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文字解讀

掌聲,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了,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因爲那是對一個人努力的回報,對成功的肯定,同時也更是支援和鼓勵。適時的掌聲,對人的心理而言,如同給電池充電,給汽車加油。帶給人的感覺是滿足、美好、得意和自信。而這樣的讓人產生自信,增強自尊的掌聲,對一個未成年人更顯得尤爲重要。

人教版第五冊《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課文中的英子是個得過小兒麻痹症而腿腳落下殘疾的孩子,但是她卻學習生活在正常孩子的校園裏。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作爲正常人的我們無法真正明白殘疾孩子的心理,只能用一些詞語比如悲哀、惆悵、失落、脆弱等等,去極力想象、推測他們的心理。英子是個殘疾學生,這是熟悉她衆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新來的老師卻不知道,依然按照正常地順序程序進行着課堂教學。於是或許很少出現,或者壓根就沒有出現的場面出現了: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殘疾的孩子在不知情的老師的偶然失誤裏經受着折磨。是的,應該是折磨。同學注視的目光應該不亞於根根鋼針刺痛孩子的心靈。但是即便如此還得接受刺痛。因爲學生此時是弱勢個體,老師的要求不可違背。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此,英子像變了個人一樣,不再那麼憂鬱驟然間響起的掌聲,熱烈而持久。這掌聲好似化作一團火,在英子的心中劇烈地燃燒起來,使英子有了莫明的動力。英子擡起頭看到同學們臉上帶着微笑,手不停地鼓着掌。頓時有一種親切感,似乎已經得到了同學們的肯定、尊重。朗讀完了,教室裏又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對英子成賞。英子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這是在感謝同學們,感謝同學的掌聲。從此,英子的生活變得樂趣無窮了。

幾年後,英子來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是的,是掌聲,改變了一個殘疾孩子的一生。不要吝嗇我們的喝彩和掌聲,不要遲鈍了我們的鼓勵和肯定。世界需要這喝彩和掌聲,孩子們需要這喝彩和掌聲,逆境中的人需要這喝彩和掌聲。

二、教學構思

1.有位作家說過,優秀的作品往往會有打動人心的亮點。高明的教者就要善於利用亮點生髮開去,讓學生去體會真諦。所謂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點就在於同學們的掌聲。突破指以該點爲突破口切入,然後逐步延伸擴展。本文采用一點突破法牽一髮而動全身,由感受亮點研討亮點拓展亮點昇華亮點構成完整嚴謹的教學鏈條,由亮點照亮教學全程。

2.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言簡情濃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因此,張揚情感,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本文的教學追求目標,要讓學生在主動地進行朗讀、品悟、表達等諸多訓練中,獲得思想感情的薰陶、洗禮和昇華,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感情,扣住感情昇華知識。

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的道理,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小朋友們,今天有那麼多老師來聽我們的課,我們該用什麼來歡迎他們呢?(生鼓掌)

2、這麼多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不過,方老師有點緊張,你們想用什麼來鼓勵我呢?

師:謝謝你們的掌聲。你們想透過掌聲告訴老師什麼呢?

師:有你們的支援和鼓勵,方老師已經不緊張了。瞧,多好的掌聲呀!今天這節課繼續學習《掌聲》。上課。

二、來信切入感受亮點

1、跟老師書寫課題,齊讀課題。

師:掌聲代表歡迎,飽含鼓勵,還改變了英子的生活,鼓起了英子生活,勇氣,所以英子在給我的來信中這樣深情地寫道:〈課件出示來信內容〉

2、請同學們開啟書,默讀課文,想想掌聲在文中響起了幾次?用線劃下來。

三、研討亮點感受變化

〈一〉讓我們來看看第一次掌聲吧。

1、好好讀讀,想想這是一次怎樣的掌聲?

2、師:小朋友們,英子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她只是剛剛站定,同學們爲什麼給她這麼熱烈的掌聲呢?

〈二〉感受憂鬱自卑的英子

1、讓我們來看看以前的英子是怎樣一個女孩?

2、你們理解得真好,那麼你們又是從哪些詞、字眼中體會到的?

反饋A、默默地

B、早早地最後一個

3、師:看來,英子受傷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殘疾,更是心理的。殘疾的心理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好好讀讀體會體會。

4、引:多麼自卑的英子呀,難怪老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臺講故事,輪到英子時,她立刻低下了頭。她不敢上臺,一種莫名的害怕、恐懼、自卑佔據了她整個心裏,她是不是就這樣不上臺了呢?

(1)她是怎麼上去的?

(2)英子猶豫了一會兒,她在想些什麼?

師:是呀,不知道該怎麼辦,拿不定主意,這就是猶豫。英子有太多的顧慮,太多的擔心,但她又不能不上去,此時的英子內心充滿着痛苦、無助,甚至快要哭出來了。能讀出這種心情嗎?

〈三〉感受開朗自信的英子

1.師:這是英子第一次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走上講臺,這也是英子第一次戰勝自己,從那以後,英子變了,變得怎麼樣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第四小節。

2、除了書上講的,還有哪些變化?

師:我們爲英子的變化而感到高興,爲英子能從自卑感中解脫出來而感到喜悅,讓我們帶着這份喜悅讀讀這小節。

四、再讀來信拓展亮點

1、以前的英子憂鬱自卑,現在的英子開朗自信,是掌聲改變了她,讓我們再來重溫這次掌聲吧!

(1)此時此刻,英子就在我們的課堂,我們能給以這樣的掌聲嗎?

(2)你想透過掌聲告訴英子什麼?

師:是啊,是掌聲讓英子鎮定了情緒,講述了動人的故事;是掌聲讓英子微笑地走下講臺,微笑地面對以後的人生,難怪英子會說〈信〉

2、當掌聲再次響起,英子感動不已,她向大家鞠了深深的一躬,這深深的一躬,飽含了英子深深的情誼。此時你就是英子,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

師:英子被深深地感動了,千言萬語都融進了她的信裏〈信〉

五、激發想象昇華亮點

1、掌聲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課文學到這裏,你覺得掌聲是什麼?

2、〈課件〉教師配樂朗讀:

掌聲是鑰匙,開啟勇氣的大門,

掌聲是春雨,滋潤我們的心田。

掌聲是小鳥,啄走了我的自卑,

掌聲是大草原,讓我們敞開心扉!

師:掌聲還會是什麼?相信小朋友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趕緊拿出練習紙寫下來。

掌聲是(),。

師:讓我們把這詩般的語言,把心中的祝福,送給你的好朋友,聽課老師,還可以貼在黑板上,送給所有的人。

3、小結: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們學得很棒,讓我們爲自己的出色表現鼓鼓掌,也把這感謝的掌聲送給聽課老師。掌聲是鑰匙,是春雨,是小鳥,是讓我們敞開心扉的大草原,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別人,獻給自己,獻給多彩的生活!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後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繫學習、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教學用具

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 理解內容 反覆朗讀 悟出道理 聯繫分析 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亡羊補牢──羊丟失後修理羊圈。

2、分節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 坊讀輕聲

窟窿 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隻羊後,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後,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⑴ 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⑵ 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爲什麼?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後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範讀,個別讀,齊讀。)

⑷ 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於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隻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⑴ 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⑵ 比較句子: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後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後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範讀,齊讀。

⑶ 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後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⑷ 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後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後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後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複述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

1、指導造句:

從此──

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後,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

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教學目標

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透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

〖教學重點

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

大黑板 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

閱讀課文,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⑴ 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⑵ 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 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麼想的?誰的想法對?爲什麼?

3、組織閱讀課文:

⑴ 齊讀;

⑵ 自由讀;

⑶ 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繫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 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 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 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 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彙報、講讀課文

1、組員彙報形式(自由選):

讀文作答 口頭說答 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 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瞭解。)

⑵ 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① 角色:坐車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 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 (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 總結故事內容 ,複述故事。

⑵ 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 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閱讀,指名複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⑴ 分擔角色;

⑵ 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啓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 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佈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後感。

3、蒐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濫竽充數、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後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花生的好處與特點。

2、認同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有真才實學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及難點】

認同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有真才實學的道理。

【教學準備】

鋼琴曲《秋日的私語》。

【教學過程】

一、瞭解花生的好處與特點

1、瞭解學生對花生的認識:

⑴ 出示一捧花生。

⑵ 教師:

花生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那麼在生活中花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⑶ 組織學生暢談交流。

2、認識文中花生的特點:

⑴ 教師:

剛纔大家都談了自己對花生的認識,課文的第二段也是在寫談論花生,讀讀這一段,讀後你覺得文中描寫的花生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⑵ 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⑶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隨機點評: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價錢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

估計學生對於概括花生的這一特點存在困難,可作如下設計:

① 教師:

這段話中除了寫花生還寫到了蘋果、桃子、石榴,請大家把寫這些水果的句子找出來,好好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的這些水果給你的感覺怎樣?

(炫耀自己,誇耀自己。)

② 教師:

再請大家讀讀寫花生的句子,與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給你什麼感覺?

(不炫耀自己。)

③ 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反覆讀好有關詞句,特別要讀讀出花生與蘋果、桃子、石榴的對比反差。

④ 教師:

剛纔大家透過讀課文對花生有了新的認識,你能不能用一組關聯詞把文中花生給你的印象說出來。

(雖然花生好處很多,但是從不炫耀自己。)

二、讀、悟父親教育我們的話

1、整體感知:

⑴ 教師:

父親在縣城做官,平時公務繁忙,抽空來過收穫節,難道只是爲了向我們介紹花生嗎?顯然不是。那麼,父親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呢?請大家放開聲音朗讀12~14自然段,你讀懂了就舉手。

⑵ 組織學生交流。

2、自讀感悟:

⑴ 教師:

在父親教育我們的這幾個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或句子,你讀了以後覺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記號並寫下你讀了這寫句子後的體會。

⑵ 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⑶ 教師:

現在,請大家把你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出來。

(在反饋交流中,引導學生分清“講體面”與“只講體面”的`相異之處。)

3、深化認同:

教師:剛纔大家都談了自己的感想,老師讀了以後,也有很多話想說,我把它寫成了一首詩獻給大家。

(配樂詩朗誦。)

我願……

我願,我願是一支粉筆,用我潔白的身軀,

去譜寫生命的樂章。

我願,我願是一支蠟燭,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燒,用我的光和熱。

引着孩子們走向光明。

也許,一路上沒有鮮花與掌聲相伴,

但我無怨無悔,因爲我堅信,

人生的價值,

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4、積累語言:

⑴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12~14自然段。

⑵ 學生自由背誦12~14自然段。

⑶ 學生默寫所背的話。

三、結課

教師:父親在百忙之中,抽身前來過收穫節,正是想透過談論花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牢記父親對我們的期望,再次有感情到讀讀第二段。

【板書】

落花生 好處很多 不炫耀自己

做人 做個有用的人 不要只講體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認讀7個生字:豎、瞅、頑、插、蹺、屬、挺;:3個多音字:溜、哄、喝;會正確、美觀書寫3個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頑皮”、“笨重”、“移動”、“鬨笑”、“絕技”、“喝彩”這些詞語的意思,並會正確使用。

3、透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馬戲的精彩,同時瞭解這些精彩的馬戲是馬戲團的叔叔阿姨辛勤訓練的結果。,並能透過感情地朗讀加以展示。

教學過程:

一、導課(3分鐘)

1、 簡介馬戲

2、 自由說自己見過的馬戲。

二、初讀課文(5分鐘)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具體給我們介紹了哪幾個節目?

2、反饋板書馬戲節目

三、教師引領細讀某一自然段(8分鐘)

1、看課文插圖:仔細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課文中又是怎麼介紹的呢?

3、按照“首先讀文找出誰表演的什麼-----怎樣表演的(圈出重點的詞語)-----觀衆的表現,然後感情朗讀”的順序學習一個精彩的節目。

四、自主探究學習(8分鐘)

1、學生照此方法獨立學習課文另外兩個精彩的馬戲節目。

2、反饋:指名板書,指名朗讀

五、識字寫字(10分鐘)

1、出示詞語:倒豎、瞅着、頑皮、插着、蹺蹺板、金屬、挺有趣,圓溜溜、鬨笑、喝彩

2、說說發現,學習多音字“溜,哄,喝”

3、識記“豎、瞅、頑、插、蹺、屬、挺”字形,學習書寫三個生字。

六、擴展延伸:(5分鐘)

1、小動物們爲什麼能夠表演出這麼精彩的節目呢?(是馬戲團的叔叔阿姨辛苦訓練的結果)

2、動物們表演的節目個個都很精彩。小作者選了三個他最喜歡的節目來寫,其他的節目一句話帶過,留給我們去想象,課後,請有興趣的同學也從小狗做算術、馬鑽火圈、猴子騎車這三個節目中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節目,像小作者一樣,也來寫寫小動物們是怎樣表演的。 好嗎?

七、課時小結(2分鐘)

1、出示課時目標

2、自我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會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文中小朋友在每個季節的美好願望。

3、熟練運用鼠標“單擊”“拖動”等方法開啟課件、利用課件學習。操作遊戲來鞏固識字和幫助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1、用各種方法識記字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操作遊戲鞏固識字,幫助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難點】

1、生字“熟、溫、街、臉、嘗”的識記方法。

2、有感情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樹”。

【學習過程】

一、看圖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電腦這個朋友嗎?今天我們就和電腦這個朋友一起學習一堂語文課。

2、看圖引出課題:(開啟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電腦屏幕,上面有一幅圖。誰能說說圖上有什麼?

生:圖上有一位小朋友在畫畫。(畫太陽)(畫風景)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一課的課文就與這位小朋友的畫有關。

(操作課件,課題出現在圖上)好!我們一齊讀讀課題吧。

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匯入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我們這一節課的任務:即利用電腦來學習語文課。看圖引出課題,目的是借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究竟課文寫了什麼?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現在你一定想讀讀課文了吧。請大家開啟書第81頁。 誰能說說,剛開始讀一篇打撈的課文應臬讀?

生:要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借拼音多讀幾遍。

師:好!同學們很會學習!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2、認識生字:

師:課文大家讀通了,文中的生字大家認識了嗎?

(操作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條)請同學們自己藉助拼音讀生字。

生:(自由讀生字)

師:現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小小火車就要開,誰來開?”

生:我來開!我來開!

師:(操作課件,逐個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生:“開火車”讀生字。

師:“小火車”開得可真快!誰能給生字組組詞?

生:我給“街”組詞:街道;我給“夥”組詞:夥伴;

我給“溫”組詞:溫暖;我給“熟”組詞:成熟。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下面獎勵大家一個小遊戲。

(操作課件,進入遊戲頁面)

師:大家看清了嗎?老師是怎麼進入這個遊戲的?

生:老師是單擊了小兔子旁邊的“遊戲”按鈕進入的。

師:(單擊“開始”按鈕,遊戲開始,演示遊戲的操作方法:小天使手拿氣球飛來,氣球寫着一個音節。若單擊相應的生字,小天使便飛走,另一個天使飛進。若單擊錯誤,便飛不走。)

師:請同學們自己操作鼠標,玩遊戲吧。

生:動手操作遊戲。

師:(巡迴指導)

設計思路:運用多種形式激勵學生識字,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教學改革要注重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在認字這一環節上設計“小天使“的遊戲。一方面鞏固學生認字,另一方面熟練了鼠標的基本操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自由控制節奏、次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

三、分析、記憶字形

師:(在黑板上貼出“生字樹”,樹上的每一個果子寫着一個生字)

同學們,“生字樹”結果子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果子上面的生字。這些果子就是你的了。請大家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後選出一名代表發言。

生:(小組內交流)

師: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了“夥”,大火的“火”加單人旁就是“夥”。

師:還有哪些字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

生:“伴”、“因”、“季”、“掛”、“凍”

師:(把果子分別送給發言的同學)剩下的生字還能用什麼方法記?

生:用“孩子“的“孩“去掉子字旁換成言字旁就是“該”

師:(請發言的同學上來摘果子)

看來剩下的這幾個生字比較難記,我們一齊來請教電腦朋友吧。請大家單擊打 開“字形”按鈕,看看電腦有什麼好辦法?

生:(自己操作,開啟字形頁面分別點擊“熟、溫、街、嘗、臉“觀看課件演示的五個動畫)

師:現在你記住這幾個字了嗎?怎麼記住的?

生:把“行”分開,中間加兩個“土”就是“街”;

把經常的“常”字下面的“吊”換成“雲”就是“嘗”;

把“熱”上面左半部分的提手旁換成“享”就是“熟”;

“溫“字像太陽下面有一盆水,水在蒸發,冒出蒸氣。

“臉”左邊月字旁,右邊像一張臉。

設計思路:基於漢字的構字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規律去記憶字形掌握識字的方法,養成識字的能力。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運用“生字樹“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把五個較難識記的字拿出來,設計動畫,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去獲得資訊,找到方法、規律,體現語文與資訊技術的整合。

四、瞭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想:文中的小朋友畫了四個什麼樣的太陽?分別送給哪個季節?

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請同學們把答案用操作遊戲的方式告訴老師。

(開啟“送太陽”遊戲,告訴學生操作方法:運用鼠標拖動的方法,按課文內容,將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拖送到四個季節的圖片中去)

生:(動手操作遊戲)

2、逐段瞭解課文,指導朗讀:

⑴ 指導學習第一段:

師:我想請一位同學讀讀課文的第一段。誰能給他提點建議?

生: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生:(指名讀課文)

師:誰知道文中的小朋友爲什麼把綠太陽送給夏天?

生:因爲夏天很熱,如果有個綠太陽就會感覺非常涼爽、舒服。

師:(操作課件,出示夏季清涼圖)同學們,如果我們的每一個夏天都能這樣清涼該多好啊!誰能再讀讀這一段,讓大家能感受一下清涼。

生:(指名讀)

師:(範讀指導)

生:(齊讀)

⑵ 小組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檢查自學: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有感情朗讀。若讀不出感情,便進一步進行引導:

① 師:金黃色的秋天到了,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很高興,因爲有很多水果可以吃。

師:我們一齊讀出這種高興的語氣來。(或進行範讀)

② 師:在最寒冷的冬天,紅太陽會給大家帶來什麼?

生:溫暖。

師:對!冬天,紅太陽溫暖着大地,我們再也不會冷了。聽老師讀第三段,你能聽出暖和的感覺嗎?

③ 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同學們,春天到了,你想給春天畫個什麼樣的太陽?

生:我畫個粉紅色的,我希望到處開滿粉紅的花;

我畫個綠色的,我希望大地充滿生機;

我畫藍色的,我希望天更藍、海更藍。……

師:你能讚美一個春天嗎?

生:春天真美啊!

春天百花齊放,柳紅花綠……

師:我們一齊用讚美的語氣讀讀第四段吧。

生:(齊讀)

④ 齊讀全文。

設計思路:由於全文這四段結構基本相同,我設計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二、三自然段,透過檢查朗讀來檢查自學的效果。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以自己操作課件,欣賞四季圖。最後一段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給春天畫太陽,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春天的類。

五、拓展練習

操作課件,開啟兒歌“種太陽”。

師:請同學們課下自己讀一讀這首兒歌,下節課讀給大家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設計理念: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始終堅持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對比閱讀、合作探究來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透過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今昔對比,瀑布變化前後景象的對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破壞環境所造成的危害,竟能使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逐漸枯竭而至消失。讓學生自主、獨立體會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披情入文,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採用“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讓學生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瀑布被葬送的原因,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技術真實地再現情境,是學生身臨其境,加深理解;還努力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鼓勵學生課後收集有關環保資料(特別是環境被破壞的實例,開闊學生的視野,舉一反三。並讓他們作爲“巴西總統”,動手寫到此,初步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夠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瀑布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理解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課文,理解文中談到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深刻內涵及思想感情,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CAI課件(瀑布往昔的壯觀景象和枯竭後的衰敗景象等)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

1、(板書:葬禮)師:什麼是葬禮?(爲死人開的追悼會)

2、(補充板書:大瀑布的)看了課題,你們心中有什麼疑問嗎?(爲大瀑布舉行葬禮是怎麼回事?誰爲瀑布舉行葬禮?爲什麼要這樣做?……)

3、過渡:同學們提出的這一連串問題,書中都有答案。請帶着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想象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學生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內容。

學生默讀後歸納: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過渡:爲大瀑布舉行葬禮,而且由總統親自主持,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你可能對此感到奇怪。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到巴西,來到追悼會現場,看看當時的情景吧!(播放課件)

三、情境對比,合作探究,學習課文。

1、你們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播放追悼會場景)

(看到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爲之哀悼;看到他們深厚枯竭的瀑布……)

2、對比閱讀,誇讚曾經的瀑布,惋惜現在的瀑布。

(1)找出描寫瀑布的句子今昔對比,對比閱讀。(運用“讀—畫—品”的方式自學,也可選擇自己喜歡或熟悉的方式學習。)

(2)小組交流:(可採取“甲方乙方”的形式)

如:學生甲1:曾經的瀑布使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紛至沓來。

學生乙1:現在的瀑布一個觀光者也沒有,因爲風景早就消失了。

學生甲2:曾經,站在很遠,都能聽見瀑布的水聲震耳欲聾。

學生乙2:現在,瀑布卻連一滴水也沒有。

學生甲3:曾經,大瀑布的氣勢雄偉壯觀,每秒種有1萬立方米的水飛流直下……

學生乙3:現在的瀑布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讀書,把書讀活,運用文中的優美詞句來說話,與人交流。)

(3)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

如:描寫瀑布雄偉壯觀的句子: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雄偉壯觀,每秒鐘有1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隨機播放錄像,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

描寫瀑布枯竭的句子:它在羣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播放錄像,真實感受)

3、過渡語:曾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現在人們再也覓不到它的蹤影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4、合作探究,理解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自由讀課文,找出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總結(原因爲上游建起了水電站,水源大減;周圍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浪費水資源;沿河兩岸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

5、學文質疑:巴西總統爲什麼要給它舉行葬禮?

6、學生思考,交流各自見解。(爲了呼籲人們保護生態環境……)

四、再讀課文,談感受。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如果當時你也在場,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2、學生交流各自感受。(再也不能讓悲劇再發生!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