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簡單機械專題複習課件

簡單機械,是最基本的機械,是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機械是人運用力的基本機械元件。在人類最早期的偉大發明發現中,對工具、火與語言的掌握,使得人類最終從一般動物中脫離出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簡單機械專題複習課件,一起來看一下吧。

簡單機械專題複習課件

教學任務分析:

學生學完槓桿和滑輪的新課後,在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出現了不少的錯誤,原因主要是

這幾個方面:1、對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圖不夠仔細,力的方向容易判斷錯誤,學生對動力和阻力對槓桿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這一知識點理解不夠;3、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對數據處理和歸納實驗結論的方法掌握不熟練;4、動滑輪的特點和應用是難點。,針對這些原因,進行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槓桿的支點,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槓桿平衡的條件。能根據槓桿平衡的條件完成有關的判斷和計算;知道槓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和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學生活動,學會找出動力、阻力以及力臂。透過對“錯題”的`判別,學會畫力臂和力。

2、透過觀察和交流,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和歸納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探究槓桿平衡條件”實驗,養成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質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槓桿有廣泛的應用,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養成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槓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難點:理解力和力臂,動滑輪的應用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對“槓桿和滑輪”的複習,知識點包括:槓桿、槓桿的五個要素,槓桿的平衡條件,槓桿的類型和應用,以及兩種滑輪的特點和應用等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是槓桿的平衡條件。根據本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作業和練習中存在的錯誤,分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透過對學生“錯題”的判別、探究“槓桿平衡條件”實驗的呈現,理清學生的思路。指出解題過程的注意點,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化和遷移,提高學生讀題、解題能力。

教學流程圖:

情景

捕魚器

“探究槓

杆平衡條

件”實驗

槓桿的類 型和特點

教學流程說明:

槓桿五要素和滑輪種類 活動1 找茬和作圖 活動 2 處理數據 歸納實驗 活動3 槓桿計算 槓桿應用 拓展 動滑輪的應用 活動4 捕魚器中的槓桿 1、情景,生活中的簡單機械:捕魚器中的槓桿和滑輪,引入複習內容,槓桿五要素和滑輪的種類。

2、活動1,針對難點分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了找茬的活動,找出學生自己在作圖過程中經常出現或可能出現的錯誤,然後讓學生再實際畫一遍進行鞏固。

3、複習“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重現實驗中的關鍵步驟,透過傾斜槓杆雖然處於平衡狀態,但不能記錄力臂這一情景,讓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實驗時要使槓桿處於水平平衡,目的就是爲了便於在槓桿上讀出力臂的值。

4、活動2,設計了甲、乙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和結論,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和歸納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5、活動3、運用槓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從計算結果判斷槓桿是省力了、還是費力了,匯入複習槓桿的類型和兩種滑輪的特點。

6、拓展,複習動滑輪的特點和應用。

7、活動4,首尾呼應,學生討論捕魚器中槓桿的類型和作用,並提出自己的改進措施。

教學過程:

一、透過學生活動,讓學生找出槓桿的

五個要素,說出兩種滑輪

二、透過“錯題”判別,強化作力臂的

注意點

如圖所示爲某同學作的槓桿平衡時F2對應的力臂L2和L1對應的力F1請找出他的作圖過程中有幾處錯誤或不完善的地方,並將正確的作圖畫在右圖上。

三、透過“探究槓桿平衡條件”實驗重現,知道實驗

中的關鍵步驟,知道實驗數據的一般處理方法,能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1、實驗時,首先要調節槓桿兩端的____________,使槓桿在_________位置保持靜止。如圖(a)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動。

2、在兩側分別掛上鉤碼後,如圖(b)所示,應調節其中一組鉤碼的_________或_________,使槓桿重新水平平衡。

3、某同學實驗時,槓桿在如圖(c)位置保持靜止,則槓桿此時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滑輪F1L1捕魚器OL2槓桿F2 (a) (b) (c) 請幫助該同學記錄完整本次實驗的數據: 槓桿在如圖(c)位置雖然是平衡狀態,但是無法讀出力臂的值的,因此在實驗時一定要使槓桿重新水平平衡,便於直接從槓桿上讀出__________的值。

動力(牛)3動力臂(格)?阻力(牛)2阻力臂(格)?

4、甲、乙兩個小組已完成實驗數據的測量,實驗步驟正確,所得數據如表格所示:

表一(甲小組)表二(乙小組)請同學們思考並討論,甲小組得出的結論正確與否,如不正確,請幫他們找出存在錯誤的原因有哪些?實驗數據比較特殊;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結論不支援乙小組的數據,結論沒有普遍性。

L1F2L2次F1數(N)(cm)(N)(cm)118812344334554結論F1+ L1= F2+ L2L2次F1L1F2數(N)(cm)(N)(cm)1184222634345210結論F1×L1= F2×L2 四、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能用槓桿平衡條件完成有關計算;知道槓桿的分類和在生活中的OB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