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稱象》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關於《稱象》教學設計範文

1、知道曹衝的方法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感受他的聰明才智,知道只有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能想出好辦法。

2、學會13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象、像”“稱、秤”,聯繫上下文理解“果然”等詞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語句中的作用。

3、會用“又……又……”和“誰帶着什麼人去幹什麼”寫句子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複述曹衝稱象方法的具體步驟。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說說“討論、果然”的意思。理解3、4自然段。

教學難點: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習字詞,讀通課文,對課文初步產生自己的感悟和認識;學習課文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激發對人物的認識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 (板書:稱)

人們稱一件東西是想知道什麼?(想知道那件東西有多重)

對,想知道那件東西的重量。

(板書:重量)

師:你們看見別人或知道有人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板書:稱象)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實現對人物的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劃出新詞,特別是帶有生字的詞語。

2、小小組交流檢查。

3、集體交流:出示帶生字的新詞及文中的新詞。齊讀—指名讀。

在出現的生字新詞中,你覺得哪些字學起來有些困難,提出來與大家交流,請同學幫助你?重點落實:“宰”、“微”、“搬”、“稱”和“秤”的區別。

4、指讀課文,哪個地方你認爲讀得較爲滿意了,就請你來展示一下。

5、讀了課文,你對曹衝又有什麼感受?

三、學習第1、2自然段,解決“爲什麼稱象”的問題。

師述:曹衝是個聰明的孩子,想出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爲什麼要稱象呢?我們一起來讀1、2自然段。

1、學生齊讀1、2自然段。讀後回答。

2、瞭解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

出示句子,比較: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牆,腿像四根柱子。

這頭象身子高大,腿很粗。

這兩句話哪一句好,好在哪裏?

讀好這句話。

四、小結。

這麼高大的象要把它稱出來,對於當時的條件來講,確實不易,可是小小年紀的曹衝卻稱出來了,實在是聰明,那他聰明具體表現在哪裏,從中又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呢?我們等下節課再討論。

五、作業。

讀熟課文。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瞭解稱象的方法,能正確評價方法的優劣,重點理解曹衝想的方法,說清步驟,明白道理。

準備器具:大玻璃缸(代表“河”)、飯盒(代表“船”)、墨水盒(代表“象”)、小石子、天平秤等,演示“稱象”實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1、複習生字新詞。

2、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稱象的原因,是因爲大臣們看着這麼大的象都想知道它有多重。大臣們想出了好幾種稱象的方法,但都行不通,最後是聰明的曹衝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曹衝聰明在哪裏。

二、學習課文,研究怎樣稱象。

1、自讀課文,劃出你認爲曹衝聰明的.句子,想想爲什麼。

2、交流討論:

(1) 這頭大象如此高大,曹衝居然想出了稱象的辦法。

(透過大象的樣子,曹衝的年齡來領會)

(2)曹衝當時才7歲,,就能想出稱象的辦法,確實很聰明。

出示句子:曹操的兒子曹衝才7歲。

句子中的“才”能去掉嗎?爲什麼?

(3)官員們都想不出讓曹操滿意的方法,曹衝卻想出來了。

出示句子:曹操聽了直搖頭。

“直搖頭”表示什麼?

官員們提出的稱象方法有什麼不足,讓曹操直搖頭。

(不足:大秤提不起;割象,象死了。)

表演兩個官員的爭論。

3、知道曹衝稱象的方法。

(1)稱象的方法,你認爲可以分成幾步,你能來說一說嗎?

(2)學生交流,教師隨機讓學生把概括結果板書在黑板上:趕大象上船、船身上畫線、趕大象上岸、搬石頭上岸、稱石頭重量。

(3)開展模擬實驗,體會稱象過程。

看老師用手頭的實驗材料,操作整個“稱象”的過程,師一邊操作一邊說清每個步驟。

(4)生根據剛纔的實驗,黑板上的板書複述“稱象”步驟。

4、拓展思路,引導走進生活。

假如你在場,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搬石頭費力,不如改成裝豬、羊等動物;讓人上船,比趕動物更方便……)

5、課堂小結。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可以說說自己的收穫,或者是對曹衝的讚揚、意見等)

標籤:稱象 範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