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八篇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藉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透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文章。

↘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複習舊知。先複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2.談話匯入。在中國有位著名女作家,她爲了鍛鍊兒子學會看病,竟然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作家寫的這個故事。

3.揭示課題。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1)用卡片認讀十二個生字;

(2)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3)說說自己是怎麼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後知道了什麼。

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1)說說你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3)讀了課文,你有什麼話要說。(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讚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的看法等等。)

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麼;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3.全班討論。(1)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麼?(交流中讀有關語句。)(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交流後就讀有關句子。)

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說說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可以是對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讚,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2.拓展:(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母愛或父愛嗎?(2)你看見過獨自面對生活、自覺磨鍊自己意志的孩子嗎?或你讀過哪些這樣的故事?

3.延伸課外:課後,請同學自己參加一次磨鍊自己意志活動,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關係,感悟計算機飛速發展的趨勢。

教學重點: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關係。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匯入課文。

請一們學生介紹自己對多媒體的認識。

2、認真讀課文,把握基本內容。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圈圈點點。

(2)討論文章內容,你明白了什麼內容?

(3)將各自然段的內容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4)請同學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3、主體發揮,選讀課文。

(1)哪幾段是寫計算機的?哪幾段是寫多媒體的?哪幾段是寫多媒體和計算機的?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麼內容?

(3)討論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a.文章是怎樣評價電子計算機的?將重點詞說出來。

b.還介紹了什麼?爲什麼把電子計算機稱作電腦?

c.談有何感想。從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速度和功能展開討論。

4、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1、複習匯入:誰能說說電子計算機的作用。

2、討論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學習這一段的同學齊讀這一段。

(2)學生自由談談對這一段的理解。

(3)媒人與多媒體有什麼關係?這樣比較有什麼好處?

(4)請學生談現實生活中有哪些媒體?

(5)“十八般武藝”是指什麼?什麼叫多媒體設備?

3、討論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與第三自然段有什麼相似之處?

(2)現在的多媒體電腦有什麼功能?請學生舉例說明。

(3)解釋“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的內在含義。

4、討論學習第六自然段。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計算機會“神”到什麼情況?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描繪一下計算機的未來。

5、假如媽媽要給你買電腦,你能向媽媽介紹多媒體電腦的特點嗎?

板書設計: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天之驕子

重要角色 (電腦) ↘

多媒體電腦 (越來越神)

文字、語言、聲像、圖片 (多媒體)↗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複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聽邊想: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學到了什麼?

2、戴頭飾表演這故事。

(課外還可多分幾組表演)

二、讀字讀詞

1、讀下面詞語,給帶點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掙斷甩着游水高興壁虎爬到牆角伯伯阿姨轉身。

2、讀要學會的6個生字。

3、指導學生識字形:

虎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部首是虎字頭。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三、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課後第2題和《課堂練習》第3題。

2、指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中的第4題:

⑴ 先讀句子,找出要用的詞語。

⑵ 比較三組詞語不同點,想爲什麼各有不同,與它們所在的地方有什麼關係。

⑶ 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先想這地方,再寫句子。

四、指導學生閱讀《課外閱讀》中的《小壁虎》

五、總結語(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 、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0個生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閱讀想象能力;背誦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

四、教學難點:

想象這一池荷花爲什麼像“一大幅活的畫”。

五、教法 學法

1.採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聰”。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聯繫歌曲,匯入課文

1.提要求:邊聽邊想一想歌曲裏講了什麼?

2.播放錄音《好媽媽》,說說聽了這首歌,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結: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父母啊!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三位小朋友,他們又是怎樣做的?你們喜歡他們嗎?

4.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生提學習要求:讀課文時該注意什麼?

2.師小結:五不(並強調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3.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4.解決學生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字音難點,並說說“蕩”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盪)

5.簡要說說:在三個媽媽的眼中,他們的兒子分別是怎樣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注:板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確定。)

7.在板書的過程中,寫字指導“聰”

①提醒老師注意在田字袼中寫字該注意什麼?

②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師生同寫,看誰寫的字既快又好。

④評價。

三、學習課文2、3、6自然段

1.動手劃出三位媽媽說的話,劃好後好好讀一讀。

2.示三句話的小黑板,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媽媽說的話,想想該怎樣讀?(練習讀)

3.朗讀指導

①抽三生讀,讀後評議。(你認爲誰讀的好,爲什麼?)

②師生合作分角色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2.學習本課生字,透過,讀準字音,瞭解詞意,並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對話。

3.默讀課文,找準重點段,試着總結每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閱讀課文中爸爸給我買書經過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來之不易和讀書的樂趣。

2.找準重點段,訓練給課文分段及歸納段意。

3.感受走這麼長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說這番話時的思想感情。

教學思路

1.以讀爲主,讀中悟,悟中讀。

2.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體會父親希望子女成爲熱愛學習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二),瞭解字音詞義,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三)找準重點段,總結每段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懂得並體會《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爲什麼珍貴。

(二)體會走這麼長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說的這番話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試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讀《皇帝的悲哀》這本書。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

(二)板書課題:爸爸和書。

匯入 新課: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麼?(爸爸和書有什麼關係?)是啊,爸爸和書有什麼關係呢?學習課文後就知道了。

(三)自學課文。

佈置預習要求,由學生預習。

1.邊讀書邊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不理解的用△△作上記號。

2.標出序號,找準重點段,試寫各段主要內容。

3.畫出課後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樣理解的?

(四)指導閱讀。

1.彙報自學情況:

(1)先由學生彙報自學的收穫或不明白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作進一步檢查。

學生可按自學要求彙報,也可以學懂一點講一點。如懂得題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寫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又如學會了哪些生字,學懂了哪些新詞,還有哪些詞不理解等等。教師在檢查過程中,可根據要求詢問學生是怎樣學的?也可以補充一些學生沒有講到的問題。

總之,教師以指導、點撥爲主,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初讀課文。

(2)在字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字的讀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讀音,區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纏(ch2n):容易少一筆爲緾。

晰(x9):容易多一筆爲。

裹(gu%):果字最後一筆不要寫成奈。

2.指導精讀課文:

(1)先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讀思考:《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爲什麼是最珍貴的?這兩段主要內容是什麼?

②學生自學討論:

《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最珍貴的原因是隻要一翻開這本書,當年買書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投影:一就體會出這本書的珍貴與當年買書的情景有關。

總結1、2自然段主要內容:《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

(2)學習重點段落3~12自然段:

①請一學生讀文,其他同學思考:

A.爸爸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

B.你怎樣理解爸爸在給我買書過程中說的那些話?

理解A:爸爸是在公司倒閉,媽媽幹零活,我無人照管,家中生活十分窘迫和貧苦的情況下給我買書的。而且買的是舊書,很便宜,還是用乘汽車回家的錢買的,而回去的路又不好走。

理解B:重點體會父子二人買書後在路上的對話。

投影a:怎麼樣,乘汽車比買書強吧?

不,買書比坐汽車強!

體會b:在路遠天寒情況下,爸爸用反話激勵我,使我產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投影b:走這麼長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這樣做的話,爸爸就沒法給你買這本書了!

體會b:爸爸的這句話既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的理解,同時又講了這樣做是迫不得已的。

投影c:儘管這本書很薄很薄,我捧着它還是像捧着一件珍寶似的。

體會c:爸爸樸實的話語,溝通了父子之間的心靈。爸爸含着熱淚的一番話,使我倍感書來之不易,所以我覺得儘管這本書很薄很薄,我捧着它還是像捧着一件珍寶似的。爲此,更加珍惜這本書。

②反覆朗讀,理解句子含義。

A.再讀重點句,體會句子深刻含義。

B.分角色朗讀,理解人物情感。

C.通讀第3~12段,歸納主要內容。

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的經過。

(3)學習課文第13至第15自然段:

默讀概括13至第15自然段,概括主要內容:爸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繼續給我買書以及買書給全家帶來的歡樂。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出:讀書,像吃飯穿衣一樣,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4)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自讀最後一段歸納總結主要內容:我和姐姐的一百來本書是怎樣買來的,指出爸爸買書的目的是希望我們成爲熱愛學習的人。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並試歸納各段主要內容。

(1)老師提問: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的?

(2)學生朗讀全文,找出課文3~12自然段是講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的。

(3)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講《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

第二段:(3~12自然段)

主要講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

第三段:(13~15自然段)

主要講爸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繼續給我們買書以及買書給全家帶來的歡樂。

第四段:(16自然段)

概括地講我和姐姐的一百來本書是怎樣買來的,指出爸爸買書的目的是希望我們成爲熱愛學習的人。

(五)總結全文。

1.讓學生在朗讀全文基礎上,試總結全文主要內容。

2.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老師補充、做小結。這篇閱讀課文,作者懷着深情,透過寫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回憶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爲我們買書,給全家帶來的歡樂,表達了爸爸對我們的深切關懷和所寄予的希望,說明這件事對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響,使我懂得讀書的樂趣,成爲熱愛學習的人。

3.學習了課文,你覺得讀書有樂趣嗎?

有哪些樂趣?

在學生自己談體會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懂得:讀書能給人帶來很多樂趣,它可以使人增長知識,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激發情趣。所以,我們從小就應愛書,讀書,讓書成爲我們的朋友,使自己成爲熱愛學習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案例標題: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開放30週年

學科:初中歷史

年級: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活動課

二、案例內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開放30週年

(一)、設計指導思想:透過對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進行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節活動課讓學生深刻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1.十一屆三中全會。2、改革開放後的祖國建設成就。

教學難點: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三)、學情分析:學生已學習了改革開放後的歷史事實,也感受到生活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透過欣賞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開放後成就的圖片,引出爲改革開放喝彩。

②、培養並鍛鍊學生以下能力:歸納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獲取、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

③、透過紀念改革開放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更深切的認識改革開放的意義,瞭解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聯繫時事熱點匯入新課。

②、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問題的層層鋪墊、推進,把歷史和現實更好地結合,透過師生的互動資訊交流,使學生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透過對改革開放30週年的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黨

和政府的出發點: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樹立愛國愛黨的思想。

②透過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熱愛祖國和民族自豪感,並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艱辛與輝煌成就,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更深切的認識改革開放的意義,瞭解自己肩負的責任。

(五)、教法學法①、透過好歌曲匯入新課。

②分析歸納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重視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體選擇 :視頻、圖片等。

(七)、教學程序

1、情景再現: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視頻、圖片引出課題:好歌曲大家唱---改革開放30週年

2、教師:出示十七屆三中全會圖片介紹: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3、活動一: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重視“民生”問題措施讓學生合作完成:

1.時間:1950-1953年

措施:()

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意義:()

2. .時間:()

措施:三大改造

內容:()

意義:

1958年

4出示練習:綜合理解改革的歷史作用。

⑴、說出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歷史意義。

⑵、你認爲我國的改革開放應該吸取什麼經驗教訓?

5、議一議: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

6、課堂總結: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

7、教學評價設計 :

8、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9、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10、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11、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羣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12、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和育人作用;

13、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具準備】

多媒體識字課件:

① 三維動畫《找生字》:以課文插圖爲背景設計春天萬物復甦的動畫片,把生字藏於花草樹木之中,以教材中卡通人物形象爲教材代言人,讓兩個小人互相幫助把生字一個個找出來,讀正確的,相應的生字就跳出來,變大,再跳入下方的格子裏;讀錯的(遮、觸)總也進不了格子裏,這時小人頭上出現一個大問號,再出現這兩個字的注音版,聲母以閃爍強調,小人再讀,讀正確後,生字跳入格子裏。最後生字都入格。

② PPT課文全文,要認的生字用紅色突出。

③ PPT擴展短文。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願意積累和運用描寫春天的句子。

4、有興趣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初春的勃勃生機。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匯入

初讀

識字

1、同學們,一年級的時候我們一起學過描寫春天的課文,我們一起唱過《春天在哪裏》的歌曲。現在,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讓我們走進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發現吧。同學們,請大家開啟書,藉助課文下面帶拼音的生字,來試着讀讀課文,讀完後先說說自己畫出了哪些不會認的字,再交流交流我們的新發現。

2、請大家說說自己畫出了哪些不會認的字。

3、(出示我會認圖標)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片(出示動畫《找生字》),同學們畫出的生字都藏在這些花草樹木之中,課本上的學習夥伴把這些生字找到了,我們會認嗎?

4、同學們,請大家擺好自己的生字卡片,老師讀一個生字,你就把這個生字卡片舉起來。 1、試讀課文,讀錯的字師生共同糾正,並可交流怎麼記。

2、學生舉手說自己畫出了哪些不會認的字。

3、動畫裏的小夥伴找一個,學生認讀一個,讀錯遮、觸,學生、教師、動畫合力糾正,強調翹舌。

4、聽教師讀,舉起相應的卡片

朗讀感悟

背誦 1、同學們的卡片舉得又快又正確,說明大家認識這些字了。我們再來讀課文,讀完後交流交流我們的新發現和想問的問題。

2、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

3、同學們,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麼?

4、還有誰也想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讀出來?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一讀,比一比,好嗎?

5、這一課寫得真美,同學們讀得真好,讓我們自由地細細地品讀,再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大家聽聽吧。

6、要是能把這麼美的課文背下來,那該多好啊!(出示圖標讀讀背背)

7、很多同學都能背誦了,要是春遊回來,很多同學還會說說自己眼中的春天呢! 1、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生交流:⑴ 我發現這一課寫的是幾個孩子去找春天。⑵ 我想問這幾個孩子找到春天了嗎?是怎樣找到的?⑶ 我發現這一課寫的是春天剛到的時候

2、一生讀。

3、⑴ 聽出了欣喜的感覺;⑵ 聽出了他對春天的喜愛

4、學生紛紛站起讀。

5、學生個別讀:⑴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相機引導理解探和初春的特點。⑵ 早開的野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⑶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想背誦,用自己的方法練習背誦。或看圖背誦,或同桌互背

7、春天這麼美好,老師,帶我們出去春遊,好嗎? 指導

寫字

1、(出示我會寫圖標))同學們,請準備好紙和筆,我們一起來寫字。

2、誰能先說說寫這一課的九個字要注意什麼。(範寫溪)重點強調右下是大。(範寫解)重點強調右邊的組合。

3、我們每個字寫兩遍。 1、準備好紙和筆。

2、⑴ 學生:探搖都是提手旁的字,而且這兩個字的右邊都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的,上邊短,下邊長。搖字右邊第一撇是橫撇。⑵ 凍溪要注意區別兩點水與三點水旁。③我發現解字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

3、每個字寫兩遍。 發現

擴展

1、同學們,除了春天裏的發現,在學習這一課時還有什麼發現嗎?

2、給學生準備一些寫春天的小詩文,嵌入本課生字,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後交流展示。

1、⑴ 發現找找說說裏的字可以與不同的字組成不同的詞語,比如:嫩草可以組成嫩草,嫩芽可以組成嫩芽,野草可以組成野草,野花可以組成野花⑵ 發現這一課要寫的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除了野和解,其他都是左小右大。

2、喜鵲叫了,桃花開了,柳樹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風躲了,小草探出頭來了。 小喜鵲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裏叫着,遮遮掩掩的,讓我看不清他的樣子。我很喜歡喜鵲,我到林子裏找它們,我想告訴它們,我是它們的好朋友,我想觸摸它們的羽毛,但我不會傷害它們。

我終於在林子裏找到小喜鵲了,它們停在高高的樹枝上,就像一個個動聽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