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1

初三上學期,學生的心態發生了改變,對待語文學科越來越有遁形,所以開學初我根據我班的語文教學特點,配合學校工作,指定了個人成長計劃。在這一個月,我根據自己的成長計劃,制定了一下措施,並且有較好的收穫,以下是我的反思。

1、堅持每兩天做一套語文中考題,總結規律講閱讀的時候,適當增加題型,保證每套閱讀題給學生拓展兩道題,保證學生的閱讀試題的寬泛性。

2、堅持每週聽楊老師三節課,學習楊老師的講課方法,體會精髓,並且下課及時與楊老師溝通,學到了很多東西。

3、上課時,時刻關注學生狀態,起初有打瞌睡的,溜號的現象,但經過私下溝通,學生們狀態大有提高。

4、根據學情,我注意主抓中下等的學生,對比較簡單的問題對他們多提問,較難的問題留給資質和潛力較好的學生。這樣在考試中兩頭成績都有所提高。

5、給有能力的學生私下留語文閱讀,並且堅持批改,有不會的地方鼓勵學生多質疑,多解決,在重點閱讀方面,我只告訴學生扣了幾分,讓他們自己去檢視扣分處,鍛鍊他們答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我堅持每天給他們補課,甚至一些簡單的古詩文默寫的批改,由他們完成,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以上是我開學出的成長反思,其中還有很多不足,我會在下個月改正並實施。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2

小學第一次上作文課就聽老師講過,寫作文切忌虎頭蛇尾,讓文章顯得完整是成功作文的一地步。直到今天站在講臺上成爲一名老師,面對學生們,我卻忽視了這個關鍵的問題,儘管不是教學生們寫作文,但是從一而終,有頭有尾,我認爲也是每一科教學的關鍵。

按照計劃,我在上週的主要課程是水的淨化的實驗,並且是在實驗室進行的,對於初三學生,已經對水淨化的相關知識有了鋪墊,而到實驗室也只是對這部分進行總結後,讓學生體驗一下簡便有序的實驗過程。可是作爲實習教師的我,珍惜每一次上課的機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我追求的目標,所以以代入知識爲開篇的導課不免太過乏味,於是透過查閱資料和聯想遷移,我將《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飲水作爲匯入新課的對象。魯濱遜因爲流落到荒島上沒有水喝,只能取來泥水,那麼如何進行處理才能飲用?這樣一個關於文學的小常識既能與如今學生學情相符合又能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我對這節課的備課內容感到較爲滿意。

認真的備課加上學生們的積極表現,自認爲實驗室的第一次授課圓滿結束了,我也舒了一口氣。課下與師傅楊老師的交流中我才發現自己的講課還是存在小瑕疵的,經過師傅的闡述,我把自己的問題總結爲“虎頭蛇尾”。用魯濱遜的荒島窘境做引入,最後卻以學生實驗成果草草結束,使得整個課程設計的主線有頭無尾,這不免讓學生們困惑,因爲他們更期待知道的是魯濱遜到底是如何將泥水進行淨化的,以及這樣淨化的水到底能不能引用。事實上,在實驗過程中也有學生問我這樣的水是不是就可以喝了,我也一樣向他們解釋這樣的水不能飲用的事實,但沒有將結果以一塊獨立的內容安排在整個講授過程中,也算是一個教學漏洞了。切忌虎頭蛇尾,成爲我今後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警示。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新穎的課程匯入會爲你的課程增添光彩,學生們的積極反應也會讓你整個授課過程遊刃有餘。而從一而終,善始善終,不僅能讓授課人本身感到課程的完整性,增強自身的信心,還能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得到集體討論與結論,積累知識,拓寬視野。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3

初三語文課歷來被認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比較難把握的科目,尤其是複習階段,教學任務比較重,學生的複習舊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要把握。本文就自己在初三語文教學中的一點做法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希望大家給出批評指正。

一、情感共鳴,激揚學生學習興趣

1、情感引發

精心設計導語,爲課堂創設濃郁的感情氛圍,是引發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好的導語可以導引和控制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向心理定勢和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使學生迅速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基石。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悅、或悲憤,在開講時,先適當導控一下學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應。例如《沁園春·雪》,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全班賽讀,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以帶動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最後教師進行範讀,使學生情趣激昂,體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英雄氣概,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學生就因此對我的課感興趣,喜歡上了語文。

2、興趣激發

要使學生從本質上深刻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與理相互聯繫在一起。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學生們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憐,值得同情。這樣的認識顯然還是停留在課文的表層。於是我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造成孔乙己悲劇的根源,認識到封建科學制度和冷漠的舊社會的罪惡。

二、因材施教,靈活採選用教學形式和方法

1、教學形式要出奇奪勝

好奇好勝是初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因此初中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往往來自於新。例如在閱讀課的設計上,我經常變換花樣,採取的形式有討論型、競賽型、摘記型、列提綱型、比較型、質疑型等等。讀書的方法有淘汰朗讀法、學生互相指定朗讀法,分角色朗讀法、競賽朗讀法、配樂朗讀法等等。課堂教學小結有概括式、評儀式、歸納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啓下式、檢測式。由於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保持、鞏固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2、教學方法要百變多樣

教法的變化更主要的應該體現在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我在安排單元教學方面,一般是這樣處理的:講讀課以老師講授爲主,學生讀、析爲輔,準確地傳授知識,自讀課以學生讀練爲主,教師點撥爲輔,達到學生鞏固新授知識、提高讀說能力的目的;課外自讀課,以學生讀用爲主,教師檢查爲輔,使學生能正確的遷移新授知識與能力。

三、作文下水,思路與學生同步

好些教師自己教學生寫作文,其實自己並不見得會寫作文,教師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癢,對學生的評批也不能對症下藥。

1、堅決不用套話、空話,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該文的優缺點。

例如學生寫“我的老師”之類的文章,運用了典型事例表現了一個老師的盡責、有愛心、淵博等優秀品質,我們評他寫得好,就不必說“中心突出、選材恰當”等套話,我們應在文中每一個事例旁註明該事反映了老師的什麼品質,並在文末寫下這樣的總評:“文中的老師很使我感動,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樣。”假如文中有個別事例是多餘的,甚至是有礙中心的表達的,就要把它圈出來,在旁邊註明“此處應刪(改)”,並寫出具體理由。

2、和學生建立起一種作文“會商”的關係

評語要儘量使用商量、談話的語氣。學生認認真真寫下一篇文章,是學生的一項勞動成果。我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會因此而受感染,反過來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也就不會冷漠地對待我們的“評、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們的“評、批”採取了商談的語氣,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極大的尊重,必然會從心理上非常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指導。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評、批”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3、評語的形式拒絕程式化

要做到個別輔導與全面提高相結合。“評、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寫,也可以在課堂上講;不一定只有老師評,也可以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不一定只有老師評學生的習作,也可以讓同學評老師寫的同題的文章。總之,不管哪一種形式,只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寫作水平,我們都可以去嘗試採用。

4、評語的導向重在指導和鼓勵,拒絕批評式說教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見成效的方法。我每次進行語文問卷時,都要調查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問題,但每一次的調查都不容人樂觀——喜歡課文的學生

總是少數,而害怕作文則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呼聲,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複雜,但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則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因此,我認爲初中語文老師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下大功夫培養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一切事都好辦;興趣培養不起來,往往會勞而無功。

以上就是我對初三語文複習課的一點反思,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4

以往的初三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

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務必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爲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務必相互結合,互補互助。

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着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光,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個性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5

初三語文教學明顯不同於初一、初二語文教學。他所有的方向都是勢利的,也就是說,一切爲了中考,一切爲了中考。因此,其教學定位旨在引導學生處理和操作高考試題的策略和方法。

一、知識點的整理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學生到三年級時,可以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事實上,很多閱讀題都是以各種形式測試知識點,但我們高三學生,在考試前,比如幾個角度的人物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例如,幾種形式的修辭手段(隱喻、平行和擬人)仍然模糊不清。雖然我做了一次臨時的突擊,以結構圖的形式清晰地總結了知識點,並在閱讀文章中進行了強化,但仍然有相當多的現象。

單靠三年級的複習突擊,效果肯定不好。如果我們能在普通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系統化、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學生將有一個從消化到內化再到應用知識點的過程,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考試中類似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不再那麼難了。

其次,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知識。

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非常簡單。教師報告答案,學生記住答案。然而,從長遠來看,學生已經形成了惰性。其次,他們很難真正掌握他們聽到的答案。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及早讓學生養成經常查閱參考書、藉助學習材料自行尋找答案的習慣,那麼他們的自學能力就會得到更大的提高,他們的知識、詞彙積累和語感反應會更加樂觀,當他們遇到選詞和填空的問題時,他們會更加自信。

第三,讓學生有規律地、熟練地回答問題

很多次,當學生遇到類似的閱讀問題時,最常見的回答方法是手寫和憑感覺走路。事實上,閱讀文章的答案也很有技巧和規律。掌握文章中的關鍵句子,以及在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關鍵詞和句子,往往可以使閱讀問題的答案快速準確。

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前具備此類回答技能:段落的作用通常用數據和結構表示。從數據上看,這無非是塑造人物形象、觀察結構、鋪路,或者埋伏筆桿,那麼他們就不會在回答問題的大方向上犯錯誤。同時,這樣的回答技巧自然會限制他們的回答語言,導致更多的分數。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必要採用閱讀文章的主題策略。但是,做一篇文章,應該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提問時,學生應理解作者的意圖,熟悉和掌握一些常見的問答技巧和規則,並能將其應用於閱讀訓練。

四、文言文試題的背誦和轉移越來越多。

解釋在中考文言文試題中添加一些單詞的含義的問題範圍基本上都來自學生課文底部的註釋。此外,對翻譯句子的評價政策是,意譯不得分,直譯中省略一個關鍵詞將扣分一半。這種從嚴格到殘酷的評分方法使得我們的文言文教學相當嚴肅。總結以往失敗的教訓,三年級文言文的教學應該更加註重細緻的教學,使每個單詞的意思不能馬虎。教師在講課時不允許只串大意而不串語素。必須引導學生養成逐字翻譯的習慣。此外,要求學生記住除專有名詞以外的文字底部的所有註釋,包括單個難句的整句翻譯。背誦的好處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處理文言文問題,還依賴於學生在課堂上對文言文單詞的理解和記憶。我的學生背誦一節課,老師實施一節課,然後讓學生看課餘文言文,並引導學生把課堂上的詞義轉移到課外。一開始,學生們不會動。當他們看到課外文言文時,他們會感到困惑。

五、它是學生最不確定的現代漢語閱讀教學

。當然,提高學生現代文學閱讀成績的唯一途徑是老式的提問策略。但三年級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開始不應該是學生的海上戰術,而應該是教師的重點。事實上,我發現在初中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學生們基本上不了解現代漢語閱讀的評分技巧。當他們問十名學生時,十名學生回答說現代漢語閱讀的答案是蒙古語,甚至許多學生都不知道如何用鋼筆來表達他糟糕的答案。因此,現代文言文閱讀和答疑技巧是學生提高閱讀成績的關鍵。教師注重解決問題的技能,而不僅僅是標準答案,學生的閱讀成績有望提高。例如,告訴學生辯論論文和解釋性文章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散文寫風景或事大膽地依靠人,散文寫人或敘述儘可能地依靠情感,文章寫風景透過看議論和抒情的答案而簡化,不看風景,作者的文章不看過去。只有抄襲作者的情感纔是深刻的。並非所有問題都是一般性的回答,而是以有條理、分段的方式緩慢地回答,這樣學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贏得得分機會。當然,並不是所有現代漢語閱讀問題的答案都有技巧。有的直接測試學生對漢語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標點符號、發音和字型、詞義理解、病句、模仿句和語言的恰當性。

六、最後,讓我們談談作文。

作文可以分爲四個等級:浮華而真實,浮華而不真實,不浮華而不真實。遊華和施是任何時代任何人追求的最夢幻的境界。沒有重複。說浮華而不實用已不再流行,但實用而不實用占主導地位。我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說,寫實寫作比用筆寫作更難,他們的努力也不令人滿意,而且他們的分數往往更低。華美的話和華美的裝飾一樣引人注目。它至少反映了學生使用詞彙的熟練程度。如果他們粗心大意、不真實,批改老師就不忍心殺了他們,而且分數往往高於預期。這些學生在初中三年級之前就接受了培訓。在初中三年級,他們應該訓練學生在華麗語言的掩護下激發批改老師的情感,讓他在枯燥漫長的批改過程中興奮、快樂、悲傷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沒有感情。因此,當允許學生寫作文時,他們必須帶着情感寫作,要求學生先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他人。二是儘量在作文中出現情緒化的詞語,讓批改老師在不知不覺中被你迷住。第三是儘量使用短句,避免病句和不流利。第四,當感覺強烈時要獨立,突出你的感覺。第五是努力討論和表達最後的感受,讓老師們舉起筆和分數看到的最後一幕是你文章中最美麗的地方。

初中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可以概括爲以上幾點。雖然有很多疏漏,但我願意與大家分享,希望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6

隨着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說、聽、寫四種基本本事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構成必須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本事,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能夠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必須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經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資料,才知曉其中的奧祕: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資料,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本事。新教材安排的課時資料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繫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字事爲核心,是語文字事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僅表現爲有較強的識字寫字本事、閱讀本事、作文字事和口語交際本事,並且表現爲有較強的綜合運用本事——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本事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本事。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爲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此刻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所以,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字事的需要,也是構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這種本事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爲學生語文字事的構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一樣。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很多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的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很多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本事。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此刻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本事,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三、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理解學習,轉變爲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堅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經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不僅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並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本事。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異常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綜合運用語文的本事和創造性以及職責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當因爲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資料、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爲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供給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供給學習的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供給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經過有效的學習活動,經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構成適合自我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建設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資料到方法,都要貼合時代的需要,成爲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

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資料、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在課程資料上,不僅僅語文教科書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資料,教科書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並且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既要不斷改善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能夠說,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已成爲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能夠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語文課程資料,由於地方、學校、教師參與開發,將成爲源源不斷、經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語文課程體系,由於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將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們供給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爲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完美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歡樂。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7

經歷了一場中考總複習,再反思三年來的教學,我得到了很多啓發——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1、從七年級開始就讓學生閱讀《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要求學生做一篇讀書筆記,對自己喜歡的文章或片斷進行欣賞,把感悟寫下來。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中考複習時,老師只是啓發和點撥即可。

2、平時注意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抄寫作業,名言警句和優秀的段落或文章。這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背誦雖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卻是一個文明的辦法”。

3、課堂教學中落實大語文觀,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平時教學可以放開手腳,以教材爲基礎,但不是拘限於教材,可以大膽旁徵博引,介紹相關的文學作品、文學故事、名人軼事、成語故事等內容,並關注其他的相關學科,以此拓展學生視野,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4、課堂教學當注重有效地使用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和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方式,使教學真正教會了學生學習,既向學生傳授了知識,又培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並落實到了筆端。

5、重視點滴的作文訓練。平時教學中,當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引導學生時刻用眼用心體會生活,及時用筆記錄生活,以此培養學生豐富細膩的情感,提高觀察感悟能力,併爲寫作積累鮃活真實的素材。讓學生寫日記或寫隨筆不失爲一個很有效的舉措。

(二)強化落實

對於中考複習來說,各項複習內容一定要落到實處,做到紮實有效。此時各科都進入到緊張的複習中,知識龐雜。學生在積累方面主要的主要問題是記憶不清晰、不完整,表現在試卷上,要麼是寫不出,要麼是書寫時添字、漏字、寫錯別字、筆畫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在複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

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

4.規範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範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爲了提高識記效果,可採取如下措施:

(1)分塊切割,化整爲零。可將要求背誦的詩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塊,然後規定自己幾天完成一大塊,這樣化整爲零,保證了識記的計劃性。

(2)定期檢查,強化落實。讓學生自記、自測、自查,也可讓他們互查,然後教師抽查。

(3)反覆默寫,反覆糾錯。

(三)重視作文訓練

1.寫作是表達能力的綜合運用,就其能力層級而言應該屬於“創造”。但是文章是有體裁的,在必須打好寫作基礎的初中階段,應當能寫出符合要求的記敘文和簡單的議論文、說明文。所以我們在強調可用多種文體寫作的大環境下,仍要重視培養自己的文體感,要強化對錶達方式的訓練。

2.寫作不是個純技巧、純技術性的操作,寫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對觀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寫作訓練的基礎是觀察力和想象力的訓練。在複習階段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環境、周圍事物的敏銳的感知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以便到考場上有比較充分的選材餘地,同時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實感。

3.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要善於理解分析作文試題中的提示、要求(有的還有材料)的內容,並篩選出有用的資訊,爲寫作服務。挑選一些好的習作和考場作文,研究一下它們的作者是怎樣把握題意,怎樣開拓思路,怎樣精選材料,怎樣構思謀篇的,在語言運用上又有哪些特色;瞭解優秀作文都怎樣做到題目新穎,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材料新鮮,細節鮮活,情感獨特的。

4.還須要求學生經常瀏覽報刊雜誌,蒐集新鮮的寫作素材。使考場作文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總之,語文複習最重要的是以閱讀和寫作爲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爲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應試教學。雖然九年級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資訊,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己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學習,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8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本着對學生負責的原則,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制定了相關的備考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已能有意學習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且不斷的培養自己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下面,我主要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反思:

1、夯實基礎,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在課後的輔導課注重強化訓練,教師針對學生出錯的字音、字形進行訂正,以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成了。其他如詞語的理解及運用、病句的修改、仿寫、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引讀等基礎知識在平時的教學及訓練中也都穩紮穩打,強化記憶,強化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

2、強化文言文閱讀理解

在複習文言文時讓學生認真掌握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學習文言實詞,注意區別詞的古今意義,積累實詞的一詞多義,學會識別通假字,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能夠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思想,學會對比分析,且動手翻譯。我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基本要理解記住。課內文章的落實後,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和形成的理解技巧遷移到課外。從而使課內與課外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3、加強閱讀指導,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新教材淡化了文體的編排,但並未降低對文體的要求,學生一時感到摸不着頭腦,所以我在教學中交給學生基本的答題方法,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

我在向學生講清文體特點的同時,選擇典型的篇章,並配以典型的閱讀練習,透過反覆演練,使學生掌握閱讀題的基本答題技巧,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4、加強寫作指導

爲了使學生形成寫作知識系統,在學期初給學生講授寫作知識要點,並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進行專項講解,爭取使學生學作文的命題、立意、構思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寫作時還要爭取做到深、新、美,深即立意要有深度,新即構思要巧妙,形式和選材都能進行創新,美即語言、行文都要給人以美感。同時讓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我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

語文教學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從平時的工作中就要點滴滲透,讓我們努力吧!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9

這一學期在緊張匆忙中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37班的語文教學。本着對學生負責的原則, 我在教學工作中絲毫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制定了相關的備考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基本能進行有意的自主閱讀和有一定創意的寫作,已能有意學習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且不斷的培養自己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下面,我主要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反思:

一、抓好基礎知識的歸納整理,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字音、字形,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在課後的輔導課注重強化訓練,教師針對學生出錯的字音、字形進行訂正,以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成了。其他如詞語的理解及運用、病句的修改、仿寫、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引讀等基礎知識在平時的教學及訓練中也都穩紮穩打,強化記憶,強化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事實證明這樣訓練是很有效果的,收益很大。

二、緊咬經典美文佳句欣賞,拋磚引玉,強化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能閱讀淺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題對考生的基本要求。試題由課內已經延伸到課外,在複習文言文時讓學生認真掌握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學習文言實詞,注意區別詞的古今意義,積累實詞的一詞多義,學會識別通假字,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能夠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思想,學會對比分析,且動手翻譯。爲加強文言文的學習,我實行每課一考、人人過關、不斷複習、不定期檢測的方法。對文言詩詞的背誦默寫實行每天課前一考,逐個擊破,最後集中彙總的原則,達到熟記於心。中考文言文試題近幾年難度不算太難,但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上問題還是存在的,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課內的比課外的得分低的現象。因此,我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基本要理解記住。課內文章的落實後,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和形成的理解技巧遷移到課外。從而使課內與課外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三、加強閱讀方法引導,增強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的能力

新教材淡化了文體的編排,但並未降低對文體的要求,學生一時感到摸不着頭腦,所以我在教學中交給學生基本的答題方法,比如告訴學生議論文、說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來;寫景或寫物的散文大膽的往人身上靠,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

很多時候,學生在碰到類似的閱讀問題的時候,信手寫來,憑着感覺走也是最常見的答題方法。其實,閱讀文章的答題也是有技巧有規律的。文章中關鍵句子的把握,答題時關鍵詞句的出現,常常就可以讓閱讀問題的回答變得又快又準確。如果學生在答題前就有這樣的答題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現在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上,從內容看,不外乎爲塑造人物服務,從結構看,或作鋪墊,或埋伏筆……那麼他們在答這道題時,答題的大方向是不會出錯的,同時,這樣的答題技巧也會自然地對他們的答題語言進行約束,出現更多的得分點。所以我在向學生講清文體特點的同時,選擇典型的篇章,並配以典型的閱讀練習,透過反覆演練,使學生掌握閱讀題的基本答題技巧,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強化寫作訓練,增進學生審題、立意、構思、組材的能力

作文是拿分的大題。爲了使學生形成寫作知識系統,在學期初給學生講授寫作知識要點,並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進行專項講解,爭取使學生學作文的命題、立意、構思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在下半學期堅持每星期寫一篇週記,兩星期一篇大作文,最後集中訓練。寫作時還要爭取做到深、新、美,深即立意要有深度,新即構思要巧妙,形式和選材都能進行創新,美即語言、行文都要給人以美感。同時讓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我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儘量在作文裏出現帶感情色彩的詞,讓評卷老師不知不覺地受你蠱惑;三是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四是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同時我 堅持讓學生閱讀優秀書籍,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大的語文學習環境,重視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透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文教學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因此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注意從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進行點滴滲透,不斷探索,以期將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免責聲明:除正式檔案通知外,好研網所有文章及所有評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好研網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任何觀點,所有文章文責自負,若有任何非法及不當資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應的處理。

初三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篇10

這是出成績見效果的一學期,也是師生拼搏的苦戰的一學期。在上好新課的基礎上,穩定和鼓勵學生,依據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了艱苦的強化訓練,分別進行了兩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擬考,從基礎知識、語言運用、古詩文默寫、閱讀、寫作等方面作了系統的訓練,複習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從這幾次摸考的成績中能夠看出紮實基本功,有目的的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然,從成績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學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成績總是不那麼令人滿意。現試作如下反思:

(一)、聯繫教材,研究課標。

在《20xx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徵,貼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本事等。另外經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複習的範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繫教材,只需作好重點資料的鞏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初一開始就讓學生訂閱《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以上報刊雜誌,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爲在短時間進行很多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初三時,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教師只啓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初一開始到初三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字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三)、提高學生應試本事是關鍵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儘早接觸中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複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所以,從初三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試卷後,要求他們自我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xx年中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四)、更新觀念,抓好複習,提高成績

初三語文總複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教師功夫花的不少,本事卻不見提高.所以我認爲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複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遊戲規則,又超脫其上.找到總複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五)、大刀闊斧,對各知識塊進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題指導》中提出“重視挖掘客觀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發揮主觀題考查學生探究本事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因而可對整份試題定性,即主觀題佔80%—90%。一份試題一般是由“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的,而對於每塊知識就要大刀闊斧的定量,以便精講精練。“積累與運用”這一知識塊中,只需抓好優秀詩文的默寫,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語交際,是靠平時的積累,無需多練。在“閱讀”塊中,側重於課外文章的分析訓練。在古文的閱讀中,課內古文側重於“四記一諷一表一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曹劌論戰》)的複習訓練。現代文閱讀中則要着重在對文章的整體感悟本事、對資訊的篩選本事、對文章資料的深入探究本事以及讀書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閱讀的文章要選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並且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來訓練。在“寫作”塊中,半命題和話題或材料作文是常規題型,所以審題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確“淡化文體”的要求,並不是可寫“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訓練中要先分文體,明確各種文體的要求後,在固定時間內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集中訓練幾次。

(六)、善於取捨,精選精練。

進入複習階段,各種資料和試題會很快堆滿案頭,都拿來用,拿給學生練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只會把師生拖入讓人疲倦的題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氣,收效卻甚微。所以,我們要在所選定的命題方向和範圍的基礎上,斟酌各種資料,勇於取捨,把貼合要求的題目篩選出來,組合爲各訓練塊,在我們複習鞏固好教材上該知識塊的要點後,及時訓練,強化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把各知識塊中最具《課標》精神的題目,組合、編製成側重點各不一樣的三四份試題,如在現代文閱讀中,一份側重於說明文和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那麼另一份就要側重於議論文與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像這樣地進行有目標的精練。在各知識塊的定量後,要列出考查的明細表,依據明細表,師生共同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這是經過師生的交流合作,幫忙學生從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學知識。

(七)、考試方法、技巧以及考試心理的指導。

雖然複習工作會在緊張有序中完成,但中考畢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是一錘定音的考試,會碰到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對考試方法、技巧的指導是每次訓練中的必修課,如閱讀方法:“一步初讀,二步綱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題,四步刪(刪出與題目要求無關的資訊,精思相關資訊)”。又如答題技巧:“抓關鍵,細明辨,分點展現簡又明”。再如考場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經歷體驗與讀過的優秀文章,依據題目的要求巧妙變通,靈活運用。對於考試心理的指導,則是考前的適當休息放鬆與適度緊張結合;考中認真作答,先易後難,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考完後必須仔細檢查;每場考試結束後,要儘快對下一科做準備,別把思維滯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場考試中教師要異常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工作,他們常常懷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來考的”消極心理,在考場上就會隨意而爲,明是考得出來的卻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場上睡覺,我應當做好這類考生的思想心理糾正工作。

雖然初三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資訊,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

當然,在普九背景下,後進生的不良思想、習慣以及不良學習態度,對想學好的同學的負面影響總是難以戰勝,致使教師用了很多的精力的時間,收效卻甚微,許多問題是教師講過訓練過的,到了考場上卻做不出來,留下了不必要的遺憾。當然,這也是我今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