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課文《在山的那邊》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指導思想】

課文《在山的那邊》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1、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2、訓練學生有表情的朗讀詩歌。

3、透過對夢的討論,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明確山和海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由談夢匯入新課

1、教師充滿感情的說:

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燦爛的、童年是多夢的,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是做一個探索自然奧祕的科學家?還是做一個周遊世界的旅行家?一個運籌帷幄的軍事家?馳騁賽場的運動員?揮毫潑墨的書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學家,下面請同學們談談你的夢想是什麼?

2、各抒己見,各抒己夢。

二、教師小結

剛纔同學們都各自談了自己美好而朦朧的夢,今天我們所要學的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就是敘述了一個大山深處的孩子的夢想,敘述他對大海的嚮往,並且一直不停的追尋着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在山的那邊》,看看這個孩子到底在尋找什麼?

三、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求:

1、放聲朗讀。

2、要投入感情。

四、分小組討論,怎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例如:

1、想望這個詞就要讀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時由於隱祕的限制,因此讀的時候要儘可能的讀得輕一點。

2、哭着回來則要讀出我的傷心。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既要讀出我的失望,同時還得讀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再讀課文

六、展示課件,教師有感情的範讀課文

畫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遠山的畫面,層層疊疊的羣山,朦朦朧朧的,同時配以《二泉映》的樂曲,並閃出課題《在山的那邊》。

畫面2:教師邊有感情的範讀課文,邊閃出字幕:小時候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畫面換成電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處貧困的畫面。

畫面3:教師朗讀到在山的那邊,是海!樂曲換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畫面切換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鏡頭。

畫面4:教師朗讀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畫面切換成大海。

畫面5:教師朗讀到在山的那邊,是海嗎?畫面再次切換成深圳美麗的街景,繁華的生活,音樂換成節奏感強的動感音樂。

七、學生跟着課件再讀課文

八、討論作品中出現的三個主要形象

明確:我、山、海

九、教師板書

山────海

十、討論山和海各代表什麼

提示:山──羣山──困難

海──夢想──(理想)

十一、簡介作者王家新

從湖北西北部羣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提問

誰知道,我國還有哪些作家是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

提示:沈從文──從湘西羣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汀──從四川西北部羣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三、他們爲什麼能從一坐坐大山中走出來

提示:因爲他們都有不斷克服困難,實現夢想的決心。

十四、走出羣山的僅僅只有作家嗎

提示:不僅作家,還有科學家、藝術家等一切有着美麗夢想,併爲之不斷奮鬥的人們。

十五、討論

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要求:儘量具體。

十六、作業

1、用:癡想、隱祕、鐵青、凝成、誘惑、喧騰、漫溼、一瞬間寫一段話,字數不限,但必須有上面所給的詞語和一箇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山的那邊》。

3、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

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

本題是結合課文的練筆。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徵理想,這樣就拓寬了思路。最容易寫的還是第一次到海濱旅遊,可以寫對大海的嚮往,到海濱終於見到大海的心情,寫大海無比壯闊的美,等等。

【板書設計】

山───────海

(羣山──困難) 夢想(理想)

【學生習作】

我終於見到了大海

705班 馮雨晴

小時候

媽媽常常帶我去江邊玩耍

我總愛問媽媽,

江的東邊是什麼?

是太陽的家嗎?

媽媽告訴我:

那裏,是碧藍碧藍的大海

有一天,

我終於如願以償的見到了海。

海,

它和媽媽說的一模一樣,

碧藍碧藍的海水,

蔚藍蔚藍的天空,

交相輝映着,

在天和海的交界處,

點點白帆

飛舞的海鷗

構成了,

一幅美麗的海天一色圖。

夕陽下的大海,

更是燦爛無比:

一切的一切,

都彷彿被鍍上了,

一層耀眼的金色,

宛如仙境一般

這就是海,

我朝思夢想的大海。

標籤:教學 課文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