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城三月》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準備:

《小城三月》教學設計範文

積累描寫春天的散文詩歌

教學過程:

一、美文引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春節一過,我們便迎來了一個萬物復甦、朝氣蓬勃的春天。記得以前,我們曾積累過一些關於春天的描寫。誰來給大家誦讀,把大地回春的這番美景展現在大家面前。

出示三段描寫,配以圖案。

1)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指生(背誦)。

師:春天到了,積雪融化,溪水潺潺,(讀詞)還有呢?

出示:溪水潺潺

2)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羣羣身着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桃樹也開出了鮮豔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

指生(朗讀)。

師:春桃吐蕊,楊柳抽芽,真是桃紅柳綠呀!(讀詞)

出示:桃紅柳綠

3)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藥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人心肺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

齊讀。

師:春天更是百花競放的季節,羣芳鬥豔,奼紫嫣紅。(讀詞)

出示:奼紫嫣紅

4)師:這些語段都抓住了不同的景物描寫了春天。

2、著名女作家蕭紅也描寫過春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她筆下的春天。

1)先默讀簡介,瞭解蕭紅。

出示:蕭紅照片+簡介

蕭紅:中國女作家。

(1911-1942)黑龍江省呼蘭城人。

著有小說《呼蘭河傳》、《生死場》、《小城三月》,散文集《跋涉》等。

2)你從中瞭解到些什麼?

(黑龍江人)師:原來她老家在東北一帶。

(寫了許多小說,散文。)師:對,她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才女。

(蕭紅只活了31歲。)師:這真是英年早逝啊!

3、我們的課文就選自蕭紅寫的同名小說《小城三月》。

1)出示:小城三月蕭紅(帶背景圖)

“小城三月”這題目多麼富有詩意,讓我們讀好課題!(指讀;齊讀)

2)這裏的小城就是蕭紅的故鄉——東北松花江畔的呼蘭城。

出示:冬天北方小城照片(呼蘭城)

師:這就是典型的北方小城。整個冬季,那裏冰天雪地,人煙稀少。沉睡一冬的小城到了三月是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跟着蕭紅走進小城,去看看那裏的三月是怎樣的?

二、自學課文,展示交流。

1、首先,讓我們來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找一找:課文哪幾小節是具體描寫春天的情景。

想一想:這篇課文描寫春天有什麼特點?

2、交流學習的成果。

1)課文中有一個多音字:當表示“繞着圈兒動”時讀“zhuan”;表示“改變方向地動”時讀“zhuan”。

出示:zhuan 轉回來

zhuan 一轉眼

同桌開火車讀多音字組詞;齊讀。

2)開火車分節讀課文,糾正部分字詞讀音。

3)課文中具體描寫春天的小節是——

(若說到第七、八節,不是具體描寫春天的情景。)

出示第三、六小節內容。

師:看來,大家意見集中,第三、六節具體描寫了小城三月的街景。

三、深入學習課文。

1、“它們描寫的春天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我們先不忙着回答。

1)請你認認真真地大聲誦讀這兩小節,讀完後說一說小城三月的春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請兩位同學分讀這兩小節,大家再次邊聽邊感受,等一會兒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

交流。

(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極了.)

(春天來得特別快,春意盎然.)

3)你能否分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小城春天的特點?

出示:熱鬧非凡來得極快

師:這兩節對於春天的描寫與以往所學的不同,它們是從“熱鬧非凡”和“來得極快”這兩個角度來表現春天特有的情景。

2、好,大家已基本上了解了課文內容。接下來,我們要學習一項新的本領——複述課文的有關內容。要複述,首先應瞭解內容,這一步我們透過剛纔的學習已做到了。第二步要抓住春的有關內容,反覆誦讀,直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也就是說把有關內容熟記在心,待會兒能夠說得出來。

出示第三節課文,師:先看第三節,這一節課文主要是描寫了春天的熱鬧。默讀這一節,抓住有關句子,說說這熱鬧錶現在哪裏?

同桌交流.

師:它是從哪些語句寫出熱鬧情景的?(集體交流)

1)街上有提着筐子賣蒲公英的了,也有賣小根蒜的了。

生說說讀讀。

誰也找到了這句句子,讀一讀。

師歸納:這麼多人都出來了,彷彿趕集似的,真熱鬧啊!

2)繼續交流。

大街小巷到處嗚嗚嗚,嗚嗚嗚,好像春天是從他們的手裏招呼回來似的。

(有關內容變色)

生說說讀讀。

師:這聲音很響亮,“嗚嗚嗚,嗚嗚嗚”誰來讀好象聲詞?

男孩子對這最感興趣了,那你們來讀好這句句子。

3)出示:更有些孩子們,他們按時節去折了那剛發芽的柳條,正好可以擰成哨子,就含在嘴裏滿街地吹。聲音有高有低,因爲哨子有粗有細。

生說說讀讀。

師:這句句子很長,不用死記硬背。只要抓住孩子們的動作,說說他們在幹什麼就記住了。(動詞變色)(指述)

歸納:複述課文,有時可以按課文中的主要語句說,有時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地說。

4)總結:蕭紅抓住了街上人多,吹柳哨的孩子多,告訴我們小城三月的熱鬧情景。

3、最後請你用說話的語氣把剛纔熟讀的句子說一說。瞧,這就是陽春三月熱鬧的小城。出示:街景圖

同桌兩人看着圖,互相介紹小城三月熱鬧的情景。

上臺指述。

師:瞧,你們已經完成了複述課文的要求,而且說得真好,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彷彿看到了當時熱鬧的情景。

4、圖文並列出示:

但是這爲期甚短。一轉眼,吹哨子的不見了。

接着楊花飛起來了,榆錢飄滿了一地。

引讀:但這爲期甚短,一轉眼,——吹哨子的不見了。

接着——楊花飛起來了,榆錢飄滿了一地。

看,這就是當時楊花飛舞,榆錢滿地的情景。春天極快地來到了小城。

5、出示第六節。讓我們用剛纔的方法,找到有關句子反覆誦讀,練習口頭複述第六節。

(自由朗讀;找關鍵句子誦讀;複述)

小組交流,介紹方法。

集體交流:你們抓住哪一句複述小城春天來得極快的?

1)五天不出屋,樹發芽了;再過五天不看樹,樹長葉了;再過五天,這樹就像綠得使人不認識它了。

指兩人讀,他把這一串時間詞讀得真好,(變色)跟他學。指讀;齊讀(不要太快)

師:春天這麼快就來了。看——

(配合多媒體動畫製作)

師引述:五天不出屋——

再過五天——

再過五天——

師:誰再來爲大家介紹介紹春天的樹長得到底有多快?指述。

前後只不過三五——(十五天),小樹就已經綠得讓你不認識它了。

這情景多像艾青的《綠》中所寫到的。還記得嗎?

出示:綠艾青

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到哪兒去找這麼多的綠: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刮的風是綠的,下的雨是綠的,

流的水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

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

重疊在一起,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陣風,好像舞蹈教練在指揮,

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着節拍飄動在一起……

會背的你就背誦;有點忘了的話,就跟着朗誦。

2)還有哪些語句寫到春的特點?

春天就像跑的那麼快。好像人能夠看見似的。

誰也來說。

3)春天從老遠的地方跑來了,跑到這個地方,只向人耳朵吹一句小小的聲音:“我來了呵”,而後很快地跑過去了。

(有趣,一溜煙不見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4)春天就這麼快的來到了呼蘭城,讓城裏的人欣喜不已。誰能連起來說一說這一節的內容?指述。

6、這兩小節集中描寫了呼蘭城的春天,大家說得都很好,今天回家你就可以說給爸爸媽媽,以及周圍沒去過呼蘭城的人聽,讓他們也來感受小城三月獨特的情景。

7、(出示第一到六節)請你再來讀讀第一到六節,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柳哨爲何不見了?)

指指第三、六節有關句子,這麼喜歡柳哨,爲什麼不吹了呢?

聯繫上下文讀讀,能否自己解答這個問題?

(柳哨是用剛發芽的嫩柳條擰成的,有韌性。長葉的柳條就不行了。)

師:對,你讀得很仔細,難怪剛長葉,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出來——

因爲再過五天——

小結:看來,我們讀文章,不僅要多問幾個爲什麼,還要回到課文中再讀再思考,這樣就會有新的發現。

8、師:瞭解了呼蘭城春天的特點,再來聽一聽課文的第7、8節,想想這兩小節寫了些什麼?

(朗讀錄音)

跟着錄音輕聲讀讀,想想還有什麼不明白?

交流提問。

師評:你們感覺蕭紅的寫法太誇張,不認同她的看法,對吧?

你們對句子的理解有困難,沒關係!

你們認爲她寫得不合實際。

師:先不忙下結論。老師還要告訴大家的是要讀懂名家著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時要先了解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有時還要拿原著讀一讀。

四、學後存疑。

就說我們的課文,它選自蕭紅同名小說《小城三月》的最後一章。告訴大家,寫完這部小說,蕭紅便因病匆匆去世。當時她是以怎樣的心情寫這篇文章的,現在的你也許還不能理解。但老師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豐富,等你長大以後再來讀讀小說原著,就會有新的領悟。那時,有心的你還可以寫封信,發e-mail,讓老師來分享你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