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學三生教育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生教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生教育教學設計(精選3篇)

小學三生教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生命教育”,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心自己和家人”;

2、“生活教育”,提倡“珍視生活,瞭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關心他人和集體,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

3、“生存教育”,強調“學習生存知識,保護珍惜生態環境,關心社會和自然,強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以“三生教育”爲學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爲學校德育工作的靈魂,將學校的德育工作涵蓋在“三生教育”之中,將學生的教育,師德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統籌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針對性、有效地開展德育活動,打造出學校的德育品牌。

二、教學內容:

1、三生教育的意義:

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與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價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學校生命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機制,尤其是優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環境等等。學校生命教育是指透過對中小學生以及教職員工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發展知識的教學,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對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態度,並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對社會及他人,尤其是殘疾人的愛心,使中小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全面發展,使教職員工更加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

陶行知認爲“生活即教育”,他認爲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點:生活的、行動的、大衆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繫的。學校的生活教育從提高教師的生活質量入手,從教師和學生的走路、吃飯、說話、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愛生活的家庭和集體,讓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

生態教育,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體系,是人們根據生態關係的需要和可能,最優化的解決人與自然關係問題所反映出來的思想、觀念、意識的總和。“三生教育”是一個整體,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系統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爲本,以德爲先,注重基礎,強化創新,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中學生。”

二、“三生教育”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係。

近年來,在德育研究領域,許多研究者已深刻認識到德育目標過高、過空,德育內容過於理性、過於抽象,德育途徑方式過於單一甚至違背學生道德心理髮展規律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於是德育需貼近生活,需加強情感性、加強道德主體實踐漸漸成爲一種研究趨勢。

1、透過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認識生命的生老病死過程,認識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展規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以個體的生命爲着眼點,在與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諧關係的過程中,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

2、透過生存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義,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幫助學生建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勞動能力,能夠合法、高效和較好地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

3、透過生活教育,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讓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複合體;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立足現實、着眼未來的生活追求;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理解生活的真諦,能夠處理好學習與休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三、“三生教育”與學生成長的.關係。

1、主體教育是指要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力量,鼓勵、引導受教育者成爲“三生教育”的主體,把教育的過程和受教育者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認知和行爲實踐的過程統一起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能力,使學生實現自身的教育利益

2、認知教育是指要根據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規律,着眼於知行統一,透過學校課堂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使學生對“三生教育”的意義、目的、內容、方法等曉之以理,爲動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行爲教育是指要對學生進行“三生教育”,教師和家長首先就要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發展生命,就要增強生存意識、保護生存環境、提高生存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與創造能力,就要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從而用自身的行爲給學生作出示範、樹立榜樣,以此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四、我校如何全面開展三生教育?

①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課,對學生進行考覈並記入學生學籍檔案,也間接地記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檔案。

②強化課堂教學,活化課堂教學。

③突出實踐活動。

④和其他課程以及學校教育活動相關“三生教育”的內容相結合。⑤與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相結合。

小學三生教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追求和諧人生的途徑,處理好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

2、透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促進自身的發展。

3、透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綠色消費的良好習慣及心態。

【課前準備】

收集相關題材的材料:

(1)先賢們對和諧生活的經典句子

(2)現代人對和諧的理解及有啓發性的經典句子。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追求和諧生活的途徑、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及綠色生活的含義。

【計劃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孔子對“和”的解釋

1.2.君子羣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羣。孔子“貴羣重和”的思想

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二、學生閱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怎樣處理好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

2.如何正確面對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3.綠色生活的含義是什麼?

4.綠色消費包括哪些含義?

三、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1.保持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的途徑:

(1)遵守社會規則是協調人與社會關係的基本要求。

(2)不同的角色必須承擔不同的責任、遵守不同的規則。

(3)法律、規章、道德、紀律等對人們的行爲起着規範、協調作用。

(4)現階段我國倡導的社會公德是: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2、正確面對競爭與合作

(1)競爭的目的在於達到目標而不是消滅競爭對手。

(2)要在競爭中取勝,離不開合作。競爭必須遵守規則,以不傷害別人爲前提,競爭的原則是共同提高。

(3)競爭能激發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競爭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進競爭。

3、綠色生活的含義:

是指將環境保護與社會生產以及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融爲一體的新文明、新風尚。即綠色生活就是一種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但沒有環境污染、節約資源和能源,善待各種物種,保持生態平衡,對環境友好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4、綠色消費的含義:

(1)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利於公衆健康的綠

色產品。

(2)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

(3)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小學三生教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校園內的意外受傷事故,瞭解校園內的安全隱患。

2、提高同學們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提高同學們的自我安全保護。

【教學難點】

1、使學生透過親身體驗,提高學生安全意識。

【教具準備】:

載有問題的幻燈片

【活動設計】

一、芝麻開門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猛,經濟高速增長,社會秩序良好。但任何時期都會有一些不法分子伺機而動,侵害他人,尤其以中小學生、老人爲直接侵害對象。爲此,我們不得不防。

二、觀察在線

你曾遇見過或聽到過這些事情嗎?

敲詐勒索暴力傷害等

三、點擊問號

老師不是常教育我們,要以愛心去幫助他人嗎?爲什麼當“尼姑、和尚”上門化緣時,我不能開家門放他(她)進來?

假如我一個人在家時,爸爸(媽媽)的好朋友來敲門,而爸(媽)又不在家,此時我能開門嗎?假如因不開門而引起大人們生氣,那該怎麼辦?

小偷撬門扭鎖,就我一人在家,我該怎麼對付這個壞蛋?

遇到暴力侵犯時,我該怎麼辦?

四、實踐演練

(1)、請同學們分組演練

(2)、評價隨機應變的能力。

五、總結

課後反思:在課程的開始部分,同學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身邊都有哪些危險,然後同學們圍繞這些危險展開了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分爲正反兩方展開討論,學生對家裏的危險、遇到陌生人等方面的意識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同學不知如何保護自己,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