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1

《大自然的啓示》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法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上課的時候,我把自學題進行了改正:讀《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試着自己提出問題。我試着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看看效果如何?學生的表現超乎我想象的好,他們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能解決學習目標的問題。如:爲什麼說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科學家怎麼從蜻蜓身上受到啓發,解決飛機機翼顫動的問題的?又是怎麼受鯨魚的啓發,解決輪船開不快的問題的?第一個問題解決了說出文章主要內容的目標。後面的問題解決了科學家是怎麼從動物身上受到啓發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好的解決了學習目標,都是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如果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主動?我們要不要沿着這條路走下去,多做一些嘗試?其實具體操作起來時會有很多問題的,比如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有效的達成學習目標、會出現跑偏的現象等,但是這點體現在我們的課堂上,都可以透過一些辦法來克服,而且我們往往低估了我們孩子的能力。

失敗之處:時間把握不到位,導致兩節課才完成了任務。是由於目標定的不明確造成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2

本節課與以往教學比較,最大的突破在於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和引導。首先,我根據課文的特點,深入把握了課文的重點、難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導學稿”———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預設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在學法指導的部分給予提示和幫助,從而把課堂的主動權儘量的交還給了學生。在課堂上,由於學生預先了解了學習的內容,並得到學法提示,因此,各個層次的學生均有自己的學習所得,激發了參與的熱情;而我透過檢查導學稿的預習情況,對學生的學情也有清楚的認識,引導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一語中的。因此,整個課堂,體現了我個人比較期望達到的“生動、生本”的狀態,較好的達到了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學生熱情高漲,一直到下課鈴響起還在爭取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互聯網的運用一直貫穿在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與老師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展示以及課後的拓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網絡的強大,並滲透給學生查找、選擇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合理運用網絡資源的能力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有利學生今後發展的目的和收穫。

課後,在百度搜尋中查找到一份本課的說課稿,引起了我對課文另一角度的反思。該課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還變“教教材”爲“用教材教”:學生快速跳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寫法值得學習。重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第二段,探究課文第二段的寫作順序和特點,模仿第二段寫法改寫課文第一段。這是我在備課中沒有注意到,但對學生的習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後繼的教學中是非常值得嘗試的。

可見,語文教學有着多重的角度和豐富的內涵,需要不斷的開拓視野,學習反思,這是本課給我更有價值的啓發。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3

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大自然的啓示》一課時時,由於自己沒有充分的準備,深挖教材,瞭解學生預習情況,所以課堂上出現了不少不成功的地方。

第一: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本篇課文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由兩篇小短文組成的,內容較多,要在一課時內講授完,任務比較重,所以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到實處。我在讓學生預習時讀書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很是吃力。看得出,學生是因爲讀課文讀的少。讀的少,所以體會少,因而理解不了。應該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概括。在精講課文的環節似乎也缺少讓學生讀書。

第二: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尤其是講生物鏈的時候,講得不夠清楚、條例,還浪費很多時間。

第三:教學失誤過多。課件中因粗心,出現兩次打字錯誤,被學生當場指出後當場進行修改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

以後一定儘量避免這些錯誤,感謝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4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重難點爲:瞭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並從中受到啓發。針對這一重難點,我先讓同學們朗讀課文,自己體會,然後小組合作討論,同學們的閱讀能力都很好,不僅問題回答的很準確,啓示也思考的很全面。之後我分別詳細的講解了一下兩篇小短文,包括內容與寫法特點,教學過程中分別使用食物鏈、表格和視頻來幫助同學們加深瞭解。語文學習主要是語言的訓練,所以我在講課過程中引導同學們積極談感受,多開發自己的思維,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一次面對這麼多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心裏既新奇又有點緊張。雖然課前做了很多準備,但是真正站在講臺上的時候,心裏還是有點沒底。講第一課時的時候,有好幾次都覺得沒話說了,講課的過程也顯的枯燥無味,好在同學們很積極,踊躍發言,給課堂帶來了一絲生氣。下課後我仔細反思了一下,主要原因還是準備不夠充分,課前只是試講了兩遍,有些語句沒有仔細斟酌,時間也沒有把握準確。陳老師也給我指出了很多問題,像是同學回答完後給反饋,儘量多鼓勵;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要在黑板上板書,等等。

找到原因後,在準備第二課時的時候,我更加仔細,把時間精確到了每一分鐘,把我需要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了下來,包括提出一個問題後同學們可能的回答都仔細想了想,並相應地想出了反饋的語言,教案和PPT也反覆修改了幾遍。準備好後,我在宿舍講了兩遍,根據舍友的意見再次修改,睡覺前在腦子裏又過了兩遍。

事實證明,我的反思很有效果。第二課時上起來要比第一課時流暢很多,同學們的積極性明顯比第一節課還要好,我鼓勵同學的語言也不僅僅只是侷限在“很好”“非常好”“很準確”這類簡單字眼上,而是針對他們回答的問題找到一個切入點進行鼓勵,雖然還是不太熟練,但我相信,經過一定的鍛鍊,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這節課的時間把握的也很準確,跟我預計的差不多,沒出現空堂和拖堂現象。不好的一點是,由於我早上起晚了,沒能提前到達教室試一下多媒體,導致中間放視頻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問題。幸好陳老師就在旁邊,立刻幫我解了圍。

《大自然的啓示》教學反思5

《大自然的啓示》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該課文不光告訴了我們許多科學的知識,使我們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們人類的老師,在不斷髮展的歷史進程中,生物爲我們人類帶來了智慧,從鳥兒飛行得到啓示,發明了飛機;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雷達;從車前草身上得到啓示,設計建造了螺旋型的樓房……而且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震撼着學生的心靈,也啓迪着孩子們的智慧。如果學習就此打住了,那麼這課堂溫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就像是一壺水正在加熱過程中,水已開始微微發熱,但是如果停止加溫,水反而會逐漸變冷。

於是,我又讀了一則課外的“大自然的啓示”,不過聽後要讓孩子說說人們從誰的身上得到什麼啓示。孩子欣然同意,那洋溢的喜悅之情,就像春天裏最美的桃花。一聽完,學生就爭相回答:“人們從響尾蛇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仿生紅外線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看,孩子聽得多認真,學生們亮晶晶的眼睛告訴我這個做老師的,這時的課堂在升溫啊!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儘量讓水沸騰起來:“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用我們的大腦去思考,我們一定會發現更多。

請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吧,‘大自然的啓示’可說是無處不在啊!”出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表格,讓學生自己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