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靜女》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靜女》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靜女》教學設計範文

《靜女》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培養理解賦、比、興的表現手 法在《詩經》中的作用的能力。

2. 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誦讀,激發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對祖國傳統文化 的熱愛之情,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出詩歌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感受詩歌表現的情感。

2.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

難點: 透過分析《靜女》中賦、比、興的用法,理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講授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朗讀詩歌,疏通字詞的讀音,認真思考課後練習。

2.查詢有關《詩經》的知識,如作者、作品、評價性的文章。

3.查找有關表達愛情和思家之情的詩歌、故事、樂曲。

以上三個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個人查詢、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在流行歌當中現在愛情大多是透過歌唱出來的,如“愛你沒商量”、“死了都...要愛”等等。同樣是愛情,在不同的時代就有着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關於愛情的古老詩歌,就是選自《詩經》的《靜女》。

二、《詩經》介紹

說起《詩經》大家在初中就有所瞭解。現在,老師要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是什麼?(《詩經》)

2.它收錄的是哪個時代的作品?距現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3000年的歷史。)

3.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305篇。)

4.這些詩歌是怎麼分類的? (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民歌;雅:宮廷樂歌;頌:祭祀樂歌。)

5.這些詩的作者是誰?爲什麼? 提示:沒有明確的作者,當時並沒有專業作家或詩人。 三.課文解讀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糾正字音:

踟躕(chí chú) 姝(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煒(wěi) 洵(xún) 歸(kuì)荑(tí) 說懌(yì) 孌(luán) (播放PPT)

2.教師範讀,指導朗讀的節奏: 提示:朗讀的節奏爲二二式,咬準字音。例如: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

3.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自由朗讀課文,並完成以下任務:

(1)這首詩歌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可以分爲幾層?

(2)從朗讀中你發現這首詩歌的特點是什麼?

(3)讀了這首詩歌你想到了什麼?可以是一個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畫或一首相近的詩等等。 (4)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並共同探討。

4.檢查自讀效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點:

(1)通假字 “愛”通“薆”:隱藏 “說”通“悅”:喜愛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見”通“現”:出現 “歸”通“饋”:饋贈

(2)邊翻譯全詩,邊初步整體瞭解詩歌的內容。 全詩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寫男子和心上人約好在城牆的角落見面,趕到了約會地點,卻沒見到美麗的女子,等待是一種幸福,等待更是一種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撓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躕”讓人聯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樣子,一個癡情的、熱戀中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章,寫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麼漂亮,她送給我的“彤管”那麼好看,熠熠發光,令人愛不釋手,寫出男子喜愛女子的美麗。 第三章,寫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給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異,因爲是女子從遠處郊野親手採來贈送給他的,所以格外地喜愛,寫出男子對女子誠摯的愛戀。 三.歸納主題

1.提問: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明確: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隻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 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樸實願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僞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四.人物形象分析

⑶ 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麼樣的呢?透過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男:憨厚、癡情。“騷首踟躕”(憨厚、真誠以及見面前的焦灼、憂慮)、“說懌女美”“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癡情)。 女:美麗、調皮、可愛。“靜女其姝““靜女其孌”、“愛而不見”、“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三、佈置作業

把本首詩改寫成現代詩歌

附板書設計:

靜女 靜女:美麗、活潑、俏皮、熱情

n男子:憨厚、真誠、樸實

語言——押韻、雙關、重章疊句 妙言

《靜女》教學設計 篇2

學生分析:

一般特徵:高一學生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對於愛情已有朦朧的感知,學習時會有相應的感受。入門能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力,能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節跳躍、人物朦朧的詩歌;由於《詩經》年代久遠,閱讀上會有一定困難,幸好詩歌篇幅短小,藉助註釋應能掃除字詞障礙。學習風格:學生對於愛情的話題會有發表意見的熱情,所以本課的學習不宜教師講授,而用討論法來研究人物形象、瞭解詩歌特點。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設定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2、欣賞純潔健康的愛情。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

3、理解詩歌的主旨,讀懂人物形象;

4、瞭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和詩歌敘事的跳躍性。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瞭解“詩無達詁”的詩歌特點。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情節的跳躍性和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經》;梳理文意。

1、介紹《詩經》。(略)

2、聽朗讀,糾正字詞讀音。

3、據課文註解梳理文意。

4、請學生整理字詞。

再朗讀課文,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參考:“搔首踟躕”, 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夥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是個癡情的小夥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爲什麼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爲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爲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製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爲調皮,製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爲善於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後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裏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

討論:(1)討論:女主人公有沒有出現過?

A、有。下文饋贈物品時出現。

B、沒有。下文饋贈物品只是男子的回憶。

以上兩種意見同學們同意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這涉及到對詩歌的情節的理解。可作多種假設。一,女主人公走出來了,並且贈送男子彤管,而且兩人一面說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個場景,因爲“愛而不見”,男子“搔首踟躕”,不知女子心意,於是前思後想,回憶種種情事,以揣測女子“不見”的因由,揣測女子對自己的心意。三,這是三個戀愛場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結:“詩無達詁”,所以成就了詩歌的朦朧美、含蓄美。這也體現了詩歌情節的跳躍性,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節連貫起來,於是也就引發了不同的聯想,詩歌了就因此而有了無窮的魅力。

(2)討論“城隅”的解釋:

質疑:城隅有兩種理解,一是“城邊角落”,一是“城上角樓”,你願意取哪種解釋?爲什麼?(爲什麼課文註解首選的是城上角樓?)

提示:A、兩個見面地點有什麼不同?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地點?

B、如果是第一次見面呢?會選哪裏?爲什麼?什麼情況下會選擇角樓?C、根據詩歌的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戀愛是“初始階段”還是“進階階段”?根據分析,選擇哪個地點妥當些?

D、地點的選擇也跟人物的性格有關,什麼樣的性格會選擇什麼樣的地點?據詩歌的描寫,人物性格如何?

小結:一詞“兩解”甚至“多解”,無“定解”,留給讀者較大的想象空間,使詩歌朦朧而耐人尋味。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直接傳授)

1、重章疊句的形式的表達效果達既加強了詩意的表達達又層層拓展詩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琅琅上口,有音韻和諧之美。

2、《詩經》“三義”,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什麼手法來寫?(直言其事,賦。)

四、作業(拓展遷移)。

1、同學們還接觸過《詩經》裏寫愛情的詩句嗎?

(“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瓊瑤把《蒹葭》改編成一首曲子,鄧麗君把它唱紅了,聽過嗎?請你欣賞一下。(出示歌詞)請同學們也把這首《靜女》改編成現代歌詞,也就是寫成一首現代詩歌,注意要體現出詩歌體裁的特點,體現出意境之美和音韻之美。會譜曲的同學最好能同時譜上曲子。

《靜女》教學設計 篇3

一、匯入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是滾滾紅塵中不衰的話題。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歡離合。有的千古傳誦,有的默默無聞;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催人淚下。《氓》講的是愛情悲劇。悲劇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關,但也與女子的'盲目輕率,不夠莊重失去理智不無關係。可貴的是,這個女子已經覺醒,雖然傷害已經造成,但總比一錯再錯,死到臨頭仍渾不覺死要強得多。飛蛾撲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讚美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靜女》,看看是不是又是一個悲劇的演繹。

二、朗讀(根據內容讀出情感)

青年之急——青年之戀——青年之誠(俟於城隅不見人——貽我彤管思情人——愛屋及烏重歸荑)

三、講解分析

1、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其,形容詞詞頭)

翻譯:嫺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故意躲藏看不見,抓耳撓腮人彷徨。

評析:這一句用賦的手法,寫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一對年輕的戀人,相約在城角相會。姑娘先到,見小夥子遠遠地來了,就故意躲藏起來捉弄他。小夥子爲遲到已經心急如焚,明明看到姑娘的身影一閃便不見了,坐立不安,抓耳撓腮。這一段情節寫得精彩極了,整個場面沒有安排一點聲音,但是卻讓人隱隱約約地聽到兩個熾熱的心在激烈的跳動,火熱的愛情在燃燒。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啦。

2、《靜女》描寫了青年男女相愛、約會、贈送情物。

全市共三章,每張四句,運用賦的手法,把詩中的“我”和靜女約會於城隅,以及靜女“愛而不見”的逗趣,“我”得到贈物時的喜悅等一一敘述出來。

3、《靜女》中男子對自己接受的兩件禮物更喜歡那一個?

照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豔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的荑草卻由衷地大讚“洵美且異”,顯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原來,荑草是她跋涉遠處郊野親手採來的,物賤而意深,一如後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託、表達。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的鮮豔的色澤,那種“說(悅)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業“洵美且異”,是對它所傳送的那種有着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在我們看來,那已經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而進入了追求內心世界的諧和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將會長成茂盛的草叢,也含有愛情將更加發展的象徵意義。

四、《氓》與《靜女》比較

1、思想感情

兩首詩都表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靜》大膽熱烈的愛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爲複雜,初始她懷着愛情的忠誠決心“及爾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負心就給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傷害,但她並沒有現在“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總結出“無與士耽”的教訓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義無反顧地離開丈夫,開始新的生活,更表現了人格的尊嚴。

2、藝術特點

兩首詩也寫得十分動人形象。如,同時盼望着約會中遲到的戀人,《靜》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躕”,焦急和煩躁全然沒有掩飾,而《氓》中的姑娘卻“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抑制不住的眼淚泄露了深埋心底的愛情。再入,寫女子給男子的饋贈,《靜》寫戀愛時節贈的是浪漫的茅草,《氓》寫結婚,帶上的是整車的嫁妝,準確的寫出了民間習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

五、作業

a)背誦全詩

b)改寫成小故事,語言要活潑,有文采,增添必要的細節描寫。

《靜女》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內容分析

《靜女》一詩,選自《詩經·邶風》,這是東周時期產生於邶地的民歌。詩中以男子的口吻生動地描寫了青年男女在城郊約會的生活場景,表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純樸、美好的情感。詩經重章疊句的結構特點在這首詩中也有所體現。

二、學情分析

《靜女》一詩語言較爲通俗,高一學生結合註釋,應該能理解字面意思,但一些較難字詞和句式,還是需要教師講解。另外,這首詩內容較爲生活化,學生應該比較有興趣,學習時,可更多地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但由於學生聯想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限制,對於含有深意之處,不能深入理解其意,此時,教師可多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三、教學目標:

1、掌握《詩經》基本文學常識及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及通假字;

2、能夠準確地表達了詩歌內容;

3、能夠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點並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準確地表達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能夠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點並分析。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家還記得初中時學過詩經中的《關雎》嗎?(能背嗎?)《關雎》中主要描寫了男主人公對女子的愛慕,其實《詩經》中還有很多愛情詩。(多媒體展示: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出其東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靜女也是《詩經》中的愛情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內容?

(二)介紹《詩經》文學常識(多媒體展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又稱《詩三百》或《詩》,現存詩305篇。按內容音樂可分爲風、雅、頌,按表現手法又分爲賦、比、興,“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詩經六義”。

(三)朗讀正音

1、初讀詩,正字音(展示:姝、俟、踟躕、貽、洵、荑)

2、找通假,明讀音(展示:愛、見、說、女、歸、匪)

3、聽範讀,明節奏

4、再讀詩,感詩意

(四)分析詩歌

1、分析第一章

(1)點出重點字詞:姝、俟、城隅、踟躕

(2)文雅的姑娘多麼美麗,在城上的角樓等我。(她)躲藏起來不出現,(急得我)抓撓頭髮猶豫徘徊。

(3)本章描寫的是什麼?(男女主人公約會的場景)

(4)想象姑娘此時的心理活動和動作

(也許她正悄悄向外窺視,看見小夥子焦急的樣子,正偷偷掩口而笑,正是看在眼裏,樂在心中。)

2、分析第二章

(1)點出重點字詞:孌、貽、彤管、煒

(2)文雅的姑娘多麼美好,送我紅色管蕭。紅色管蕭顏色鮮亮,喜歡你的美妙。

(3)思考:“彤管有煒,說懌汝美”有沒有深層含義?

(男青年表面指喜歡彤管,實際上藉此表達對姑娘的喜愛之情。)

(4)這一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見面時,戀人贈物的場景)

3、分析第三章

(1)洵:確實歸:通“饋”,贈送

女:通“汝”,你

(2)(姑娘)從牧場回來贈送我茅草,(茅草)確實美麗又稀奇。(但我喜歡的)不是你的美,(而是因爲你是)美人所贈送的。

(3)這一章又寫了什麼內容?(戀人贈物,讚美戀人)

(五)人物形象分析

如何鑑賞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2、抓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請概括出詩中小夥子、靜女的形象特點,再結合文字具體分析

男子:憨厚、癡情的戀愛中男子形象

(憨厚“搔首”“踟躕”

癡情見面前焦急不安;

見面後興高采烈;

對禮物的重視)

靜女:天真活潑、溫婉深情、內外兼修的戀愛中女子形象。

(天真活潑“愛而不見”

溫婉“信物傳情”、“贈茅”深情

內外兼修“姝”“孌”)

(六)小結:

《靜女》一詩透過寫男、女青年約會的場景,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主題)

(七)作業:分析陳與義《尋詩兩絕句》詩中陳居士人物形象特點

(八)板書:

見面前:期望約會

靜女見面時:戀人贈物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見面後:讚美戀人

林蟠桃

標籤:教學 靜女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