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短新聞兩篇》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短新聞兩篇》教學設計範文

1.掌握新聞的基本知識:基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基本特點是簡潔、客觀、及時。

2.瞭解香港迴歸的歷史事實;瞭解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情況。

3.學習新聞報道簡潔有力的語言特點和運用現場景物寓意抒情的寫法。

4.探討文字反映的時代精神和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1.按照新聞的結構形式梳理新聞的基本事件,讓學生瞭解那段歷史。

2.體會本文取材角度和選材特點。

3.揣摩文中的重要語句,理解新聞寫作將情感融入於敘事中的寫法。

4.分析文章中新聞性和文學性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分析文章中對照、反襯手法和描寫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新聞知識:

1.新聞結構:①標題(主題、副題)。

②導語:在新聞開頭,緊接新聞後的一句話和一段話。③主體:導語後,新聞內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是新聞事實相關的背景資訊。

⑤結語:做後一句話,闡述新聞所述事實的意義。

2.新聞的要素:五個“W”和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

3.新聞的特點:及時性、真實性

二、自主閱讀

1.畫出本文結構。

2.《別了,不列顛尼亞》寫了哪些新聞事件?

明確:按照時間順序,三次降旗,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

3. 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梳理參觀過程:

參觀順序:概述——毒氣室焚屍爐——女牢房——灰磚建築——長廊照片——地下絞刑室

三、師生探究

1.學習《別了,“不列顛尼亞”》

①第二段景物、人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濛濛細雨”烘托氣氛,襯托出殖民者內心的傷感和愁緒,表現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

“面色凝重”“注視”,準確生動地表現出末任港督黯然神傷的`樣子和失落感,從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主權後的自豪感。

②歷任港督的離任和彭定康的離任有何不同?

明確:運用對比手法,強調這次降旗意義不同,是具有標誌性的最後一次。交代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寫出收回香港後中國人的無比興奮。

③爲何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明確:英國曾經被稱爲“日不落帝國”,香港迴歸祖國,表明在中國土地上,英國殖民統治的“太陽”落山了。

2.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①開頭“陽光明媚的景象”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反語,美好的景象與不熱金卡的歷史形成反差,告訴人們在和平祥和的時代不應忘記歷史。

②四個“不該”、兩個“永遠”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突出了作者對法西斯暴行的痛恨之情,表明了忘記納粹歷史罪行是可怕的。

③作者寫歷史時寫了那些場景?爲何要寫的這麼詳細?明確:地點和位置、牢房、毒氣室、焚屍爐、不育實驗室、紀念牆、絞刑地下室。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和敘議結合的方法,給人以逼真的現場感和內心的情感,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參和在場景中,將憤怒的情感壓縮在冷靜的敘述中,使文章更真實,更有感染力。

④結尾部分有何作用?

明確:再次描繪了不熱金卡的美好景象,照應了開頭,表達了作者對幸福和和平的嚮往,深化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