理解也無難度。放手讓學生組成小組自學,符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

3 彙報討論

剛纔誰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現在明白了嗎?能不能代表你們小組來彙報?

方案1

① 學生找出了4方面的原因:池底長着許多形狀各異的石筍;石筍表面凝結着一層細膩透明的石粉;陽光的照射;池邊樹木花草五光十色的倒影。

② 你真了不起,透過自己的努力就把池水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找到了,祝賀你!同時也說明你所在的小組是一個團結的集體,羨慕你!

方案2

① 學生找出了原因,但未找全。

② 這是你們小組的意見,其他小組呢?

③ 就其他小組補充的原因討論。

例如:想一想,石筍上如果沒有這層細膩透明的石粉行不行?

④ 看來,這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原因啊!現在請你(第一個學生)再把4方面的原因完整地說一說好嗎?

⑤ 你看,透過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同學們的幫助,問題就解決了。今後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就要這樣解決。

意圖:讓提出問題的學生自己來解答,體現學生由開課之初的提出不懂的問題,透過自學、交流,最終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切實體現教學爲學生的需要服務的教學思想。同時確保小組合作學習不是流於形式,而是切實發揮作用,使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得到充分體現。

四總結全文

(一)比較不同,強化理解

透過前面的學習,誰能說說五彩池和瑤池有什麼不同?

(可引導學生從數量的多少,規模的大小,現實與傳說等角度談理解。)

(二)激情朗讀

是啊,現實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話故事中的瑤池更美麗、更神奇!面對這人間的仙境,作者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三)對於作者“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的感嘆,你有什麼理解?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回顧一下前面的學習,我們對預習時讀懂的內容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並且自己解決了一部分不懂的問題,還有一些問題,像五彩池是怎樣形成的?池裏的水是從哪兒來的?石筍上怎麼會凝結着一層石粉等等,我們課上不可能解決了,同學們可以在課下透過各種渠道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這兒,老師向大家推薦《中國名勝經典》這本書,課下可以傳閱一下,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意圖:對於學生感興趣而又無法在課堂教學中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查閱課外資料等渠道自己解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內知識的學習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有利於學生投入實踐活動和綜合學習中去,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

六課後練習

(一)背誦

1 同學們,課文學完了,大家想不想把五彩池美麗神奇的景象和文中優美的語句留在腦海中。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課文的2、4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一起試着背一背。

2 背誦第2自然段:教師引背,引導學生邊背誦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

3 背誦第4自然段:啓發學生按照四方面原因的順序背誦。

意圖:在落實課後練習要求的同時,指點學生背誦的方法,並以背誦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二)仿寫比喻句

1 這篇課文中有不少打比方的句子,請同學們把以下三個句子補充完整,讀一讀,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出示課後思考練習3中的三個句子進行填空練習。

2 請同學們仿照這幾句話的樣子,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咱們來比一比,看誰想得好,填得妙。

① 晚上,天上的星星好像

② 空中的雲朵形態萬千,有的像 …… ;有的像……;有的像 …… ;有的像 ……

3 你還能自己寫出這樣的句子嗎?試着寫一寫。誰願讀給大家聽聽?

4 在今後的學習和閱讀中讀到打比方的句子,同學們要邊讀邊想象句子描繪的景象,這樣能使我們對文章理解得更深刻;作文的時候,試着運用這種描寫的方法,你的文章就會更加生動、形象。

意圖:恰當運用比喻句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前面理解課文的環節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透過對比喻句的朗讀和想象體會五彩池的美麗神奇。所背誦的段落中也多處運用了比喻。此項練習的設計,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喻句,使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得以落實,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板書設計

位置 四川松潘藏龍山

水池 漫山遍野

13 五彩池 池水 同 不同 美麗神奇

原因 ①②③④

在人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夏季散文詩。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是那樣惹人喜愛。小水珠喜歡她,小蜻蜓喜歡她,小青蛙喜歡她,小魚也喜歡她。這綠色的跳動的音符,在召喚小朋友走進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夥伴們快樂的心情。

【師生學習目標】

1、透過結合課文的詞句、創設情境來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充滿童趣,在學習過程中重在激趣,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感受,重視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師生互評。課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獎勵、評價的方法也與課文緊密結合,如設“荷葉金獎”、“開心荷花”等。教學過程適當運用課件輔助教學,使教學入情入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看我寫兩個字,書寫:荷葉。能讀出來嗎?再讀一次會更好。(給葉注音)加一個詞你們能再讀一讀嗎?

板貼“圓圓”。

生讀。

真好,讀得再圓些。

(生讀)

師:這美麗的荷葉長在什麼時候啊?

生:夏季。

師:同學們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夏天,誰願意把畫拿出來同大家一起分享?

(小組交流,師隨機展示圖畫。)

師:同學們的夏天真美,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去池塘裏找夏天,因爲那裏有美麗的荷葉姑娘等着我們呢!

(播放影片)

師:你想對荷葉姑娘說一句什麼話?

生自由表達,師隨機板畫,並請同學讀第一段。

師:真美啊,我還想聽一遍。

生再讀第一段: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二、初步感知課文

1、看圖說:“這美麗活潑的荷葉姑娘,有許多好朋友和她在一起玩,同學們把眼睛閉上,聽,他們來了”。

師配樂範讀課文。

師:你聽到了什麼?都有誰在說話?我這裏有許多的小夥伴,同學們能把他們找出來,送到玩的地方嗎?生板貼,

師:你們真是能幹的孩子,荷葉姑娘感謝你們,這是她送你們的禮物。送荷葉。

2、生自讀課文:

師:這麼美的故事,同學們快美美地讀一讀吧,荷葉姑娘今天還設了荷葉金獎,獎勵讀得認真的小組,看哪組能拿到。得了金獎組的小朋友,如果讀完後對自己很滿意,就拿一片荷葉,那是荷葉姑娘的禮物,開始。

3、彙報:

師:誰拿到了禮物?真棒!課文讀得好,字也一定能讀準。我有幾個字請教小朋友們,師出示卡片開火車讀。

4、理解課文,美讀課文:

師:認識了生字寶寶,我們到池塘中看看,小夥伴們都在幹什麼。師先出示文中荷葉水珠的動畫,請同學說一句話。師說: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圖意?生先自由說,再讀文。

(結合畫面來讀,並相機指導字音。)

5、師生活動:

師:看大家讀得這麼認真,小夥伴們正向我們招手,讓我們也做小夥伴去玩吧。放音樂活動。

三、學習理解課文

師:爲了玩得更愉快,我們分成幾個小隊,跟着故事中的小夥伴一起去,哪個小組做小水珠寶寶隊、小蜻蜓飛行隊、小青蛙合唱隊、小魚兒游泳隊。哪個小隊玩得最盡興,就獎荷花一朵。每個小組自讀自演本段,一個人讀,幾個人演或幾人讀一人演 。

(生活動)

1、彙報:

各隊自願上臺,師詢問剛纔自己隊把荷葉姑娘當成了什麼,談感受。板貼。下面的“觀衆”做評委,透過觀看作出評價,“快樂指數”爲多少,超過 4分就可以爲本組摘走開心荷花。

2、看板貼總結句式:

師:這些小夥伴看同學們這麼高興,好象要告訴同學什麼,我們聽,小水珠說:生讀“荷葉是我的搖籃”。後同前。

3、擴展練習:

師點擊鼠標,回到荷葉圖片。師:荷葉給小夥伴們帶來了歡樂,如果小朋友們去池塘邊玩,你們會把荷葉當成什麼?比一比誰是今天的創作大王。

幾個學生彙報後,師組織小組交流。

4、鞏固字詞:

師:我們就要離開池塘了,小夥伴們向我們告別,出示文中4個句子:

⑴ 小水珠躺在荷葉上。

⑵ 小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

⑶ 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唱歌。

⑷ 小魚兒笑嘻嘻地游來游去。

讀通。

隱去句子,讀生字。

師:字寶寶也來了。這些字寶寶是誰呢?

生讀:荷、透、翅膀、蹲、嘻。

師:字寶寶和我們是好朋友了,他們搬家了,你們還能認出來嗎?讀擴展練習短文:《夏季的早晨》。

夏季的早晨

清晨,草坪上靜悄悄的。一位媽媽蹲在搖籃旁,笑嘻嘻地看着躺在搖籃裏的小寶寶。小水珠也蹲在小草的肩膀上,閃着亮晶晶的眼睛。一隻蝴蝶飛來了,停在搖籃邊,展開彩色的翅膀,跳着歡快的舞蹈,花兒笑了,小草也 笑了。夏季的早晨多美呀!

5、寫字:

荷葉這麼美,要把荷葉寫美,出示“葉、美”生字卡片。

生先讀,再說怎樣記,師寫,問同學發現什麼,生自己寫,師注意指導寫字姿勢。師選擇展示,小組內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兩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4、透過朗讀、想象,感受植樹前後的巨大變化,體會到植樹帶來的好處,和詩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樹的快樂。

教學重點:

抓住植樹前後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透過對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生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一、匯入:

1、春天來了,我們久封的心門也隨着這暖暖的春光被開啟,總是希望能夠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如果出遊,你會選擇哪裏?

2、大家說的地方不少,可是我們都可以用幾個詞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春色滿院、桃紅柳綠、奼紫嫣紅、春意盎然……)去這樣的地方遊玩,我們的心也醉了,那裏的風是那樣的柔、水是那樣的清,那裏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讓我們和一羣植樹的孩子一起出發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二、初讀課文:

1、這又是一首詩歌,讀詩歌的要求是什麼?(除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還要把詩歌的節奏讀出來。)

2、自由讀,教師巡視。

3、開火車讀教師出示的詞語,教師注意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

歌謠綠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嘰嘰支撐杴鎬

4、齊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好“裸露”(邊音)“撐”(後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教育學生在同學讀書的時候不要打斷,有問題先用鉛筆在書上輕輕地畫上記號。

6、學生點評。

7、聽了大家的讀,我們把許多隱藏的“地雷”挖了出來。請大家再朗讀課文,在讀之前,想一想剛纔的哪些問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想好了再讀,希望能夠比剛纔有一個提高。

8、有進步嗎?把自己的進步告訴大家。由於時間關係,選擇一個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讀,評價。

三、初步學習第一、第八自然段。

1、請一、二兩組的同學讀第一自然段,三、四兩組的同學讀第八自然段,我來讀課題。讀完,你們發現了什麼?(第一、第八自然段結構相似,前後呼應,有點題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學期學的《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再讀一讀,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嗎?

3、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四、學習生字。

1、“謠、袍、裸、寞、嘰”想一想他們有沒有同胞兄弟?他們和他們的兄弟區別在哪裏?把他們的特徵記牢。

2、和學生共同書寫“鼠”,幫助學生擺好間架結構。

3、描紅。

4、寫《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上節課,我們找出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荒山野嶺”,一個是——“青山碧嶺”,你們說老師應該分別用什麼樣的粉筆來書寫這兩個詞呢?

2、看到“荒山野嶺”,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那“青山碧嶺”呢?

4、讓我們開啟書本,看看詩人用他手中的筆爲我們描繪出一幅怎樣的“青山碧嶺”畫面吧!

二、學習三-七自然段:

1、自由讀。告訴大家,我們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哪些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透過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動、或者是你的快樂!

3、學生朗讀,教師、學生共同評價,教師點撥。

①“煎熬”

什麼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來訴說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濤”

什麼像波濤一樣上下翻涌?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感受到的透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心中有圖畫,腦中放電影,你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了。

③小鳥、松鼠、小兔、小猴

我來問問你:“小鳥,你爲什麼到這裏搭窩築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麼呢?”“小兔、小猴你們呢?”誰來讀讀,把這種快樂、安全、衣食無憂的感覺讀出來,你們現在就是小鳥、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渾濁”—“碧波”,“咆哮”—“輕撫”

讀一讀這兩對詞語,給你怎樣的感受?

4、詩人給我們描述的畫面是多麼美好呀!齊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是誰的功勞?一起讀第二自然段。

2、杴、鎬的聲音是多麼單調,可是爲什麼是“歌謠”?

3、齊讀。

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

1、“我們”因爲什麼而快樂?

2、春光特別喜歡“我們”,染綠了“我們”的雙腳,“我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春光更加美麗!

五、朗讀全詩:

1、齊讀。

2、嘗試背誦。

板書: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 林濤、動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