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測量數學教學計劃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以及質量單位:噸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透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第一單元測量數學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編排特點

1、關注學生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建構性學習理論認爲: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將正式的知識以自己日常的知覺經驗聯繫起來的過程。本單元在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並將它作爲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以釐米的認識作爲知識的起點,借用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學生尺進行測量的經歷作爲經驗基礎。所以本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在估、測、議的基礎上,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同時,採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環境:課堂、操場、校園等,打開學生學習的視窗。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爲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提供便利。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所以本單元在編排上都是以活動的方式展開的`,其目的是爲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透過具體活動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本單元在編排上的又一大特點。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了問題 “他們能同時過橋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興趣。並將“限重1噸”作爲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4、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併力求將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噸與生活的事例聯繫起來,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1毫米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場上量出 100米 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10個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