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1

1、我用一種新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即:“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探討”“問題的解決”和“應用與發展”,各個流程之間銜接緊湊,使本來比較零散的教學內容渾然一體,當舊的問題解決之後,新的問題接着出現,學生始終處於“憤”、“悱”和對問題的探討之中。

2、數學來源於實際並運用於實際。我在揭示課題時從實際入手,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也從實際入手,在練習時也設計了一道實踐題。這一方面體現了數學教學真諦,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如,在教學三角形的意義時,先讓學生用三根小棒擺出一個三角形;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徵時,讓學生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邊、角和頂點;在給三角形分類時,讓學生先畫出一個任意三角形等。

4、在教學層次上,我深入淺出,講練結合,方法力求靈活多樣,效果好。

《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2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爲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係等內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爲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並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辨認出銳角、直角、鈍角,並透過學生動手擺角,進一步體驗角的特徵,引出頂點與邊,爲學生對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分類等做好知識和思路方面的準備。

透過學生動手擺拼,體現三角形的形成,並透過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義的內涵,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

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着安排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徵時放手給學生探索,有了角的經驗,學生不難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徵,有意識地與角進行對比,深化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分爲三層進行教學,先透過對電線杆、自行車圖的觀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透過拉四邊形、五邊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實驗,總結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特性來解釋上圖實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課後練習實地操作,更深層次地體會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數學源於生活。

《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3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際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生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已經對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情景和動手實驗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

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我首先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在判斷中學生自然運用已有的經驗(有3條邊,3個角)判斷出哪個是,並對不是三角形的分別說出理由,如有的不是封閉圖形等。在這樣判斷的基礎上對什麼是三角形這一數學概念就能充分地理解和記憶。

2.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角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三角形,他們找到了許多,如變速自行車的車架、籃球架等等。爲什麼這些地方用了三角形呢?可不可以換成四邊形?很多學生想到了四邊形具有容易變形的特點,想到三角形應該是很穩定的。爲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這個特性,我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去動手實驗,沒人準備三支鉛筆,同桌間想和拉一拉看三角形是不是很穩定,透過實驗來證明。在這樣的動手實踐中,學生不僅是知道了結果,同時還感受到爲什麼三角形是穩定的。所學就要有所用,接着我讓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門閂壞了,門老是被風吹開怎麼辦?有了剛纔的知識經驗學生很容易想到要建立一個三角形,還有些學生要自己當做木棒抵住門。學生們在這樣的動手實踐中,輕鬆愉快地掌握了知識。

《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圖形與幾何部分內容,我想透過本節課讓孩子學會利用想像拓展空間思維。

這部分內容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垂線等基礎上教學的,主要透過觀察、操作、比較、想像等具體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根據以上理解我採用如下方法:

一、知識的遷移

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結果,我們在學習新知時,可以拿來參考、應用及探究學習新知。例如:三角形畫高,透過聯想學過的畫垂線理解。教學時讓孩子聽一聽、看一看比劃下理解,教學效果反應,孩子對此掌握較好,學生明白什麼是高、底等,畫高時都能應用畫垂線方法作高。

二、聯想記憶

學習的目的就是記住、理解、應用等;如何讓孩子最大可能記住?本節課我採用了授孩子方法,而不獨知識的講解。利用圖形的空間想像,讓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運用思維圖的板書,符合頭腦的記憶。例如:上課前的交流,讓孩子明白想像記憶的好處及思考,課始,透過三角形-家-房的聯想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過渡,透過人字樑房頂聯想出高、理解高;最後,透過三角形的圖形聯想三角形文化理解、運用等。課後問孩子,本節課你現在還記得什麼圖?學生說房子、三角形等。

標籤: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