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6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安排上是透過讓學生看野生動物園圖片,數圖片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數。各個數的得出都是在數幾個具體的人或物的基礎上。如數“1”,是在數1頭大象和1個太陽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數“2”是在數2頭犀牛和2棵大樹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如此,把1—5,5個數都抽象出來,抽象出數字的過程中,每個數字都再透過小棒圖顯示一下,“1”是1根小棒,“2”是2根小平行擺,“3”是擺1個三角形,“4”是擺1個正方形,“5”是擺1個正五邊形。這個過程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成自己經驗中的圖形,可以爲學生以後認識圖形提前打下基礎。

然後在認識1—5的順序過程中,是透過做練習,原來有2根小棒,再擺1根是幾根,用數字幾來表示。透過顯示,再添上1根是3根,使學生知道2再添上1是3,也就是2後面的數是3,再反問2前面的數字時幾,使學生知道是1。如此從2→5,使學生感知到1—5各數的順序。教材的安排上是透過計數器與點子圖來使學生掌握1—5的順序的。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在計數器上撥珠子。着重說明:先撥1個珠子,再添上一個珠子,就得到2;在2的基礎上再撥1個珠子,就得到了3……,使學生從實際操作中逐步認識到,後面一個數是由前面一個數添上1得到的,然後讓學生擺點子圖。透過擺5張點子圖,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5各數的順序。這樣使學生更能深刻的認識與把握1—5的順序。

總之,《1—5的認識》這節課的安排,主要是認識1—5的含義,1—5的順序,能人,能讀,能用1—5這5個數字。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2

1—5的認識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這節課透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

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繫,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透過培養學生建立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到數字就在自己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瞭地表示許多現象。

本節課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遊一遊。我注重引導學生去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主要透過下面三個環節來進行:

1、數一數。數一數圖片中的人和物,數一數手裏的小木棒。

2、寫一寫。寫數字是學生初次接觸,先由學生觀察課件展示,再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把這些數字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從1寫到5。寫完後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師生互評。教學時也引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數字的字形。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3、說一說。讓學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1—5這幾個數字?學生找找周圍生活中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以一個數字爲代表的實例。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再現了數字的意義。

在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或練習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積極反饋。讓學生體會到只要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評價。

總之,本節課重視了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和學生透過學具操作主動參與學習並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受了數的意義,初步建立了數感,同時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繫。但是從課堂學生掌握情況反饋來看,學生在“寫一寫”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難。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感覺此部分教學中我有些高估了孩子對數字的書寫,有一部分孩子不能用正確的格式書寫1-5這幾個數字。因此,今後課堂教學中還應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教學。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3

從一得知要講課的通知時,我就感到有很大的壓力。一年級孩子剛剛入校不到一個月,校長說把暑期培訓的收穫用一堂課的形式來做一個彙報,與其說是彙報假期培訓所得,倒不如說是對我班開學近一個月來學生的情況做一個彙報。課前最大的一個擔擾就是一年級孩子的課堂組織情況,擔心出現課堂失控現象,對這堂課很沒有信心,就是硬着頭皮上而已。針對一年級剛入學孩子的特點,如果課堂組織不下去那麼何談新課的教授?所以在備課時我注意課堂組織情況,想了一些符兒童心理特點的手段方法。整體來看,對於整節課來說課堂紀律還是不錯的,大多數孩子能跟上教師的思路,只有個別孩子做得不是很端正。

細想了一下失誤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課前準備情況不充分。

1、沒有事先去綠色課堂看一下衛生機器設備情況,所以有點慌亂。

2、教具準備不充分,多虧王老師找出了她自己做的教具,要不然說不定這堂會上成什麼樣子。

3、備課不充分。

二、課堂組織來看,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不是很好。對於上課用的一些手段課前沒有及時進行評價。

三、從教學設計情況來看:

1、前面動畫匯入部分太羅嗦,以至於後面沒有進行完。

2、詳略處理不得當,教學重點難點沒有突出出來。

3、沒有深入進去給人的感覺只是蜻蜓點水而已。

整節課上得令人很不滿意,繼續朝以上幾方面努力!爭取下次能讓人如意。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4

一年級的小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就是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整節課我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的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

在本次課中,我首先設計了三個小遊戲,學生很有興趣,積極參與,複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爲本次課運用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減法做好準備。然後我用種樹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接着用課件演示第二個問題情境例題:“5只蘑菇,小白兔採走了2只”,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草地上還有幾隻蘑菇?”列出算式後,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怎樣算,多讓不同算法的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再透過比較,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計算,並讓學生自己嘗試寫一些這樣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鞏固練習第1、2題用課件演示,分步進行,讓學生先說題意,再列式計算,小組交流訂正;還有一個練習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5只紙鶴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練習的最的是乘車遊戲,這個遊戲時在學生學習興奮低點進行的,起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幾天我一直在反思着:爲什麼我的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爲什麼學生學習熱情不濃?爲什麼課時計劃沒有完成?(第8題完全可以不用出現,可是這是本單元最後一節課,教師還應體現教學內容的完整性。最起碼將教材習題完成,我個人認爲的。)之所以託堂,我覺得主要歸咎對學生有時估計過高,有時又估計太低,知識結構前後的聯繫也瞭解不夠,用一種想當然的想法要求學生。

看來,有效教學真的需要我不斷地去深鑽教材,尤其是瞭解學生,同時還得運用教學智慧和教學技能。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5

一、教學設計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1—5各數的含義,知道其大小和順序。

2、學生能認、讀、寫1—5各數。

3、感受理解數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因此,我設定了讓學生自主觀察、親自動手操作擺小棒的教學環節,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體會本課內容。

二、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是學生自己觀察主題圖片,然後來說一說自己的發現。這個環節對學生來說簡單,他們可以隨便說自己發現的,但是如果能有序的說出物體的個數卻很難。這一環節學生整體反應不錯,能準確的說出每件物體的個數。第二個環節是1—5各數的順序問題,我藉助貼花朵的方式來使學生明白各數的順序問題。第三個環節是認讀寫1—5各數,這一環節中時間並不夠用,導致4和5的讀寫沒有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1、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就是時間分配的不合理,不僅沒有教完數字的寫法,而且課後習題沒有做,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不能及時明白理解。

2、在教學過程中第一環節裏出現了口誤,在物體的量詞方面,比如,一朵向日葵,我說成一個向日葵。

3、第三個環節是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開始沒有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例字是從哪裏起筆停筆的。其次我沒有講清楚寫數字的日子格的名稱及各部分名稱和要求。最後我在教寫數字的過程中急於求成,沒有讓學生用手指書空。

四、改進措施:

1、要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時間分配,比如,引入部分用多少時間,新授部分多少時間等等,要留出做練習的時間。

2、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在備課時要反覆斟酌詞語的使用。

3、向有經驗的老師多請教,仔細研究書中內容,揣摩編寫意圖,做到不遺漏每一個教學知識點。

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學反思6

學生對《1—5的認識》在學前和“數一數”的教學中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感。教學時着重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在新授課時,課件出示“科技館”主題圖,先讓學生自由觀察,說一說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數量各是多少?又引導學生按從少到多的順序觀察,進行數數強化練習。最後又把這些數量的物和人抽象成數字。

由於孩子剛入學,傾聽習慣很差,如果讓他們擺學具,很多孩子會把學具當成玩具玩個不停,所以我沒有讓孩子們準備學具(配套的學具還沒有來),而是讓他們數筆袋裏的鉛筆橡皮。等孩子們比較會聽課了,能坐住了,再逐漸訓練他們動手操作學具。

寫數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對數字的結構和筆順不易掌握,有的學生還會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錯,手指也不靈活。所以教學書寫1——5時,我先在黑板上範寫,邊寫邊講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清每個字起筆、運筆、收筆的位置,告訴孩子們1寫得要直直的,2、3、5寫得要“圓圓滿滿”才美觀,讓學生用手指和我一起書空練習,然後再讓他們在書上描紅,要求他們描的不要出格,比一比誰描的和書上印的一模一樣,然後再讓孩子在田字格本上練寫。這樣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按照一定規則寫數字,使他們知道一個數字如何佈局,如何書寫美觀、漂亮。教學時我還注意關注孩子們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讓孩子從小養成一絲不苟、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田字格作業本上寫的數字都非常漂亮,我在巡視指導時及時發給他們“小貼畫”進行獎勵,孩子們爲了得到獎勵寫得更認真了。

本節課的教學不足之處是大部分學生不能把圖上的事物完整的說出來,每次只說一種,語句還不夠完整,因此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於訓練提高。