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晝夜交替》教案課件優秀教學設計

3 、晝夜交替

《晝夜交替》教案課件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做地球自轉形成晝夜現象的模擬實驗;

2、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

科學知識:

1、知道晝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是在不斷髮展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在不斷進步的。

教學重點:

認識晝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規律。

教學難點:

透過模擬實驗,認識晝夜交替的成因。

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光的教學碟片,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或者手電筒),地球儀

分組——手電筒,小地球儀。

教學時間 二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1 、多媒體演示晝夜交替情景。

師: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大家知道是什麼現象嗎?

2 、晝夜變化有什麼規律呢?對此,你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3 、學生討論交流。

二、學習新課:

[ 活動一:透過模擬實驗,認識晝夜交替的成因 ]

1、你認爲晝夜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太陽的東昇西落,太陽不斷的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2、遊戲:一人從你左邊出現,又在你右邊消失,又在你左邊出現,猜想一下你和這個人是怎樣運動纔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的`?可能有幾種情況?(自轉、圍着你轉)

3、學生討論並交流。

4、那你認爲晝夜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兩種情況,會是哪一種?) (教師記錄下學生髮表的各種可能性)

5、你能設計一個模擬實驗來解釋你們的假設嗎?

(出示地球儀和手電筒)

6、學生討論彙報並上臺演示過程。

教師提醒學生幾個注意點:

( 1 ) 根據太陽的東昇西落現象,你認爲地球儀應朝哪個方向轉動?

( 2 ) 把投影儀(手電筒)的光射向地球儀;

( 3 ) 投影儀(手電筒)不能靠地球儀太近,要讓射出的光“包圍”地球儀。

7、學生分組模擬實驗,討論晝夜的成因。

8、分組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