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經過課後反思認爲還有如下幾方面應注意:

1.要注重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以動畫的形式播放了課文朗讀課件。就馬上讓學生根據課文範讀所獲得的資訊進行文字內容的交流討論,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透過讀感悟文字內容的教學引導。沒有經過讀的基礎就對課文進行分析,使孩子們難以積極參與到展示讀、分角色讀、做動作表演讀、抓關鍵詞讀等環節中。使教學環節缺乏以讀爲本的基礎,難以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課後孩子們表現也不是令人滿意,經過這節課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讀中悟情、讀中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2.對低年級學生要重視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

課文中以荷葉爲基礎,有好多想象的句子,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利用文字資源,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如利用“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的句式,指導孩子們進行說話和寫話練習,有利於加強課文內容與孩子們生活的聯繫,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要重視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在教學第一段時有一種BBA式詞組,如“荷葉”中的“圓圓的,綠綠的”,在這類詞組在狀物描寫中很形象,但我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生成性資源沒有重視,說明對課堂生成還考慮不足。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2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讀——合作讀——練習說”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所以遊戲匯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播放課件:配樂出現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教師優美地範讀課文,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注意把課文的字音讀準。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帶着問題完整自由地讀一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個別讀,讀後評價(對讀得好、有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最後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

三、積累語言理解內容——合作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朗讀。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在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參與到學生活動當中去,面向全體,維持好活動次序。

四、拓展課文培養想象——練習說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啓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比如創設情景,“老師就是荷葉姐姐”,讓學生自己當成小夥伴,進行口語交際,引發學生想象。“你希望變成什麼再與荷葉、荷花一起玩耍呢?”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3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語言生動活潑,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着重抓住了這幾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幅美麗的荷葉圖,問:“你們瞧,這是什麼?”(荷葉)“那你們能說說這是一張怎樣的荷葉嗎?”(綠綠的、圓圓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興趣較濃的學習狀態。

二、多種形式識記生字。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進入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注意把課文的字音讀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來讀,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特別來勁,也特別喜歡。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識記。出示詞語和生字時,首先是讓學生帶拼音自由讀生詞,後是去拼音讀生詞,再到理解詞語識記,然後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再後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透過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三、學生自主寫字

在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將要寫的兩個生字“機”和“朵”進行仔細的觀察,發現“機”和“朵”有相似的部件,但是組成這兩個字後部件又有不同的變化。“機”和“朵”都是由“木”和“幾”兩個部件組成的,“機”字是左右結構,“朵”字是上下結構,學生在講發現的時候還注意到“木”字在“機”字中,捺變成了點,而在“朵”字裏卻沒有變。“幾”在“機”字裏沒有變,而在“朵”字裏變成了無鉤幾。而且“機”字是左右結構,要寫得瘦長,“朵”字是上下結構,要寫得方正。學生邊發現,老師邊強調,這樣師生共同完成寫字教學的任務,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榜樣示範的空間,一個自主書寫的空間。

四、不足之處

因爲本人是第一年教一年級,在課堂上顯示了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

其一,學生某些細微的地方老師沒有及時的糾正。例如課堂上出現拖讀現象,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處理得不夠深入。

其二,時間分配不夠科學。因爲前段時間學習字詞時花的時間較多,到後來寫字的時間就不夠。

其三,沒有範寫。由於經驗不足,而且是第一次到多媒體課室上課,課前沒有在黑板上畫好田字格,所以就沒有範寫。

其四,在課堂上沒有及時地對本課學習的生字進行知識的遷移。這個問題也是因爲時間不夠,本來備課時已經在課件上做好了課外的句子,但是由於時間問題,只好將這一環節刪除了。

這節課大部分學生能透過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和自然的美,但也有些遺憾。我想,只有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才能積累經驗,逐漸成長。在備課的過程中從其他的老師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在課後更是受益匪淺。今後,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會繼續不斷地向同事和書本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4

《荷葉圓圓》的課文用對話的.形式描寫了盛夏季節,河裏那圓圓的荷葉給小動物和小朋友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文章各小節結構相同,想象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結合本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把生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在閱讀過程中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詞義,積累詞彙,指導學生模仿課文句式練習說話,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朗讀是眼、耳、口、目等多種感官以及大腦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爲複雜的認識活動,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正確的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我以朗讀課文爲抓手,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讀”,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之後,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一說爲什麼喜歡讀這一段,有的學生說:“荷葉很大,小水珠躺在荷葉上就像睡在搖籃裏滾來滾去,我覺得很美,很舒服。”有的說:“小蜻蜓像一架小飛機落在綠色的荷葉上,就像停在綠色的機場上。”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知道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教師有意識地指導朗讀,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感受到荷葉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除了朗讀之外,我設計了較多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從而積累語言文字。例:在匯入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荷葉的形狀顏色;在聽老師範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荷葉引來了哪些小客人?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接着,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劃出小動物們對荷葉說了什麼的句子;然後出示:(誰)把荷葉當作(什麼)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最後,出示小魚圖和小螞蟻圖:讓學生看圖開展想象,選擇一幅圖,學着課文的樣子來說說:小魚、小螞蟻會把荷葉當作什麼、會怎麼做?並出示小魚說:“……”、螞蟻說:“……”這樣的句式幫助學生練習說話。在此基礎上,再完成課後練習:看圖,把句子說完整。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我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一次次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人人說話的機會,而且說話要求一次比一次提高,難度一次比一次加大。由於說話練習的設計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難度有坡度,加上有課文內容做鋪墊,所以學生並不覺得很難,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發言積極,能各抒己見,大膽練習說話。

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言訓練,關鍵在於教師要善於抓住有利時機,對課文中的語言和形式進行遷移和拓展,練習的設計,要結合課文內容、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敢說”到“會說”,相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逐漸得到提高。

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5

看着《荷葉圓圓》課堂中學生快樂的面容,感受着他們心靈的愉悅,不禁爲如此自然又創造之光熠熠生輝的閱讀教學課堂讚歎,不禁想說一句:對話,定能使課堂煥發課堂生命活力。《語文課程標準》就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落實,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達成這三維目標,實施素質教育呢?在《荷葉圓圓》這課中,我找到了其中一個策略,即:對話。

一、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基礎: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首先要喚起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和感受語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師創造一個師生、生生與文字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走進學生心裏,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讓閱讀教學成爲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

二、演演讀讀,加強朗讀感悟,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

教學這課時,我將這課以和老師一樣到大荷葉上來表演呈現在學生面前,爲了演好,學生主動地投入朗讀。在表演中,共同活動,一起談感受,一起互相傾聽心聲……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悅的活動中文字內容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田。

三、豐富想像,培養創新能力,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保證: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髮菜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創新能力。在本課設計中,設計的拓展練習:小鳥和小烏龜會對荷葉說什麼?還有哪些小夥伴來,他們會說什麼?你們會說什麼?使學生積極思維,展開了想像的翅膀,與文字進行了深層次的對話。

我想,閱讀教學中要實現對話,就要求教師要儘可能地爲學生創設一種平等對話的氛圍,讓學生在一個充分開放和民主的空間中自由吐納和涵泳,使學生心靈的泉水無拘無束的奔涌。引導學生在領悟作品內涵的豐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靈去解讀作品。

當然課堂中還存在不足,比如因爲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學習感悟,可能對有些不喜歡錶演的而喜歡其他方式學習的同學來說,沒發揮他們個人學習上的優勢,而且難免會有單薄之感。還有,到臺上表演的同學不夠多,參與面上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