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並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閒”“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重點難點: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藉助註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蒐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課時:2—3節

第一節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裏,很多同學都出去旅遊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麼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透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準後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讀熟三首詩

2.藉助註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彙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

教學目標:透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雲:少(孤)慢慢飄走(閒)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閒、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瞭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鬱悶時所作,因此透過衆鳥高飛、孤雲閒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裏的月色很美。

2.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詩人透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爲詞牌。

2.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註釋。(舊:過去勝:超過)

3.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佈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着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比較、比喻)

4.請聯繫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後的反問句寫完整。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蒐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

教後記:透過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增長學生的知識積累。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教材依據

《古詩詞三首》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它是根據本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的。

設計思想

《漁歌子》一詞描寫的是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設計中,筆者遵循“以生爲本”的指導思想,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藉助古詩詞這一教學素材,運用“自讀、想象、討論、敘述”等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突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教師則透過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趣,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美妙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二)過程與方法

l.訓練學生透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透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對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3.使學生感悟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詩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在春天這個萬物復甦、鶯歌燕舞的季節裏,大家都能看到什麼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2.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學的想象力最豐富,能根據老師給出的詞語想象出美麗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這幅美景說出來,老師就把它畫下來,好嗎?

依次板書三組詞語: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漁翁、斜風、細雨。學生先分別想象、描述三幅畫面,教師作簡筆畫,再請學生看圖把三組詞語連起來想象一幅美麗的圖畫並描述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藉助這些詞彙想象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並透過教師的簡筆畫再現出來,既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爲後面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埋下伏筆。

二、理解課題

1.有一位叫做張志和的唐代詩人也看見了這麼一幅美麗的情景,於是寫下了一首詞——《漁歌子》。(板書課題和詩人)

1)我們在這個學期的第一課曾學過一首詞《憶江南》,誰來說說什麼是詞,它有什麼特點?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詞的特點。

2.瞭解作者。

1)同學們課前查閱了資料,誰來說說你所瞭解的張志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詩人張志和的資料。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詩人生平及創作特點。

設計意圖:透過檢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交流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爲理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鋪墊。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1.幻燈片出示《漁歌子》,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試讀,正音。

2)教師範讀,學生試根據教師範讀劃分重音、節奏,教師小結並用幻燈出示。

3)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詞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讀古詩後我們還應該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詩詞的意思,你有什麼好方法?學生交流理解古詩詞的方法。

2)學生自讀古詩詞,透過查找資料、藉助註釋理解詞意,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②你覺得哪句寫得好,好在哪兒?

③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同組的同學聽。

④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彙報交流。

①小組派代表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重點理解:詩人爲什麼會“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詩人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板書:悠閒自在)

③學生自願感情朗讀自己覺得寫得美的詩句,並說說這句詩寫得好在哪兒?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議,老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出漁翁悠閒自在的感覺。

5)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青山,漁舟,白鷺,紅桃,青色箬笠,綠色蓑衣,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詩人又爲它染上了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

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彙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3.反覆吟誦,感悟詩情

1)播放配樂flash情景動畫,學生感情朗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背誦。

3)指名試背,師生接句背誦,男女生比賽感情背誦。

4)全班配樂背誦,並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設計意圖: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瞭解詞中描繪的情景後透過反覆吟誦把體會到的詩情表現出來,並結合配樂情景動畫進一步進入詩境,引起共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動畫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過故人莊》、《憶江南》。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透過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的動畫及收集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彙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詩的基礎上,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詩文的意境,並且讓學生運用多種表達的方式和詩文互動,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文。

1.借想象互動。把學生帶入古詩詞境界,瞭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是該課的一個重點。上課伊始老師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邊組織語言,激發學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既發展了語言,又爲後面理解詩意作好鋪墊。在理解詩意後又讓學生在朗讀、背誦中想象,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畫面互動。《漁歌子》的作者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這首詞不僅有鮮明的山光水色,還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透過讓學生想象畫面,簡筆畫再現畫面,配樂再現情景,讓詩句和詩意化爲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共鳴。拓展活動中又透過展示情景交融的動畫,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的目的。

3.借音樂互動。音樂是開啓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教學音樂成爲拉近時空、拉近學生與文字距離的手段。在欣賞詩詞情境動畫時,在朗讀、背誦、想象的時候,均選用了優美的古箏曲以激發學生無邊的遐想。

4.借吟誦互動。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師在課中透過範讀、自讀、小組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情,悟詩境。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着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裏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爲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裏坐着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着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透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爲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纔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閒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彙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穫,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裏: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裏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裏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裏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着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裏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閒、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第二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鐵馬小學 潘濤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着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着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透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着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纔我們透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透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採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透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佈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二、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四、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纔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爲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爲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五、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爲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六、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三、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五、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爲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1、提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看註解理解詞義。

⑶ 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 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學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啓發,然後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別朗讀三首詩詞

二、比較學習

1、引導比較異同:

師:三首詩詞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麼?

2、學生按上述要求進行自學思考,做好發言的準備。

3、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三、引導歸納

1、相同點:

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着自己的情感。

2、不同點:

從詩人所在的地點、時間、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四、指導感情朗讀

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恰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五、背誦,默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纔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爲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爲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爲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爲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感受詩詞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4、蒐集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積累古詩詞的熱情。

【學習重、難點】

1、重點:

背誦詩詞,瞭解意思,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2、難點:

讀詩詞,想意境,感悟語言美。

【教學設計思路】

這三篇都是以寫景爲主的古詩詞,語言凝練優美,描寫生動逼真,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大自然真是真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在教學本課時,以讀爲主,透過反覆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深入研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品味語言,學習作者表達情意的方法。

【教學方法】

採取像、讀、議、誦相結合,用音像激起興趣,透過朗讀激情,在討論中品味語言,探討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詩人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激趣 祖國的山水是如此的美麗。閱讀本單元課文,我們將隨作者做一次愉快旅行,體會他們對山水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和表達情意的方法。 二、匯入《獨坐敬亭山》 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李白秋遊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李白感懷身世,自己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飽嘗人間的心酸,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地凝視着山,覺得山也在看者自己,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他覺得自己的心裏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因此寫下本詩。 學生自讀課文,讀通讀順,交流相關資料。 三、初讀理解 幫助學生複習理解詩詞的方法:

1、看插圖曉大意。

2、看註釋聯繫上下文。

3、查字、詞典選解釋。

用自己的畫說說從插圖看到了什麼?強調厭的古今不同意。大致說出詞意後,再讀古詩,讀流利讀準確。 四、感悟意境 熟讀(回讀)古詩,創設意境 :學生齊讀古詩,並想象,如你是大詩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找出與孤相同意義的詞,讓學生體會出李白的孤獨並朗讀出來。

解決思考題:

李白看到了: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李白想到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感情朗讀:讓學生讀出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幽靜。 五、學科拓展 要求:

學生只要基本體現詩意,佈局合理就可以了,不做太高要求。 用自己手中的筆在白紙畫出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畫面。 作簡筆畫。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匯入 1、指名背誦第一首詩。

2、指名說詩句意思。 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潮來之前人和江的詞句,瞭解到人很多,江很靜。 二、自主協作學習第二三首詩詞 1、初讀感知。

2、瞭解作者,理解詩題。

3、組織學生,指導教學。 1、學生互相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白居易的資料,教師補充。

2、根據註釋理解詩題。

3、理解詩句大意,同方法學古詩。

4、品讀悟哲理。

5、熟讀成誦。 三、品味語言 學完了課文,課文的語言的確很美,再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爲美的句子。 1、學生讀課文,劃句子。

2、學生讀劃出的句子,並說明美的理由。

3、師生共同品讀,感受句子的語言美和形象美。

四、積累 1、老師說詞語意思。

2、進行詞語運用練習。

1、學生搶答。

2、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

3、師生共同評價。

五、總結寫作手法 1、作者表達方面,我們能向課文學習什麼?

2、教師總結:

⑴ 善於觀察,在觀察時抓住特點。

⑵ 按照一定的順序把觀察到的材料積累起來。

⑶ 學着運用側面描寫。

⑷ 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1、學生暢所欲言。

2、學生邊討論邊自由讀,然後選派代表彙報。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8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朗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 ,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麼?(題目點明瞭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麼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知道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蒐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理解課題

二、

1、老師範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麼?

2、你們瞭解詞嗎?試着說一說。

3、簡介詞的內容。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作國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三、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閒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四、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範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五、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註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緻,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裏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再齊讀詩題。

4.匯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爲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着讀着,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裏。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麼?(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透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麼?(描寫景象: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着剛纔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願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幹什麼?(捉蝴蝶)

你願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着追還是“跑”着追?(學生討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纔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爲“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讚美春色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以題目匯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麼?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瞭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註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麼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讚揚之情,並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裏,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託着收穫的希望,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 第三課時 -

一、直接匯入,明確詩題。

1.匯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着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閒適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

5.那就帶着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於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

7.討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麼理解“翁媼”的?

(“翁”是什麼?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繫上下文。聯繫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裏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後,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範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麼?(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裏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牆,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爲什麼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檐”情結,“茅檐”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檐”,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裏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着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裏有人操着柔媚的當地方言,帶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裏住着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着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爲什麼?(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爲他很可愛。)

從哪裏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那作者爲什麼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臥”是什麼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着歌,還可能仰着,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着小腳,側着身子,用手託着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願意仰着就仰着,願意側着就側着,願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麼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透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二兒子正忙着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着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着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麼親密地、甜蜜地說着話,聊着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麼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自己喜歡乾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着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畫,彷彿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爲什麼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嚮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佔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於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髮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裏,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於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後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恬靜優美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裏,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着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透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媼“醉裏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着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透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1、瞭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鄉的古詩。

【教學程序】

一、學習《泊船瓜州》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⑵ 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⑶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4、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⑴ 剛纔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⑵ 請說說你爲什麼喜歡?

⑶ 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⑷ 同桌互讀,練說。

⑸ 指數名學生說。

⑹ 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⑺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⑻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⑽ 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⑾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⑿ 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爲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5、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⑴ 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⑵ 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⑶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⑷ 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爲故鄉的原因。

⑸ 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⑹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⑺ 感情朗讀。

6、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⑴ 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⑵ 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1、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2、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⑵ 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⑶ 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⑷ 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⑴ 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⑵ 指名答。

⑶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⑷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⑸ 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⑹ 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⑺ 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⑻ 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⑼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⑽ 感情朗讀。

⑾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⑿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⒀ 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同伴互評】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爲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爲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於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後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錶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