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籃球特長班教學計劃範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該寫爲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籃球特長班教學計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籃球特長班教學計劃範文

籃球特長班教學計劃1

一、課程名稱:籃球

二、授課對象:4,5,6年級學生

三、課程目標:

5—6年級學生在一定的競爭環境中學習,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單、雙手投籃,多點三步上籃以及教學比賽,攻防戰術學習等。

小籃球是一項集體競技、健身、娛樂和益智爲一體的集體性運動項目,集體運動的對抗性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活動遊戲性和觀賞的娛樂性以及各種傳媒的效應,都是吸引小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重要因素,使得籃球成爲小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也使得小籃球成爲小學生最熱門的教學內容。

“小籃球校本課程”的實施開展,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加大對學生的宣傳力度,小籃球是我市“校本課程”中的一個重點項目;籃球也是我市傳統項目,爲此我們爲了繼承我市的優良傳統,將籃球項目推廣普及到全市中小學生,其次體育課程越來越被國家所重視(體育學科納入中考),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歡。因此小籃球爲校本教材,貫徹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爲學生健康鍛鍊和身心健康服務。

四、課程實施:

(一)實施形式:

1、課時安排:每週1課時,可以得用課外時間爲課時。

2、組織形式:採用班級活動、小組活動、合班活動或跨班級活動。

3、活動地點:校內。

4、活動準備:提高思想認識,大力宣傳開發小籃球課本課程的重大意義。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案、計劃及有關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內開展各種比賽及展示活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的方法開展籃球友誼賽。

(二)實施辦法:

1、堅持以發展學生興趣入手、堅持從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爲本。

2、堅持每節課安排球性練習,各種運球練習。

3、教師對技術教學、動作要規範。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及提高學生籃球技術教學相結合。

5、明確考查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促進學習。

6、實行1人一球或2人一球,提高練習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7、堅持每週一次全校性籃球練習活動。

8、實行每年一次陽光體育展示活動,爲創造校園籃球文化增添色彩。

五、課程評價:

期末測試及評價標準:

1、高年級考覈項目:原地持球突破上籃、一分鐘罰球線罰球。

2、評價標準:考覈成績和技術成績及平時成績。

籃球特長班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進學生健康,豐富學生業餘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籃球興趣,提高籃球技術水平。

二、情況分析

由於籃球運動的特殊性,學生來源都是高年級學生,不僅要培養他們興趣,而且還要肩負着學校對外的競技比賽任務。爲了更好地開展籃球運動,教師就個人特長和學生狀況積極籌備活動內容和方案,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和活動空間。

三、人員組成

1、熱愛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籃球技術基礎;

2、身體健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3、思想健康,能遵守校紀校規;

4、學習態度端正。

四、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份:

球感訓練(原地高、低運球),移動(側身跑、變向跑、變速跑、後退跑)。

球感訓練(運球),移動,傳接球(雙手胸前傳球)、組織隊員對抗練習,一對一練習,滲透簡單籃球比賽規則。

四月份:

球感訓練(運球急停急起)鞏固以上學習內容,一對一練習(突破訓練),滲透簡單籃球比賽規則。

球感訓練,體前變向運球,傳接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投籃練習(原地)、一對一練習,滲透簡單籃球比賽規則。

五月份:

球感訓練,體前變向不換手、背後運球,行進接傳接球,投籃練習,二對一練習(突破訓練)。

鞏固以前學習內容,組織隊員比賽(重點進攻練習),接球投籃練習,選出球隊的隊長。

六月份:

前滑步、後滑步、側滑步(結全防守腳步動作),傳接球練習(反彈)。

組織比賽(在比賽中使學生合理運用各種動作),投籃練習。

七月份:

複習前面學習各種運球的動作,學習背後運球,三對二練習,身體素質訓練,投籃練習。

三對二練習,移動訓練(跳步急停、跨步急停),接球急停跳起投籃,轉身運球,假動作訓練。

八月份:

三對三練習,先進間高手投籃練習,鞏固球感訓練,投籃練習,搶籃板練習。

四對三練習,提高傳接球的準確度練習,球感訓練,轉身練習,投籃練習,搶籃板練習。

籃球特長班教學計劃3

一、教學對象分析

隨着籃球運動不斷髮展,特別是NBA比賽全球推廣,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看到高水平的比賽,學生對學習籃球技術充滿興趣。初二學生好動、好學,模仿力強,興趣廣泛,並且該班體育骨幹能力較強,學生對體育運動有良好的參與意識。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識目標:建立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動作概念,明確學習的目的性。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與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體驗籃球運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學習及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是籃球單元的第四課時。運球是水平四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籃球運動的基礎,其內容簡單、趣味、實用,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行進間變向—側身探肩快、加速突然的技能,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突破上下肢協調和控制支配球這一技術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技能,在比賽與練習中體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匯入與熱身

a籃球變向的徒手腳步練習、複習原地高、低運球、左右手交替橫向運球、體側前拉後推運球。提高原地運球技術動作及控制球的能力,重點體驗原地不同運球方式,手近球的不同部分。透過專項準備活動,即活躍課堂的氣氛又爲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b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比賽。(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停止比賽)大多數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遇到防守時無法突破、丟球的現象,導致全隊進攻的失敗。幫助學生找到這些問題的根源——沒有掌握正確的變向運球方法,即使掌握了原地橫向、側向運球,也會由於在行進間變向時動作不連貫等原因出現丟球。最終導致本隊進攻的失敗。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2、實踐與體驗

學生成六列橫隊集合,首先教師完整動作示範,講解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結構、技術要求和對發展人體各項素質的作用,明確學習目的。讓學生頭腦中初步形成整體動作表象和了解各個技術環節過程。並按照逆向思維法:安排如下練習:

a、兩人一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過人:教師完整動作示範,學生進行多次模仿和練習。體驗完整動作技術。

b、一人一球分解動作:教師把完整動作分解爲左手運球—變向—向右側身壓肩—換球—加速前進。左、右手交替練習(弱勢手先行,弱勢手練習的時間要長於強勢手),體驗拍球不同部分,教師及校隊同還反覆示範,學生反覆練習。

c、行進間折線運球(分爲六小組)

透過行進間慢速練習快速的練習,使學生能較清楚地認識到“變向突然,側身壓肩快,變向後加速”的道理。透過教師設疑,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討論、體驗、練習,在體驗過程中探究出正確動作的方法。請不同水平的學生展示,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評和分析。讓學生對比自己,引起注意,改正錯誤。透過學生反覆討論—體驗—練習,使教學步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遞進、對比探索、激發興趣達到初步掌握技術動作的目標。練習中我突出要求學生相互觀察、相互糾錯、共同提高,充分體現和諧互助的精神。

d、運球跑“壘”接力比賽

透過小組討論總結出各種變向運球的方法,教師將總結出的各種運球方法加入到跑“壘”賽中,使學生體驗到就感,激發其比賽熱情,同時在比賽中培養學生勇於拼搏與團隊精神。

3、調節與評價

a、男、女學生分別站在直徑爲8米、15米的圓周線上,踏着音樂節拍放鬆肢體,放飛心靈。

b、學生談練習感想,教師總結,佈置家庭作業,收回器材。

五、教學困難分析

教學重點:動作連貫,蹬跨有力,側身探肩快,加速突然。

教學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及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透過分組教學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慢動作練習,觀察同伴間動作並加以分析技術動作要領,進而主動去模仿學習正確的技術動作,掌握技術動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