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 篇1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1——74頁

教學具準備:

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建立面積概念

1、物體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誰能摸一摸他們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們都是本的面。大作文字和生字本的封面那個大?你怎麼知道?

(2)(出示兩片葉子)誰能摸摸他們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葉子的面比較大?你怎麼比的?

(板書 觀察、重疊)

(3)請同學們摸摸自己課桌的面。課桌與剛纔那些面比,誰的面的?誰的面小?

(4)課桌面、作業本面、樹葉面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誰還能舉例說說那是物體的表面?

(5)物體表面有的有小,物體表面比較大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大,物體表面比較小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小。

2、平面圖形的大小

(1)(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他們的大小指的是他們的那部分?

(指名學生摸)

(2)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閉圖形的面積。

3、概括面積意義

誰能說說什麼是面積?閱讀課本概念。(板書課題:面積)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1)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面積相同),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他們的大小。

(2)數格比較大小(將兩個長方形背面展示出來,他們的背面畫有相同的方格數)

誰的面積大?爲什麼?

(3)同一格子標準(指名三生,發給每人一個畫好各自的長方形,讓他們各自揹着同學數出格子數,並告訴大家格子個數)

誰手裏的長方形面積大?爲什麼?(出示各自手中圖形)

你們發現了什麼?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國際上規定好的方塊叫做面積單位。

(板書 面積單位)

(4)認識面積單位

帶着問題自學課本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5)彙報學習收穫,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

②同桌互相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紙,估計一下能站上多少個同學?

④找一找,在我們周圍那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四、鞏固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設計比賽(回家完成)

你還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有趣的圖形嗎?

要求:

(1)圖案面積都是5平方釐米。

(2)給自己設計的圖案起個名字。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形成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

第2課時

教學內容: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對比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說出下面兩個圖形的名稱,分別指出各自的周長,面積。

(2)計算周長常用哪些單位?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長。

正方形、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他們的周長。釐米、分米、米都是計算長度用的單位,叫長度單位。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課

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多了“平方”兩字,但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計量單位。

1、比較1釐米和1平方釐米的圖形

觀察、比較課本第74頁例1圖形,1釐米和1平方釐米有什麼不同?

彙報,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體驗1釐米是指線段的長度,1平方釐米是指圖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釐米正方形的邊長是1釐米。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請生自己先在紙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後比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誰能說說1米和1平方米有什麼區別?

請生用手勢比劃1米和1平方米。

三、鞏固

1、(出示物體或圖形)正確選擇用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1)測量這根繩子有多長用什麼單位?

(2)測量這個長方形有多大用什麼單位?測量它的寬呢?測量它的周長呢?

(3)測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麼做單位?

(4)測量講臺桌有多高用什麼單位?

2、選擇合適單位填空

課本第76頁第4題。

3、估一估、擺一擺:課本第75第2題

4、課本第76第3題(獨立完成後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四、本課小結

跟小組同學交流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麼知識?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8~119頁的內容,練習二十七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初步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會選擇合適的單位,量一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或平面圖形的面積。

學具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帶色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剪刀、直尺。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認識面積

1、感受物體表面面積

學生動手操作:把帶色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貼到長方體的盒子上。

教師提問:你會發現或體會到什麼呢?(學生可能會說誰大誰中,教師在這過程中引導、總結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體驗平面圖形的面積。

學生動手畫一個學過的圖形,然後每組的同學把畫好的圖形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看能體會到什麼?(學生可能體會到平面圖形有大有小,在此過程中教學平面圖形這一概念,如果有的學生畫出角的圖形,教師藉此機會讓學生把角的圖形和學生畫的'長方形、正方形進行比較,教學圍成一詞的意義。)

引出: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積單位。

1、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圖形,來比較它們的大小,誰能想出辦法來?(學生可能想出用劃方格的辦法、重疊的辦法、剪拼的辦法等,只要合理教師給予肯定。)

(建議根據具體情況做成教具,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

教師有意出示下列圖形比較,看哪一個圖形的面積大?

(根據具體情況做成教具)

師生總結:在進行測量、計算面積時規定了統一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方釐米。

2、動手操作,聯繫實際,形成表象。

教學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教師提前把1平方釐米的平面圖形印在白紙上。)

學生塗上顏色,然後剪下來,體會1平方釐米有多大

舉出生活中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的物體表面。

用1平方釐米的小紙片測量你身邊的物體表面的面積。(如釦子、橡皮等。)

(2)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學生剪下來,體會1平方分米有多大。

舉出生活中什麼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紙片測量課本的封面面積。

(3)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學生先估計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師再出示面積是1平方米的大紙。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三、課堂小結:

結合本課的重點,進行總結--板書課題

四、綜合練習

1、課本第119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要釘子板上圍出面積是8平方釐米的圖形。

3、課本第121頁第2題測量圖形的面積。

4、課本第121頁第3題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積是8平方釐米、16平方釐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板書設計:

面積和麪積單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

2.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過探究、討論,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面積爲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張。

學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釐米、寬6釐米),一張綠色紙(長12釐米、寬9釐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生面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前段時間侯老師剛買了一套住房(出示課件),你們想了解點什麼?(學生回答。)

情況一:若學生回答的問題有價值。

師:同學們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從這個圖上,你知道了些什麼?

情況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沒有價值。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仔細觀察這個圖,你知道了些什麼?(引導學生說出房間是有大有小的。)

師:剛纔,同學們發現有的房間大,有的房間小,房間的大小指的是面積的大小,客廳大也就是說客廳的面積大,衛生間小是指衛生間的面積小,那你能說一說,客廳的面積指的是什麼嗎?引導學生說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房間地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比如,餐廳地面的大小是餐廳的面積,廚房地面的大小是廚房的面積。

師:再比如說,你看,這裏是我手掌的面,那麼這個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積。那你們的手掌面呢?誰願跟我比比,誰的面積大。

師:你來,同學們看,誰的面積大?

師:同位互相比一下。

師:其實,周圍物體的面也有大有小。現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後互相說一說,看看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開始吧。(學生小組自由探究。)

師:誰來說一下,你們比較的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

學生交流(學習重疊法的語言:這個同學是把這兩個面重疊在一起來進行比較的,他發現墊殼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說墊殼的面積大,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可以叫它重疊法。)

師:剛纔透過觀察,同學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們學過不少圖形,你們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課件出示),這些圖形的周圍都是封閉的,我們叫它封閉圖形。這些圖形也有大小嗎?

師: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哪一個大嗎?圓形和三角形呢?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我們可以說正方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圓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你能說出在這四個圖形中哪一個的面積最大嗎?

生: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麪積單位

師:剛纔有的面的面積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覺得餐廳和廚房哪一間的面積大呢?現在我們就想辦法來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在信封裏裝着,可以利用這些學具擺一擺,數一數,看它們的面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好嗎?看哪個小組能最先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活動並彙報。(師巡視觀察學生擺的有幾種情況)

展示擺的好的小組,正確的擺法有以下情況:

紅紙 綠紙

正方形 12 12

圓形 12 12

長方形 18 18

師:剛纔,老師發現有一個小組是這樣擺的,(出示錯誤的一組)你能說說你們比較的是哪張紙的面積大嗎?你們是怎麼知道的?(生答)

師:那你認爲這樣合適嗎?

師:找同一小組同學說:那你認爲怎樣就合適了?

引導學生說:要用一樣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叫面積單位。

剛纔,我們用到的正方形、長方形都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爲了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定的?請帶着這兩個問題看數學課本73、74頁,從這裏邊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

學生看書後小組互相說說這兩個問題。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幾個?(學生回答。)

師:你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嗎?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釐米嗎?(師貼1平方釐米)

師:量一量,看它的`邊長是不是1釐米?在你的腦海裏想象一下1平方釐米有多大?看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說一說。(學生彙報。)

師:現在我們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了。現在你估計一下,這塊橡皮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釐米呢?

生:5個。

師:5個1平方釐米也就是幾平方釐米(5平方釐米),你認爲橡皮這個面的面積是5平方釐米,還有誰想說?

是: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裏的1平方釐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正確?

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師:剛纔,咱們用1平方釐米的學具很快測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積。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學生答。)

師:對呀,太小了怎麼辦?你覺得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分米嗎?(如果學生舉起1平方分米就說,你知道這是多少嗎?)

師:祝賀你們,找對了。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學生量。)

師: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學生找。)

師: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面的面積呢?(學生答。)

師:如果用它來測量操場的面積,你感覺怎樣?

師:你覺得用哪個單位來測量操場的面積比較合適呢?

生:平方米。

師: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

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師給學生展示1平方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嗎?(學生交流。)

師: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師演示。)

師: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好嗎?

三、小結,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透過剛纔的學習,咱知道了什麼是面積,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師: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郵票和課桌面的面積。

小結: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收穫不小,不僅知道了什麼是面積,而且還了解了面積單位,並且也學會了用測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積,下節課,我們將學習用計算的方法來知道物體表面的面積,老師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好嗎?

五、評析

《標準》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取得進步和發展。”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展現了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充分的動手操作活動中,理解和建立面積和麪積單位這一概念。

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概念,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動手摸面體會比較面的大小也有利於與前面學習的長度加以區分比較。

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律,有利於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2.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時,爲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探究性問題,讓學生想辦法比較紅、綠兩張紙面積的大小,使學生產生了認知矛盾的衝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比較面積方法的強烈願望。教師很好地抓住這一時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在擺一擺、量一量、數一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標準——面積單位”,從而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形成和建構,培養了學生探索意識和合作能力。

3.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這些面積單位進行實際測量、估測,有利於學生對各面積單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測能力的培養。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於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71至76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經歷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過程,並形成表象。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4、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我們今天來玩兒一個遊戲,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兩個三角形,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我們找兩個同學來塗色,誰塗色的速度快誰就獲勝。(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老師說開始一起塗)

2、誰是獲勝者,爲什麼他塗的快呢?

生:因爲一個三角形的面大,一個三角形的面小。

師:這個同學用了一個詞很好。

3、下面我們來看大屏幕,看看這兩位同學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師:爲什麼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這是爲什麼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師:我們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積,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4、今天老師用到一個詞,面積,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麼是面積?

板書:面積。

師:生活中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個詞。

生:

師: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再賣房子的時候看見面積兩個字,我們就知道是什麼含義了。

5、面積和物體的表面是有關係的。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現摸一摸課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鉛筆盒的面,再摸一摸咱們做的凳子的面。

師:同學們剛纔摸的面我們把它叫做物體的表面。

板書:物體的表面。

6、透過同學們剛纔的摸,你發現物體的表面的有什麼,在摸的時候你有什麼發現?

生:誰的.表面大,誰的表面小。

師:這就說明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書:的大小

師:剛纔我們摸的課本的表面的大小叫課本表面的面積,摸的桌子表面的大小叫桌子表面的面積,誰能用老師剛纔說過的話說一說凳子表面的大小是什麼?

結論:所以說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什麼?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書:就是它們的面積

7、把數學課本的封面和光盤畫下來,這兩個圖形就叫封閉的圖形。

板書:封閉圖形

師:講解什麼是封閉的圖形?就是沒有缺口,從頭到尾相連的。

師:再畫一個有缺口的,問這是封閉的圖形嗎?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中有哪些是封閉的圖形?

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

8、我們學過的這些圖形有大小嗎?生:有對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生:齊讀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9、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些什麼?學生分着齊讀面積定義。

10、讓學生把這兩句話總結成一句話?

生: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書:或

11、誰能起來舉一個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說哪些物體的面積有大有小。

12、比較兩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疊一下。

13、拿出兩個長方形,比較兩長方形大小,用重疊的方法不行了,怎麼辦?

生:用小方塊擺一擺,誰擺的多誰大。

14、小組交流:在我們學過的圖形中用哪種圖形擺最合適,爲什麼?

生:最適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師翻過來,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擺可以嗎?

生:不行,這樣擺同樣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也無法比較。

16、怎麼辦?

生:我會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擺到兩個長方形上,看誰擺的多,比較大小。

17、我們知道了要在物體上或圖形是擺小正方形時要統一單位,用相同的正方形來擺。

18、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面積單位,我們給這些小正形起了一個名字叫面積單位。

板書:和麪積單位。什麼是面積單位?面積單位有哪些呢?請同學們開啟數學書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書:三個面積單位

19、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多大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師: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釐米,並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麼特點。

師: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生:(舉例)田字格,1角的硬幣,大拇指蓋,

20、開啟數學書P74做一做1題,先估一估,看誰估的準。擺一擺是多少?

21、爲什麼說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8平方釐米呢?

生:因爲它能擺8個小正方形。8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就能蓋住了。

22、老師讓你用這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去量這個課桌的面積你認爲怎樣?

生:不合適,爲什麼?1平方釐米太小,桌子面積太大。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1.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學具:兩生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平方釐米、平方分米的學具。

教學程序:

自學要求:

1.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並思考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爲什麼?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一張大紙和一張小點的紙。

師:老師這有兩張紙,如果要在這兩張紙的面上進行塗色比賽,看看誰先塗完誰就是冠軍,你想選擇哪一張紙?爲什麼?

生:選小的,因爲它小一點塗得快。

師:看來同學們都認爲這張紙的面小,這張紙的面大,要想很快的塗完,理所當然要選擇這一張面小的。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體的面大一些,有的物體的面小一些。

(2)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透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師:現在請你摸一摸數學書的表面,再摸摸課桌的面。

1.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

2.看一看:再看看黑板面,和我們課桌的面相比,怎麼樣?

師:剛纔透過摸、看知道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3.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說?

(2)透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物體的面積,以前我們也學過了不少的圖形,像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那這些圖形也有大小嗎?你能看出這個正方形和長方形誰大誰小?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麼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生動手比一比,數學書和作業本誰大誰小?並說一說你是怎麼比較的?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爲什麼?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2.彙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爲什麼?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三)、實踐運用。

(1)p74頁做一做第1題。

(2)p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4)小資料:

①有關美國首都和我國首都北京的人均綠化面積資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積和中國人均森林面積的資料。

②廣州市十年前人均綠化面積資料,和廣州市十年後人均綠化資料。

說一說,你有什麼感想?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教後反思:

整節課自始至終,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請學生摸一摸自己的課桌面,數學課本的封面,鉛筆盒蓋的面,黑板的面等讓學生體會“物體的表面”。說一說你的發現,進而提出有關“面積”概念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當面積相差不大是我們無法用眼睛直接比較大小,很自然的讓學生動手實踐,拼一拼、擺一擺。第二組圖形由於標準不統一也無法真正比較大小,引出了面積和麪積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