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七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匯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在浙江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富春江。南北朝時樑代的文學家吳均曾經寫了一篇關於富春江山水的文章。今天,讓我們尋着這位文學家的足跡,走進富春江,去領略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爲讚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爲主簿,常與他賦詩。後爲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後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燬。後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註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爲吳均體。《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樑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爲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

關於駢文:又稱駢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駢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駢偶(兩馬並駕爲駢,兩人並處爲偶)。全篇以偶句爲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爲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爲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爲文章的桎梏。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瞭解有關吳均的文學常識,並認識作者透過描寫富春江美景所表達的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

4.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文章多角度刻畫景物的寫法。

四、指導學生進行自學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瞭解文意。

藉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後提出來全班討論。

教師明確:

風停了,煙霧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羣山融爲一色。我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風景。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游動的魚兒和水底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着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着高峻的山勢,爭着向上,彷彿彼此爭着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羣山競爭着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峯。泉水衝擊着山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着,猿猴長時間地啼個不停。那些像老鷹高飛沖天一樣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山谷中由於)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時也可以見到(從枝葉的縫隙間漏射下來的)陽光。

3.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A(1)書中註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2)古今異義字詞(3)通假字 (4)一詞多義(5)同義詞(6)成語 (7)句子翻譯

B分析層次結構,理清背誦思路

明確:先總後分。先總寫: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接着,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分寫:首先寫水。這裏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爲一靜一動。接着寫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這裏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簡單概括爲先總後分,先寫水,後寫山。

C本文描寫生動,你認爲具體表現在哪裏?

明確: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淨托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淨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峯。這裏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五、課文小結:

1.由總到分描寫景物

文章第一部分開篇寫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是遊富春江的總體感受,然後交代了自己遊覽的路線後,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文章內容。文章第二部分先寫 異水,後寫奇山。由總到分,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2.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誇張的修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突出這個特點: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涌,作者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美的特點來寫的。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羣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直指生動描畫出山峯陡直的樣子。寫山間景色,作者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的動物、植物、泉水,動靜結合。聲色俱全地展現了山間美景。

3.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文章第一段是總寫,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閒、輕鬆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景色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第二段寫山景的時候,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讚歎之情;寫山間景色,各種動植物等,體現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了淡泊名利、嚮往平靜自然生活的心情。

4.文章語言簡約清新,精於錘鍊

文章在寫景的時候運用大量駢句,使文章讀來更琅琅上口,並且把相關聯的事物並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不僅將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並列在一起,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相互和應,更別有一番風韻。而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的喧鬧,猿聲的淒厲,顯出山間的勃勃生機。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餘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後的課餘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寫好後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4、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採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餘生活。

【課前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展示活動前,師生共同設計佈置展示區域,陳列展示物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餘生活

1、透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祕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餘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自己在課餘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和感受?

⑴ 可以講講課間課後同學間開展的遊戲、娛樂活動;

⑵ 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製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⑶ 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麼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⑷ 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⑸ 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夥伴或家人外出遊覽、休閒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

2、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3、共同評議:

⑴ 就剛纔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餘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餘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餘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達成共識:看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餘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⑵ 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穫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啓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餘生活之星”獎章。

⑶ 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餘生活之後自己的打算。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1、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交流了各自的課餘生活。好多同學的課餘生活很豐富,在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中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事。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

2、在上一課大家回憶介紹的課餘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哪些內容來寫?

學生共同討論,教師提示,以下活動可參考:

⑴ 遊戲娛樂活動,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繩、“老鷹捉小雞”、扔沙包……

⑵ 課餘輔導訓練,如:網頁製作、科技小發明、繪畫寫生、足球比賽、球球訓練……

⑶ 個人愛好,如:小收集——收集郵票門券;小飼養——飼養觀賞魚鳥;小種植——種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練習鋼琴、小提琴……

⑷ 家務勞動家庭幫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掃衛生,外出打豬草,放牛放羊趕鴨、採集草藥、收割莊稼……

3、你準備怎麼寫?學過的課文會給你的寫作帶來什麼啓發?

討論明確在這篇文章裏只須集中寫一項課餘活動或一件課餘發生的事,敘述時可以借鑑本學期剛學過的課文和以前學過的課文作範例。

4、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5、學生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大家共同評議。

6、各自修改,可放聲朗讀,想想詞語用和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謄寫作文。教師交代格式和字跡要求。

第三課時

作文·講評

一、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學聽後逐一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教師可引導學生以下幾方面評議:

⑴ 是否扣住課餘生活的某一活動、經歷或某一方面寫;

⑵ 是否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寫清;

⑶ 用詞造句是否妥貼順暢,能否反映出課餘生活的情趣。

二、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前後四人小組互相朗讀交流自己的習作,互評互議。

三、修改謄寫張貼展覽

1、各人修改自己的習作。

2、將修改後的習作在學習園地裏張貼展覽。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1、各自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讀不準的字可同桌相互請教。

2、指名朗讀,要求橫着逐行讀。

師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幾位後進生讀讀,然後齊讀鞏固。

3、比賽:誰的眼力準,發現獨特正確:

交流各自的發現。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學生還會發現,這同一個字在讀音不同的情況下意思也不一樣。如有這樣的發現該大力加以鼓勵表揚,並且引導其說說不同的讀音情況下的字義。

4、齊讀鞏固。

〖日積月累

讀讀認認

1、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藉助注音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有什麼共同之處。

4、齊讀鞏固。

5、單獨指讀橫線條中的生字,提示書寫注意點。

讀讀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要讀一首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小兒垂釣》。

教師範讀。

2、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請大家各自試着讀一讀,不認識的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模仿老師的樣子,讀準韻律。

3、朗讀比賽。指名朗讀,看誰讀得正確,讀得有韻味。

4、師生合作,表演古詩短劇:

教師準備荷葉、漁竿、竹簍等道具。學生演稚子垂釣,教師演路人,詩句作臺詞,師生演練後可再請學生合作演練。

5、競賽背誦。爲先背出的學生髮獎品。

展示臺

1、課前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閱讀學習夥伴的話,小組內交流各自展示什麼內容,以什麼形式展示;共同討論,互相協作,考慮本小組採取何種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協商統一後分頭準備。

2、班長或學習委員瞭解各組的展示準備,協調展示情況。

3、舉行“多彩的課餘生活”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後參觀學習。

4、評選最佳展示組,視情況評選“惜時獎”、“毅力獎”、“才藝獎”、“創造獎”、“能手獎”、“勤勞獎”等個人獎,教師頒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知識目標:1、懂得教育對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2、明白自己享有受教育的權3、知道義務教育的特徵。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正確行使和維護受教育的權利的觀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爲了今後的幸福生活,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而努力學習;

重點難點:

本框包括兩部分:一,教育爲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們享有受教育權利。其中第一部分是重點,第二部分是難點,同時它也是第二框內容的鋪墊。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目標教學

教學流程:

一、先學

1、匯入:觀察兩幅圖片,題目是《我要上學》。圖中的大眼睛女孩名叫蘇明絹。

下面是她在的自述:“照片上的我,正上小學一年級。那時,我家全年的收入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父親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魚,用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1990年9月,我上學了。當父親把100多元學費交到老師手裏的時候,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這是父親砍了多少柴、賣了多少魚才掙來的錢,我更不知道以後父親是否都能給我拿出錢來交學費。

1992年,“大眼睛”的照片在國內外各種報刊上刊發,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我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名人”。此後,在希望工程的資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學業,並於20xx年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我要上大學”的夢想終於實了

旁白:

從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畢業的她,已順利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如今,昔日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被已成銀行白領。 那麼,她靠什麼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呢?

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探究這位“大眼睛”姐姐的成長曆程。

板書課題: 知識助我成長

1、知道受教育是憲法賦予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2、理解教育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意義。

3、知道義務教育的含義,理解其特徵。 請同學們一起大聲朗讀本節的學習目標。

4、誦讀課文,感知課文:(時間5分鐘) 老師溫馨提示:學們要注意教材中的插圖,並出示自學指導。

5、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根據閱讀內容,自主完成下列各題,找到答案,可以畫在書上,答案分散的,可以集中在一起。

比一比,看誰找的快,看誰找的準。

1、教育對個人成長和和社會發展有什麼意義?舉例說明。2、讀完59面下插圖,把你的答案填在書上。

3、什麼是受教育權?什麼是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有哪些特徵?

(學生自主答題,不懂的可小聲與小組同學計論,解決爲了的也可舉手詢問老師。時間6分鐘後老師檢查學生的答題情況)

二、後教

老師巡視學生自主答題情況,抽查學生答題答成度和質量,梳理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引導、研究、答疑。

三、探索 發現

材料一:記者採訪放牛娃時的一段對話

記 者:你爲什麼放牛? 放牛娃:掙錢記 者:爲什麼掙錢?放牛娃:找媳婦

記 者:爲什麼找媳婦放牛娃:生兒子記 者:兒子將來幹什麼?放牛娃:放牛

聽了這樣的回答,記者陷入了沉思。

材料二:當他還是個放牛娃的時候,他就在牛背上夢想能飛上藍天。 1980年,他父親不幸病逝,剛上初二的他不得不輟學.學校的老師冒雨找到了他的母親:“這孩子成績好,退學太可惜,可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耽誤了。” 正在地裏幹活的放牛娃重返了校園.1984年,他終於實現了那個牛背上的夢想,進入了空軍飛行學院。

這個放牛娃就是英雄航天員聶海勝。

材料三:在《大國崛起--德國篇》中有這樣的記載:早在拿破崙的軍隊入侵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說:“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建立起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發揮想象、感受陽光的作用,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時間的寶貴。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環節

一、遊戲激趣,複習匯入

1.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動物王國的朋友(課件)──小老虎,他呀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你們能接受住考驗嗎?(課件)出示生字

(1)誰想來試試,你還能給它找個朋友嗎?

(2)小朋友可真行啊,那你能從那麼多的生字裏面選擇一個或幾個字來說一句話嗎?

(3)看小朋友說得那麼起勁,小老虎也寫了一句話

金子比陽光像更寶貴金子陽光。

A、請小朋友自由的讀一讀。

B、此時你想對小老虎說些什麼啊?

C、那你能幫他改一改嗎?

(課件)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D、你們同意嗎?那讓我們一起來響亮地讀一讀,告訴小老虎吧!

二、討論、研讀句子

就因爲小老虎,不知道金子和陽光究竟是怎樣的,才鬧了今天這個笑話,不過我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是能幹的小老師,一定能幫助小老虎認識金子和陽光的。

1.誰來告訴他金子是怎樣的?

2.陽光像什麼呢?(齊答)對啊,陽光像金子,很美,也很寶貴,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帶着小老虎走進課文,去考察一下(課件)、課文的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麗、感受到陽光的作用很大。(指名讀題)

3.下面就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從課文中找出一句或幾句話去學一學。

三、交流、彙報

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

(1)陽光象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A、指名說。(看課件)

B、小朋友看了這些畫面,你想說些什麼啊?

C、那你現在最想做什麼?

D、自由地讀一讀,如果你覺得讀得不過癮,,還可以做做動作。(動作演示理解灑遍)

E、誰願意來美美地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哇,那麼多小朋友都想讀啊,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來讀給各位在做的老師聽聽吧。

(2)田裏的禾苗,因爲有了陽光更綠了

A、你爲什麼這麼讀?

B、看看還有哪位小朋友能讀得更綠一點。

C、此時你是受陽關哺育的禾苗你想說些什麼呢?那你能用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嗎?

(3)山上的小樹,因爲有了陽光,更高了。你能把它美美的來讀一讀嗎?還有誰比他讀得更好。

(4)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象長長的錦緞了。(課件)

A、同桌討論一下,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B、理解錦緞,實物投影,那老師不明白了,怎麼把小河當成錦緞了呀。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自由讀讀、個別讀、齊讀。

(5)早晨,我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

A、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說說你感到陽光怎麼樣?(可愛)

B、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做做動作,感受陽光的可愛)並指導朗讀。

三、擴展

1.剛纔小老虎學得可認真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動手來畫一幅陽光下的美景圖,送給小老虎吧,如果你還想對小老虎說些什麼就請你動手把它寫下來。

2.交流,實物投影,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全文

今天小老虎的收穫可真不少啊,這都是因爲有了小朋友的幫助,他才知道原來陽光是那麼的美麗,世間萬物都享受着陽光,可是小老虎還有一點不明白,爲什麼陽光比金子更值錢、更寶貴呢?你們願意下節課繼續去幫助它解決這個問題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認識“先、鹿、慢”等14個生字,並加以運用。

2、 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 理解課文內容,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以識字和詞爲基礎,增強環保意識,並在朗讀中予以表現。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1、 齊讀題目。

2、 指名讀,比比誰讀得動聽。

3、 說說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小路”是怎樣的(教師評一評,也可以有選擇地在黑板上畫一畫)。

二、 識字並運用

1、 學習準備

標自然段序號,在文中圈出生字並讀正確。

2、 反饋

⑴開火車讀字卡,正音。

⑵指名讀,如果讀對了,請那位學生把字卡貼到黑板上。

⑶運用(方法很多,比如“哪些字能成爲詞語朋友?”然後叫學生擺一擺,讀一讀)。

三、 朗讀與理解互動

1、 站起來速讀,如果覺得好了就坐下,要求讀得既快又正確。

2、 請剛纔的第一名回答:

請找到文中的話,說明鴨先生屋前的小路確實是美麗的。

3、 除了找的學生讀一讀,要創設情境比一比誰讀得更好。

4、 請讀得不錯的一名學生板書——美麗。大家盡力讀好這段。

5、 師:這小路是不是一直這樣美麗下去呢?從哪裏知道的?

6、 學生找相應的句子,比比誰讀得更不錯,請一生板書——不美麗。

7、 師:小朋友們,知道了小路變得不再美麗了,你們有什麼想法?

8、 學生互相說,站起來說,大家評一評。

9、 讀一讀第9、10、11自然段,說說自己的發現。請說的不錯的一名學生板書——美麗。

10、 師:如果當你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你會怎麼做?

11、 大家一起把班級打掃乾淨(簡單一點)。

四、 小結並佈置相應的作業。

五、評析

第二課時

一、 複習

1、 將字詞卡任意發給幾位學生。

2、 師用肢體動作或其它方式引出字詞,持卡的學生上來大聲讀給大家聽,及時正音。

二、 分角色朗讀

1、 各自選好想讀的角色,認真練習讀好角色的話。

2、 反饋:

⑴你想讀哪種動物的話?選一句或幾句你覺得拿手的讀一讀吧。

⑵學生站起來讀,教師要讓大家明確讀和聽的任務,及時評價。

⑶師根據剛纔讀的情況選幾名學生當角色,要求會背角色說的話,演的時候戴上頭飾,其他認真看和聽,由教師讀旁白。

⑷按照自己的意願確定角色,以小組爲單位練習,教師巡視及指導。

⑸反饋,並評選(獎項可以是“最佳合作獎”“天才小演員”等等)。

三、 看誰讀得好

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

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1、 學生自己練讀。

2、 自願站起來讀,可以自己選一句讀,及時評價。

3、 學生觀察三句話有什麼區別,師解釋:第一句是陳述句,第二句是疑問句,第三句是感嘆句。

4、 師口頭編句子,學生猜是什麼類型的句子。

5、 按照要求口頭說句子,要避免模式化,鼓勵有創意的學生。

四、 指導書寫

五、 評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精彩”、“表演”練習說話。

2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馬戲團裏的動物表演精彩有趣,都是演員們訓練的結果。

3 提高學生細緻觀察圖畫的能力。

4 能夠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四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弄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鋼絲都很精彩”這一問題。(即:對課文二、三、四自然段內容的理解)掌握10個生字。

2.教學難點:對“好奇、絕技、喝彩”等詞的理解;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精彩”、“表演”這兩個詞的運用。

三、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小黑板(或幻燈片)、田字格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出示卡片指讀、齊讀:馬戲。提起馬戲,(板書)你們都知道,誰能說說什麼是馬戲?你們看過哪些馬戲?(議答)馬戲節目大家都喜歡看。今天,我們就學習看圖學文第19課——《精彩的馬戲》。(板書)大家齊讀課題。這一課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動物表演的馬戲節目呢?開啟書,看書上的插圖。

二、看圖,初步瞭解圖畫內容。

書上有幾幅插圖?每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動物,在幹什麼?先自己看圖,然後說一說。(議答)圖上畫的是猴子、山羊等動物表演馬戲的情景。你們覺得它們的表演怎樣?(議答)這些動物表演的馬戲的確吸引人。書上都敘述了哪些內容呢?看書。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然後標出自然段序號,並看看課文講了哪些動物的馬戲表演。(議答:課文共五個自然段,將四幅圖中各種動物的表演都講清楚了)

2.指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連貫;其他人邊聽邊想,哪些段講了四幅圖的內容,是按什麼順序講的?(議答:課文的二——四段的內容與四幅圖內容吻合)先講猴子爬竿(二段),再講黑熊踩球(三段),接着講山羊走鋼絲(四段),最後講小狗、馬、猴子的表演(五段)。

3.區別兩個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指讀:“喝彩”“好奇”(h8,h4o),然後用“喝、好”(h5、h3o)組詞。

4.過渡: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猴子等動物表演的馬戲節目。課題中說它們表演的馬戲是怎樣的?(精彩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些馬戲是精彩的呢?下面我們結合圖來學習課文。

四、學習第一段。

1.指讀,想一想這段話講什麼意思?(講昨天我和媽媽去看了馬戲)

2.理解詞語。指讀:馬戲。“馬戲”是指馬戲團裏動物的表演。在這個詞語中,“戲”是生字,用“戲”組詞。(議答)“我”看到的馬戲是一場(精彩的)馬戲。指讀:精彩。“精彩”是指動物的表演非常優美,出色,很吸引人,是對錶演的稱讚。齊讀這個詞。

3.指導讀。既然看到的馬戲很精彩,那“我”的心情怎樣?(高興)讀這段話就得讀出高興、讚揚的語氣,尤其得注意“精彩”一詞的語氣。指讀。

小結:這段就一句話,簡單交代了什麼時間、誰和誰去看馬戲、“我”看到的馬戲怎樣精彩。看第二段。

五、學習第二段。

學習這段,我們按下面四步來進行。

1.瞭解圖文內容。

(1)看圖。仔細觀察圖畫,看看猴子的衣着、動作姿勢、臉上的表情各是怎樣的,然後按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議答)

(2)指讀這段,看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什麼內容?(這段共四句話,講猴子爬竿表演)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第一句。指讀。這句話講什麼?(介紹猴子爬竿的情景)這是先交代一個什麼節目(板書)。指讀“猴子”。猴子是怎樣表演爬竿的呢?(板書)指讀有關句子。(二、三句)這兩句都是講怎樣表演的。

第二句。這句話講什麼?(講猴子穿着衣服,像個小孩)板書:像個小孩。指讀“打扮”。“打扮”指什麼?(指猴子裝扮出來的樣子)把“打扮”的意思放到句子中去,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猴子穿着衣服,裝扮出來的樣子像個小孩。)看圖,具體說說猴子怎樣打扮?讀這句要讀出頑皮、可笑的語氣。指讀。

第三句。指讀。這句講什麼?(講猴子在竿上表演倒豎蜻蜓的情景。)看圖,說說“倒豎蜻蜓”是怎樣的姿勢?(議答)板書:倒豎蜻蜓。書中是怎樣寫猴子面部表情的?指讀。看圖,說說什麼是“圓溜溜”?猴子爲什麼“好奇”地瞅着觀衆?(議答)板書:好奇地瞅。這句具體描述了猴子爬竿時那頑皮的`姿勢和表情,讀的時候要注意“圓溜溜、好奇”等詞語,讀出頑皮的語氣。指讀。

第四句。齊讀。這句講什麼?(講觀衆被逗得哈哈大笑)這是觀衆的反應。(板書)說說怎樣笑纔是“哈哈大笑”?觀衆爲什麼哈哈大笑?(議答)說說什麼叫“頑皮”?(指猴子像小孩子似的,動作、表情很滑稽逗人,很淘氣的樣子)正因爲猴子的表演頑皮、(板書)逗人,所以觀衆才“哈哈大笑”。(板書)透過“哈哈大笑”這個詞想象一下場內是怎樣的情景?觀衆心情怎樣?(議答)讀這句要讀出高興、開心的語氣。指讀。

3.練習有語氣地讀。

這段介紹猴子爬竿的表演,共四句話。第一句先講猴子表演什麼節目,二、三兩句具體講猴子是怎樣表演的,突出了猴子的頑皮;最後一句講觀衆的反應,突出了觀衆興奮的心情。讀這段話,要注意語氣的變化:第一句要用興奮的語氣讀出“我”高興的心情;第二、三句要讀出猴子頑皮、可笑的語氣;第四句讀出觀衆興奮、開心的語氣。指名讀。

4.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很精彩。(複述、議答)

小結:第二段寫猴子爬竿的精彩表演,突出了猴子的頑皮。

六、指導書寫生字。

1.認識字的結構特點。

一、二段有3個生字,看課後生字表,想想這3個字的共同特點是什麼?(都是左右結構)

指讀:馬戲猴子打扮

2.指導書寫。“戲”左邊不要寫成“又”,最後一筆是點。“猴”左邊是“犭”,右邊“侯”字中間不要多加一豎,最後一筆是捺,書寫時“亻”在豎中線左邊。

師在田字格中範寫一個,生在本上仿寫兩遍。

第二課時

一、回顧第二段的學習過程。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精彩的馬戲》第一、二段,這段講什麼?分幾步來學的?(議答:分四步來學的。第一步,先按順序看圖,說說猴子是怎樣表演的,然後,讀這段話,看看講什麼內容。第二步,結合圖逐句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弄清表演什麼節目,怎樣表演,觀衆反應怎樣。第三步,練習有語氣地朗讀這段話。第四步,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爬竿表演得很精彩)

根據議答,總結,出示學習方法:

指讀,齊讀學習方法。用上述學習方法學習課文的三、四兩段。

二、學習第三段。

1.指答學習過程的第一步,然後看圖,自由讀課文。複述、敘述圖上內容。(略)這段共五句話,講黑熊踩木球的表演。

2.指答第二步學習要求,然後結合圖讀課文,讀完後同桌交流一下學習結果。接下來進行議答。

什麼節目:第一句講表演什麼節目。表演的節目是“黑熊踩木球”。(板書)指讀:“黑熊”,用“熊”組詞。黑熊是一種很笨重的動物。它表演踩球一定非常好看,因此,“我”說“……也很好玩”。讀這句要用什麼語氣?(很喜歡黑熊的語氣)指讀。

怎樣表演:二、三、四句是講黑熊怎樣表演踩球。指讀。注意黑熊的表演過程,然後按順序說說。(黑熊爬到球上→直立起來→小心移動雙腳,讓木球滾到板上→球剛過中心點,蹺板一頭掉下來。黑熊非常緊張)(板書帶點的詞語)提示:這個環節可讓學生用事先剪好的硬紙畫片,到前面邊粘貼演示邊敘述。指讀:“緊張”。“緊張”什麼意思?黑熊爲什麼緊張?(緊張指黑熊精神不安。其它略)透過“緊張”一詞可以看出,這個節目難度大,黑熊對演出也很認真。讀這三句話時要想象黑熊表演時緊張、認真的情景,並注意這些詞,讀出認真而緊張的語氣。指讀。

觀衆反應:第五句講觀衆反應。指讀句子。說說什麼是“鬨笑”?(許多人同時出聲大笑。)想一想,這裏爲什麼不用“哈哈大笑”,而是說觀衆一陣“鬨笑”呢?(議答)指讀這句,想象觀衆由緊張到鬨笑的情景。 小結:這一段突出了踩球表演的難度大和黑熊的緊張,下面練習有語氣地朗讀這一段。

3.練習朗讀。讀這段話也要注意語氣變化。第一句要讀出“我”喜歡這個節目的語氣;第二、三、四句要從“爬到、直立、小心、剛…就…”等詞語中去體會黑熊的緊張;第五句要讀出臺下一片鬨笑的氣氛。指讀。

4.指答第四步做什麼,並回答。

三、學習第四段。

1.按學二、三段的方法,先一步步地自學課文,然後同桌交流學習結果。

2.檢查自學結果。分四步議答。

〈1〉圖上內容。(略)這段內容共六句話,講山羊走鋼絲的表演。指讀這一段。

什麼節目:第一句講山羊表演走鋼絲很出色。(板書)指讀“走鋼絲”。什麼是“走鋼絲”?(議答)表現走鋼絲的過程叫什麼?(表演)指讀:表演。“出色”是什麼意思?(特別好,不同一般)“出色”(板書)是對山羊表演的稱讚。指讀句子。

怎樣表演:二、三、四、五句講山羊走鋼絲的情景。①山羊是怎樣表演的?(讀第二句)板書:走來走去。“穩穩當當”是什麼意思?(議答)讀這句要讀出“穩”、“不慌不忙”的語氣。指讀。②三、四、五句寫山羊表演什麼,怎樣表演。(用書上的話敘述表演過程)比較句子異同,並理解“絕技”。

(這兩句都寫山羊表演時身子彎起來。但第二句用拱橋的形狀來比喻山羊身子彎的程度,這個表演很費勁,困難大,也十分驚險。這樣的表演沒有誰能比得上,獨一無二,所以叫“絕技”)

讀這三句話要讀出驚險、不慌不忙的語氣。指讀。

觀衆反應:第六句講觀衆反應。“喝彩”指大聲叫好。(板書:喝彩)想象一下,觀衆可能怎樣爲山羊叫好?讀這句要讀出稱讚的語氣。指讀。

<3>練習有語氣地讀。第一句讀出稱讚的語氣;第二句讀出“不慌不忙”的語氣;第三句用稱讚的語氣;

四、五句讀出既驚險又不慌不忙的語氣;最後一句用稱讚的口氣。指讀。

<4>從“穩穩當當”、走來走去、碗口大、四腳踩上、像一座拱橋”等語語中可以看出表演精彩。

四、學習第五段。

1.指讀這一段,看有幾句話?(兩句)

2.理解句意。

第一句:講小狗、猴子和馬的表演挺有趣。板書:小狗做算術,猴子騎車,馬鑽火圈,有趣。看圖說說小狗、猴子、馬的表演情景。

第二句:指讀。這句講誰怎麼樣,(講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板書)指讀:“叔叔”。結合前面內容說說他們怎樣有辦法。

(議答)想想:這些動物的精彩表演是怎樣得來的?(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這句講“我”看過馬戲後的想法,讚揚了叔叔、阿姨訓練動物有辦法。讀這句要用稱讚的口氣。指讀。

五、總結。

《精彩的馬戲》着重講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指出動物們的精彩表演是演員精心訓練的結果,說明還是人有辦法。

六、指讀全文。

七、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熊”:上下結構。下面是四點底。上面,左上是撇折、點兩筆;右邊

“直”:上下結構。“真”字去掉下面兩點。

後寫“小”字。“算”:上中下結構。上面是竹字頭,中間是“目”,下邊三畫:橫、撇、豎。“叔”:左右結構。左上是“上”字,不是“止”字。

第三課時

一、完成課後第3題。

1.指讀題目,明確要求。

2.指讀、齊讀詞語:猴子、小狗、黑熊、算術、打扮、直立、頑皮、表演、走鋼絲、小心地、精彩

3.抄寫詞語,易錯字教師揭示。(如:直、算、演等)

4.用“表演”“精彩”練習說話。

<1>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上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語義和用法。

<2>練習練句。教師可提示舉例,開擴造句思路。如:①“六一”兒童節,我們都上臺表演了節目。②芳芳的節目表演得可好了。③新年聯歡會上的節目真精彩呀!④大家爲秋生的精彩表演鼓掌。

二、完成課後第4題。

1.練習背誦第四段。

<1>指讀這一段,說說有幾句話,分別講什麼。(共六句話。第一句講表演什麼節目。二、三、四、五句講山羊怎樣表演,先講山羊怎樣在鋼絲上走,再講山羊表演絕技,接着講圓板大小,最後講怎樣站在圓板上,第六句講觀衆反應。)

<2>引背:這一段寫表演什麼節目?(背第一句)→山羊是怎樣表演的?(背第二句)→山羊還表演了什麼?(背三、四、五句)→觀衆反應怎樣?(背第六句)師生共同試背這段。

<3>自由練習,按“什麼節目→怎樣表演→觀衆反應”的提示試背。

<4>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參考: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初中體育教學案例——全國中學生廣播體操

由於初一新生入學 廣播操《放飛理想》和《舞動青春》的教學就成了這學期的首要教學內容,廣播操《放飛理想》無論從教來講還是從學習來說都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圓滿完成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前提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僅以我的一節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來說明我是如何進行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

一、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裏我主要採用激發興趣匯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遊戲,並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爲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採用遊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因爲廣播操《放飛理想》有硬性的教學要求,註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儘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採用了傳統的完整示範—分解示範、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並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後,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並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範領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爲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範,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課的收穫,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後加強練習。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不僅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管理學生方面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廣播操《放飛理想》的教學內容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採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採用區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