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項脊軒志》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項脊軒志》課後反思所表現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下關於《項脊軒志》教學反思是小編爲各位讀者們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閱讀與借鑑。

《項脊軒志》教學反思

《項脊軒志》教學反思一

《項脊軒志》是一篇明代作家歸有光的散文,也是傳統的古文篇目,我把這篇課文作爲一堂備課組的公開課進行了講授,在教授這一課中,我有幾點體會,現歸納如下。

讀:研讀文字,賞析品味是教讀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從朗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爲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下載了視頻朗讀,在和課文內容相符合的視頻帶動下,學生朗讀的興趣十分濃厚,從這次教學中,我發現朗讀也是發現問題、創設情境的一種手段,應該結合分析貫穿始終。

通:對於本課的文言知識,由於我們已經經過必修的`訓練,所以針對選修文言文,我採取了請同學自讀自釋,相互交流的處理方式。這樣設計是因爲透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而且明清散文比較簡單,學生閱讀困難相對較小,針對高考文言閱讀爲課外篇目,必須加強學生的自讀能力的訓練需要而設計的。從課堂結果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練:在疏通了文意之後,我設計了當堂練習,由於本課的文言知識點是同學自讀自釋的,這個環節就很重要,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發現缺漏並及時的補充上,以練代講。

析:由於本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所以在對文字的賞析上時間分配的較短,我計劃是從散文的文眼入手,向前後延展。“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學生找到並不困難,而且能夠很容易的得出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啓下。以此爲線索,首先向上延展。體現“可喜”之情的其實這裏有三小層:。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寫了幾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

最後的佈置一小斷仿寫練習,對於這項作業,文科的學生興趣更高一些。理科的學生完成情況不是很好。

總之,這節課在上的時候朗讀較多,對文言文分析的不到位,下次上課的時候應該加強對文言文課文內容的分析。

《項脊軒志》教學反思二

高中語文《項脊軒志》課後反思所表現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師生互動 如果前半堂課體現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麼後半堂,憑藉着我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爲了按計劃進行,我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係,導致課堂教學中規中矩,而學生並沒有成爲課堂中的主體。在後來的評課中,雖然趙校長等領導給以高度讚揚,認爲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同時也提出應當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底蘊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體現,絕非是爲了完成計劃而過多地參與課堂。

三、課堂駕馭 在鑑賞課文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鑑賞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積極鑑賞。剛剛入境,下課鈴響了,我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後的討論鑑賞的環節加以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但我倉促結束這節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四、經驗不足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節可以刪去,因爲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節,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後面的鑑賞上,無疑會爲將鑑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 如果將課堂的質疑和鑑賞融爲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鑑賞麼?鑑賞也可能包含質疑。

總之,這節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透過各位領導、老師中肯的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