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政治教案-《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及點評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政治教案-《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及點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政治教案-《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及點評

一、 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的功能是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爲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要求,在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中要貫徹的指導思想是,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景中,透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達到如下目標:

1、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養成探索問題實質和事物本質的良好習慣。

2、透過“自主學習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潛能和求知慾望,培養收集和利用資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合作學習探究”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 課前準備 1、確定主題,選擇夥伴: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供若干與本課教學密切相關的選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在確定自己的選題的同時選擇夥伴。在《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主題下,又細化爲“大氣篇”、“土地篇”、“水篇”、“法制篇”、“行動篇”等;教師在學生選擇之後是個調整過於集中或分散的小組。

2、接受培訓,指定計劃:教師在預見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相關培養。如:在“人類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主題的研究中,學生個人或小組在接受如何查閱文獻、網絡資源,如何進行訪談調查、問卷調查、社會調查,如何進行數據歸類、統計和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常識和指導和培訓之後,選定研究方法、明確分工、制定詳盡研究進度。

3、收集材料,實施研究:學生運用各種研究方法,蒐集、整理、綜合分析利用資訊,儘量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提出個性化的觀點和結論。如“大氣組”可以採用統計、比較數據的方法,將江陰市2002年;2004年某兩個月同期的大氣質量比較分析,並橫向聯繫生物、地理等學科相關知識;“水組”可以來用實地考察和對地理教師進行訪談的方法,分橋江陰市水資源豐富但鄉間河流污染嚴重的現狀,並提出建議;“土地組”可以採用上網、剪報等方式蒐集有關“沙塵暴”問題的知識、資料、圖片等資訊。

4、形成成果,交流完善:學生在依據研究方案進行實踐的同時,要不斷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在這一過程當中隨時關注、適時指導;注意與相關學科教師建立聯繫,並積極提供條件,組織交流。

三、 課件製作 1、充分利用網上已有資源,教師爲學生提供相關網站,利用校園網進行資訊傳遞與交流。

2、師生均採用FRONTPAGE或POWER—POINGT製作演示文稿;教師側重在教學難點、課堂流程、主選單的設計製作及音像資料的`剪接上。

3.教飾將師生作品、重要環保網站、網上資訊進行連結,便於課堂上充分合理利用。

四、 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作好鋪墊,明確主題

一上課就組織學生觀看“綠色奧運”的電腦畫面提問:“體育盛會爲何冠以綠色?”

學生觀一邊看電腦畫面,一邊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分析“綠色奧運”原由,明確本節課主題——環保問題。

(二)參與實踐,探索新知。

師導生學共同理解“人類環境的含義”和掌握環境的分類的依據。

第一步:教師展示“環境要素”的課件,圖片:長江、泰山、白雲、森林、長城、北京故宮、鐵礦石、東北虎、水杉、銀杏樹、臥龍保護區、蘇州工業園區等。然後讓學生在A、B兩個大圈中進行分類。

第二步:學生觀看畫面,積極思考、討論,並利用電腦進行人類環境分類的練習,並說出理由是什麼?學生根據不同的標準把環境進行了分類,最後歸納爲幾大類: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礦產資源、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風景遊覽區、溫泉、療養區、自然保護區、生活居住區等。

第三步:教師再對這幾種類型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出環境的內涵:作用於人類這一客體的所有外介事物,即對人類來說,環境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

(三)交流討論,經驗共享

同學討論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表現、危害

1、教師透過電腦畫面,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出現是一個過程。播放錄像《中國沙漠化》、《水的呼喚》、《地球母親的面板怎麼了?》使學生直觀感受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

2、安排學生分組彙報有關對大氣、水、土地等具體環境問題的研究成果;適時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說出不同的意見和見解。

(四)實踐創新的精神,及時補充相關材料。

學生:觀察電腦畫面,領悟懂得環境問題的出現是個過程,感受環境問題的具體體現。然後:各小組代表調出網上資料或自己製作的演示文稿,分別彙報有關大氣、水、土地等方面環境問題的原因、表現、危害;其他同學注意借鑑,同時能夠補充、質疑。

(五)總結歸納突破重點、難點

教師:透過概括敘述彙報成果,總結歸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對難點進行“藉助成語——具體事例——理性認識”的重點分析。

學生:藉助教師提示,參與分析、討論列舉具體事例,真正理解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直接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六)聯繫實際,鞏固遷移

教師:引導學生列舉身邊存在的破壞環境的行爲,分析其危害,增強環境意識及保護環境的緊迫性爲下一節課做準備。

學生:列舉身邊存在的破壞環境的行爲,分析其危害,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建議。

五、課例點評

1、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轉化爲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奧運會”和“綠色”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透過“環保”這一概念把它們結合起來。本節課以學生的小組調查作爲教學切入點,並適時選用學生身邊的經常接觸的事例,使問題產生於真實的情景,拉近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了探究的慾望,教師順勢提出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所以情景學習環境最適宜於轉向真實生活問題的解決。

2、引導學生自覺參與概念形成模式的學習中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教師以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的各種環境材料爲依託,層層深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既體驗了環境概念,又強化了對環境問題形成的過程的理解。這樣學生有機會去探索、去思考。這樣,教師的注意力就不僅僅放在學生的回答上,還要更加關注學生對問題的真實反映、思維過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學生不同的認識風格、思維方式、探究能力等個別特徵。同時,把學生蒐集到的環保方面的典型事例作爲教學資源,進行充分交流,以進一步驗證已有的認知。在這裏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體驗、理解思維,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因此,這堂課給學生提供了開放、融洽的心理氛圍,爲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思維以及他人互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課堂上的學習比較接近生活中真實、複雜的學習,使學生自己有可能去尋求對各種現象的理解。

3、運用探究結論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學實效性。本節課在注重學生體驗事實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注重透過學生獨立或合作運用知識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克服了以往僅僅把思想政治課當作一門知識課的偏差,強調行爲養成訓練,既深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又發展了實踐能力,並有效地將知識、能力內化爲心理素質的提高。

4、善於開發教學資源,注重學習能力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行爲方式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在本節課中,教師注意根據學生實際開發學習資源,並透過引導學生全方位參與教學材料的準備,教學問題的探究、解決等整個教學過程,既訓練了學生蒐集處理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爲日後進一步學習、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