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鞏固本課生字、新詞,能根據課文內容填寫詞語。

2、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3、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加深對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的理解,更加熱愛我國民族文化。

教學準備:投影片

一、語言匯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齊讀課題。

2、複習:透過上節課我們已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和概貌。誰願意給我們介紹介紹。

二、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以其遍地的文化遺蹟,滄桑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而聞名於世。莫高窟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體的立體藝術,所以我們把她稱作祖國西北的一顆(生:明珠)她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稱頌,各國旅遊愛好者竟相前往的聖地。以莫高窟爲代表的敦煌藝術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這顆“明珠”?

2、師:默讀2-4自然段,思考:爲什麼說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生答:那裏有兩千多尊彩塑,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壁畫,面積不大的藏經洞裏有六萬多萬件文物。

師板書:彩塑兩千多尊

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藏經洞六萬多萬件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先去看看彩塑吧。瀏覽第二自然段

2、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着,眼睛微閉,神態安詳。)

3、從他的朗讀中你聽到了什麼?

(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神態安詳)

這些彩塑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相機板書:精妙絕倫)

4、哪位來描述一尊你最喜歡的彩塑?

5、此時,你就站在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前,你會說些什麼?

6、本文的結構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哪篇課文結構一樣。(小鎮的早晨總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研究敦煌的學者說國:“敦煌的藝術的載體主要是彩塑和壁畫。”我們已參觀完彩塑,再去欣賞欣賞壁畫。

默讀,並劃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交流,朗讀

3、師:壁畫的圖案、色彩是絢麗多姿的,內容豐富多彩的。

4、課文幾處都出現了這樣的句子,這樣的好處是什麼?

我們也來寫寫

出示:遊人們神態各異,有,有,有。其中。

5、看着這些,你的腦海浮現哪些描繪它的詞語?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可是,正如餘秋雨所說:“偌大的中國,竟容不下幾卷經文?我好恨!”莫高窟步履蹣跚地走過了它二千多年的歷史,大量文物雖然被掠走了,

2、師出示資料

3、師:然而,不管這些文物流落到何處,上面始終刻着兩個字——中國。莫高窟屬於中國,而且只屬於中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

2、當你看到了這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畫,看到這藏經洞裏的珍貴文物,你會想些什麼呢?引導學生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去聯想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結晶”的意思。板書: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3、透過朗讀的方式來讚美一下古代的勞動人民。

三、拓展延伸

1、師:面對這藝術殿堂,一定讓你感慨萬千,此時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前最想說什麼?

2、師:敦煌的藝術古老而又年輕,她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讓我們用著名作家餘秋雨的詩句來結束全文

她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付於造型,

又用造型引發人性,

於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

一種聖潔的沉澱,

一種永久的嚮往。

她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

在她的懷抱裏,

神人交融,時空飛騰。

於是,

她讓人們走進神話,

走進寓言。

在這裏,

狂歡是天然秩序,

釋放是天賦人格,

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我們是飛天,

飛天就是我們。

(六)欣賞

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着,眼睛微閉,神態安詳。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會發出怎樣的讚歎?

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對鏡梳妝,姿態優雅;有的撲蝶嬉戲,流連花間;有的手託果盤,採摘蟠桃;有的彈琴吹簫,自我陶醉;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拂,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目的】

《孔乙己》一文的對話描寫在全文中佔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關人物的對話,對把握全文、領會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本設計擬從人物的對話切入,以對話教學爲突破口,引導學生去領悟魯迅先生“畫眼睛”“勾靈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進而引發學生對社會的關注,激發學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劇的一生及當時社會世態之涼薄。

【設想及步驟】

一、以師生課前談話匯入新課

教師舉例阿累的《一面》引發學生回憶文章裏面有關魯迅先生的肖像描寫,指導學生得出感受:每處筆墨均極爲簡省,可描寫的人物形態特點卻逼真感人。讓學生體會到肖像描寫對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作用,由此引出魯迅先生描寫人物時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同時向學生進一步介紹:在魯迅看來,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時候,還有“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感情,便是連面目身體也表示着(《魯迅全集》第4卷第466頁)”的另一高超手法,從而將話題由外貌描寫方面自然過渡到語言描寫方面。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入手,去分析其對揭示人物性格特徵,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從而匯入對新課《孔乙己》語言描寫這一成功範例的探究性學習。

二、明確人物語言的主要表現形式──對話

1、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對話的概念:

廣義的對話就是人物所說的話,主要指兩個人之間的口語交流,即“會話”,但也包括一個人有時的“獨白”。“言爲心聲”,對話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徵的一面鏡子,是人物袒露內心世界的重要表現方式之一。

2、由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話的段落,並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畫人物性格爲主,讓學生在文中用序號按出現的先後順序依次標出。

三、師生討論,共同分析文中的對話

1、學生找出文中的七個對話段,並明確其中有五個是以刻畫人物性格爲主的(學生回答,教師必要時加以指點)。

2、師生先就找出的五個以刻畫人物性格爲主的對話,依次展開討論。

(分別在4、6、7、8、11段以上四處對話也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幫助學生理解:這種可笑在我們讀者心中卻並非輕鬆,而是飽含着一種辛酸。)

3、師生討論分析另兩處對話。

(分別在10、12段。教師要藉助掌櫃之言語,去觸發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從文中感受當時社會世態之涼薄,封建社會裏的那種陰森的人際關係又是多麼的冷酷無情!從而對文章的主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四、引導學生探究文中人物語言的其他作用

教師設計問題:“言爲心聲”,在上述這些話中,除前面所提出的作用之外,有的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有些還透過語詞的斷斷續續或與標點的靈活運用相結合,生動地描摹人物神態……要求學生從文中各找一兩個例子予以說明。

五、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1、概括文中七個精彩對話的特色:繪聲繪色,如聞如見。

2、孔乙己的形象:

3、本文反映的社會問題:社會人際關係的冷漠,尤其是“對於苦人的涼薄”(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

六、練習設計

課後注意細心觀察周圍不同人物的語言並作二三個片段描寫的練習。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篇3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但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校在三個方面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課堂增效、嚴格作業要求、課後分層服務。

一、抓課堂,實現課堂增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這就要求教師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雙減”政策下,對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應教儘教,學生應學盡學。在課堂上讓學生吃飽吃好,充分提高課堂效率。

2.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益。透過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3.以生爲本、以學定教。課堂上所有的教學活動和資訊化手段都是爲教學服務的,無論用什麼方法教都不能偏離教學目標。

4.讓英語教學生活化,改變學生會答題不會會話,會閱讀不會寫作,能聽懂不能交流的現狀。

實現課堂增效,需要滿足“四有”條件:有精準的教學目標;有合理的教學方式;有愉悅的教學氛圍;有實在的教學效果。教師們會繼續借助學校的教研常規工作,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實效,優化作業設計。

二、抓作業,嚴格作業要求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學校在作業管理方面措施如下:

1.完善作業管理制度

制定了作業精編制度,作業佈置公示制度,作業檢查制度和考評細則,並納入量化管理。

2.加強考覈確保落實

根據作業管理制度和考評細則,每週檢查作業佈置、批閱和學生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3.合理調控作業總量

嚴格按照學校制度,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充分利用課後延時服務時間,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4.精心設計分層佈置

我校要求任課教師依據學習內容,精心設計作業,做到分類、分層佈置作業,鼓勵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同時將家務勞動、綜合實踐及體育活動等納入家庭作業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手動腦能力。

5.規範作業批改

根據作業管理制度,老師對作業進行全批全改,批改標誌正確規範、評語恰當,記錄詳實。精準分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及時反饋,促進學生學業提升。

6.強化作業分類指導

根據個體補償與提升計劃,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給予指導,爲學生順利完成作業提供必要的幫助。

學校把作業的檢查與評價展示相結合,不斷挖掘優秀成果。還舉行“學生優秀作業展覽”,共展出二百餘本作業。同學們看到優秀作業時,都被震撼了:清新娟秀的字跡、標椎的書寫格式、錯題的規範訂正……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班級和學校作業展覽,書寫規範、正確率高、獲優次數多、訂正認真的作業成爲大家的榜樣。學生作業規範化管理初見成效,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三、抓輔導,課後分層服務

爲了全面落實“雙減”工作,我校深入調研學生的興趣和家長的需求,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和延時託管。

1、集體活動豐富多彩

校園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與特色教育的關鍵場所。讓學生能運動、會運動、愛運動,發展特色素質教育,是我校豐富的課後服務內容之一。根據學校場地和師資情況,目前我校開設了乒乓球、排球、籃球、健美操、舞蹈、繪畫、書法、象棋、快板、校園之聲、英語口語11個社團。學生人人蔘與,每人報一個社團。各項目負責老師學期初制定社團活動計劃及周課時計劃,每週三開展一次活動,寫好集體活動教案及活動記錄。

2、課後服務分層輔導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當天作業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對學生需訂正的作業進行面批和個別輔導,不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及時解決難題,基本能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

如英語組:採用分層輔導模式,既解決了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實施分層輔導,老師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並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優等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提升思維能力;中等生查缺補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潛能生識記知識要點。

再如數學組:關注智優生和薄弱學生,在智優生已經完成基本作業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拓展式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討論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一定的引導和提示。在智優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分批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完成同一個課堂內的分層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後服務中都有所提高。

分層輔導讓學習薄弱的學生重建自信,激勵他們直面自己的困境迎難而上。有了奮鬥目標,有了學習動力,同學們學習起來不枯燥,不反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人翁意識,收到不同層次同學的喜愛。

就開學近2個月的實施效果看,課後服務分層輔導,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智優生願意在這個時間段進行一些拓展性知識的探究,而利用這個時間段對薄弱學生的薄弱環節,尤其是作業訂正中出現的困難進行指導,對薄弱學生攻克教學難點有一定效果。

做好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聯動,同向發力,我將進一步加大“雙減”力度,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加強家校合作,加大宣傳力度,把“雙減”工作落到實處。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篇4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離開教學設計的話,我覺得是空話。優化課堂纔是減負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存在着內容冗雜、結構混亂、創意缺失等問題,市場上的各種教學設計資料也不盡人意。

那麼,我們在備課上怎麼去做,才能夠提升課堂的質量。我在這裏淺淺的說說我的做法:

一、把握文字特點,確定教什麼。

教師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教學九上第三單元《精神的三間小屋》時,我備課時是這樣思考的: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但本課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標準的議論文,說它是議論性散文更合適一點。比起論證方式和論文思路來,優美的詞藻,合適的比喻,深刻的立意更是看點。所以,我拋開議論文的知識,着眼於理解領會文章的語言這點來設計教學,並把本文定位爲積累型文字。

在讓學生們理解了“精神”一詞的含義後,我提出的主問題是:“如果在這篇文章裏找值得積累的句子,你會選哪處?爲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指導學生再次閱讀的,我讓學生着眼於課文的主體部分,三間小屋,三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去品讀,學生找到的句子也確實是最精髓的東西!這其間,自然帶出本文的主要論證方式: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讓學生找,讀,品,老師在課堂上導讀,點評。自讀課,就要獨立,讀熟,讀透。一個課時的課程,讀讀,品品,點點。自由,輕鬆,愉悅!我們該保有怎樣的人生觀在品讀中漸漸清晰。

定位爲積累型文字,那麼課後的作業也當是課堂的延續。本節課我設計的作業是:1摘抄課文中優美詞句,寫在積累本上。2閱讀畢淑敏另一篇散文《造心》,和老師交流閱讀感受。

二、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思考怎麼教,敢於創新。

九年級第一單元爲現代詩歌單元,詩歌的主要學習方法是什麼?朗讀。

教讀每一篇詩歌,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當堂成誦。

指導朗讀是分層次的,一讀語音語調,二讀修辭格,三讀意境意象,最後領悟出思想情感。課堂上進行各種朗誦展示,配以輕音樂,配以動態背景圖,整個課堂就一“賽詩會”,學生參與度極高。

體味詩歌本身的美,勝過大談創作背景,像《你是人家的四月天》,一直有爭議林徽音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其實時至今日,討論寫給誰沒有多大的意義,它的美和價值在於,僅僅文字本身,就能穿越背景而激起每位讀者的共鳴!好的作品都是這樣。

在教學《岳陽樓記》的寫作手法時,我聯繫到學生的寫作問題。岳陽樓記寫法有這一特點,駢句與散句結合,文章的節奏感強。以文章的第二段爲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我把這段文字用音樂的節奏符號?來排列,讓學生觀察句子的長短規律,學生排出的規律是:“長,長,短,短,短,短,短,短,長,長,長,短,短,短,短,短?”

而後啓發學生,這像不像音樂裏的節奏呢,有輕有重,有緩有急?

但同學們的作文,常常句子是一長到底,讓老師讀來有疲憊感。我們不妨在作文中借用古人的辦法,長句短路結合,駢散結合,文章無論在佈局上,還是朗讀上,都會更勝一籌。

文字的特點,我們如果教活了,一節課會很有收穫,而如果照本宣科,吸收率不高,那麼意義就不是很大。?減負也等於效率,課堂質量高,課堂擲地有聲,學生課外負擔一定會輕。

三、作業的設計一定是課堂的關聯和延展。

比如我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定位爲積累型文字,那麼課後作業一定會讓積累本課的金句,在《岳陽樓記》中講到駢散結合,就會讓學生用這手法寫一段景物描寫。在《敬業與樂業》中學到論據對論點的支撐作用,作業就會佈置到給“凡職業都是有樂趣”的這一論點找相應的論據支撐。

學練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檢測學的效果。

總之,面對“雙減”,無論是課堂的設計,還是作業的設計,都是對老師學養的考驗,首先成長的應該是老師。

很喜歡鄭板橋的書齋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幅對聯闡述了深刻的畫理:上聯意爲以少勝多,譬如繪蘭畫竹容易流於枝蔓,應刪繁就簡,如三秋之樹,瘦勁挺拔;下聯意爲“自出手眼,自樹脊骨”,不可趨趕時髦,須另闢蹊徑,似二月之花,獨領風騷。繪畫如此,教學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