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比尾巴》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比尾巴》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比尾巴》教學反思(通用5篇)

《比尾巴》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上的公開課是一年級語文課文第10課《比尾巴》。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匯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到了最後的時候,我用這樣的語句穿插: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老師決定獎勵你們!學生眼前一亮,我不失時機地馬上說:送一首很好聽的歌曲給你們。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我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但是我還覺得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新課標的要求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在動物圖案下面貼動物名字詞卡這一環我還是不夠放手,包辦代替了,我應該讓學生自己出來貼,學生也應該有這種能力去貼。學生是純真的、直接的,發現問題會毫不猶豫想說出來,但是我卻沒有給機會學生,我怕浪費我的時間,事後我也非常後悔,我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慾,結果我只能亡羊補牢,在下一節課讓學生髮問和道歉。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也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後,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裏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今後,我要向同級組的同事多多請教,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把教學水平提高。

《比尾巴》教學反思2

《比尾巴》是新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透過對話描寫,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爲基礎,以“讀”的訓練爲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爲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設計如下:

一、貼卡片激趣,初讀感知

指導學生邊聽錄音邊讀課文,同時學習“尾巴”這兩個生字,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思考: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次比賽呢?(學生分說後,指名連起來說),教師相應貼上動物圖。讓學生對照圖,給動物貼上尾巴,且分別說出這幾種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不同的特點:“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二、細讀課文,學會生字

要求學生自由地小聲藉助拼音讀課文,這一步很重要,在細讀中,落實讀準字音,突出聯繫語言環境,辨認字形,教師要善於引導,敢於放手。

三、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透過朗讀課文,做填空練習。課文共有幾節?哪幾節讀的語氣是一樣的?(聽完後,指名回答,認識“?”)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練讀,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分角色表演對讀,要求品讀課文,充分感知,用動作表現出來,讀後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樣多種方式練讀,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能力。

四、讀中游戲,鞏固新課

把六種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出相應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讓學生上臺貼。達到鞏固新知、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讀後延伸,擴大視野

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讓學生從課外書中找資料,也可以上網或到動物園看看,收集動物尾巴的奧妙,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家長、老師和同學。要求學生有意欣賞動物尾巴的特點,議論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從中發現動物們的尾巴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各種不同的特點。

新課程所帶給我們新的理念、視野與感受,讓我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一步步、一點點地去解讀、去品味、去體會、去詮釋。《比尾巴》一課的教學,在與學生一起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三問三答、遊戲學習中,我充分地解讀着兒歌中的情與趣;品味着每一環節的得與失;體會着學生的喜與愁;詮釋着新課程的語與文。

總之,低年級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以新課標爲準則,弄清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多引導學生自學、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比尾巴》教學反思3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瞭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

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後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因此,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子,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

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藉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非常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該只想到閱讀課文,應該更多地爲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着對比尾巴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老師也爲此獲得了更多地資訊和滿足。

《比尾巴》教學反思4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爲第一課時的內容,並以趣味性爲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遊戲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遊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老師的意見後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餘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盃等遊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該這樣的增改應該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於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麼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透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透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唸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內容,百度也只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隨後的評課中,孔老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於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瞭解,有的漢字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並識記漢字,而對於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麼讓孩子知道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建一個情境,透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比尾巴》教學反思5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文采用透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描寫,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文中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並能引起學生對動物尾巴特點進行觀察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認知特點以“朗讀訓練”爲主線,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並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及作用,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說,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同學們都比較喜歡小動物,我就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比尾巴比賽匯入新課,讓學生情緒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激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始終沉浸在積極的情感體驗當中,學習興趣濃厚。可見,教師在備課中,要不斷探索新穎的、適合本節課教學的匯入方式,巧妙地匯入新課。匯入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進行匯入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學習的始終。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願望,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注重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滲透,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等等激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注重分散識字,將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大量復現、說話落實。識字、記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鐘的寫字的環節,在學寫三個生字時,首先觀察每個字的.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佔格,更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提高寫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課的“公”字,寫的時候要把重要的筆畫“捺”要寫得舒展,起筆時不要太往左,還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筆,而不是把筆畫送到頭。從孩子們寫字的情況看,孩子們都能寫得很漂亮,記得也牢固。

3、學會朗讀課文

首先,帶着思考的閱讀纔是有收穫的閱讀,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清老師的問題:(1)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2)它們都比得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同位交流,最後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接着,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並且讓男女生對讀,同位互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三問三答的方式,體會文章的結構,瞭解六種動物尾巴各自的特點。

最後,我把學生的朗讀引向深入,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並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我就耐心指導,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透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我配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朗讀課文,同學們的朗讀熱情被激發起來了,朗讀的情緒更高漲了,朗讀的效果也特別好。

4、注重知識的遷移

真正的語文學習,要將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引向課外,能讓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爲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如牛、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等,學生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接着我讓學生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進行即興編兒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瞭解其它小動物的興趣,真正講課內學習轉向課外。

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書寫指導不夠全面,沒有照顧到程度稍差的同學,還是有往前趕課的嫌疑,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提高,今後,我要在兼顧所有的學生上多下功夫,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